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合研究显示中国生态保护政策成效显著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美国《科学》杂志16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中美研究人员对中国生态和环境政策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该报告基于中国的“国家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和评估”,使用了20,000多幅卫星图像以及土壤、水文和气象数据。它还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的计算机模拟软件“生态系统功能和交换综合评估”作为工具,重点关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效果。
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0年,中国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有6项得到改善,即粮食生产、固碳、土壤保持、调蓄洪水、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只有一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略有下降。
该报告称:“中国的生态环境评估结果表明,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经济发展可以共存。对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分析也表明,卓越的政策设计可以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
该报告的作者、斯坦福大学环境科学教授格雷琴·戴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说:“中国正在开辟一条道路。”
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研究员欧阳志云告诉新华社:“这项研究证明,中国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如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强了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
关于中国利用生态补贴来促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态环境经济学教授史蒂夫·波拉斯基说,这种投资可以产生很高的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减少洪水和沙尘暴,对生活在下游和下风处的人们大有好处。”
数据显示,到2009年,中国*给予的生态补贴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其中3200万个家庭和1.2亿多人参与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欧阳志云和戴利都指出,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大,森林面积不断增加,但问题是单一树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下降。因此,未来的生态恢复和建设应进一步强调自然恢复。
戴利说,科学可以为社会的选择提供参考。无论是种植粮食作物还是种植树木来防止洪水,最终都需要由决策者来决定,不仅是针对特定地区,而且是针对特定条件下的优先事项。"中国正在利用科学来确定和界定生态保护和恢复的优先领域."
戴利说:“为了实现在21世纪建设生态文明的梦想,中国需要探索更多的创新方法来平衡自然和人类的利益。”。“这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只是处于转型的第一阶段,它的努力正在激励世界其他国家采纳和遵循中国的道路。”(新华社记者在三藩市和林在华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