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江苏六所211高校:不减本省招生数

科普小知识2022-08-07 11:15:27
...

江苏六所211高校:不减本省招生数

北京消息——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就2016年高考“降级”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包括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在内的6所江苏211大学的官员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明确承诺不会因今年的高入学率而减少招生。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官员表示,南京大学2016年在江苏的招生人数不低于2015年。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官员表示,招生计划可能会增加。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表示,作为一所省级211大学,今年江苏省苏州大学录取的本科生数量绝对不低于去年的2888人,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建也表示,江苏的招生计划不会减少。目前,该大学正在向教育部申请增加江苏的招生计划。

最近,教育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一份文件,呼吁编制和管理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同时,他们宣布了“2016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支持中西部地区合作计划”和“部分地区跨省招生计划”。

在“跨省招生计划”中,10个省共有16万个招生计划,其中湖北省和江苏省的招生计划最多,分别为4万个和3.8万个。这使得一些本地考生和家长担心“他们是否会影响高考的录取率”。对此,教育部日前表示,这不会影响高考的录取率。预计2016年两省的高考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都将高于2015年。

■解释

每年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是如何制定的,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应该遵循哪些程序?昨天,《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来回答问题。

1什么因素影响注册指数?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音译)在北京大学从事招生工作已有20多年,并担任过全国许多省份的招生团队负责人。根据他的介绍,招生计划更复杂,不是学校想给谁,也不是学校的最终决定。部属高等学校应当向教育部报告招生计划。省级高等学校应当向省教育厅报告,省教育厅应当向教育部报告。之后,教育部将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商确认。

孙东东认为,在确定招生指标时应该考虑很多因素。

首先是当地因素,包括教育水平和该省考生人数。虽然在一些省份有很多考生,但是尖子生并不多,所以由著名学校提出的计划将会相对较少。还应考虑该省的候选人数、基础教育水平和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候选人的构成,如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照顾政策。计划的发布会有特殊要求。

其次,还有大学因素,包括大学的规模和附属机构。办学也有一些特点,比如学科设置。例如,一些专业倾向于在某些领域招聘。例如,海洋相关专业在沿海地区招聘更多。此外,还将考虑该省学生的过去情况。最后,考虑大学的位置更重要。总的来说,这所大学的入学人数将会比其他地方多。例如,教育部直属的学校似乎与本地区无关,但本地区也在下属大学的土地和财政方面进行了各种投资。

在此之后,还有国家政策因素,如国家提出的“扶贫计划”,大学也应考虑启动该计划。至于下属院校,教育部将严格控制学校的计划,不能无限期地扩大招生。它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后勤供应、住宿和其他问题也在考虑之中。

此外,还将考虑其他因素。一些省份也将主动争取招生计划。据媒体报道,2015年,广东省领导亲自致信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100所部属高校。大多数高校都增加了在广东启动的计划。

为什么不同地区之间的录取率差距很大?

全国高考志愿专家杨军表示,各省之间的录取率差异主要由两个变量决定:招生计划和考生基数。“一个省的高校数量,尤其是精英学校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招生计划的数量,而该省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候选人的数量。”

招生的“蛋糕”如此之大,以至于“厚此薄彼”的现象不可避免。杨军认为,招生计划和考生基数,不能轻易改变。“如果招生计划盲目增加,似乎大学的入学将会放宽,更多的考生可以享受高等教育。然而,很难保证教师和培训的质量。盲目扩招后,未来就业竞争将会加剧。”

大学所在省份的经济水平和基础教育质量也是影响招生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入学率较高的大学都集中在发达省份。除了大学本身的质量之外,各省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也是吸引其他省候选人涌入的原因。”根据杨军的分析,在当前就业压力的现实下,这是考生和家长的综合选择。这不仅取决于学校的品牌名称,还取决于就业质量。

每所学校的招生计划将倾向于学校所在的省份。杨军指出,原因是高校将享受到省里提供的许多公共资源,包括资金、土地(建立新校园、新宿舍等)。)、公共学术资源、学科资源等。此外,地方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地方税,主要由当地居民提供。因此,从经济角度看,高校向省倾斜招生计划有相应的“依据”。"不仅如此,当地*还应该解决当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孙东东说,各省部属高校的在校学生绝对人数相差不大,尤其是近两年。尽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量存在差距,但各省实际入学人数的差异并不特别大。

取消地区限制合理吗?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海峰认为,取消地区限制很难,各省的配额录取是一项长期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的国家,这一制度具有调节国家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总量的功能。

孙东东认为,如果各省不被录取,一些省的考生就不能上大学。这也将导致考生的异常流动。例如,十几个省将根据他们的分数使用一张纸来登记,然后新移民将会被产生用于大学入学考试。例如,*和内蒙古的考生将去衡水中学学习,导致当地优秀学生流失。这样,教育薄弱省份的教育资源将永远无法继续下去。这是致命的伤害。与此同时,他们家庭中一些富有和合格的学生将永远不能出去学习。

杨军认为,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卷制”和“一条准入线”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公平的。

“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中西部省份,与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相比,教师、工资和信息差距很大。如果允许来自山东、河北、*和*的候选人走同一条录取线,很难说这对后者公平。”杨军说。

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什么进展?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海峰也表示,起初指标的分配有更大的*度,学校自己会根据各省的情况进行分配。后来,由于下属院校招收的本地学生数量相对较大,教育部要求降低本地学生的入学比例,现在有些已经降至20%以下。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缩小差距,教育部开始严格控制地方部属高校的招生比例。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对中西部地区和录取率相对较低的省份增加了计划。200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实施合作招生计划,以支持中西部地区。此外,还有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和面向重点地方高校的农村学生招生特别计划,以促进高等教育地区和城乡招生机会的公平。2015年,接受率最低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到不到5个百分点。

孙东东说,在国家层面上,应该尽可能创造公平的机会。然而,仍然有一些省份有大量的高考申请者,他们对自己的双份和专业计划不满多年,导致计划的浪费。这表明人们仍然想要一所好学校。要解决这个问题,地方*还应该重点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考生上好大学。(原标题:江苏省六所211高校:江苏省招生人数没有下降之前“38000高招生”引发家长关注;教育部表示不会影响高考录取率)

本刊由《新京报》记者沙路、、实习生戴璇、采写。

阅读更多

江苏、湖北应对高考“减招”挑战:规模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