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汪尔康:把科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科普小知识2022-08-13 19:44:52
...

新华社汪尔康4月14日电:科学研究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新华社记者孟

汪尔康:把科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汪尔康在办公室里查阅文件(数据和照片)。新华社

1952年,一位年轻有为的江南人才踏上北上的列车,投身东北建设。他成为我国电分析化学的先驱。

一瞬间,绿色的青春在鬓角变成了灰色。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仍然坚持每天都去实验室,并一如既往地热衷于科学研究。这位来自江苏的科学家已经在东北扎根60多年了。

在过去的60年里,汪尔康一直把研究视为一种兴趣。他从未停止写作,加班已成为常态。

“为什么灯会亮?”"留声机怎么会响?"汪尔康从小就有一个科学梦想。他喜欢思考和学习。他没有正式读小学或初中。凭借他的才华和努力,他在16岁以下被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录取。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上海或回到家乡工作。相反,他响应*的号召,毅然来到困难重重的东北,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为了培养科技人才,该组织还派汪尔康到捷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学习,在著名分析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海洛夫斯基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极谱法,这在当时是新发展的,但很少被中国科技界所触及。每当学生们去旅游景点度假时,他总是去实验室和图书馆,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和工作上。

随着毕业临近,当导师一再挽留这位勤奋的中国学生留下时,他被汪尔康直接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祖国需要我。1959年,汪尔康回到他日夜思念的祖国,开始关注国际科学前沿,在中国发展分析化学。

20世纪70年代,他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其灵敏度和稳定性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80年代,他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极谱仪,这种仪器在中国首次研制成功,并达到国际商品水平。20世纪90年代,他在中国开展了扫描探针和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研究...他的研究得到了国际认可,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分析化学研究水平的不断进步。

迄今为止,汪尔康已获得18项*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和2项国际大奖。公布了40项专利申请;他发表了900多篇科学论文,其中SCI收录了800多篇。他获得了2017年中国电化学成就奖。在这个行业,汪尔康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尽管汪尔康已经成为化学大师,但他从未停止过,仍然严格要求自己。

汪尔康:把科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和他的妻子董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合影(信息照片)。新华社

"王院士和夫人又在办公室过了春节."中国科学院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邱说,王的爱人董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著名的分析化学家、研究员。这不是两位老师第一次这样庆祝节日:“只要他们不旅行,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实验室-家庭,3.1线;五加二,白加黑,没有休息日。这是和董6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即使我们是在出差,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火车上,我们都会去补觉,但是老师总是不知疲倦,要么阅读文学作品,要么修改学生的作业。”卢对说道。

"我哪里会觉得无聊,做研究很有趣."汪尔康说。

所谓的大师们不仅勤奋工作,而且汪尔康还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在祖国继续深造。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载体。这个实验室是由汪尔康和他的同事创建的。它是中国第一个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尔康真正实现了“不管这些学生在哪里,他们都必须时刻想着自己的祖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目标汪尔康要求每个学生都遵循这个标准。

在做科学研究时,汪尔康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研究者。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这样问自己。

今年春节前,汪尔康感冒了。汪尔康国家电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学生兼副研究员李静(音译)听了之后,赶到诊所,看到了一个让她伤心欲绝的场景:老人一只手在打点滴,另一只手还在看文学。

去年,汪尔康生病晕倒了。医生建议在医院休息一下。然而,第二天有一个会议。他想去出差。学生们不得不扣留他的身份证,他批评了他。

纯洁、严谨、执着...许多同行评论说,汪尔康“认为科学研究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