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的调查报告
20xx年7月份以来,x县县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加强乡镇领导*作风建设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党群干群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在农村实行了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要内容的村情~恳谈会制度,架起了党和*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转变了乡村*作风,又宣传和教育了群众,对做好农村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动因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稳定和发展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大主题。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要求广大党员*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协调和处理好农村稳定和发展问题指明了方面。广大乡村*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构建起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机动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与群众保持密切而广泛的联系,保持党的凝聚力、亲和力,保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近年来,x县通过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健全了乡村*学习培训日、党员活动日、*评议*等制度,有效地提高乡村*的素质,促进了乡村*作风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乡村*素质作风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乡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地学习,理解不透彻,宣传不到位,落实有偏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严重,宗旨观念淡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求实效;有的*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做什么,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农民群众的疾苦缺乏同情心,眼睛向上,心思向上。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干群感情纽带弱化与农民群众渴求畅通~反映渠道存在着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在经济利益上对基层组织的依附关系不复存在,在组织领导上的依赖关系变得松散,在思想感情上依恋关系变得疏远,有吃有喝不找你。同时,农民群众又需要基层组织能够建立起一种党群干群关系沟通渠道,有苦有处诉,有冤有处提,有事有处找,有怨有事要找你。群众主人翁意识的淡化与基层组织执政手段的弱化使党群干群隔阂加深,双方缺乏基本的信任感,党群干群矛盾比较突出。一些群众对乡村*有看法,气忿地说*不像话。一些*则对群众不服从管理有情绪,委屈地说群众不听话。三是农民群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与乡村基层*的传统领导方式产生碰撞。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广大群众理性思维活跃,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迅速提升,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但是由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机制还不尽完善,*化建设力度不大,使一些地方*决策、*管理流于形式,*监督乏力,部分基层*习惯于搞行政命令,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造成了农村*和农民群众之间矛盾冲突,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今年6月份省委书记*同志在x县xx乡xxx村调研时发现一些问题之后,x县县委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七里堡村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一个村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也有复杂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层*在工作中存在工作作风不深入、对群众关心不够等问题,也反映了存在着发现问题渠道不够通畅、解决问题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x县县委认识到,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积极探索一种在基层发现问题、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超前化解和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基于上述考虑,县委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县推行村情~恳谈会制度,每月定期由乡镇领导*分村轮流、一般*到联系村,组织部分党员、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召开村情~恳谈会,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交真心、听真话、知真情、解难事,架起党和*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知民情中改进作风,在办实事中改善关系,在帮民富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二、主要做法
x县在推行村情~恳谈会制度过程中,围绕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这个主题,深入宣传,周密安排,严格程序,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探索出了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运行机制。
(一)精心准备,夯实基矗推行村情~恳谈会制度伊始,不少*不理解,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必要主动去戳马蜂窝。部分群众也认为,召开村情~恳谈会是走形式,提了意见也白提;有的还对这项工作是否能长期坚持开展下去表示怀疑。为此,县委要求乡村基层党组织召开恳谈会前要精心准备:一是排查民情。恳谈会前,乡镇*要进村入户,党员、村民代表要深入所联系户家中,收集社情~,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并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二是制定预案。乡镇党委召开会议,认真分析梳理出来的问题,超前研究具体的处理办法和整改措施,并根据乡镇领导*分工,对口确定参加村恳谈会的乡镇*。三是会前预告。村党支部提前将村情~恳谈会的内容方法,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通知党员和村民代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做好发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打消了群众顾虑,让群众都认识到,召开村情~恳谈会是党委*、村两委真心实意倾听群众反映、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切实转变*作风的有效措施,是知群众冷暖的温度计,听取群众呼声的传感器,为民办事和帮民致富的信息源。
(三)明确责任,强化落实。为民办实事是衡量村情~恳谈会效果的唯一标准。为此,我县坚持实行村情~承诺制度,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开好村情~恳谈会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各村恳谈会结束后,对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对群众进行承诺,并填写《村情~恳谈会情况反馈表》,由乡镇*、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签字后报乡镇党委,由乡镇党委就各村排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办理,并制定详细的督办意见,对交办问题落实到人,提出时限要求。对不属乡镇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由县集中协调解决,并在10日内给群众回复。10日内不能解决、答复的问题,要及时向当事人解释原因。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要求乡镇派驻工作组,集中精力专门进行解决,确保村情~恳谈会取得实效。目前,全心已协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570件,要求限期解决的630件。
(四)定期反馈,取信于民。x县各级党组织对于通过召开村情~恳谈会排查出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狠抓落实,限时办结,并在下次村情~恳谈会上向群众进行反馈,形成征求-解决-反馈-再征求-再解决-再反辣的大循环格局,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使群众认识到推行村情~恳谈会制度是广大*真心转变作风、虚心听取意见、热心为民办事的务实行动,群众对党和*多了理解,少了隔阂,多了赞誉,少了怨言,多了支持,少了抵触。群众由原来的怕*、不信任*,变为有苦会上诉、有怨会上讲、想富会上找*,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三、初步效果
