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普抗疫 世界抗疫之战: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1:01:15
...

科普抗疫  世界抗疫之战: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随着医疗保健和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新皇冠肺炎的防治方案越来越完善。在新的皇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中,有更全面的中医治疗内容。中医诊疗方案列出了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对确诊患者进行了更详细的辨证分类和治疗方法及处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爆发疫情的时候,中国的医疗救援物资为世界各地的新发肺炎患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藿香正气散、连花清瘟颗粒、金华清肝颗粒等中成药销往世界各地。清肺排毒汤、化湿排毒方等中药方剂也不断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中医药在全球抗击流行病的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普抗疫  世界抗疫之战: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对中医新冠状病毒的认识

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瘟疫这个词总是让人不寒而栗。它已经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新型冠状病毒也属于中医的“鼠疫”范畴,可命名为“肺鼠疫”。

流行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旦人体感染了某种流行病病原体,它就可以传播给周围的人群,甚至引起广泛的疾病。金元名医刘河间正式使用了“感染”一词。因此,周阳君说,“一人受之,则湿热;一人受之,则疫”(《温病全书》)。温病是由感受流行性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引起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其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情危险,传染性强,易引起大流行或散发性流行。

科普抗疫  世界抗疫之战: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中医称“瘟疫”、“瘟疫”、“瘟疫”、“敌意”和“杂气”为瘟疫。杂气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物质,人类感觉不到。所谓“气无所求,无形象可寻,无声音无气味可寻”...当它来的时候,它没有办法。”吴有科称杂气为“疫”、“疫”或“戾气”,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温病论》指出“温病也是杂病之一,但它比其他疾病更严重,所以它相当严重。这是由于它的名字而流行的”。传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科普抗疫  世界抗疫之战: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温病理论说“邪从口鼻入”和“邪受其害,必有感染”。虽然感觉不同,但疾病是一体的”。“天堂般的接受”指的是通过自然的空气传播。感染是指通过患者接触传播。

科普抗疫  世界抗疫之战: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温病理论包含“当时,某气入某脏腑,某经络,属某病”。杨立山认为:瘟疫不同于温病。瘟疫是由杂气引起的疾病。瘟疫病原体有很多种,它们攻击某些脏腑器官和组织以获得某些流行病。因此,疾病后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心脏、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在关键时期容易发生。

病因

疫病的气传是一种特殊的传染致病物质,它不是通常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六大致病因素。

身体的抗病能力很低。当流行病流行时,一些人会患这种疾病,而另一些人则不会。它主要取决于体质和正气的强弱。吴有科指出“此气已满,邪不容易入,此气亏欠,外邪可借其气”。他还说,“正气稍弱的人容易得病”,这表明他们的抗病能力对他们是否患病有重要影响。

发病机理

其基本病机可归纳为:疫毒外感、肺邪致病、正气不足。病理性质包括湿、热、毒、虚、瘀。

1湿邪可以是外源性或内源性的,也可以通过干预过程帮助湿化。湿邪易阻滞气机,导致升降异常。可见到胸闷、胃脘胀满、大便稀稀、苔厚腻等症状。

热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在其发病和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发热为特征,热邪燃烧易耗气伤津。

3.一方面,毒药是流行病毒药。毒邪入内,起病迅速,传播迅速,易导致呼吸困难。另一方面,致病因素丰富,并产生有毒物质,浸泡脏腑,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内外有毒病原体相互交织,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虚证是指在疾病发作之初出现的正气虚。致病因素包含在疾病中。消耗气血津液会进一步损害正气。发病后,正气仍盛,预后好,反之,则差。

瘀血是瘟疫和毒素的积聚。血热熬成瘀血。同时,邪热灼伤阴液。阴液不足会导致血液浓缩和行动迟缓,导致血瘀。

中医分类

轻时间邪恶攻击表

常见寒湿疫袭肺,湿热疫蕴肺热重于湿,湿热疫蕴肺湿重于热

胸膈积热重,毒扰心神,痰热阻肺,毒瘀互结,邪毒阻肺

气血两焦证、邪闭心包炎证、络痹停气证、心阳不足停气证等危重型

恢复期胃阴不足、脾肺气阴不足

中医药预预防

1.口服配方(非药食同源配方)

藿香10g红景天15g金银花10g关中6g

6克虎杖15克芦根

功效:芳香化浊,益气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2.口服(药物和食物同源)

藿香10g金银花10g白质6g草果6g

芦根15克,白茅根15克

功效:祛浊和中,利湿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3.外用

淫羊藿20g、苍术20g、石菖蒲15g、草果10g

白质12g艾叶10g

15克紫苏叶渗透20克物质。

功效:燥湿除浊,芳香祛秽。

用法:水煎服,室内熏蒸或研成粉末,制成香囊佩带。

作者:赵海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

这项工作是由科技部情报管理司和北京医学会联合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