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是如何炼成的

科普小知识2022-08-10 12:01:34
...

9月19日下午,在近百名媒体和众多嘉宾面前,未来科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锡庆教授致电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昆,向他通报了首届未来科学奖的物质科学奖情况。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你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高西青只打通了第二次电话。这一次,薛其坤在电话的另一端直言不讳地说:“这太突然了!”

第一届未来科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在接到电话时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应道:“哇,这太突然了。”

事实上,不仅获奖者在获奖前对此一无所知,而且大奖的捐赠者——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和优步斯达康(UT Starcom)的创始人吴英也不知道获奖者是谁,直到他们上台宣读获奖者的名字。

吴英甚至开玩笑说,捐赠者连提名的权利都没有——作为大陆企业家和科学家联合赞助的第一个民间科学奖,100万美元的单笔奖金并不低。

这也是第一个公民科学奖的指导方针之一——一切取决于科学,科学家必须是专业的守门人。

今年1月17日,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宣布设立未来科学奖。未来科学奖的设置借鉴了诺贝尔奖、图灵奖和菲尔兹奖等国际著名科学奖的经验,并进行创新。例如,在捐赠模式下,其他奖项大多由一个家庭或个人捐赠,未来科学奖的每个奖项由4个捐赠人共同捐赠。

未来科学奖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丁洪表示,该奖项的评选经历了提名、初选、国际同行评审、复审和投票五个程序,历时八个月。

不同于许多国内奖项没有提前公布参加奖项的专家名单,未来科学奖在一大早就宣布了科学委员会的名单。由九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是“奢侈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洪;何川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也是北京大学长江系的教授。李凯是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座教授;田刚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神舟号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温小刚是理论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数学家夏志宏是西北大学的终身教授,也是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授。谢晓亮,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力光学成像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是对我们声誉的赌博。"丁洪说。

遵循“程序公正”原则,未来的科学奖评审过程引入了提名和评审权分离、评审委员会成员与被提名者不接触的原则等规则。

未来科学奖采用提名邀请制度。候选人不能主动申请。被提名者包括国内外的中国科学家,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教授。它还涵盖了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和澳门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成就和想法。据报道,今年已经发出了近700份提名表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同行审议。受邀参加评审的国际同行大多来自同一个领域,甚至与参与者有竞争关系。他们需要写一封详细的评估信。

在宣布推出未来科学奖后,还成立了监督委员会。毕马威还被邀请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审查的每个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整个审查过程的公平性。

确保公平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防止利益冲突。例如,科学委员会的成员将不参与提名,在他们的任期和未来两年内也不会被提名,以确保大奖的公平和公正。然而,任何影响判断的因素,如直系亲属和师生之间的密切关系,都应该避免。此外,应提前通知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可能影响该奖项的因素。

未来科学奖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表示,基于此,提名过程的影响力是可以保证的。

"科学委员会花了很长时间才达到我们想要的标准。"丁洪说。未来科学奖的结果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它是原创的、具有长期重要性的或者已经通过了时间的考验。它主要在*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完成。完成工作的人的国籍没有限制。

未来科学奖更注重突破性基础科学研究。科学委员会认为,今天两位获奖者的研究达到了中国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卢煜明教授的获奖是基于在无创性产前胎儿遗传检查中发现母体外周血中胎儿DNA的开创性贡献。薛其昆教授因其在发现新的量子效应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分子束外延单层铁硒超导电性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奖。

两位教授每人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这个“大奖”很吸引人,但是对于未来科学大奖组委会来说,每个人都想看到更多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未来”?

没有人能确切地描述未来世界的样子,但是在下个世纪,所有的发展都将基于科学。

未来科学奖的捐助者沈南鹏直言不讳地表示,该奖项有许多赞助者,无论是捐助者还是科学家,其中大多数都是60或70多岁的人。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科学家是所有人追求的明星,科学爱国主义是那一代人的梦想。

卢煜明教授也表达了同样的希望:“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做科学。我希望每个人都认为科学的未来在中国。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将站在这里,对世界产生影响。”

这也是设立该奖项的初衷之一: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偶像和榜样,用创新的模式带动更多的私人资金来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推动科学的发展,以创新的科学精神影响中国、世界和下一代。

阅读更多

卢煜明和薛其昆获得第一个未来科学奖

王晓东:系统外的科研机构有多神奇

石、饶毅等人倡导设立“中国民间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