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863”计划:一个伟大科技工程的台前幕后

科普小知识2022-08-05 20:50:36
...

“863”计划:一个伟大科技工程的台前幕后

▲*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30年前的今天,21世纪中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计划正式向世界公布。这就是启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863”计划。

“863”计划是如何产生的?其中充满了科技工作者和国家*如何奉献和探索、使命和担当?它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本报见习记者雷继元整理了一下

1986年3月5日,82岁的*盯着办公桌上的一份题为《关于跟踪全球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看了很久。

该提案由“中国光学之父”撰写,核物理学家王、无线电电子学科学家、空间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共同签署。

这是建议书所附的信中所说的:

“科学院的四名成员对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的反应和对策表示关切,并认为中国也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

早在1978年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战略论断的老人*,显然再次被提案和信函中提到的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所感动。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在世界上掀起一场风暴。

信中提到的“星球大战计划”是在1983年提出的。里根当时刚刚在白宫任职三年,他大力推动改善美国在与苏联军备竞赛中防御地位的计划。其实质是通过发展军备来促进高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进而抢占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

一旦美国这个雄心勃勃的举动被公布,它立刻扭转了世界的潮流。当时,苏联和东欧集团迅速制定了“科技进步综合计划”来反对它。日本也秘密搁置了自己的计算,提出了“未来十年振兴科技的基本政策”。17个西欧国家共同签署了“尤里卡计划”,并提出了“科技欧洲”的口号。许多其他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计划。例如,印度发布了“新技术政策声明”,韩国推出了“国家长期发展计划”,南斯拉夫也提出了“联邦科技发展战略”...

各国许多“计划”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全面升级。一个新的全球科技蓝图正在呼唤。

此时,中国科技界仍然安静得令人不安。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想法在哪里?

1986年初,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召开国防科技计划会议,讨论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挑战。

王大珩以前参加过许多这样的会议。对于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专家学者们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是我们也应该从事高科技。原因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谁能把握住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方向,谁就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种观点则完全不同:中国的国力尚不具备全面发展高科技的经济实力。回顾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历时11年,耗资约250亿美元(约5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一年财政收入的615亿美元。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科技的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最好从短期项目开始,当美国提出这些项目时,中国也会发展。凭借其经济实力,它将能够利用美国的科技成果。

四位科学家“走后门”

给*的信

因为意见无法统一,而且每次都没有形成实质性的计划,每次王大珩参加会议,他的心里都会充满焦虑。

正如王大珩对*科技的未来感到焦虑一样,还有陈芳允,他也是一个“两颗炸弹和一颗星星”的英雄。一个寒冷的夜晚,在一次会议后,陈芳允来到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宿舍楼,敲了敲王大珩家的门。

经过长时间的交谈,双方达成了令人鼓舞的共识:中国不能再保持沉默了!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与国家兴衰相关的历史挑战。何去何从将决定中国能否在新世纪站稳脚跟而不被淘汰。

如何促进高层决策和启动中国的高科技进程?王大珩兴奋地说:“给*同志写封信就行了!”

1986年2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王大珩拿起了笔。经过反复修改,一个多月后,《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终于完成。该提案主要提出了这样一些紧迫的问题:

高科技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实力的国际竞争。中国不能置身事外。真正的高科技不能用金钱买到。有紧迫感,晚赶上就是愿意落后,很难东山再起。

从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要“突出重点,限定目标”,强调储备和带动。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必须能够在“国际俱乐部”所涉及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充分发挥现有高技术骨干的作用,通过实践培养人才,为下一世纪的发展做准备。

经过一个字一个字的审核,四位科学家郑重新签上了他们的名字:、王、、、。

为了让提案尽快进入领导的视线,王大珩等人没有通过正式渠道逐级上报,而是走了一条他们生活中罕见的“后门”:他们让*的女婿、在中国科学院技术处工作的张虹直接把信交给*同志。

因为最初的提议没有公开,后来有人问王大珩,里面还写了什么。王大珩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写了这样一句话:少买外国豪华轿车,中国就有钱搞高科技……”

**为此拨款100亿元。

这是当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1/20。

许多年后,没有人能准确地描述*看到这个提议后的心情,但可以合理地推测,这位具有伟大智慧、远见和气魄的本世纪伟人当时一定想了很多。大约在3月5日深夜,他拿起笔,做了如下指示:

“这个建议很重要,请找专家和相关负责同志,提出意见,以便决策。这件事必须立即决定。”

在*的指示下,3月8日,国务院召集有关各方负责人对该提案函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结束时,决定由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牵头组织讨论中国高技术发展规划的具体问题。

