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桥摩崖石刻
南阳桥摩崖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株洲县南阳桥乡竹园冲村的摩崖石刻墓碑为第九批省级保护文物,长期埋没于深山翠林之中,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这是摩崖石刻比较权威的定义。通俗而言,一般就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走到名山大川,兴致来了,诗情勃发,赋诗一首,作文一篇,将其刻入石头,就是摩崖。因此在名胜景区常见。比如著名的黄山摩崖石刻,可谓是名人荟萃,精彩纷呈,连康熙皇帝都没忍住手痒,御笔一挥,命人将其才艺刻入石头,供天下人瞻仰。
当然,摩崖石刻倒并不一定都是铭诗刻文,也有造像具图的,从内容到形式,可以千姿百态,皆因人因事而异。株洲县南阳桥乡出现的摩崖石刻作品,竟然是将天然石壁作为刻字的墓碑,显然是一个另类,而且全省都罕见。
这块作为墓碑的石壁,属于花岗岩类,质地细腻坚硬,经久耐用,且表面平整,就像是一张没有写字的灰白的纸,镶嵌在青山的正*位置。其高约20米,宽约15米,呈长方形形状,约成75度角倾斜,可以攀爬人,以前小孩不顾大人警告,经常喜欢在此爬上爬下进行玩耍。下雨的时候,山坡上的雨水顺着石壁倾泄而下,很是美观。
这块尚没有“写字”的天赐“白纸”,冥冥之中像是等待一个人来在上面“写字”,这个人就是清代钦赐进士易仕俊。其埋藏在坟墓里却已经出土的墓志铭记,比较清楚地介绍了他的生平。他祖籍山西太原,为避祸其祖先举家南迁,先是迁到浏阳,后又迁到醴陵,也就是现在的株洲县南阳桥乡,至易仕俊的时候已历13代,也就是说最少都应该在150年以上了,由此推算其祖先南迁应是在明朝中晚期,至于究竟是避何种祸乱,上面没有明确记载,所以不得而知,只知在祸乱中死了当家人,而且举家千里奔迁避祸,因此事态很严重。
从其家境殷实来判断,易氏家族从其祖上起就是非富即贵的,据此可以推断其遇害的那个祖先应是官府中人,因为商人一般不会有危及全家的大祸。倒是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党争激烈,官场刀光剑影,得宠时春风得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一旦失势,轻则垂直跌入人生低谷,重则面临牢狱之灾,性命不保甚至血溅满门!从易家发生的严重事件来看,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易家在官场权利斗争中败北,既丢了当家人性命,还殃及到整个家族,所以才仓皇出逃,从大城市千里奔迁到湖南一个不起眼的乡村隐居,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一迁再迁。
因为家境殷实,所以易仕俊能够饱读诗书,热衷功名,而且也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做了伝学训导这样从七品的官员,大约类似于今天的县教育局长。既富且贵的易仕俊,终于可以快意地享受人生了,他先娶了原配刘氏,后又娶了继配刘氏。娶一大一小,按当时的标准和他的身份与经济实力,算是“低配”,因为一般乡绅都是3456个的娶老婆,他好歹还是个进士出身的教育局长,当然更能够享受3456这样的“高配”。但易仕俊没有“3456”,可见他与一般的知识分子与土豪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并非荒淫无度,从中可以看出明朝的理学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两个刘姓夫人为他生了4个儿子,除0早夭未娶外,其余三个都做了官,老大、老三都是吏员,老四做了从六品的州同,比老子的官还做大了一级。父子都同朝为官,在官员是稀缺的社会资源的时代,易家算是取得相当难得的成功了,而且还算是官宦世家了。在他的教育与影响下,3个儿子都只按“标配”娶了二房。3个儿子又给他生下4个孙子,4个孙子又给他生下6个曾孙。那时衡量大户人家的标准除了权力和金钱,还就是看有没有后,如果后继乏人,那是令人蒙羞的,大户也就不“大”了。因此既有位子又有票子而且还有一大群儿子孙子曾孙子的易家,就是“五子登科”这样值得骄傲与炫耀的大户人家了。
易仕俊原配去世的时候,作为官太太和正室,易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花重金请来了当地最著名的风水先生来为他和他的夫人择墓葬地。当时像他这样体面的大户人家,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实行夫妻合葬,所以现在他原配下葬的地方,也就是以后他下葬的地方,还包括他的继配,都将跟他埋在一起,而且正中的位置要先预留给他这个夫主,原配、继配的墓穴就安排在他的左右两边,原配居右,继配居左,这左右的顺序绝不能搞颠倒了,搞颠倒了就是违反伦理纲常的大事。
封建时代迷信思想很重,风水学流行。风水学流行其实质就是好运气流行,在上升渠道阻塞的封建社会,权力世袭,权力资源稀缺,因此成功光靠勤奋未必就能行,关键还得靠“天助”。因此屌丝期望好运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富贵官宦人家则希望借好运将富贵传承给子孙后代。正因为这样,所以无论贫穷富贵,都相当迷信风水,一旦哪个地方被说成是什么风水宝地,那可是了不得,都想据为己有,而被天大的好运气砸中头。
风水如此重要,从千千万万个读书人中“血拼”出来的易进士,又焉能不格外重视?因此他不惜重金,请了当地最负盛名的风水先生来给他择地,期望借助风水宝地的神力,来保护保持其家族这来之不易的做“人上人”的无限风光。而得重金酬谢的风水先生同样对他投桃报李,将当地唯一一块名叫“猛虎跳涧”的风水宝地送给了他,因为坟山像只老虎,山下还有一口池塘,这样的地形就是风水学上的“猛虎跳涧”,方圆百里都难得一见,因此在当时当地引起了轰动。
