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再植“制造基因” 上海欲建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科普小知识2022-08-14 11:54:31
...

再植“制造基因” 上海欲建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外高桥造船码头。沈海供应地图

新华社上海4月28日电(郑莹莹)曾几何时,“上海制造”不仅在中国市场“一枝独秀”,还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2018年,上海再次推出“制造品牌”,传达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世界级制造基地的决心。

上海新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上海制造”品牌向全球优秀制造基地的发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上海制造”技术更先进、制造更智能、产品质量更高、品牌更响亮,加快建设全球优秀制造基地,为上海成为全球优秀城市提供实力支撑。

为什么国际大都市振兴制造业?

制造业在国际大都市的比重正在下降。你想在上海做吗?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金成表示,答案是肯定的。

他认为简单地将上海与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进行比较是不太可比的。

“上海占地6400平方公里,比纽约和世界其他主要城市大得多。它应该如何更合理?外环线以内的上海可以与国际大都市相媲美,然后分析产业结构。”吴金成说。

世界银行的研究小组曾经做了一份报告,提到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制造业应该在25%到30%之间。

据吴金成称,这个比例相对合理。“上海外环以外的地区相当于一些主要国际城市的卫星城市,比如纽约对面的新泽西和东京附近的千叶。卫星城市具有广阔的工业发展空间。这就是城市群的概念。”

再植“制造基因” 上海欲建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上海电缆研究所资格预审试验场。沈海供应地图

制造业是一个城市的基因转化,这并不意味着“转换”

制造业可以说是上海的基因。上海是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民族品牌的发祥地和聚集地。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业产出约占全国总量的50%。1978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达到207亿元,占全国的1/8。近20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当时有70多种工业品赶上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上海品牌手表、蝴蝶品牌缝纫机、凤凰品牌自行车、白兔奶糖等一系列上海知名品牌。

“上海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它有这种工业基因,”吴金成说。他指出,拥有强大的制造基地是上海的优势。

“上海制造”的名片在中国仍然响着。上海是“汽车之都”,SAIC是主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此外,上海生产全国一半的汽车板。上海也是“机器人之都”。如果中国生产100个机器人,上海将有40多个。上海也是“电梯之都”,拥有全国30%的电梯产量。此外,在集成电路等许多子行业,“上海制造”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转变不是职业的改变。"吴金成指出,改造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使“上海制造”技术更先进,制造更智能,产品更高端,品牌更响亮。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司司长刘平也指出,这是上海首次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在新时代,“上海制造”不仅要拥有核心技术,还要控制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质量不仅要优秀,还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引领格式和模式的创新。

构建基于长三角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海制造》的下一步在哪里?

根据《行动计划》,上海计划建设两万亿级汽车和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航、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绿色化工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面向长三角的重点集群核心匹配率(核心匹配率是指长三角地区企业匹配的核心组件比例)将达到60%以上。

吴金成说:“要建设一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单靠上海自己可能很难完成。”。他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建设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是必要的。

例如,生物医药现在由“中药之谷”张江的许多公司开发,但其制造基地已扩展至苏州、南通,甚至南至深圳。另一个例子是吉利汽车,它在上海设计,在杭州开发,在台州制造。此外,上海SAIC集团和宝武集团也面向长江三角洲和全国。

上海计划建立“基地+资金+机制”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模式,建设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设立长三角产业合作基金,建立产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

此外,上海将深化工业扩张和开放。建立*贸易港口和制造业发展联动机制,简化产业监管方式。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抓住汽车、船舶、飞机等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机遇,吸引重大项目。

吴金成还指出,与一些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的郊区更广,可以布局先进的制造业。“我们需要确保高质量工业项目对土地的需求。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高端工业项目都可以在上海落户,而且不缺土地。这可能与上海的印象不同。”他说。

通过《行动计划》,上海计划加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建设工业基石,避免城市发展的“去现实化”和工业空心化,充分利用上海特大城市的“两个战略空间”——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保持制造业的合理比重(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