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规范师德,我们还要做哪些?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0:32:28
...

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只要涉及到师德问题,总会有一片哗然。

4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一系列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师德标准文件,即《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和《师德惩戒暂行规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件包括对学生的性骚扰、与学生的不正当关系、与对学校感兴趣的学生的恋爱关系等。侵犯师生关系。该系列文件还强调,性骚扰他人或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人将受到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将给予开除处分。

此前,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强调,他将继续完善北京大学有关性骚扰的规定(建议稿),并尽快推进该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据报道,北京大学成立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及其调查处理机制,严格执行教师道德一票否决权。

教师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究竟为什么?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来规范教师道德呢?

制度建设首先强调师德。

师德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新话题。简而言之,师德失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术道德失范、欺诈、剽窃、篡改和挪用他人学术成果、非法使用科研经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力。这种失范行为一般源于现有科研评价体系下“急功近利”在教师中的传播。第二是影响正常教育和教学的兼职和有偿行为。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相对较低,受生活所迫,受商业利益驱动,教师兼职和薪酬行为成为被动选择。第三是对学生的性骚扰或与学生的不正当关系。受“金钱与权力交易、权力与色彩交易”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教师利用其学术权力实施违反教师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最近,涉及师生关系的敏感事件一再被曝光。当师德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时,记者进行了梳理,发现事实上,师德建设和规范的制度安排正在加紧进行。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师德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中之重。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对高校师德行为提出了“七面红旗”,具体包括科研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索要或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对学生的性骚扰或与学生的不正当关系等。,并强调那些在教师道德评估中失败的教师在评估教师职务时应受到一票否决等。今年年初,党*、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师德评价,体现奖优罚劣,实行师德评价负榜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档案,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和学术不端等问题。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履行研究生导师职责的意见》,明确规定对违反师德的研究生导师实行一票否决。3月,教育部等5个部门还发布了《振兴教师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强调教师道德教育应贯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训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

从一系列文献中可以看出,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环节,如教师评价和职称评定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建强教授指出,许多高校都加强了师德建设,如评价和促进师德、科研和学术道德、教学要求的一票否决制度。此外,许多学校设立了教师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协调教师的思想指导和管理服务,在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指导和制度规范,促进整体教学和教育效果。

要求采取更多措施和减少处置的规定没有得到执行。

“教育部的要求无疑是严格的,但关键是如何落实。”李建强指出:“据我观察,世界各地的学校普遍呼吁加强师德教育,但针对性措施却很少。多宣传他律,少强调自律。师德毕竟属于思想和精神范畴,需要更多的内在道德情感调节作为支撑。单靠外部监管不一定能取得好结果。”

这是真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红线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道德失范的问题。

“可以说,相关规定非常具体,措辞也非常严格。然而,在现实中,相关的处置条例并没有得到执行。”媒体人胡银斌曾在本报撰文称,一方面,一些高校在处理类似丑闻时过于宽松,往往习惯于掩盖事实,不愿公开处理,担心影响学校声誉。此外,一些政党仍有一定的学术地位。由于各种头衔和光环,学校在处理它们时有些顾虑。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之间权利的不平等,以及舆论环境的不宽容和不合理,往往使遭受性虐待的学生感到不安。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科教战略研究所的教师林成华坦言,反复禁止教师不当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不完善的治理体系。“首先,没有统一的集中部门来处理道德失范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评估机制、统一的标准和模糊的评估程序,师德建设容易流于形式。此外,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校更重视教师道德,而不是教师道德,更重视社会层面的“习惯性道德”,更重视个人层面的“反思性道德”。在选择、评估和提升教师时,他们没有将教师道德放在首位。”

更值得警惕的是,教师道德失范的风险成本相对较低。林成华表示,教师道德失范问题的处置缺乏法律的刚性约束,仅靠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教师道德失范的不透明信息也使得教师道德失范更容易“走向深渊”

当然,教师道德失范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密切相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教师指出,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一些意志薄弱的教师被“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与权力交易、权力与色彩交易”等不良思想风气侵蚀,导致教师自我道德的无形遗弃。与此同时,在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下,教师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导致一些教师心理障碍和教师道德异化。

建立师德档案查询制度完善投诉制度

“双管齐下,改善整体环境,营造小环境。让师德建设不仅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要求,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修养和内在的纪律。“李建强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提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任务的要求,并在解决教师实际工作问题时加强思想指导。我们既要强调外在他律的要求,又要重视内在自律的启迪,从根本上解决师德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楚·赵辉说,教师道德问题远比现在曝光的和媒体关注的要复杂得多。应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依法治校入手,共同解决师德建设问题。“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改善教师的待遇,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以便教师能够从心底珍惜和珍惜这一职业。”

林成华建议建立全国教师道德档案和询问制度,使教师道德档案成为教师考核、岗位评价、岗位聘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创新师德评估机制,探索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师德标准,避免用“圣人标准”来衡量师德水平,使师德评估流于形式。同时,要推进师德立法,强化法律刚性,促进师德实践和自我约束,形成“德法结合”的良好局面。

云南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了这起轰动一时的“吴与老师爱情之争”。在他看来,更加关注学生群体更为紧迫。“为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校作为监管责任的主体,应履行相应的安全警示义务,做好预防和救援工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防止校园性虐待发生,并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披露和早期预防。"

林成华同意了。他强调需要改进学生投诉制度,并建议教育部设立一条全国热线,接受学生、家长和公众对教师道德的投诉。学校成立了教师道德监督办公室,负责受理学生投诉,调查处理教师道德失范问题。

国外大学如何规范师德

美国:对师生之爱零容忍

1984年,美国哈佛大学率先颁布了一项法规,禁止教授(包括他们的学生助理)和直接教授和指导他们的学生之间的浪漫关系。这是美国大学颁布的第一条师生爱情法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和学院对师生之爱采取了“零容忍”政策。其中最著名的是2003年7月加州大学普通学校颁布的条例,该条例禁止大学教师与学生发生任何性关系,特别是学生在上课时。教师只对学生负有学术责任。师生之间的爱是被禁止的,即使双方都自愿。该禁令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所有九个校区都有效。如果未成年学生与老师发生性关系,即使双方自愿,这也是一个刑事案件,但每个州有不同的定罪,其中一些是重罪,一些是轻罪。

日本:在大学设立“窗口”向投诉者提供专业建议

1952年,日本工作人员组织制定了“教师道德计划”,规定教师应“克制过度欲望,适度生活”。在日本大学,教师最常见的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主要是“性骚扰”和“权力骚扰”。由于个别教师的道德腐败往往导致整个大学的声誉受损,日本大学注重防止教师做出不道德的事情。防止骚扰委员会等机构在大学里设立了“讨论窗口”,即任何被骚扰的学生或教师都可以直接去窗口谈话和寻求帮助。“窗口”中的“谈判者”会给说话者专业有效的建议,帮助他避免不幸。日本的大学和学术机构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一旦涉及丑闻,就意味着信贷破产、项目终止或资金减少。违反道德准则的教师要么被开除,要么自愿辞职。

(记者金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