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安禄山为何要在大唐盛世期间起兵*?是谁给他的勇气?

科普小知识2022-06-02 12:21:54
...

了解过我国古代唐朝历史的小伙伴们相信对“安禄山”这个名字一定都不会太陌生,我们在很多反应唐朝历史的电视剧中可以听到这个名字。这个人当年是当朝时期的一名大将军,有着非常雄厚的军事实力。然而后来却在唐朝最强盛的时候起兵*了,那么这是谁给他的这个勇气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安禄山为何要在大唐盛世期间起兵*?是谁给他的勇气?

我们先简单捋一下安禄山的发迹史,早年的安禄山是根本没有*的野心的。从奴隶到幽州节度张守珪的义子和手下,他畏惧的连饭都不敢吃饱(因为他的义父张守珪嫌他太胖)。到开元二十八年,他出任平卢兵马使,开始进入高级将领的行列。也是从此时起,史书中对安禄山的记载不是军功多少,而是对他如何讨好上级和朝中要员颇多记录。由此可见,安禄山已经意识到要往上爬必须讨好这些他得罪不起的权贵们,尤其是那个圣明的皇帝!从此以后,安禄山的仕途进入快车道。天宝元年(两年后),安出任平卢节度使,正式进入十镇节度行列,获得面见皇帝的资格。天宝三年,兼任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兼任河东节度使。短短十年,大唐十镇节度他一人兼任三个。整个唐朝东北方面的军队都归其一人节制。这还只是军队方面,这三镇下辖的今天辽宁西部,河北、山西的大部分州县的官吏考核任用,财税调拨都是他的权力管辖范围。

综上,安禄山的野心就是在这短短十数年的不断晋升中慢慢滋长。自身权力的不断膨胀再加上其他的因素综合作用下,安禄山有*的勇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安禄山为何要在大唐盛世期间起兵*?是谁给他的勇气?

我个人觉得从安禄山的角度来看。他敢于*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安禄山军事实力雄厚。前面我们分析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十五万。请注意,当时大唐的常备军估计在六十万左右,安禄山占据其中四分之一。而且这十五万军队是精锐中精锐,常年在边境对东北的契丹,奚胡等番族作战。可以说除了西北的几个节度使手下的军队,没有谁能抵抗安禄山手下的精锐。所以安禄山的实力不能简单的以数量来分析。应该综合数量和质量分析,其实东北三镇和西北三镇的军力差不多。其他部队西域两镇路途遥远,且刚从怛逻斯之战后恢复不久,战力成疑。剑南节度、岭南五府经略使(岭南的叫经略使,实际上叫九节度一经略比较准确,这里为了行文方便,统称十节度)和*的禁军都久疏战阵,不堪一击。所以安禄山的军事实力应该说是略弱,而不是简单数字上的一比三的比较。

安禄山为何要在大唐盛世期间起兵*?是谁给他的勇气?

第二,大唐的外强中干。正如题目中所说,唐玄宗的统治被称为大唐盛世,但是这只是指开元年间,天宝年间的大唐朝廷的外强中干,或许外人不一定清楚,但是安禄山是肯定能看出来的。毕竟他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他对大唐帝国的中枢里的哪些权贵到底有几斤几两是肯定能了解的。老皇帝的怠政放任,杨国忠等权贵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安禄山了如指掌。帝国内部州县的防御力量,包括拱卫帝都的禁军战力如何,安禄山也肯定都探查的很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安禄山的野心越来越无法遏制。事实证明,无论是洛阳防御战,还是潼关防御战,大唐*尤其是唐玄宗都做了“猪队友”,统兵的封常清(安西、北庭两镇节度),高仙芝(入京为郡公,曾任安西节度),哥舒翰(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都是名将,三人均不同意出关速战,但是前两者被军前斩首(直接导致军心打乱),后者被强逼出关寻求安禄山主力决战,中伏兵败。

安禄山为何要在大唐盛世期间起兵*?是谁给他的勇气?

第三,安禄山任职过久,准备充分。节度使的这一设置虽然有其高效性但本身有其较高的风险性。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在管辖范围内可以说就是名义上没有称王,但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军事,政治,经济大权都集于一身对*政权来说就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般节度使任职不会太久(离任的节度使一般也会召回京城任职便于控制),而安禄山到反叛时已任职平卢节度使接近十五年,范阳节度使接近十二年,河东节度使接近五年,这在其他十镇节度中是非常罕见的。当然对此要负最大责任的应该是唐玄宗和李林甫。一个是老皇帝怠政昏聩无节制的宠信,一个权相怕人争权争宠改变过去边镇节度使入朝为相的惯例,导致节度使久任专权。同时府兵制的全面瓦解,导致节度使麾下的军队和节度使形成了极强的依附关系,使安禄山牢牢控制了帝国最精锐的军队。再加上河北本身是北方产粮基地,安禄山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山西的盐,陇西牧场的马,这些都归安禄山管辖,你看看,反叛的后勤准备都齐活了。

安禄山为何要在大唐盛世期间起兵*?是谁给他的勇气?

第四,民族矛盾可以利用。这里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唐玄宗酷喜边功,所以对周边地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张性进攻。导致周边关系一度紧张。安禄山也是赌反叛之后,**不敢或来不及抽调过多的边军。第二点也是更关键的一点是,安禄山在平卢和范阳盘踞多年,河北等地胡人众多,同时安禄山在胡人中形成了一股效忠于他的实力。在他的麾下本身就有非常多的胡人将领,再加上网罗了一批失意的汉族文人组成了智囊团。就在*前夕,安禄山还一次性在军中提拔数千名胡人军官,替换了许多汉族将领,这使安禄山军中的胡人*进一步稳固,其本人也更能牢固的掌握这支精锐。还有就是我们不要以为安禄山就一定是反面的残暴的不得人心的。其实在河北的军事割据*中,安禄山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他死后,他的旧部从将领到士卒甚至称他为圣人。为他和史思明等人立祠,可以想象当时安禄山在军中和胡人中的威望。

安禄山为何要在大唐盛世期间起兵*?是谁给他的勇气?

综上所诉,可以看出安禄山的野心是随着个*势的膨胀一点一点的滋长起来的。在反叛是,他个人已经对大唐朝廷的虚弱非常清楚,他个人所掌握的权力也使他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充足的后勤保障。长期盘踞在范阳等三镇使其在军民之中都有较高的威信,这一切都促使了安禄山渐渐有了不臣之心。最后,安禄山较为惧怕的李林甫死后,唐玄宗的日益老迈,杨国忠上台后对安禄山的打压,和太子李亨的关系也不佳,再加上安禄山本人非常胖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不久就几乎已经失明),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其在天宝十四年发动“安史之乱”,开启了连绵数百年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