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内乡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08 12:55:45
...

内乡县,古称“菊潭”,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下属的一个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东接镇平县,南连邓州,西邻淅川县、西峡县,北依嵩县、南召县。自古有“守八百里伏牛之门户,扼秦楚交通之要津”和“东接宛镇、南瞩荆襄、西带丹江、北枕嵩邙”之说。地形呈南北条状,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下辖16个乡镇,288个行政村。内乡县有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内乡县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称:内乡县

行政区类别:下辖县

电话区号:0377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南部

人口:65万(2010年)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外文名称:Neixiang

所属地区:河南省南阳市

*驻地:城关镇

邮政区码:474350

面积:2465平方公里

方言:河南话

1、内乡简介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东接镇平,南连邓州,西邻淅川、西峡,北依嵩县、南召。地形呈南北条状,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54公里,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全县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和8个居民委员会,38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万人。

内乡历史悠久。县名源于秦代析县。据旧志记载,西周时建郦国,春秋为楚之郦邑,战国归秦,属商鞅封地,秦设郦县,属南阳郡。汉沿秦制。西魏改析阳县为中乡县(县治今西峡县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避文帝父杨忠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改郦县为菊潭县,同属南阳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菊潭县废,其南境归新城县,北境新置默水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割新城3000户,复置菊潭县。五代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废菊潭入内乡,时内乡县辖今内乡、西峡两县境域。元初(公元1265年),县治所由西峡口迁至渚阳镇(今内乡县城)。同时,淅川、博山两县并入内乡,内乡兼有今内乡、西峡、淅川三县境地,为内乡县面积最大的时期。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复置淅川县。清沿旧制。民国时期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8年5月4日内乡解放,分其西境新置西峡县。1949年元月20日,撤销西峡县并入内乡,同年12月15日再建西峡县,内乡建置沿袭至今。


内乡县

内乡文化艺术繁荣,人文自然景观颇丰。有闻名中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乡清代县衙,有举世瞩目的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恐龙蛋化石群,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还有省文物保护单位元代文庙大成殿、明代菊潭公园等人文景观以及豫西南最大的天然溶洞天心洞、狄青洞、五龙潭、七星潭等自然景观。

近年来,内乡县委按照“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大胆创新、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了“三级党建联创”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县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和乡镇党员*培训学校,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党日、*审议日”活动,促进农村党的建设与基层*政治建设的有机结合;实施农村“双带”工程、“强村”工程和“争创功勋村支书”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农村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内乡县人杰地灵,名流荟萃。明代政治家柴升、诗人李衮、清代理学家王检心、商圣范蠡在历史上较为有名,并有大量传世著作。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会员刘炳寰、刘泗方,抗日战争“特级战斗英雄”吕顺宝,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占一等功臣袁永福、彭虎威、黄喜良,著名农学家陈凤桐,著名农民小麦育种专家全国劳模龚文生、中作协副秘书长王亚凡等群星灿烂,影响颇深。

内乡县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宁西铁路、312国道、豫51、52、53省道穿境而过,距南阳飞机场仅60公里,陆空交通极为便利;通信、电力、水利资源丰富,投资经商基础实施完善,经济发展环境优越。

2、历史沿革

内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旧志记载,西周时建郦国,春秋为楚郦邑,与析邑(今西峡境内)为楚之西北边境两个重镇。秦、晋曾联合伐楚,争夺析、郦。县境东逆湍河而上至伏牛山脊,就是楚抗秦、晋的长城遗址。战国时期郦、析二邑均被秦国占有。秦昭襄王35年,初置南阳郡,辖有郦县。其境东接宛县,南连镶县,西南依丹水县,西北与析县为邻。西汉时期南阳郡辖36县,仍有郦县,并于武帝元封元年,封左将黄同为下郦侯。东汉时期郦县仍属南阳郡,并封郦为光武帝女郦邑公主食邑侯国,县境略小于秦朝时。三国南阳郡属魏,辖郦县。西晋称南阳国,东晋复称郡,仍辖郦县。南北朝政权更迭,郦县先属宋、齐,后归北魏、西魏北周。南阳郡辖郦县建制未变,战争期间,侨置恒农郡、东恒农郡、南郦、北郦两郡两县。南北朝时郦县境域西北邻东析阳县(今西峡以东,西魏改析阳县为中乡县),西南连顺阳、南接冠军,东依湟阳,辖境小于今内乡县域,是历史上区域最小的时期。