易仕俊自然更是欢喜得没法形容,他甚至一时竟忘了丧妻之痛,得意洋洋地站在坟地上查看风水。也就是在这时候,易仕俊偶然发现前面坡地上的石壁竟然与自家坟地形成绝配,而且看上去就像是专为自家坟地立起来的一块天然的大墓碑!这更是让他心花怒放,他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啊,连老天都赐他一块非同寻常的大墓碑!而且他还想,自家作为当地最声名显赫的大户,也确实需要立一块与之相匹配的大大的碑,来壮大声势显赫门庭!同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也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喜欢到处舞文弄墨,卖弄风雅。他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见多了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将才艺刻入石头的风流,他虽然自恃才艺不输大家,但他毕竟只是一名小吏和一名没入流的小地方名流,在外面他不敢放肆也不能放肆,然而在家乡这种小地方,他就是龙头老大,他就是一流才子和社会名流,因此他还是想怎么汪洋恣肆就可以怎么汪洋恣肆一番的!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这个在外人看来近乎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并且决定一定要由自己这个当地第一才子来亲笔书写碑文,让家乡人都来欣赏他的墨宝,并传之于后世瞻仰。
后来继配在乾隆55年也先他而去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也老了,担心再不写以后会拿笔不动了,因此他马上行动,亲自用斗大的字为两个夫人书写了碑文,然后花重金请来当地最富盛名的石匠,将碑文摹刻在石壁上。
这个罕见的摩崖石刻墓碑就这样诞生了!墓碑右刻“元又配刘刘坟在上”,左刻“夫主易仕俊刊”,一共14个字。字体横竖都超过一米,超难度的大笔楷书,却被易仕俊写得刚劲有力,端庄俊逸。可见其确实有一支如椽大笔,作品确实写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好好欣赏把玩一番。
生于康熙癸巳(1713)年的易仕俊,卒于嘉庆丁巳(1797)年,享年八十有五。他死后,作为夫主的他与他的两个夫人合塚,他的墓室居于两个夫人的中间,两个夫人一左一右服侍在他的旁側。
后来,他的后代因故又迁往醴陵;再后来,竟然发生了其墓上再被别人葬墓这样抢占风水的奇闻怪事。只是据说,后面抢上来的墓葬“没葬中”,“猛虎跳涧”的风水宝地被人家不小心弄成了个“铁笼关猫”,因为被“关死”了,所以那家的后班人没有一个是好的。其实也是,为了风水竟然不择手段往别人家的祖坟上再葬坟,这样缺德的人家,其后代能好得起来吗?
大约在1971年,墓被毁,墓上的石材及墓碑被用作去兴修水利,随后墓被盗,只幸存一块汉白玉墓志铭遗落墓地,几经周折,后被县文物局在民居中找到并收藏。
据墓志铭记载,一介书生的易仕俊,虽然并不善于经营财富,扩充家产,但并不做吝啬鬼和守财奴,他一生乐善好施,多行义举,在住地修桥梁、建文庙、造书院,以一己之力热衷于公益事业,造福于一方百姓,因此在当地虽是门阀显赫,却更是是德高望重,颇具口碑。即使在本家族,有难题都是他一马当先去化解,遇责任都是他挺身而出来担当,因此,只要有他在场,原来扯麻纱的事就都能够理顺了,原来难办的事就都能够办好了。细究其实,也并不是他有多高明的办法,只是他总能带头突破利益的羁绊,带领大家都去做理性的事;只是他勇于担当,主动履责,如此而已。
这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却真的很难,这就显示出由儒家思想塑造出来的传统知识分子极为可爱可贵的另一面。儒家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以修身齐家为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基础,所以真正的儒家知识分子都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道德操守与道义担当;都重义轻利,舍小家顾大家;都看重名节,追求“生前身后名,立于天地间”的崇高的人生境界,而不耻蝇营狗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这是中国传统优秀知识分子的灵魂,是我们的国魂!可喜的是从易进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灵魂,因此易进士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国士的品格!也正是因为这个,该摩崖石刻墓碑及其墓志铭记,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文物价值,具有恒久的能够穿越时光经纬的光彩。
实际上易进士的精神在其后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即使在远迁醴陵之后,其后代仍然几次聘请高水平的石匠,回来雕刻受到风雨剥蚀损害的墓碑,也正是在其后代们这种接力般的精心维护下,历经200多年风雨冲刷剥蚀的摩崖石刻墓碑仍然保存完好。在听闻祖先的坟墓被盗,墓志铭失踪后,其后代不辞艰辛努力寻找,一直找到株洲县文物局。因为是文物已经无法带回家,所以只好将祖先的遗物拍照留存。这种尊祖奉先和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正是其祖先身上那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这是很可贵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努力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南阳桥乡:南阳桥乡与洲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南洲镇明时邓姓在乡0驻地里许建有桥,名“南阳桥”,乡以此为名。原属醴陵县,1959年划入株洲市郊区,属洲坪公社,1961年为南阳桥公社,1965年划归株洲县,1984年改南阳桥乡。 南阳桥乡位于湘江东滨、渌江南岸,与县城隔渌江相望。该乡土地总面积 南阳桥乡56.1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辖17个行政村。
上一篇:接龙桥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