x县推行村情~恳谈会制度,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县上下出现了*听民情、顺~、办实事,群众信党委、信*、心气顺的喜人局面,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畅通了~反映渠道,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过去,*了解~的渠道比较狭窄、群众向上级反映问题不够畅通,以至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有效控制、迅速解决,致使党员*与群众间产生隔阂,党群、干群矛盾有所激化。村情~恳谈会制度推行以来,全县广大群众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各村召开恳谈会,群众参加恳谈会十分踊跃,气氛热烈,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情景非常感人。许多群众感慨:以前和县乡领导说说知心话机会很少,现在好了,可以面对面地与各级领导谈谈自己的想法,开通了老百姓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及时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绿色通道。百姓由原来的怕*、不相信*,有事对*采取回避态度,或直接到市县*,或与党委、*对着干、煽动群众~,变为有苦会上诉,有怨当面讲,想富找*,乡村*都能成为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小跑腿、工作员和贴心人,彻底扭转了昔日群众对*是个传话筒、通讯员的片面认识。老百姓称赞说:过去*是催粮要款、吃百家宴,现在是服务上门,工作到家,我们心暖了,气顺了,这样的会开得越多越好哇1。
二是乡村*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通过村情~恳谈会,乡村*面对群众提出的令人脸红心跳的问题,认识到了自己与群众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广大*细心研究群众利益,体察群众情绪,体验到了群众的艰辛、疾苦、勤劳和善良,听到了群众过去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了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什么,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更加明确,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接触多了,身上的官气少了;与实情接触多了,虚假浮夸少了,有效地提高了乡村*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了工作了盲目性,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广大*纷纷要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要求到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要求到工作长期推不动的地方去,开展工作,为民谋利。桥盟乡、西岗乡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住乡入村、包信访案件、联系不稳定村和*户,从自身做起,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村镇*在村情~恳谈会制度中坚持三个一兴实风,从镇领导到一般镇机关*每人一个民心日记本,一支笔,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经常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和群众谈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小事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区,大事不出乡。
三是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通过召开村情~恳谈会,县、乡、村*了解了农村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减少了信访量,促进了农村的稳定。朝歌镇西坛村召开村情~恳谈会之后,镇党委针对该村历史遗留问题多、热点难点问题多、班子内部不团结的状况,迅速派驻了由一名党委副书记牵头的工作组,通过认真走访*、党员和群众,查阅大量有关档案资料,对32条问题全部进行了调查处理。为让群众满意,在下次村情~恳谈会上,镇党委领导进村将32条问题处理情况如实向全体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反溃该村党员黄改兰、村民代表冯二孩拍手称赞说:咱西坛的事也处理了,以前的旧事再也不提了,以后还一心一意搞经济吧。目前,全县已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570多个。同时,全县还对群众反映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农田灌溉及人畜吃水、校舍改造及师资力量薄弱、道路维修等350条问题,分别制定出相应措施,正在着手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个别问题,如西部山区电视无信号或信号弱等向群众作了解释工作,对有些属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如土地调整、退耕还林补偿等问题向群众认真宣传了国家有关政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后,广大群众的气顺了,劲足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四是进一步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村情~恳谈会,乡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结合农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认真分析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和制约因素,与农民一起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北阳镇卧羊湾村包村*何彬在恳谈会上了解到群众有利用地处云梦山风景区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经济的愿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20余户村民学习蛋壳壁画和剪纸等工艺品制作艺术,发展旅游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西岗乡通过恳谈会发现群众想致富但缺乏技术、资金和科技知识等问题,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为群众送去《河南科技报》、《农家参谋》等农业科技书籍,并邀请省农学院专家来乡传授山药、莲菜等特色农业技术,今年以来,全乡380户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780亩,平均每户年增收3000元。
四、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x县实行村情~恳谈会制度的做法,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作风、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从现阶段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的途径和载体。建立起健全的联系群众的制度,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群众工作目标不可缺的要素之一。与群众建立密切关系,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畅通党群*密切联系的绿色通道,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摩擦,增强亲和力。村情~恳谈会制度拓宽了*渠道,让群众有苦能诉,有理能讲,有话能说,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愿望,解决了过去有话没地方、没机会说,说了也没人听、不顶用等问题,加强了党群干群之间思想的沟通,交流了感情,消除了隔阂,实现和维护好了群众的利益,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启示之二: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实践证明,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关键。只有与农民群众的关系顺了,感情深了,各种困难和矛盾才能应刃而解,各项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村情~恳谈会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体落实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增加农民收入上,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解民之所忧,为民之所需,是党和*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把握社情~、接受群众监督、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群众体会党和*是真心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怨气也就没有了,情绪也就理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也就落实到了实处。
启示三:在新形势下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俗话说,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得党恩,党方赢民心。体察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致富,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村情~恳谈会制度把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作为主题,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逐步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践证明,我们的*只有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去实现和发展自已的根本利益。
启示之四:新形势下抓好*作风建设工作,必须从村级抓起,向上延伸,上下结合,整体推进。在村情~恳谈会上,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表现在下面,根源在上面,单靠乡村抓整改,有些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乡村*作风不扎实,固然与其自身存在问题有关,但也与上级部门作风浮躁,将部门的工作任务转嫁到乡村头上有关,致使基层感到中心任务多,疲于应付,只对上负责,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因此,在抓好乡村*作风建设的基础上,要向上延伸,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给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上一篇:吃货鉴定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