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钱包前景美好,但仍步履维艰
“手机钱包”业务的前景虽然美好,然而在国内却难见起色,普及率远远低于预期。然而这一预言在中国为何难以实现?推广的难处又在于哪里?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手机钱包虽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手机钱包推广难题一、消费习惯难以改变
从技术而言,国内的移动小额支付手段完全与发达国家同步,但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国人对现金交易的依赖是推广“手机钱包”业务的最大障碍。在美国使用电子货币交易已占到整个消费市场的30%,韩国这个数字是25%左右,日本是10%。而中国仅有5%的消费是通过电子货币方式完成。人们对消费方式的固有认识和习惯一开始就给中移动的“手机钱包”带来了一种天然局限性。在国内,大部分的交易依然是现金,银行卡虽然推广了十几年,但依然只在高档场所才能使用。各大银行发行的4亿张银行卡中有一半以上属于长期不用的"死卡",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发展“手机钱包”业务确实难上加难。
手机钱包推广难题二、安全疑虑难以消除
按照“手机钱包”的一般业务流程,用户需向商家提供手机号及个人帐户密码,移动公司会发送短消息进行确认,经确认无误后,购物款项便从个人小额账户中扣除。由于帐户密码的确认信息是通过无线传输的,人们普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安全担忧。另外,目前手机盗抢情况严重,一旦丢失手机,与手机号码绑定的银行账户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虽然运营商一再表示,万一用户丢了手机可以立刻通知银行取消此项业务,捡到手机的人也会因为不知道密码而无法消费,但是用户的担心依然难以解除。更何况,由于用户信息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其加密手段相对简单,一旦被破解,用户的损失将很难挽回。
手机钱包推广难题、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
加盟的商家和用户过少、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使用地区太少是该业务发展的第三个弊端。在“手机钱包”业务的推广过程中,搭建平台的移动运营商和银行都表现出足够的热情,但平台的使用者:商家和用户,却大多处于观望态度。移动小额支付在媒体一边倒的叫好声中,却始终难以叫座。2亿手机用户中,尝试使用“手机钱包”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在没有商家和用户捧场的情况下,移动运营商将平台建设得美轮美奂也是枉然。关键要让商家得到好处,让用户尝到方便,让整个产业链完善起来,这样才能让“手机钱包”深入人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钱包的优势日益显现,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建设,使得手机钱包尽快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上一篇: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的区别
下一篇:农业垃圾焚烧污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