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十年却跑出了心脏病!我们该怎样正确的运动?
科普小知识2022-08-28 09:21:58
...
运动对心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心跳越慢的人真的越长寿吗?杭州的金先生(化名),50岁,他是从40岁开始跑马拉松的。那时,人到中年的他渐渐发福,几个月重了十几斤,于是他决定跑步瘦身。跑着跑着就上瘾了,金先生保持着隔天沿钱塘江跑10公里的习惯。10年间,他还成为了马拉松爱好者,参加了不少马拉松,42公里跑过最好的成绩是3小时20分钟。慢慢地,跑平地已经不能满足他,他又选择挑战山地马拉松,一边跑一边欣赏美景。有一年在台州,从天还没亮开跑,整整跑了16小时。去年四月的一天,他跑了8公里后,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还好很快就能起来。金先生吓得不轻,这是怎么回事?过了几天,他进行了第二次尝试,这次他特意佩戴了专业的心率带,绑在胸口测心率。跑了快一半,金先生再次感觉眼前发黑,和上次晕倒相似的感觉袭来,头晕目眩。他连忙停了下来,这时一看心率,竟有170多。虽然两次晕倒都是坐下或躺着休息一会就好了,但金先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应该出了问题。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房颤,医生分析这与金先生长期跑步,心脏超负荷有关,医生建议他做些柔和的运动。现在,金先生已经不敢跑步了,日常就是走走路,连打球也不太敢打了。不少运动员退役后,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脏功能减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朱建华说,运动可以使人机体供血能力增强,心脏跳一次泵出的血多了,心跳需要跳动的次数就少了,原先每分钟跳七八十次才能完全供血,运动锻炼后,或许跳60次就足够供血了。但运动员的心跳慢,不一定是件好事。朱建华提醒,运动员的那种运动和一般我们提倡的运动是不一样的,竞技体育要求把身体功能发挥到极致去比赛,运动量超过了人体的负荷,对于重要脏器都会有影响。长期的剧烈运动,身体代偿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代偿,出现无法修复的损伤。“运动员的肌肉比一般人要粗大,心脏也是一样的道理,持续在高强度运动状态,心室壁会增厚,久而久之心脏就会扩大。”朱建华遇到过不少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脏功能减退的。比如有一名颇有名气的武术教练员,当年找到朱建华时,心脏超声一做便发现,正常人左心室小于55mm,他的心腔有70mm多,是明显的心脏扩大。杭州一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负责医疗保障的负责人赵先生说,运动员的心跳一般为每分钟四五十次,长时间超负荷训练会有心脏扩大的风险,这在退役后的运动员当中还是蛮常见的,不过,他自己从业以来还没有遇到过。“心肌肥厚是运动员最常见的心脏问题。”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说,长久、剧烈运动,心肌细胞不停收缩,心肌细胞就会肥大,肥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心肌细胞会凋亡,而且肥大的过程中可能还有脂肪变性等不利影响;同时,心肌肥厚,意味着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了,但舒张功能减退,继而导致心房压力加大,容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对运动员来说,高强度运动最直接的损伤是肌肉拉伤、骨折等,而心脏疾病则是日复一日慢慢埋下病根的。19世纪时便有学者提出“运动员心脏”这一概念,发现越野滑雪运动员心脏增大。但关于运动员在长期运动后出现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到底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改变,至今仍有争论。55-75次/分是较为健康的心跳,低于50、超过80,都不好!首先,心跳过快对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不过目前这一结论仅仅是建立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无法真正给真人分组进行对照实验,所以有局限性。人的正常心跳在60-100次/分,长期运动的健康人群每分钟心跳可能是50多次。但若心跳太慢,每分钟才三四十次,属于心律失常里的心动过缓,和心跳过快同样会引发致命疾病。所以在心跳问题上,过犹不及,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情。“科学来讲,所谓心率越慢越健康,这个心率必须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仔细划分一下,55-75次/分是较为健康的心跳,50不到不行,超过80也不太好。”心跳慢到一定程度,器官供血不够,人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运动是为了更健康地生活,不要挑战身体极限!
不建议普通人从事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
要想保持健康,运动是必需的,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心率,增强机体供血能力。那么,哪些运动适合我们普通人呢?跑步也好,骑车也好,打球也好,这些都可以的。大家要明白,运动的本质不是为了挑战身体极限,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健美身材,是为了更健康地生活。不提倡一般人去跑马拉松。“马拉松不适合所有人,它的强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过高的,很多人在参跑前没有好好体检,跑马拉松猝死的新闻也时有耳闻。”中年人运动可以尝试快走、慢跑,练练室内器械;老年人的运动以舒缓的方式为主,比如走路、打太极;年轻人相对来说可尝试的运动项目限制不大。有疾病的,需在医师指导下做正确的康复训练。总而言之,只有适度的运动,才能够保持器官的健康。上一篇:吹风机吹屏幕屏幕变黑原因
下一篇:卫生间瓷砖缝变黑变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