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农民画

科普小知识2022-09-07 15:09:18
...

中国农民画(亦称现代民间绘画)是传统民间绘画的延续和发展,通常是指1949年*成立后,以农民、牧民、渔民为创作主体,也包括其它阶层的业余作者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作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画家们用朴实的绘画语言,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夸张多变、色彩浓烈、乡土气息浓厚,已成为中国农民画最大的特点,也使得农民画成为中国民间乡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名:农民画

应用学科:艺术

适用领域范围:绘画

适用领域范围:流派

绘画者:以农民、牧民、渔民为创作主体

1、简介


农民画

中国农民画(亦称现代民间绘画)是传统民间绘画的延续和发展,通常是指1949年*成立后,以农民、牧民、渔民为创作主体,也包括其它阶层的业余作者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作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画家们用朴实的绘画语言,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夸张多变、色彩浓烈、乡土气息浓厚,已成为中国农民画最大的特点,也使得农民画成为中国民间乡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民画以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一般都选择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熟悉的事物:如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等,抒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题材特点。

农民画构思质朴,不求形象的逼真。构图不受透视原理约束,平视与俯视结合,根据作者的想象任意构图,进行创作,夸张变形,拙中藏巧。农民画一般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重视装饰效果,保留着浓郁而鲜活的山野之风,简洁明快,带着泥土的芬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环境、气候、风俗民情等差异,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上海金山农民画多以江南水乡生活为题材,画面清丽,线条流畅;陕西户县农民画长于“写意”,想象大胆丰富,描绘出了户县南依秦岭,北邻渭水的秀丽山川;吉林东丰农民画充满了北国民俗的浓郁风情,粗犷与华丽相依,犹如一株长白山下的蒲公英,别具特色;青海湟中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民族特点为创作背景,突出表现高原风光及风土人情;重庆綦江当地多民族聚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风民俗具有浓烈的地域色彩,农民画表现手法浪漫,抽象成分居多。

中国有许多农民画画乡,农民画浩如烟海。通过这些作品,可以从中感受农民的质朴的审美情趣,通过他们纯朴的眼光,重新认知和感受我们的生活。

2、艺术特色


陕西农民画

中国农民画是以农民作者为主体,以“三农”为主要题材,作品充实美、风格美、意境美,具有民族、民俗、原生、原创的特征,是表现农村、农民风情的中国绘画。农民画反映了农民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准则和审美情感,中国农民画真美。农民画它吸引人们欣赏、品味和愉悦。

1、艺术造型充实美。先秦思想家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现代美术家徐悲鸿说,“充实之谓美,力行近乎仁。”充实美是农民画最本质的特征。《全国农民绘画展作品集》汇集450多幅作品,画面布局丰满,艺术造型充实。农民画的造型多是意象的造型,以具有象征性寓意的感性形象表现创作思想,用象征寓意来寄托农民的生活、理想、愿望和追求。浙江的《十里红妆》画面红色的嫁妆、粉色人物,一车车、一队队布满画面,映红了天地,揭示了双喜迎亲,十里红妆的主题。农民画还运用十二属、民间故事、歇后语作画,缘物寄情,寓意象征,使创作题材广泛,寓意抒情,使农民画创作内容充实,造型丰满充实。农民画这种民间性,使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农民画突破“宜藏不宜露”的绘画基本创作原理,画面不留空白,不追求空灵,而求丰满充实,画风景显山露水,画人物显形重韵。

全国十大农民画家李俊敏的《责任田》,画的是农民晚上抽水、早上打药、雨天栽苗、晴天除草,四幅表达的是分田到户、责任到人的一个主题,画面弥满生动。《月牙五更》画面上边从新月到残月是五出戏,下边是二人转,说、唱、扮、舞、绝五种绝活,充实生动、意境深远。金山曹秀文的《渔家乐》,画面布满一张大网,画中一老翁在船上收网,鱼儿满视野,展现了“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钩得,儿孙吹火荻花中”的意境,展示了江南水乡渔家充满幸福和希望的生活。她的《海纳百川通世博》把上海标志性的主要景点东方明珠、金贸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豫园汇集一起,以黄浦江为背景,海宝在欢呼,和平鸽在飞翔,锣鼓喧天,表示了海纳百川迎世博,上海明天更美好的主题。

