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创新中国之变:绑在科学家身上的条条框框正去掉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3:17:53
...

创新中国之变:绑在科学家身上的条条框框正去掉

C919完成了第一次飞行,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着陆后,被拍到在跑道上滑行。

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突破,C919成功试飞,蛟龙成功探海,新一代高速铁路提速,云计算焕发生机,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在过去的五年里,科研实力大幅提升,战略性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频频见诸报端,使得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在过去的五年里,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作出了重大部署;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总书记在去年的“第三次科技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今天的中国,创新和突破分秒必争。

中国的科技形象让世界吃惊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并在那里呆了一个月做实验。这证明中国的太空计划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空间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登普斯特说。

“悟空”是中国第一颗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空间科学卫星。我很高兴看到它出色的运作,并期待着重要的结果。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博士乔瓦尼·安布罗斯说。

一系列惊人的科学成就让外国研究人员大吃一惊。中国外语系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已经连续四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的国家形象稳步提升,航空、航天、高铁和医学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科技形象,成为一个亮点。

在世界对中国科技形象的感性认识背后,是中国在科技上日益增长的硬实力。目前,中国的主要创新指标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R&D输入国和第二大知识输出国,2016年社会研发支出总额达到1.55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0.5%。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三。

在深空、深海和深海中,一批可以大声叫唤、数数的科技成果的诞生,离不开中国从“0”到“1”的原始科研创新。“没有基础研究,创新是修修补补。*已经做了大量实际工作来鼓励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新民说。

加强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定位,我国的创新正在不断努力。中国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白春礼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强国之路。”

通过这些痛点,创新信心进一步增强

制度和机制的约束困扰着科研人员,抑制了创新的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科技*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审议通过了一系列科技*改革的重要文件和计划,确立了科技*改革的主要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用一章时间全面深化科技*改革。

对于山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张云波来说,报销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也必须是一个好的会计."现在,随着《关于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张云波很高兴地发现,与科学家相关的规章制度正在被废除,每个人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有更多的*。

成就多,转变少,推广难。过去,一些科学研究人员“拿着金饭碗当食物”。为此,2015年颁布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法》,山东省进一步出台政策,明确了对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人和合作发明人奖励不低于70%和不高于95%的有效措施。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活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在创新领域深化“管理服务”改革,同步推进:增加服务;检查时减去;在管理方面,大学和研究所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许多科研人员表示,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科技*改革不断深化,科研人员工作中遇到的痛点得到了识别,政策执行中的障碍点得到了清理,科研人员的成就感、成就感和创新信心得到了有效增强。

“如果你不自信,不敢想,不敢做,自主创新将达不到现实。”中国科学院崔院士认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在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创新与“双创”融合

在江苏常州,中国简氏科技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是歼-20等航天设备的重要材料。2016年,公司净利润达到近600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杨永刚博士说,增长的奇迹取决于那些已经攀上世界制高点的产品。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超高压输变电技术...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加速了突破,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形式、新产业和新模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支持和主导作用。据科技部统计,2016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40.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

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从“面向和依靠”转变为“深度整合、支持和引领”。创新的主体已经从一小群科研人员转变为大规模创新和企业家。科技创新与“双创新”相结合。

——科技创新有助于改善民生。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粮食高产科技工程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自主研发的3.0T超导磁共振系统、世界首个突变型埃博拉疫苗和新型抗肿瘤药物阿帕替尼为改善民生提供了科技支撑。科技扶贫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技术创新帮助战胜了贫困。

——该地区创纪录的高增长正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北京、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天津、河北深化协同创新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创新改革实验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已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创新型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将利用科技创新引领公众创业和创新。我们将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和客户打造专业创新平台。如今,全国有4200多人在创造空间,36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为近40万个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提供服务。从北京的中关村到上海的张江,从深圳的南山到武汉的光谷,“创新之花”一朵朵绽放,中国人的创新梦想不断被点燃。(半月谈记者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