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冠疫苗打基础,复旦团队发Science
复旦大学团队开发仿生纳米粒子,为新的冠状病毒疫苗奠定基础。
2.8艾米!隋森芳院士再次提高藻胆三维结构的分辨率
上海交通大学雷电小组分析了人类起源的第一个孤儿受体的三维结构
最近,中国学者作为通讯作者在《科学与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新论文。一门科学来自复旦大学,该团队正在开发预防和治疗新冠状病毒的药物。其他两项自然成就都与结构生物学有关。
复旦路等:开发仿生纳米粒子增强流感疫苗效力
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0/eaau0810
由研究团队设计的肺仿生纳米粒子PS-GAMP有望成为通用流感疫苗的粘膜佐剂。
该物质可诱导肺组织中永久性记忆T细胞的产生,从而诱导更强的异型免疫,增强疫苗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实现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之间的平衡。
本文作者来自中国,是路德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员。复旦大学称,路德和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蒋世波的团队正致力于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最新结果也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陆上路线
陆地主要从事病毒入侵机制、新的和复发性传染病的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他和蒋世波等人早年曾先后研制出抗非典和MERS的多肽药物。2017年,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寨卡病毒多肽灭活剂。2019年,将开发多肽融合抑制剂EK1来抑制多种人类冠状病毒。
在这篇文章之前,land等人刚刚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整合机制的研究。
隋森芳,清华:2.8藻胆体的低温电子显微结构模型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020-2020-7
本研究为盐藻藻胆体提供了分辨率为2.8 Amy的三维冷冻电镜结构,并测定了盐藻藻胆体中706个蛋白质亚基和1598个藻胆蛋白分子结构,这对揭示“集光天线”藻胆体如何进行能量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隋森芳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隋森芳。
隋森芳从事蛋白质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些年来,他和他的合作者不断更新藻胆体冷冻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从最初的几十个正视眼到最近几年的几个正视眼。
2017年,隋森芳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海洋红藻海链藻藻胆体的三维冷冻电子显微结构,分辨率为3.5艾米。
2019年8月,他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沈、院士在《科学》杂志上首次报道了硅藻光学系统和集光天线复合体的三维结构,分辨率为3.02 Amy。
这次报道的红藻杜氏藻藻胆体的三维结构,分辨率提高到2.8 emmy,是该领域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人类源孤儿受体的第一个三维精细结构分析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020-2019-0
GPR52是亨廷顿氏病、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在不破坏蛋白质功能的前提下,用结晶学方法分析了第一个人孤儿受体GPR52的三维结构。
该研究还揭示了具有和不具有配体的各种功能状态的孤儿受体的结构特征,并发现了人类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自激活。
本研究的三位交流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雷明教授和吴健研究员,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类研究所的许飞副研究员。
雷鸣般的
雷明主要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功能,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雷明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吴健
吴健主要研究核糖核酸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联合基金的获得者。
迅雷曾在2018年发表过三篇*文章。吴健与他合作多年。
2018年,雷明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与科学》的主要期刊上发表了三项研究。吴健是两项研究的合著者。2016年,吴健还作为记者参与了《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
许飞
许飞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11年在斯克里普斯学院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该研究主要关注人类细胞的信号传递,具体包括疾病信号通路中的相关GPCR蛋白。2018年8月,许飞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首个卷曲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
根据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的官方网站,除了科研之外,许飞还在该校开设了一门艺术课程:黄梅戏欣赏与体验。许飞6岁开始学习黄梅戏表演,经过科学研究,坚持练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