农民画家生活在广袤的大自然中,远望大山大水,近观田园风光,品味民俗风情,他们生活经验充实,情感丰富,精力充实,真力弥满。农民画以实带虚,实中有虚,由画面的实,引发观赏者想象的虚,实虚结合,化景物为情思,有无穷的韵味,深远的境界。

2、艺术风格质朴美。农民画风格的形成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画发展的历程,农民画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既保留了原生、原创地域文化特征,又开创了大众化、时代性的民族文化新风,是农民画走向成熟的标志。

农民画艺术风格的质朴,创作语汇的率真是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永恒的魅力。农民质朴纯真的心灵,朴实无华的人格,在创作中移情于意象中,物化于作品上,是人与环境的统一、心灵与艺术的统一,是本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它不仅表现在作品形式与风格,而且表现在精神与情感上。一是亲和自然,乡土味浓。他们画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常见的人和事,画鸡鸭鹅狗,讲究实际而不虚无缥缈,不过分修饰,不娇柔做作,立象自然,因物自然,不刻意雕琢,展示了朴素、粗犷、刚健、阳光的艺术品质和精神风貌。二是随心所欲,心物和谐。农民画的纯真、自然、稚拙、清新的特点,源于创作的随意性。农民画充满夸张变形,超越人们视角,超越想象,随心造象、随类赋彩,随情表意,追求神韵,在不求似中得似。*的《喂鸭子》,鸭子比人大;河南的《大脚板》,脚比人高;浙江的《章鱼姑娘》、《乌贼夫妻》在造型和色彩上奇思妙想,构造出灵异与怪诞的海洋生物。三是通俗平易,愉悦大众。农民画创作的浅显、平易、单纯、朴素,符合农民审美习惯、审美需求,具有大众化的品格。这种不豪华、不深奥、不晦涩、不做作,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四是大巧若拙、反璞归真。农民画线纹粗犷,色彩浓烈、光影*、视角多点,这是表现农民画家对艺术质朴品格与人生境界的追求。

今年全国农民画展,获得优秀作品奖的48幅画,一个共性就是质朴美。原生文化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烈,都以真诚、直率、朴素的美术语汇反映了*新农村的风貌。广东陈苑莹的《素妆》画面只有母女二人,母亲用传统的白线为将要出嫁的女儿净面,作者用原发的母女情感,原生态的美容手法,表现一种心心相印,依依不舍的情景。吉林东丰金花的《回娘家》画面一家三口人,妻子抱娃娃侧坐在毛驴上,多彩的天地似欢歌,夫妻多情的形体如笑语,飞奔的毛驴有神,飞舞的花喜鹊有灵,作者把东北人奔放、火辣的夫妻恩爱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火爆的氛围和炽热的恩爱感受。

农民画风格语言的质朴,是农民人格、心理质朴的艺术写照。农民心灵的纯真,民风的纯朴,是农民画风格形式质朴特征的决定因素和内在根源。农民画家在作品中的质朴率真的流露,是他内心的表白,情感的表露,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和追求。农民画家与农民头顶一个天,脚踏一块地,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共同的审美品格,作品在农民群体往往产生共鸣。反璞归真,大朴不雕,形式的单纯,情感的真诚是农民画魅力永久的所在。

3、地域风情生活美。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创作源泉,农民画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不同地域的农民画家群体,形成不同地域风格,展示不同的民俗风情,揭示共同的生活之美的规律。

西北风情,以陕西户县、安塞为代表的西北农民画。地处黄河流域中上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古老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厚重,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以雒志俭为代表的农民画作品朴拙的造型、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继承传统的移植性作品、生活感悟的原生性创造型作品、借鉴各类艺术的综合型作品,带有西北风情,黄土高坡的韵味。此外,河南舞阳农民画呈现出“内视心象”的造型方法,多视点多时空的造型方式,求大、求满、求美、求活的审美理想,及其质朴纯真的审美意蕴,既萃取民间艺术的优质,又有当代理念的艺术创新,既体现中原文化特点,又有西北韵味。

关东风情,辽吉黑三省,以东丰农民画为代表的东北农民画。以长白山、黑龙江、松辽平原为标志的东北大山、大水、大平原,养育了多民族,汇集了各路闯关东的大军,东北人团结、包容,“黑土文化”造就了东北人大气魄。东北融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一体,形成拓荒文化、创业文化。东北人不畏严寒,不怕艰苦,粗犷豪放,勇于拼搏。东北民间艺术为农民画提供了充足养料,作品质朴率真,夸张浪漫,充满东北风情。

