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
汾西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北部,因地处汾河以西,故名汾西。北连吕梁市交口县、晋中市灵石县,南接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隰县、蒲县接壤,东邻汾河与霍州相望。汾西县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沟坝地闻名全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铁、铝钒土、石膏等。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
中文名称:汾西县
外文名称:FenxiCounty
所属地区:山西临汾
*驻地:永安镇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永安镇,僧念镇,和平镇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霍州火车站
机场:乔李民航机场
电话区号:0357
车牌代码:晋L
著名景点:兴原寺、姑射山风景区、师家沟清代民居等
1、历史沿革
汾西,东汉为永安县。北齐置汾西郡治的临汾县,不久废郡。隋开皇三年改临汾县为汾西县。唐武德初于申村堡置汾西县,贞观六年移于今治,开元後移治厚义村。宁太平天国七年复移今治。
汾西是古代劳动人民发祥地之一,据“勍香遗址”、“古郡遗址”。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汾西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唐虞、夏属冀州,为纳总甸腹地。商仍属冀州。周初名彘。春秋属晋国。战国属魏、后属赵。秦属河东郡。西汉为彘县地,亦属河东郡。三国属魏,属平阳郡。西晋也属平阳郡。北齐置临汾县,属临汾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汾县为汾西县,隋末废,属临汾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汾西县,属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属晋州。五代属晋州。北宋属河东路平阳府。金初属汉东南路平阳府。贞佑三年(1215)属霍州。元属晋宁路。明、清属平阳府。民国初属阳府。河东道。l927年属山西省。1946年8月29日汾西解放,属晋绥边区吕梁行署第九专署。1949年1O月属晋南专区。1950年1月属临汾专区。1954年9月,属晋南专。1958年6月与霍县合区设霍汾县。1958年1O月撤销霍汾县,并入洪洞县。1959年9月复置霍汾县。1961年5月,恢复汾西县建置,属晋南专区。1971年5月属临汾地区。现在,汾西县县委、县*以前所未有的胆量和气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它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2、行政区划
县*驻永安镇。汾西县辖5个镇、3个乡:永安镇、对竹镇、勍香镇、和平镇、僧念镇、佃坪乡、团柏乡、邢家要乡。
社区(6个居委会):南街居民委员会、北街居民委员会、府南居民委员会、府西居民委员会、晨熙居民委员会、凤祥居民委员会。
3、自然地理
地势地貌
汾西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最高峰姑射山的老爷顶海拔1890.8米,为县之屋脊,东南最低处团柏河谷出境地段海拔550米,相对高差1340.8米,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米到l300米之间。该县山脉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主要有五大山脉。
汾西县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冬季少雪严寒,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因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带较为明显。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51毫米,年降水量最大为118毫米,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为403.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年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占可照时间的59%,最多年为2723小时,占61%,最少年为2430小时,占55%,年中以四月到八月最多,月平均24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一月份最冷,平均-4.6℃,七月最热,平均22.4℃。极端最低温度-19.2℃,极端最高温度33.5℃,平均日温差9.3℃,全年无霜期187天。全年受不同程度旱、洪、雹、冻等自然灾害威胁,影响农业最主要的因素为干旱,有十年九春旱之。
水文
该县河流除姑射山西坡4平方公里属昕水河流域外,均属汾河水系,年均经流深35.4毫米,经流量0.6亿立方米。境内共有0.5公里以上的河沟670条,河沟密度4.4KM/KM2。
4、经济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15.3%;财政总收入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6.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74万元,同比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17.66%;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9亿元,其中7项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46.3%。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101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7万元,同比增长15.9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19人,完成市定目标的10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245人,完成市定目标的13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净增616人,超市定目标566人;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基本完成。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汾西县境内独特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目前,全县境内共发现矿种有10余种,分别为煤、硫、石膏、铁矿、铝土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砖瓦粘土等。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煤、硫、石膏、铁矿、铝土矿储量较大,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等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可观,有着很好的工业价值和开采价值,适于规模开采和加工转化。
