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长陈吉宁:好大学要学生好学术好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最近公布了一份世界大学的声誉名单,这引起了他更多的关注。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这份名单中,清华大学从去年的30所降至35所,而北京大学从38所降至45所。
“你不能把大学排名看得太重。”当被问及他的感受时,清华30年来最年轻的校长笑着说:“我们可以从各种排名指标中学习,但我们不会盲目追求它们。如果我们按照它所列的去做,这种对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好处的渴望将对学校造成极大的伤害。”
记者:现在中国很多大学都在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你认为世界级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陈吉宁:没有人能够定义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不管是前10名、前100名还是其他什么。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学有不同的层次和特点。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构成了大学的核心内容,在文章数量和专利数量等明确标准之后,这两个方面更有价值。首先,一个好学生,看看你能否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学生,他们有能力,有道德,受到社会的尊重。其次,好的学术成果取决于你是否能不断发现新知识和发明新技术。
记者:在这两个指标中,好学生需要学生。如今,世界各地的好学校都青睐中国学生。国内大学会对学生有压力吗?
陈吉宁:高等教育需要竞争,这可以促使大学思考如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例如,清华大学正在考虑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提出到2015年,40%的本科生和80%的博士生将有海外留学经历。与此同时,我们也吸引了外国学生来清华,提出到2015年,海外学生的数量将达到10%,现在大约是8%。这种学生来源结构是有益的,因为背景越宽,学术生态越好,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激发。
我们确实存在大学教育与经济产业脱节的问题。一些学校甚至不能保证教师的投入和实习。该行业对此也有很多抱怨,因为学生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再培训几年。理想的教育生态应该是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这就要求增加教师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力量。
记者:说到“好的学术成果”,就会涉及到广泛讨论的“去行政化”问题。
陈吉宁:一所学校的好坏,学术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情况下,高校的学术判断能力会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干扰,需要从两个层面予以消除。例如,一个教师的学术能力不强,要离开学校,首先,学术能力的强弱不能由校长或系主任来决定,而应该由教授和学术委员会来决定。但是离开需要使用行政权力。我明白“去行政化”是维护学术权威的需要。另一方面,非学术因素也应该避免人为因素。
记者:你一直在强调特色和质量。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能体现这两点?
陈吉宁:大学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简单的评价上,不能盲目追求完美。最近,国外大学的评价非常有趣。它不排名,只公布各大学的各种数据。因为学生、教授、校长和社会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取代的数字排名。我认为这是一个意识形态变化的问题。将来,大学应该公布这些指标。本科生可能更注重教学,研究生可能更注重科研。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他们想看的东西,而不是数字。(原题:好大学需要学生做好学术工作——与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