内乡县

隋朝重建郡县,郦县易名菊潭-----因境有菊水故名。县治所在今郦城,仍为南阳郡(邓州)辖。同时因避文帝父杨忠之讳将中乡县改为内乡县。县治在今西峡,属析阳郡辖,这是内乡县名由来之始,当时仅指今西峡县,和菊潭县并存,分属两郡,菊潭县域同郦县。唐武德元年,因朱粲怒杀唐高祖迎降使屠菊潭,因而菊潭县废。南境分入新城县(治所在今邓州南古县村),北境新置默水县(治所在今马山口镇张、阎岗村)。新城、默水同属郦州。唐开元24年又割新城3000户复置菊潭县,因旧治郦城己毁,故将县治移于今西峡县丹水镇石盆岗村,属山南东道南阳郡(邓州)。县境包括今西峡县之东部,南接镶县,东南邻新城,东北邻默水。默水县是唐武德(公元619年)置,到唐乾元元年(公元756年),邓州还辖有默水县,故置默水县至少有137年。五代周,菊潭县隶属邓州。周显德3年(公元956年)始并菊潭入内乡,这时内乡县境域包括古析、郦二县境地,县治仍在西峡。北宋时期内乡辖境未变,隶属京西南路邓州。南宋被金占有,金将淅川亦合于内乡,于是内乡兼有今内乡、西峡、淅川三县境地,四邻接卢氏、商州、郧阳、均州、光化、邓州、南阳诸县(市),为内乡疆域最大之历史朝代。宋、金相峙,以邓州为界,内乡是金的前线重镇。宋、蒙联合攻金,内乡又是宋、金、蒙战区中心。元初,因县治距府治远,故迁县治于诸阳镇(今内乡县城),属河南省南阳府。其县境除东接镇平为新置县外,其它诸邻大体同金。明朝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至成化6年为安置荆襄流民,内乡分境西北部10保置淅川县。内乡又收抚流民3000户,新建20,共为36保,县境包括今内乡、西峡两县。分县后设置西峡口、金斗关(在马山口镇朱庙村,亦称东峡口)两个巡检司。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襄阳建立大顺朝,曾派两任县尹统辖内乡。清朝内乡县属河南省南阳府,境域同前。民国,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内乡辖域仍包括有今西峡县境(西坪镇除外)及浙川县的李官桥,共有9区。1945年3月28日内乡县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人民抗日联军进行英勇顽强的艰苦斗争,至当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内乡县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8年5月4日内乡解放,由豫西南阳专区所辖(专区治所在今内乡县马山口镇,同年11月迁南阳市)。1949年12月15日分县西北境建西峡县,同时将李官桥区划归淅川县,而淅川县的西庙岗、东川划归内乡。1953年3月又将内乡县马山口区石庙乡的小街、架鸡窝和岳岗乡的徐营、峰子山自然村250户分别划归南召、镇平县。1955年农业合作化后,内乡县又将师岗区的堰子等村划归邓县,而邓县的胡刘营、梁营,西峡县的张楼房、大峪、黄营以及南召县的大、小东沟等村划归内乡,60年余来县域稳定,未作变动。

3、行政区划

2009年,全县设10镇6乡,288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3516个自然村。有城关镇、湍东镇、夏馆镇、马山口镇、师岗镇、赤眉镇、灌涨镇、王店镇、瓦亭镇、桃溪镇、赵店乡、余关乡、大桥乡、乍岖乡、七里坪乡、板场乡。

城关镇辖东风、书院、*、黉学、南园、北园6个村民委员会,商城、西城、北城、县衙、*路、教育路6个居委会,41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村。

湍东镇辖江园、下河、盆窑、东符营、龙园、张岗、东王营、谢楼、红堰河、庞营、北符营、五里堡、茶庵、下洼、屈庄、罗岗、龙头、老牛铺、清凉庙、花园、庙岗、周洼、西王营、赵沟、董堂、东王沟26个村委会和湍东居民委员会,335个村民小组,256个自然村。

夏馆镇辖师家湾、吴岗、栗园、夏馆、西河堂、黄靳、黄龙、青杠树、四台沟、大栗坪、小栗坪、大庄沟、小湍河、芦家坪、万沟、宝天曼、牡珠流、大块地、湍源19个村民委员会和夏馆镇居民委员会,218个村民小组,298个自然村。

马山口镇辖寺山庙、庵北、河口、杜洛庄、朱庙、打磨岗、白庙、三岔河、关帝坪、花北、李井、王场、唐河、马坪、杏树坪、大寨、石庙、岳岗、茨园、阎岗、河西、郑湾、樊岗、老庄24个行政村民委员会和马山口镇居民委员会,349个村民小组,419个自然村。

师岗镇辖鄂沟、江家、曹营、张沟、江营、东坪、王营、王岗、师岗、垮子营、时店、李沟、八里岗、水牛沟、青薇、吕营、郭营、十字堰、西坡、傅王苗、苗庄、唐营、永青、付湾、吕家沟、山峰、张集27个村民居委会。369个村民小组,262个自然村。

赤眉镇辖琴溪、鱼贯口、杨店、东北川、庙山、庙北、邵家岭、王庄、陈湾,朱陈、福山、张堂、齐营、韩岗、庙沟、王堂,赤眉、马营、黄岗、四坪、夹道21个村民委员会,326个村民小组。330个自然村。

灌涨镇辖杨岗、刘岗、寺洼、前楼、周岗、水田、岗头、前马、后马、前湾、杨营、陈营、刘营、杨集、灌涨、宋营、杨洼、杨寨、魏庄、街北、郭营、胡刘、屈营、李营、山底25个村民委员会和灌涨镇居民委员会,274个村民小组,99个自然村。

王店镇辖马堂、王湾、薛岗、石桥、河东、王店、周营、刘观、黄河、四张、马沟、岗樊、杨湾、堰张、雷沟、宋沟、均张、显圣庙、薛河等19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123个自然村。