江南风情,以上海金山、浙江嘉兴、秀州,以及福建松溪、江苏邳州等地处风光秀丽的江南,古老的吴越文化,水乡独具韵味民俗风情,农民画作品多反映富庶的鱼米之乡,黑白相间的民舍,青砖石板铺就的老街,河塘鱼巷的水乡,果园田地的风光,作品质朴淡雅,清新细腻,柔情似水,多姿多彩。金山的《鱼塘》,借用蓝印花布的色彩,透溢出江南清丽雅致的色彩与韵味。《古镇新貌》,描绘枫泾古镇三桥,展示了美丽风景、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变迁,把名镇的“古”和繁荣的“新”表现得恰如其分。

沿海风情,以浙江舟山、天津杨柳青、山东日照、福建的龙海、晋江等画乡的农民画。沿海、临海、面向大海,大海给人们提供无尽的宝藏,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沿海农(渔)民画表现海边风光、渔乡风情,在造型、构图和色彩上有着大海般的博大天真和*挥洒,在工具选材上借鉴西方艺术经验,大胆采用油画材料、丙烯颜料,也用沙子、网绳、纸版、油彩等媒介作画,作品充满张力、激情、梦幻、粗拙的大海气魄,他们将大海的热情和奔放,大海的原初和纯朴,渔民搏击浪涛、自强不息的精神,化为流淌不息的画面作品,既热烈和浪漫,又浓郁和典雅。

边寨风情,以*麦盖提、云南马关、青海湟中以及贵州、内蒙古、广西等少数民族农民画表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情的农民画。边寨各族农民画,风格各异,奇特无比。湟中农民画熔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为一炉,突出表现高原风光和风土人情。从藏毯、佛教壁画、“唐卡”画、酥油花等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借鉴不同民族民间艺术的造型、构图、设色、线描等表现技法,作品张扬个性,朴实新颖。边寨农民画,从多角度展示了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展示多民族和谐和睦相处,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歌颂了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综观各地的农民画,他们以不同地域风格,不同的创作语汇,表现共同的生活美学话题。农民笃信“生活中有画,画中有生活”,在生活中追逐梦想,在梦想中创造新生活。农民画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美学的缩影,它揭示了有情有义的人生。农民画的审美创造是情与美、善与美、用与美的统一,是生活之美。

4、农民画时代意境美。农民画作者常说,“我画我心,爱画啥就画啥”,他们凭爱好和兴趣,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展示了他们对艺术创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他们认为画是“随心鸟”,拿起画笔放飞心情,如醉如梦,追求美好的境界。农民画的艺术境界,也不外是写实,传神,造境。农民画表面看是写实的,直观的,其实每幅画都是心灵的再现,都表达一定的意境。

东丰县刘丹的《鹿乡春秋》长卷融山水人物于一幅,作者“心视”长白山脉,画面展示不同的心理视角空间。自山下仰望长白山,竞显天池高远,眼观瀑布,产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寓意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自山前窥山后,群山深远,眼望鹿群联想清朝的“皇家鹿苑”,寓意鹿乡二百多年的厚重文化;自近山望远山,表现山乡平远,眼看鹿乡,展示三十个春秋乡村巨变,揭示*新农村道路越走越宽广。作者以“远”突破了鹿乡山水有限的形体,把人们目光带到远处,画面把你从有限的时空带到无限的时空,产生景外之景的意境,获得一种哲理感悟,仰望长白山高远产生宇宙感,远看群山深远产生历史感,近观山乡平远产生使命感,这就是意境的意蕴。

云南的卢正林、龙子辉合作的大型版画《故居》,描绘了55个场景,324个人物,涵盖了壮族的婚、丧、嫁、娶、礼、仪等各个场面,是展现壮族文化的一幅风情长卷,作品集中描绘了壮乡的民风民俗、宗教礼仪、生产生活,生动而本质地阐发了乡土文明,被人们称为壮族文化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的意境突出了一个“情”字,爱情、亲情、友情、乡情,作品弘扬了壮族的古老文化和鲜活的风土人情。画面从奇秀的山水田园风光到古朴独特的壮乡建筑,从鼓乐齐鸣的送亲队伍到多姿多彩的服饰都是为民族情、祖国情服务的。黑白木刻画又为边寨的质朴风情增加了工艺美的韵味,刻刀之趣、刻刀之韵、刻刀之势、刻刀之意,千刻万刻表达作者对版画情有独钟,对故乡情义绵绵。