6、社会事业
汾西县
汾西县完成了四所县乡中学公寓楼改造和教学楼建设,完成了13所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对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了8个卫生院基础设施和妇幼保健站大楼建设,完成了108个村级卫生所升级达标建设。开工建设了85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0个自然村30300人口的吃水问题。完成了36个村100余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完成了8个乡镇文化站、9个乡镇文化广场、53个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和30个行政村标准篮球场建设,120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五个全覆盖工程即: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新建扩建卫生所,村村通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线电视工程得到了全面落实。
城建
在县委、县*制定的城镇扩张战略中,县委、县*以超常的胆略和气魄,打通了腰桥瓶颈,修建阳光大道,为城镇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完成了阳光体育场、生态科普园、马沟生态园、商贸城、凤凰中心广场改造、凤祥大街改造、阳光开发区建设、凤凰生态公园、东大街西扩、西大街改造、东大街水毁修复、马沟河合流制排水渠工程、老*活动中心建设、城市集*气主管道铺设和污水处理产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城建重点工程,使县城面积扩大了3倍,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市容市貌全面改观,县城绿地增加3.5%。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化城市已初具雏形。
生态庭院
生态庭院是汾西县县委、县*根据本县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五个一”(即一个沼气池、一眼旱井、一个小型蔬菜棚、一个养殖圈、一分果树园)生态庭院富民工程。
沼气富民生态工程,融农林牧综合发展于一身,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形成了农民家庭基本生产生活单位内部的能源和物流的良性循环,逐步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综合目标发展,是一项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环境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增收工程、富民工程、健康工程,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
7、民俗风情
汾西县
汾西民俗文化非常丰富,本地民俗淳厚,民情习俗大体上以汉族传统风格为主体,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朴素的民间风情。明末清初以来,本县村民皆以耕种为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粗茶淡饭充饥、粗布简衣御寒的传统生活。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断发展,封建礼仪逐渐被现代化礼仪所代替,恪守乡土的观念日趋淡薄,好男儿志在四方,驰骋万里,报效祖国,成为年轻一代的追求,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乡民们勤以耕耘崇尚节俭,商品生产意识增强,市场观念形成。中老年人重积蓄,重修宅,重子女婚嫁,立业成家,重双亲丧
汾西县
8、交通
从城关至霍州连接大运公路的干线公路,是汾西县对外交通的主要公路,另外有辛置至邢家要、汾西至灵石、阡陌至对竹、香至康和等短途公路,连接着全县各乡镇及村庄。
9、著名人物
历代人才
汾西历代人才辈出,元代出过政界名人礼部尚书吉祥,中书左丞傅严起,明代出过浙江按察行廉使仇益,翰林学士范琼,清代有史称“河东三风"的侯七旒、侯七乘、侯七鼎兄弟三人,以及曾湖南湘乡县知县,与曾国蕃兄弟关系密切的师鸣凤,民国期间有早年加入中国*的邢士贞,被*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同时就义的有彭拜、杨殷、颜昌颐。*撰文《彭扬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深恸悼念死难烈士。
汾西县
郭庆祥
抗日名将郭庆祥,郭庆祥于1936年2月参加红军,5月加入中国*,同年被选为山西省汾西县苏维埃主席,任县游击队队长,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于1937年便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先后任山西省晋西特委军事部部长、营长、团长、支队队长、军分区参谋长、师长、军分区司令。从1937年至1944年八年时间里,在山西省汾阳这个日寇侵略的重要战略据点,他指挥一个团和支队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和昔西、临县的重大战役以及秋季、冬季反扫荡战役,与日寇进行殊死拼杀,屡建战功。1941年至1943年期间,晋绥军区曾二次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他曾受到刘伯承和*的表扬。
10、名胜古迹
汾西名胜主要有位于县城东北约十公里处的兴原寺,东阁是建于明代的观音阁。阁楼分上下两层,造型美观,玲珑别致,阁内现存保护完好的明代壁画四幅。灵泉是寺中龙王殿内的泉眼,泉在殿上,水出石上,常年不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