基金申请该如何影响“青椒”晋升
杨国梁
范小龙
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选择标准。例如,评判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接受过青年基金,评判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接受过普通基金,等等。我认为这个基金可以作为奖金,但如果作为“门槛”,可能就不那么合理了。
有必要增加科研人员收入的稳定支持部分,以确保即使他们没有得到科研项目,他们也能有效地促进相当一部分自己的科研思想和实践。
防止基金申请结果带来的马太效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术界的不同代人应该得到不同的对待。不同代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资源和积累,他们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不同。
■我们的记者韩天棋
最近,“90后”教授因其不同于一般的“青椒”(青年教师)的研究成长路径而成为互联网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一般来说,“青椒”希望被评价为教授,通常从讲师开始,经过副教授到教授,这需要几年,甚至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职称的晋升已经成为这些普通“青椒”的门槛。在晋升职称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诸如教学工作量、班主任或班主任的经验、基金项目、论文等评价标准。然而,许多“90后”教授的任命仅仅基于他们的博士论文和科学研究成果。两种完全不同的成长模式令人好奇:职称评定标准是否合理?
资金应该用作奖金项目,而不是阈值。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范小龙博士毕业两年后刚刚进入研究岗位。他认为,对于科研人员,特别是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年轻人来说,职称的晋升和硕士、博士导师资格的评定,应该真正着眼于他们的科研论文和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而不要太看重资金和项目。
“90后教授和逐步晋升到专业职称的研究人员之间在评估标准上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范小龙解释说,总的来说,“90后”教授是在科研领域有“特殊经历”的人,是在特定情况下被大学录取的。他们的大部分学术成果都是在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即使没有项目成本的支持,国外也能保证基础科研活动的开展。“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如果没有项目,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许多学科,基本上就表明你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科研人员承担项目的能力对学校来说非常好。因此,学校和科研机构将项目能力作为评价人才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合理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国梁也承认,在晋升专业职称和评估硕士、博士导师资格时,将获得资金作为评估标准是合理的。“因为基金本身是同行评议的结果,获得基金意味着在学术界得到认可。根据我在德国的经验,在评估德国的教授时,从德国基金会委员会获得资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条件。”
然而,杨国梁认为,将获得资金视为晋升专业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一个硬性条件是不太合理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选择标准。例如,评判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接受过青年基金,评判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接受过普通基金,等等。我认为该基金可以用作奖金,但如果用作“门槛”,可能就不太合理了。
基金收购的马太效应
获得基金本身是科学思想和学术水平得到同行认可的体现,但前提是建立在基金评价绝对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
“影响基金申请结果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在今天的学术环境中,基金申请显示出很强的马太效应。许多基金评价的条件之一是看申请人过去承担的基金项目的数量和完成情况,从而判断申请人是否有能力承担科研项目。换句话说,许多成功的申请人在申请基金之前已经承担了基金项目。与此同时,由于职称评定制度和博士生导师的资格标准,人们获得的资金越多,获得的利益就越大。”范小龙解释道。
一些研究人员开玩笑说,在我们面前拿钱是为了生存。写论文是为了追求诗意和距离。看着基金让人觉得他们是在鼓励获得,而看着报纸是在鼓励生产。
杨国梁认为,基金本身是同行评议机制的结果,但在我国目前的科研环境下,其结果也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基金中获得的信息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科研人员的真实研究水平."因此,杨国梁建议应考虑产出的质量和影响,即结果本身。“获得项目是科学研究的输入端,科学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无法从输入端得到充分评估。”
“题目本身对科研和教学有一定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从实质性贡献和成果产出的角度来衡量科研人员是否达到教授的水平。”杨国梁继续说道。
为增长铺平更好的道路
范小龙结合自己的成长和现阶段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历,表示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要从项目中支出,稳定支持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如果一名研究人员得不到资金,他或她的科研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利用,很难想象他或她能产生一批又一批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资金成为科研人员产生科研成果的先决条件。”
因此,范小龙建议增加科研人员收入的稳定部分,以确保即使他们没有得到科研项目,也能有效地推广相当一部分自己的科研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太擅长申请资金的年轻研究人员来说,稳定的支持可以确保他们在科研领域的稳固基础。”
“其次,我们应该防止基金申请结果带来的马太效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术界的不同代人应该得到不同的对待。不同代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资源和积累,他们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不同。”范小龙说道。
近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发放了许多专门针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基金和项目。这个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探索有利于年轻科学研究人员成长的外部条件。”范小龙期待着。
《中国科学新闻》(第7版,2017年9月11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