綦江李成芝的《梨花山》是描绘綦江梨花山丰收的景象。綦江万亩梨园,春天梨花白如雪,俗称梨花山。“凤凰山上千株雪,清溪河畔十里香,玉容引来游人醉,却笑桃花枉断肠。”“千株雪”、“十里香”让游人陶醉,“醉”是春天梨花山的意境。而女画家去合着“醉”的意境,描绘秋天满山硕果累累,树压弯了枝,人乐弯了腰,采摘的、品尝的、叫卖的、挑担的、过秤的,人在果中,果在人中,天上飞鸟,地上羊群闹翻了梨花山,让人们再次陶醉,“醉”又是秋天梨花山的意境,不仅游人醉了,果农也醉了,人们在梨园收获着丰硕果实,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农村是洒满阳光的金色大地,农民是播种希望的劳动者,农民画像禾苗一样,扎根在农村的沃土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滋润着民族文化雨露,茁壮成长。农民画坚持原生态、大众化、时代性的价值取向,不失根本、不丢本色、不丢文脉,必将在中国绘画的百花园中傲然挺立,永盛不衰。

3、不同流派

1、永丰农民画


永丰农民画

《永丰农民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永丰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故里,也是全国著名的农民画乡,30余年来,有近3000幅农民画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200余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000余幅作品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近日,记者在永丰采访,看到许多农民刚扔下镰刀、锄头,便拿起画笔,在画纸上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画出农民自己的梦想。

永丰农民画植根于悠久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沃土,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神奇瑰丽的色彩纯真质朴的艺术境界,焕发出现代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光彩。永丰农民画经历了诞生、成长和发展三个时期。永丰农民历来擅长手艺,这里的木匠、篾匠、漆匠和织女素以精雕细刻、图案美丽而享誉四方。也许是传统文化和优美环境熏陶的缘故吧,永丰农民酷爱作画,耕作之余、闲暇之时,往往是放下锄头镰刀便拿起画笔涂抹,聊以自慰。永丰农民悄然作画的现象引起了县文化馆的关注为浇开永丰农民画这朵现代民间艺术奇葩。

2、安塞农民画


安塞农民画

安塞现代民间绘画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剪纸、刺绣、布玩具、炕围画等众多民间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造型、技巧、色彩以及现代绘画意识掺揉变化的艺术形态。安塞农民画注重表现意境的神态。不单一强调构图、透视、光度、人物比例等,首先反映的是自己的感情,把现实美与理想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想奇特,夸张大胆,意境欢快,神态生动。绘画颜色非常强烈、明快、和谐、鲜活,基调和情绪健康朴实,昂扬向上,内容充实,意境崇高。构图上以情为主、以意为主、以神为美,抽象、夸张、简练、浪漫,作品多刚柔虚实、苍劲厚润、粗犷细腻,变化丰富,古朴沉稳而不浮夸,清新浓艳而不失典雅。外国专家赞叹中国农民画在表现手法上比毕加索还毕加索。

3、东丰农民画


东丰农民画

吉林东丰县与上海金山区、陕西户县并称为我国三大农民画之乡。东丰一带的农民喜好画画,冬天地里干不了活,闲得慌便找来五颜六色的纸,画些花草或是小动物。最初是几个人悄悄地画,后来大家见有趣便跟着学。如今,东丰农民画日臻成熟,先后涌现出了1200多位业余作者。

东丰农民画饱蘸着浓郁的北国风情,色彩鲜艳夺目,装饰性极强。它不似学院派的作品那样讲究技法,而重在表现生活的真实。像《责任田》、《村头舞会》、《东北大秧歌》、《驯兽》等作品,光看标题你就可以想到其中所表现的内容。作者们往往用质朴的笔触,将这些生活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正如美学家王朝闻所言:“这些农民画虽土气十足却有相当的艺术魅力。”

早年,东丰农民画纯属消遣之作,后来名声越来越大,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画展。从那时起,农民们尝试着把作品打入市场。如今,东丰县有30多位农民画专职绘制者,每年有2万余件作品外销至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效益好一些的每户仅此一项年收入2万到3万元。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壮大,绘画业成了东丰县别具一格的新兴产业

