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全

粘虫的生命周期是多长

科普小知识2022-08-27 15:47:08
...

粘虫成虫喜在潮湿、作物生长茂密的地块产卵,田间杂草丛生的地块产卵也多,因此,在密植、多肥、灌溉条件好、生长繁茂的小麦、谷子、水稻田或荒草多的玉米、高粱地里粘虫发生较多,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见效快、功效高、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因而大部分朋友所喜爱;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比如可以培育与利用抵抗力强的品种、改变耕作栽培方式、合理调整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下面来看看粘虫的生命周期是多长吧?

粘虫耐寒力较弱,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终年繁殖,为典型性迁飞性害虫。全年可发生4~5代。每年在我国东半部平原地区进行水平迁飞,而在西半部高原地区则垂直迁飞。在冬至到夏至期间,东部平原由北纬19度至53度从南向北水平迁飞,西部高原则由海拔10米至2500米从低向高垂直迁飞;在夏至到冬至期间,则逆向回迁。每迁飞到一个新区,繁殖发生一个代,每代历期约60天。迁飞危害特点是:在我国东部每年3~4月间越冬代成虫由长江以南地区向北迁飞至黄淮地区产卵,一代幼虫4~5月间危害小麦,5~6月间羽化迁往东北、内蒙及河北、山西的北部等地区,发生第二代粘虫。二代幼虫6、7月间危害麦类、谷子、玉米等作物,7月中旬至8月上旬二代成虫羽化向南迁至华北、黄淮地区产卵,发生第三代。第三代幼虫7月中、下旬至8月间危害玉米、谷子等禾谷类作物,三代成虫8月底至9月上、中旬羽化后迁飞到长江以南各地产卵,发生第四代。四代幼虫(越冬代)9、10月危害水稻,冬季危害小麦等。

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黎明在密植作物、草垛、灌木丛等暗处隐蔽。有趣光性。成虫羽化必须取食补充营养后才能完成远距离迁飞。喜食各种花蜜、也喜食蚜虫、介壳虫的分泌物、腐烂的果汁、发酵后的酸泔水,尤其对糖、酒、醋的混合液趋性最强,趋化性强。成虫在高温条件下发育不良,在300C以上的条件下,雄蛾不能形成精子,雌蛾卵巢发育受抑制。卵多产在玉米枯叶尖或枯苗、萎蔫株叶片上。卵排列数行成块,包藏在叶鞘或枯叶内,每卵块有卵20~40粒,多的可达200~300粒,每雌产卵千粒以上。幼虫食性很杂,但喜食禾本科植物。1~2龄幼虫多聚集在植株上危害,受惊后常吐丝下坠,借风力飘散或在沾丝爬回,食量很小,抗药性弱。3龄后昼伏夜出危害,具假死性。4龄以上幼虫有钻到根旁松土里1~2厘米深处潜伏的习性。5~6龄幼虫食量最大,占幼虫期的90%以上,抗药力较3龄以下幼虫强10倍左右,因此,药剂防治应在幼虫的3龄以前。6龄幼虫老熟后在植株根部附近松土1~2厘米深处化蛹。在高温低湿和低温低湿条件下,均不利于其发生。在温度19~22℃,相对湿度75%以上时,利于产卵和发生。当温度35℃以上或相对湿度低于18%时,初孵幼虫都不能存活。降雨也影响粘虫的发生,可直接影响迁飞途中的蛾群,迫使它们降落和停留发生,而暴雨对低龄幼虫有直接的冲刷杀虫作用。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粘虫的生命周期是多长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让植物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