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柯: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是如何炼成的
新华社沈阳3月25日电(记者卢柯)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是怎样炼成的
新华社记者罗杰和王赢
16岁时,他上了大学,30岁时,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38岁时,他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他最近被选为美国工程学院的外国院士...这是卢柯。专业科学家是他的自我定位。
卢柯的研究团队位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位于沈阳文化路。多年来,其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纳米结构金属的制备技术,探索纳米结构金属的优异性能。其成就在纳米结构材料的国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结构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是卢柯研究团队最值得骄傲的成果之一。从1997年到2003年,世界上只有卢柯集团独自进行了6年的研究。
卢柯说做科学研究就像在沙滩上寻找宝藏。“如果你捡起贝壳,你会一辈子都呆在这么高的水平上。如果你找到了合适的地方,你就能挖到珍珠。”
“表面纳米化”是卢斯想要挖掘的珍珠。它开辟了纳米孪晶材料、纳米层状材料和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等研究方向,引领国际潮流。
目前,表面纳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宝钢冷轧厂的矫直辊,大大提高了矫直辊的使用寿命。“纳米孪晶结构”为开发高综合性能的纳米金属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纳米孪晶材料的创新提高了材料的塑性。
卢柯说,纳米结构材料领域的研究将对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他介绍说,纳米结构材料将改善现有材料的性能。例如,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对轻质高强度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钢和铝合金的强度,从而实现轻量化。同时,材料科学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看不见的”,比如手机的升级与材料的进步密切相关...
植根于东北的卢柯十分重视地方的振兴和发展。
“对辽宁来说,该省三分之二的工业增加值来自与材料密切相关的三大产业,即装备制造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我们要推陈出新,打基础,从整体科技基础出发,从根本做起,努力把沈阳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高水平研究平台。”
尽管卢柯早年名声在外,但他仍然坚持在第一线从事研究和教学。
"我们晚上10点离开,鲁老师实验室的灯一直亮着."学生张宝兵说。
卢柯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兴趣驱动的学习过程,是一门不断提高和追求完美的艺术,理想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几年后,他会给每个毕业生发一本名为《医生是不够的》的书,警告学生从医生到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年轻的研究人员有了更好的研究条件,希望他们能够致力于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成为一流科学家需要使命感,必须让自己的研究回归社会,为祖国服务。”卢柯希望学生和鼓励自己。
上一篇:六个字,让你终生不发火!
下一篇: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