4、日照农民画


日照农民画

日照农民画兴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乡”。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6年4月10日,日照农民画申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山东省农民画申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惟一代表。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照农民画创作作品数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80余件被国家收藏,另有300余件被文化部作为对外交流项目带到国外展出。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俗乡韵,给人以强烈的美学享受。春耕秋收、打井修渠、养鸡养鸭、采桑捕鱼、休闲娱乐等生活与劳作场面,在农民的画笔下显得活龙活现,手法大胆,色彩感强烈,情感真挚。

5、舞阳农民画

舞阳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的“*”时代。为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全国上下兴起壁画热潮,“人人做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一时。当时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当时的绘画作品普遍存在着乌托邦式的狂想和政治功利主义的痕迹,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在创作形式上,多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手法。由于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运动,许多美术工作者乐此不疲,“诗画满墙”是最好的证明。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特别优秀的美术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转变成以纸张为依托的艺术形式,农民画这一新的艺术形态开始萌芽、生长。绘画题材也由“大丰收”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过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于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农民,“农民画”的叫法也就由此而来,寓意为“农民画的画儿”——画风淳朴,带有泥土的芬芳。

6、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

西安西南三十八公里处,有一个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县城---户县,她以其绚丽多彩的农民画艺术为西安这座古老的都市又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户县,一个人口只有五十万的西安市郊县,现在人们习惯称她为画乡,不仅仅是因为户县地方风景美丽如画,更是因为户县这个地方几乎人人都爱画画,而且大部分画画的都是农民,他们不仅仅画,而且画出了名堂,农民画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陕西,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国际。

在户县,一提起农民画,人们就会想起李凤兰、刘志德、雒志俭、还有樊志华、刘知贵和王景龙等。在他们的带领下,户县涌现出了二千多名较专业的农民画作家,他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们画土地、画庄稼,画他们的猪狗牛羊,还有他们的农家小院,他们的生活!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7、六合农民画


六合农民画

地处江淮流域,因区划调整2000年3月由原冶山镇、四合乡、东王乡合并而成,历史上农民习惯受到吴楚文化影响,民间盛行刻木剪纸、灶头画、中堂画、刺绣等。

1976年,原四合乡成立了一个民间美术爱好者小组,进行比较系统的创作辅导。之后民间美术队伍不断扩大。1985年5月5日,乡文化站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美术创作培训班,参加人数86人,创作作品80多幅。在此基础上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农民画协会,聘请原江苏省书画协会秘书长田原先生人任名誉会长,市美协主席黄丕谟先生任顾问,并正常开展培训和创作活动。当年九月在六合县城举了第一次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参观了画展,中顾委员委员江渭清亲临画展并题词祝贺。1986年2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四合农民画展。1988年1月、1989年9月和1989年10月,分别应邀赴美国圣路易斯、北京怀柔县“国际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研讨会”和日本名古屋展出。1993年2月16日王林山先生个人农民画展在江苏美术馆成功展出。

国内外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美术出版单位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刊登、介绍四合农民画。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曾数度为四合农民画精心制作专题片。日本的《国际交流》杂志选用农民画作为封面,并出版了两千册《中国南京农民画》专集。

到目前为止,四合农民画已创作作品1000余幅,论文多篇。在国内外参加不同规模的展览30多次。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多件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近40个,有15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此外,先后接待国内外来访、参观者500余次1万多人。

1988年2月,六合县因四合农民画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12月,冶山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合农民画,在风格上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委婉,又有淮北平原的粗犷豪放和质朴;在题材上,有的取材于古老的民间习俗、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的取材于富有时代气息的农村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手法上,以农民独创的绘画语言,讲情不讲理,构图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色彩不受自然真实的局限,形体不受常规比例的制约,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虚中见实、土中见雅、拙中见美、民族风格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风格。骨干作者有王林山、缪华俊、张国良、王金凤、丁广华、胡斌等。

8、金山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是在江南民间艺术土壤中滋生出来的一棵新苗。她以江南乡土艺术为契机,合着生活的脉搏,

集众人之智慧,发人本之创造,在辅导老师的开掘、专家的帮助、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七十年代末创立了我国现代民间绘画的新风格,受到中外专家们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厚爱。

金山农民画源自古老的江南民间艺术,以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融合刺绣、剪纸、蓝印花布、灶头壁画、雕塑、漆绘等民间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强烈的色彩反差,以拙胜巧。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金山农民画看似土气,其实包含着很多“前卫的东西”。金山区文广局的刘杰介绍说:“金山农民画不受透视原理约束,画鱼塘,按传统西洋画技法,只能画出透视之下的边沿。但农民画却把底也翻上来,这一翻就无形中暗合了西方现代画家的创新之处,所以能够引起国外人士的兴趣。”

