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 要 会计专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组织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校外现场实习,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等模式,可以构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提高会计专业实习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 专业实习 集中式 分散式
科技创业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月
刊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以手工模拟实验代替实习,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专业实习,笔者认为这将对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裨益。
1 明确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1 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
安排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
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通过综合分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Www.11665.cOM
1.1.2 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和监督方法,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以便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1.2 会计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鉴于此,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尽快适应环境,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一切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角度了解该单位的会计业务,自觉地、切实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收到实效;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会计人员的基本心态、财务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会计,增强适应能力;以调研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对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
2.1 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汉字系统和会计软件的推出与完善,使电算化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
2.2 组织校外现场实习,努力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缺乏教学实习基地,许多学校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工作,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不多,大多只做了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接触很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大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性质、所属行业、组织形式、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关联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运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其中第三个环节是大纲的重点,也是学生实习的重点。这部分大纲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为核心,按几大模块分别设计,并细分为更多的小模块,设计相应的思考题、调查表等。学生对哪个模块感兴趣,就选哪个模块作为实习重点,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至于感到无事可做。
现以财务管理模块为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或决策部门)进行实习,从实践的角度了解该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并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体会。事前可对学生作出如下要求:了解实习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实习公司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人员安排和分工等);了解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了解实习公司资金运动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参与实习公司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分析实习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股利分配管理)出发,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完成一篇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收益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为题的实习报告。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现场记录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答辩,答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经验交流,畅谈实习体会的过程,在答辩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习总结。总结前可先拟定调查表,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效果、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以改进今后实习指导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2.3 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实习资源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规范化,使得高校内的财会工作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同一条件下,遵循共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二者只有规模大小、业务多少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区别。高校内规范的财会工作和丰富的会计核算内容,为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实习奠定了坚实可行的基础。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自身的实习资源,这种集集中式和分散式于一体的实习模式无疑是使会计实习走出困境的有利举措。
当然,高校内会计实习应在校财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因此,争得财务处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此外,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应避开月末、年终等财会工作繁忙的时间,这既可以保证实习效果,又不至于对财会人员工作造成大的干扰。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适应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实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实习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实习的上述三种模式,各有特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实习教学体系。至于三者的先后顺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 张月玲,杨成文,孙涛.创建“三段式”会计实习新格局[j].煤炭高等教育,1997(2)
2 林爱梅,张亚杰,卜华.会计专业实习校内化实践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3(3)
上一篇: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下一篇:企业用工短缺现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