*的强调和果断决策使科技界欢欣鼓舞。人们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即将迎来一个科学之春。然而,国内外都有同样的爱国热情和许多保守的观点。一位留学学者也写了一封特别的信来表达他的深切忧虑和担忧:“中国现在要从事高科技,我担心骑虎难下的结局……”

担忧并非没有根据。毕竟,高科技是高投资,但高投资不能保证高回报。

资金无疑是最困难的问题。会后的第三天,国务委员张劲夫在采访了包括王大珩在内的四位科学家后,终于问出了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

四位科学家都没有首先回答。

沉默了很久之后,王艰难地说,“省省吧。我认为每年捐赠2亿元人民币是可以的。”

虽然他们都知道花2亿元发展高科技确实是杯水车薪,但很难谈论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

此时,他们绝不会想到*和**已经拨出了100亿元的专项资金。中国财政总支出约为2000亿元。

为了把金融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1986年3月至8月,国务院先后召开了7次会议,组织124名专家分成12个小组,反复讨论论证。最后,通过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大纲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开始写作,并把这句话留在了论文的末尾:我建议可以立即解决并实施。

1986年10月,**政治局召开特别扩大会议,批准了《纲要》,这是当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唯一一项科技计划。

1986年11月18日,中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高技术发展规划正式公布。中国宏伟的高科技研发计划就这样得到了坚定的实施。自从四位科学家写了这封信,*指示它是在1986年3月,这个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该计划选择了7个技术领域的15个专题项目,包括生物学、太空飞行、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材料,以启动高科技攀登。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对此,第一个国家“863”项目联合办公室主任马俊如解释道:“选择领域是从战略角度出发的。为了突出前瞻性、超前性和驱动性,我们必须考虑21世纪。”该计划实施时,*提出了“军民结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863”和“火炬”项目

*同志树立了一个榜样。

1988年8月,与“863”计划相联系的“火炬”计划,即“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开始实施。其目的是促进高技术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991年初,有关方面曾向*的女儿邓楠建议,*应为“863”和“火炬”计划题词,鼓励高科技研究和产业化。然而,在请示后,*说他“不再在前线工作,也不写碑文”。

1991年3月和4月,为了宣传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有关部门和*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五集电视纪录片《火炬》节目巡回演出。*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晚播出一集,时长约五分钟,连续五天。*在“新闻联播”上看了这个节目,非常感兴趣。他想让邓楠介绍“火炬”计划。听完之后,*说这个计划非常好,我想为它写一个题词。

听了这话,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和高兴。他们认为*不能为“863”和“火炬”计划分别题字。他们决定把这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并向*提出一些建议。*读完之后,写下了“发展高科技,实现工业化”的10个字。在题词时,邓楠还在现场拍了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

1991年4月下旬,“863”工程五周年纪念会在湟源宾馆举行,国家高新区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举行,题词如下。出席这两次会议的代表受到*题词的极大鼓舞。

“863”计划将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科学家仍将继续前进。

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从“奥运地铁”到“人脸识别相机”;从生物塑料餐具到数字对讲系统,许多基于“863”改造的“中国智能产品”项目成果随处可见。

有人说,“863”计划无疑是*最伟大的科学项目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的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中国科研项目“实验室循环”的怪圈,迅速实现了产业化。

*题词“发展高技术,实现工业化”已成为近年来“863”计划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成就的巨大转变使得阳光、空气和水等“高科技”的概念渗透到每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中。今天,我们驾驶着装有智能技术的汽车,导航到我们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我们呆在室内,通过电脑电视清楚地了解世界大事。我们可以随时用手机查看一周甚至半个月的天气预报,安排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使用互联网购买机票和预订酒店,这样我们就有了第一手的旅游信息。我们在电影院轻松观看3D电影,感受视觉冲击带来的愉悦...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了,但这些先进的技术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出现了升级换代的浪潮,另一方面出现了价格下跌的风暴。近几十年来,高科技从未像现在这样让中国人受益,高科技的概念也从未如此流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63”计划承载了几代中国科学家的激情和梦想,也使曾经辉煌的古代中国在21世纪再次在世界科技领域获得关注和荣耀。

同时,“863”计划将管理模式中专家的年龄限制在60岁以下,许多年轻的科技人才被推到了科技前沿。这样培养出来的大批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2015年初,科技部发布了《深化*财政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等)管理改革方案》。)”2016年2月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一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发布,标志着整合多项科技计划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也意味着“863”计划将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尽管计划被撤回,但这种精神将永远存在,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仍将继续前进。

(综合来自“文史博览会”、中国*新闻网、新华社等。)

阅读更多

“863”计划三十年:撤退的精神将持续

863计划述评:科研了望塔的人才熔炉

在用关键的R&D计划取代863和973之后

973、863计划取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