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陈清端公祠

科普小知识2022-08-23 18:02:52
...

陈清端公祠

陈清端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州城,历史悠久,文物旅游景点众多。在城内大新街之东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座为纪念清代著名清官陈瑸而兴建的“陈清端公祠”。陈清端公词虽是平房建筑,却显得气宇轩昂,不同于一般民居。洞堂大门上方,镌刻着“陈清端公家祠”六个大字。字迹古朴道劲,十分耐看。门的两旁,书写有一副对联:“圣帝恩波同雨露,贤良事业并山河。”因年代久远,对联的字迹已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了。

进了大门,祠中一切景物便历历在眼前。这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古老祠宇,前中后三大厅连在一条中轴线上,中间用院子隔开,厅的两旁各有一间耳房;整座建筑灰墙灰瓦,高梁细枝,红砖铺地,柱子是灰黑色的,显得古朴而典雅,庄严肃穆。在第三进厅堂的正中,悬挂着一幅陈瑸画像。他头戴官帽,身着官袍,面容清掩,两目炯炯有神,慈祥地端视前方,充分显现出他为官清正、廉洁爱民的精神风采。

站在陈瑸像前,教人追思绵绵--陈瑸乃清代岭南三大清官之一,与海南的海瑞、丘浚齐名。他是雷州南田村东湖人,康熙年间进士。幼时,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人维持生计。但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他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他发奋读书,经多年的磨硕,终于在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考中举人,第二年,他又连捷进士。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而这时,他已是39岁的人了,足见他是何等刻苦攻读,报效国家之心是何等坚定。

陈瑸为官,向以清廉正直、爱民如子著称,所到之处,都深得当地黎民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康熙皇帝对他也十分赏识和器重。据说,陈殡初到*任知县时,经过明察暗访,了解到当时拘押在*里的数百名犯人,全是无辜受冤的老百姓。时值年关到来,他便毫不犹豫地开监放犯,让这些人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不料此事触犯了当地知府的利益,便到朝廷诬告陈殡勾结0民作乱。朝廷立即派钦差前来查案。而那些被放的犯人闻知此事,深怕连累了好官陈浪瑸,便奔走相告,连夜返回*,听候核查。结果,钦差点犯时,犯人不但不少,反而多出两个。此事-大白后,朝廷真正了解到陈瑸为官清廉正直,德化于民,便调他到刑部任主事,加以重用。而当地人民感念陈瑸的爱民如子之心,在陈殡瑸逝世后,立祠纪念他。陈殡在湖南偏沉住巡抚时,深入体察民情,秉公办事,享有良好的声誉。当地百姓都称颂他为“第二包公”。

陈瑸一生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从当知县到当巡抚,居官数十年,从不追求个人享受,从不贪占国家一分一毫,平时他生活极其俭朴。康熙皇帝在召见他时称赞他为“苦行老僧”,“诚清廉中之卓绝者”,“真国家之祥瑞”。他在外-数十年,从不带妻室,也从未回家探望一次,但他心系乡梓,总想着为家乡人民做点好事。早在康熙三十四年(1694年),他中进上抵家不久,但倡议为民修筑东洋海堤,-知府,亲赴琼州拜会道台,禀求派捐,但终因经费不足而未果。而到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福建任巡抚时,他又上疏奏请朝廷,要求拨款修筑东洋海堤。朝廷拨银5300余两,而陈瑸也把自己多年积攒的5000两俸银捐献出来,几乎与朝廷拨款一样多,用于修筑东洋海堤,为家乡人民做了一件福荫子孙万代的大好事。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一代清官陈瑸逝世于福建巡抚任内。死前,他立下遗嘱,将他在任内应得的俸银14000余两,全部上交国库。陈瑸逝后,康熙皇帝感其生前功德,追授他为礼部尚书,并赐溢号“清端”,由福建归葬雷州。

陈清端公祠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今已有257年的历史了。自宣统辛亥年(1911年)那次重修到现在,也近90年。

上一篇:三元塔公园

下一篇:真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