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嫦娥三号”刷新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世界纪录

科普小知识2022-08-08 10:11:07
...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蔡、)记者28日从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获悉,嫦娥三号着陆器28日准时进入第33个月夜休眠状态,再次创下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国际纪录。

在过去33个月的白天工作中,“嫦娥三号”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研究人员在月球浅层地质结构、月球天文观测、地球等离子体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其重要成果先后在《科学》、《自然》和《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国防科工局月球探测与空间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告诉记者,自2013年12月成功登月和巡天以来,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的8个科学有效载荷先后进行了“测月、巡天、观地”科学探测,取得了以下成果:

获得了第一个月球剖面,嫦娥三号,并探测了着陆区的月球土壤和月球地壳浅层的结构。超宽带月球雷达采用“边走边探”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登陆区月球地壳浅层330米以内的剖面结构特征和地质演化图。这是世界上第一张月球地质剖面图。

“利用月球飞行器上所有四个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研究人员还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揭示了月球雨区的火山演化历史。”刘对说道。

首次在月球上巡逻太空——利用月球的非大气影响和长时间连续观测,第一架月球光学望远镜在月球表面多个天空区域实现了3900小时的近紫外天文观测,并获得了187000幅图像数据。

“我们还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近双星的完整紫外曲线,以及月球外层空间含水量的最新结果。”刘对说道。

首次在月球上观察地球——通过极紫外相机,人们对地球周围15个半径的大视场等离子体层进行了极紫外观测,获得了1300多幅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揭示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

刘表示,地面应用系统及时将这些科学探测数据和最新探测图片、视频发布到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数千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