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中国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的雄心与烦恼

科普小知识2022-06-09 07:56:07
...

52岁的王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在距离好莱坞500公里的加州圣何塞体验了一种“名人”的感觉。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获得了201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奖。

“组织者希望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举行能让整个社会像追逐明星一样追逐科学家。那天的气氛相当活跃,最著名的明星被邀请上台演唱。”王回国后第一次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当被问及谁在台上时,他诚实地回答:“我不知道有谁。”

最近,这位中国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接受了中国新闻社记者的独家采访。

“运气”

2012年,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了振荡幅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中国迄今最重要的物理成就”。“大亚湾投资如此之少,收获如此之大,真是幸运。”王对说道。

同样,江门中微子实验也需要运气。该实验于2015年初开始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投入运行。目前,除江门外,还有许多国际团队,包括南极冰下实验、地中海海底实验、美国费米实验室、日本超级神冈德、印度中微子观测站等。,正计划对中微子质量序列发起冲击。

“每个实验的灵敏度是不同的。一些实验的灵敏度取决于阴极保护破坏相角。当相位角为90度时,灵敏度相对较高。当相位角等于0度时,灵敏度几乎为零。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特点是与CP破坏相角无关,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实验室在最敏感的地方,他们会比我们做得更好。”王说,准确的相角取决于运气。

“你运气好吗?”记者问,王笑着回答。1984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选中,从而开始了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佛罗伦萨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机构的“巡回”经历。2001年,他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的身份回到中国,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北京谱仪和大亚湾反应堆的中微子实验。

追求

王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成为世界第一。"每个人都认为你已经做得最好了,所以来找你做实验."

这种雄心一直贯穿始终。当他第一次回家时,他说,“如果你想在未来走在别人前面,你必须现在就行动。”10年来,这位*已经完成了中国两个最大的高能物理实验。他说,“我们应该是技术出口国,而不是进口国。”

目前,大亚湾团队仍在提高测量精度。江门团队正在用2万吨有机玻璃球建造世界上第一个12层的集装箱。王还将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未来的环正电子对撞机和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上。由于资金有限,他要求至少在一个方面超越对手。

当记者问及“中国是否也会像美国一样在南极洲做中微子实验”时,他回答得很简单。“作为一名科学家,不抄袭别人现有的方案设计是最基本的底线。我想与众不同。”

烦恼

面对记者开玩笑地说,“走上红地毯时,会不会有名人的担心?”,王说,既不会体会到做名人的感觉,也不会当众出丑。

无论是同时肩负大亚湾、江门和高能研究所的行政任务,还是回应外界的压力,他都轻描淡写。

不过,一提到人才问题,王似乎就很担心。显然,这是他现在真正担心的。"高能物理学的人才库远远不够。"他说,研究所名额有限,年轻人对高能物理学有偏见,这使得在这个领域很难取得成果,或者他们习惯于在小实验中独自工作。

王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在中微子物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世界上有最好的国际合作项目,顶尖的中外科学家创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无论是像他一样从海外归来,还是在本地培养,他们都将受益于这个平台。

“我们培养了一批中微子人才,他们也推动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王对说道。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长,他将来可能会从他的学生中找到一个相似的人物:一个从丁肇中步入高能物理并因此找到“幸福”的无知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