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小苹果捧出陇东扶贫金钥匙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1:52:15
...

"最近几年我真的把钱卖了!"在甘肃省清城县赤城乡赤城村,50多岁的李希恒站在一个硕果累累的果园里,笑成了一朵花。"这些苹果已经订购,可以卖到40多万英镑。"李锡恒的丰收是青城苹果产业大发展的缩影。

2012年,西北农林大学在青城县建立了甘肃省外第一个苹果实验示范站。四年多来,青城苹果产量从16万亩增加到32万亩,产量从8万吨增加到16万吨,产值从2.2亿元增加到4.8亿元,规模、产量和产值都翻了一番。科技论文写在陇东东部,“西农模式”创造了“青城现象”。

“对症下药”唤醒产业大梁

青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中部,是甘肃省58个连片贫困县之一。2011年被列为六盘山重点扶贫县之一。青城也是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和全国优质富士苹果最佳核心产区,但苹果产业发展多年来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

2012年3月,庆阳市与西北农林大学签订合同,建设青城苹果实验示范站。西农苹果专家、高华、刘带领专家组进驻青城,结合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对症下药”,揭开了引领青城苹果产业发展的科技大幕。

“旧花园的改造将提高质量和效率。新花园的建设将引发一场工业革命。苗木基地从源头上保证质量,科技培训为人才奠定基础。”这是赵正阳根据对甘肃苹果产业发展的评价和庆阳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的“药方”。

赤城乡是青城县乔华老果园最大的乡镇,也是老果园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的第一站。我听说“间伐和改造”的实验将在他的果园里进行。李希恒的妻子说她什么都不会做。“如果你砍树,你可以卖更多的钱。你在开玩笑吗?”然而,拥有初中文凭的李希恒相信科学,并同意对他的老乔华果园进行间伐和改造。

经过两次间伐和整形,李希恒的10亩果园有400多棵大果树,只剩下170棵树,但他的收入从10多万元增加到40多万元。果农们沸腾了,惊叹于科学技术的魔力!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试验站负责人、苹果专家高华看来,已经不再常见,因为整个老果园自重建以来一直走在前列。“果园的总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树枝的组成优化,亩产量增加,果实质量提高。与间伐前相比,亩产量提高了一倍,但效益可提高10倍。”他说。

如今,李希恒是十里八巷的名人,他的事业也有所拓展。“依靠西北农林大学的科技支持,苹果园已经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产业。我还建造了一个可控气氛冷库,成立了一个果业合作社,吸收了50多名农民,并从苹果产业中发了财。”

南庄乡丰台村的村民黄永宏今年50多岁了。2013年,他种植了2亩矮花园。2015年初,他撒了水果。2016年,一亩土地通过200元的间作和一亩菜园获得了2000多元的收入。老黄非常满意:“这比种庄稼好多了。省时省力,光照通风好,苹果商品率高,一公斤以上的苹果3元一个。青城苹果站的建立和西部农业大学专家的进入,给我们农民带来了苹果矮化密植技术。这是财富的金钥匙。”

近四年多来,西农专家在青城扎根,青城苹果产业创历史新高,在甘肃三省居首位:第一,矮化密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二是乔华封闭式花园改造达到3.2万亩。第三,建立600亩矮化苗木基地,实现苗木本地化、科学化、标准化。

青城县果业局副局长徐菊涛掰着手指算了算,“间伐整形技术推广面积占乔华果园的12.8%,平均每亩增值3600多元,共计1.15亿元。每年培训的果农人数从5000到8000不等,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基层人才。”

这些科学论文是在陇东大学写的

从青城县城到马立安河西北,河西路上的树苗,一目了然,像士兵一样挺立着。

60岁的魏是蔡乡蔡村的支书,他像个孩子一样照看这个苗圃基地。根据青城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青城县将再开发10万亩矮化苹果和10万亩山地苹果。20万亩果园的建设质量对摆在卫乡党委书记面前的苗木基地至关重要。

在试验站建立之前,青城的苹果苗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后续发展。苹果种苗繁育专家刘指出,种苗是苹果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但却是苹果产业发展最基础的环节。

从事苹果栽培28年,主要负责青城苹果产业苗木发展的“本土化”工作。从2012年秋播开始,通过育苗、苗木管理、嫁接去芽、灭茬等技术环节,建成600亩苗木基地。“从今年秋季开始,每年将生产100多万株优质苹果苗,基本实现青城苹果苗的本地化。”

青城县原县长辛邵伯对试验站的工作非常赞赏。她称赞道:“青城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知培育了多少次幼苗,但从未成功过。试验站做了这件事,为青城人民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马轩镇范庙村共有苹果园1200亩,其中果园600亩,苗圃600亩。村支部书记范斌强说,老百姓对种苹果的热情很高。2015年春,500亩矮化密植示范园建设完成,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途径狭窄的问题。它为现代果业的发展、工业财富的实现和促进精准扶贫找到了一条出路。“据估计,三年结果和五年高产将在生产期间每亩生产3000公斤优质苹果。亩产将达到15000多元,人均收入将增加5000元。”

从16万亩到32万亩,从8万吨到16万吨,从2.2亿元到4.8亿元,西北农林大学的专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撰写了关于甘肃陇东大学的科学论文,赢得了老区人民的赞誉。

赤城镇赤城村张青安水果合作社拥有200多名农民,年产值1000多万元。“我在2008年建立的合作社曾经在二线和三线城市销售。随着西部农业大学专家的到来,我们的“赤城”品牌苹果得到了振兴和升级。我们的市场已经扩大了近一倍。苹果已经被销往北京的一线城市。”

在西北农林大学科技的大力支持下,青城县为苹果产业“十三五”规划绘制了宏伟蓝图——“30万对工程”:建立10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基地,种植10万亩新山地苹果,改造10万亩乔木郁闭园;到2020年,果农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万元,丰年果园产值将达到1万元。

“最终,我县苹果面积达到45万亩,过了盛果期,产值超过40亿元。让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第一产业,让青城县也成为全国著名的鲜果基地。”县委副书记毛宏博对苹果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