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早在1963年,枫围公社胜利大队(今枫泾镇中洪村)陈富林等一批农民受民族、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启发,将民间印染、刺绣、木雕、灶壁画等古老艺术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中,生动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生活习俗和劳动场景。这可能是最早的农民画。1980年4月,由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上海金山农民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轰动京城。从此,金山农民画走出国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外记者纷纷来金山采访,仅中洪村就涌现出了陈富林、曹秀文等一大批优秀农民画家。

9、龙门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创作活动有近30年的历史,曾在广州、西安、北京、上海、长春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举办展览,100多张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48张获省以上美术奖,外宾购龙门农民画4500多张,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龙门农民画从1972年开始创作活动。七十年代农民画作者满怀豪情绘画家乡发展变化的墙报画、生活画、劳动画;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喜悦心情的反映,以乡土风情、传统民间习俗为主题的作品《瑞狮贺岁》、《赛龙舟》等;再到九十年代以后,龙门农民画家基于对“南蛮文化”的思考,创作的《舞火狗》、《五谷之神》等作品,龙门农民画的独特风格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变、创新、发展。

1988年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10、绥棱农民画


绥棱农民画

黑龙江省绥棱县民间绘画艺术形式,诞生于北大荒,以农民的生产和劳动为主,艺术独立,风格独特,画面不讲究透视法则和三度空间,擅用平面构图、多点观察,追求饱满、协调、变异、和谐的效果。属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为研究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标本。绥棱县被誉为继户县之后又一个农民画县。

绥棱农民画来源于民间,它的产生和发展根植于北大荒独特的地理环境。绥棱县地处半山区,使用木材方便,早在20世纪40年代,家家在打制箱柜后,都习惯找来当地的“名”画匠,在柜上画木纹、四季花,写福字,也有少量的写吉利话。发展到后来的立柜、炕柜、高低柜、书橱、碗架子,都要画上画,又增添了山水、花鸟作品,这些画匠便是当时的农民画作者,成为绥棱农民画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生态的创作在内容形式上也不断发展、创新,作品大多反映农民的生产与劳动,创作者通过自我抒发,寄托理想,再通过形象达意的创作,感染人打动人。

绥棱农民画设色大胆、色彩明快,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农民画创作者兼收并蓄积极汲取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板年画、门神等其它姊妹艺术的技法和形式,并逐渐形成了独特民间艺术风格。1990年,40多幅绥棱农民画作品被外商购买收藏。

绥棱县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又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3月,“绥棱农民画”被评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1、秀洲农民画


秀洲农民画

一群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农民,凭借他们的业余爱好、生活感受和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创作出一幅幅反映现代农村生活、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水粉画。有人叫它“农民画”,有人称其为“现代民间绘画”,也有人管它叫“乡土风俗画”。这些画几度跨出国门,成为对外交流的使者,惊艳世界;它几度被国家美术馆收藏,成为中国优秀美术作品的一员。这就是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民创作的“农民画”。

秀洲农民画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水乡农民劳动的赞美,对火热生活的讴歌,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当代农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6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共创作农民画作品300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800多幅,获奖200多幅次,被中国美术馆、*美院、浙江省群艺馆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140多幅,并先后出版了《秀洲农民画》、《田园艺术》、《秀洲儿童画册》、《洛东儿童画》、《水乡童谣》等作品集。同时,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13个国家举办展览,有3000多幅作品在海外展出,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新景观。

12、隆德农民画


隆德农民画

农民画是隆德画苑中的一朵奇葩,1988年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外开项目之一,人民出版社《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概况丛书·塞上江南》一书,以“淳朴清新的隆德农民画”为题,向全国做了介绍。*电视台摄制了《宁夏隆德民间艺术巡礼》进行宣传。有3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9幅作品被*美术馆收藏;3幅作品入选《中国农民画册》。农村妇女王玉秀创作的农民画《马社火》于1981年在“全国首届农民画展”中获一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出国展出,《戏剧人物》在全国“95万博杯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中获二等奖,农民画家靳守恭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农民画开拓者”称号。

上一篇:奥比都斯

下一篇:迪拜火炬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