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

科普小知识2022-06-10 10:16:50
...

一、全文讲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9、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复习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五)解释成语1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问答题

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

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

1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