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党锢之祸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中太监们是怎么翻身*的?

科普小知识2022-02-09 01:54:21
...

早年历史中,太监还是叫宦官,当时宦官们更像是皇帝身边的贴身管家和秘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但是等到明朝的时候,好像太监们都来了一次翻身仗,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者,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让太监们的地位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呢?这还要从党锢之祸开始说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党锢之祸到底是个什么事件吧。

党锢之祸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中太监们是怎么翻身*的?

宦官开始时人数不多,主要是负责内廷的服务,可以说是皇帝的“身边人”;而且他们不能生育、没有后代,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所以是皇帝最值得信赖的人。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凭借外戚的身份,掌握了朝廷大权。汉和帝为了剪除窦氏的*、夺回权力,能依靠的只有宦官。也正是在郑众等宦官的帮助下,汉和帝才得以诛灭窦氏。郑众也因此被封为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后又增封三百户。汉和帝也非常信任郑众,朝廷大事都要同他商量。从此,宦官正是登上了政治舞台。

有意思的是,宦官尽管是凭借与外戚的斗争“上位”的,但形成宦官专权的政治气候,依靠的恰恰是外戚;而最终剿灭外戚*的也是宦官。宦官专权正是在这种怪异的政治环境中形成的。

党锢之祸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中太监们是怎么翻身*的?

从汉和帝开始,皇帝都是幼年即位,壮年去世,其结果,是接连不断的太后临朝听政。外戚虽然控制了朝政,但内廷事务却不得不依赖宦官;而宦官又凭借皇帝与外戚、以及外戚与外戚之间的争斗,逐渐做大。汉安帝不满邓太后专权,邓太后刚一去世,汉安帝就在宦官江京、李闰等人的帮助下清除了邓氏的*,江京和李闰都被封侯;汉安帝时外戚阎氏控制了朝政,对阎氏专权不满的宦官孙程等发动宫廷政变,迎立了汉顺帝,孙程等被封为列侯,宦官也因此得以参与朝政。汉顺帝时外戚梁冀干政,将近20年时间,但最终也还是在单超等宦官的帮助下,汉桓帝才得以除掉梁冀,单超等五人被封为县侯,称为“五侯”。从此,朝廷的权势完全由宦官控制了。

外戚干政时,宦官与外戚的*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依赖;一旦没有了外戚的制约,宦官*便一家独大,更加肆无忌惮,“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放滥骄溢,莫能禁御”。单超的侄子单匡为济阴太守,倚仗权势贪赃枉法,兖州刺史第五种和河南尹杨秉等依法进行追查,查获赃物五六千万,但结果却是杨秉被判罚劳役,第五种被流放到朔方。中常侍侯览、小黄门段珪的门客公然抢劫行旅客商,济北相滕延将这些人全部捕杀,侯览和段珪向皇帝告状,将滕延投入了大牢,免去了官职。宦官专权的结果不仅扰乱了政治秩序,更是激化了社会矛盾,“虐遍天下,民不堪命,故多为盗贼焉”。

党锢之祸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中太监们是怎么翻身*的?

对于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一些比较正直的大臣针锋相对进行了斗争,并抓住机会打击宦官*。中常侍侯览的哥哥侯参为益州刺史,他残暴贪婪,贪赃数以亿计。太尉杨秉将他押送进京,侯参在中途自杀身亡。杨秉又借此弹劾侯览,汉桓帝不得已,只得将侯览罢免。司隶校尉韩縯弹劾中常侍左悺与其兄太仆左称请托州郡,聚敛为奸,左悺、左称畏罪自杀。因此,这时朝臣对宦官*还能够进行抗衡。但更多的时候,汉桓帝都是站在宦官一边,最终引发了宦官与大臣斗争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在同宦官的斗争中,太尉陈蕃、河南尹李膺等名士同外戚窦皇后之父窦武结成了联合阵线,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宦官对陈蕃等一时无可奈何,便将矛头对准了李膺等人,诬陷他们“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汉桓帝大怒,命令逮捕党人,并由宦官负责审理此案。陈蕃上书劝诫,结果也被罢免。由于此案牵涉的大多是天下名士,宦官迫于舆论的压力,加上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害怕受到牵连,便向汉桓帝建议大赦天下。党人们因此获得释放,放归田里,禁锢终身。

党锢之祸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中太监们是怎么翻身*的?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不久,汉桓帝去世,窦皇后同窦武以及宦官曹节等迎立年仅12岁的刘宏为皇帝,是为汉灵帝,窦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傅。他们想趁此剪除宦官的*。但宦官却拼命拍窦太后的马屁,博得了太后的信任。不久,窦武等决定下手,他们借日食为由,杀掉了中常侍管霸、苏康等,并要求太后同意处死曹节,可太后却犹豫不决。而就在此时,将宦官一网打尽的计划泄露,宦官们抢先动手,发动了宫廷政变,劫持了太后,发兵抓捕窦武等人。窦武*自杀,陈蕃遇害,宦官们重新控制了朝廷大权。为了打击朝臣,宦官又掀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们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终于激起民变。黄巾起义之后,各路群雄并起,东汉朝廷也在乱局中覆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