瓦亭镇现辖瓦亭、石营、周家、闫湾、杨河、杨沟、魏河、罗沟、温岗、庞集、药山、薛岗、袁沟、袁营、春景、山南等16个村民委员会,222个村民小组。159个自然村。


内乡县地图

桃溪镇辖吴沟、石碑营、西庙岗、彭沟、寺河、桃庄河、大路、黑山、东川等9个村委会,178个村民小组,211个自然村。

赵店乡辖范营、岗堤、红堰、花洼、聂岗、袁寨、赵店、张庄、郦城、莲花、杜沟、大峪、黄营、长岭、楼房,15个村民委员会,264个村民小组,244个自然村。

余关乡辖余关、王沟、赵沟、谢寨、东孙沟、孙沟、朱沟、黄楝、子育、独树、岳沟、报事滩、梁坪、麦西、石庙、麦山、东王庄18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243个自然村。

大桥乡辖灵山、南王、郑营、大周、七里坪乡建设、大桥、郭河、杨沟、程岗、磙子岗、陡沟、封营、河南、堰庄、谢营15个村民委员会,95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

乍岖乡辖王井、孙岗、庙湾、清泉、红庙、陈家营、乍岖、魏营、双堰、南庄、白杨、上庄、店坊、彭营、水沟、吴庄16个村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小组,220个自然村。

七里坪乡辖七潭、野獐坪、黄沙河、大龙、御花园、三道河、高皇、后坪、马尾、靳河、张洼、青山、后会、蚌峪、流峪、寺坪,16个村民委员会,208个村民小组,322个自然村。

板场乡辖板场、双庙、让河、让河口、三岔、青竹、后湖、符庄、龙凤、冯庄、玉皇、雁岭、柳树坑、竹园、文龙、前庄等16个村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222个自然村。

4、自然地理

气候

县境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气候特征:春季,冷,暖多变,温度呈跳跃上升,夏季,炎热,雨量集中,但酷热天气不多,秋季,气凉阴雨多,但个别年份久晴无雨,冬季,天冷雨雪少,但无大冻害。由于西北、北面环山的自然条件,对夏秋北上的潮湿气流和冬季南下的冷气起屏障作用,故境内气候各要素和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年日照时数偏少,光能资源属全省低值区,年平均气温略高,地形雨和对流雨较多,年平均湿度较大,年平均地面温度较高,静风天气多,气候区划明显。

水文土壤

境内地表水比较丰富,年径流量8亿多立方米,径流分布和降水量分布一致,从北向南递减。县境属长江汉水流域,共有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较大的湍河、默河、刁河、黄水河、螺蛳河等

在河南省土壤区划中,内乡属北亚热带黄棕壤地带。境内黄棕壤土类面积最大,其次是紫色土类、潮土类、棕壤土类、水稻土类、砂礓黑土类。根据1982年土壤普查,全县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2个土属,93个土种,土壤耕层含有机质1.11%,全氮0.081%,速效氮73PPM,速效磷16.4PPM,速效钾244PPM。

山地

内乡境内山地面积166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72.2%。北部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部和南部浅山南北延伸。板场、夏馆、七里坪、马山口4个乡镇境内山势雄伟,横亘连绵,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差300-500米左右,是内乡主要林区,面积为349.1平方公里,占全县山地面积的21%.赤眉、余关、城郊、师岗、乍岖、瓦亭、西庙岗等乡镇部分地区为低山区,面积1313.8平方公里,占全县山地面积的79%。

丘陵平原

一、丘陵

县境内南部、西部和中部为丘陵区,丘陵区内有低山分布,面积为488.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1.3%。西、南部丘陵区包括城郊乡西部、大桥乡西南部及师岗、乍岖、西庙岗等乡镇,中部丘陵包括赤眉东部、马山口镇南部、余关乡中部、赵店乡西部。丘陵区为垄岗地形,地面起伏大,岗高坡陡,河谷纵横。

二、平原

县内平原多是小盆地和河川平原,且河川平原和盆地交错分布,面积为151.4平方公里(不含水域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6.5%。境内较大盆地有县城盆地、夏馆----七里坪盆地、马山口盆地3个。较大的湍河河川平原北起夏馆镇,呈条带状沿河展布,穿越夏馆、七里坪、赤眉、赵店、城郊、大桥等乡镇。默河河川平原北起马山口镇,穿过王店镇、灌涨镇,在大桥乡与湍河平原相接,为境内第二大河川平原,此外,还有黄水河平原和长城河平原。

山垭溶洞

一、山垭

境内主要山垭有20个,大多分布在板场、夏馆、七里坪、马山口等乡镇,主要山垭有:灵山垭、马山垭、全树垭、夫子垭、白庙垭、椴树垭。

二、溶洞

境内知名的溶洞有天心洞、狄青洞、黄龙洞、天仙洞等。

物产

内乡县资源丰富,物产富饶。

已勘探发现的有大理石,花岗岩、米黄玉、海泡石、石墨、金、银、钒等22种,储量大、质地好,宜开发;中药材类多量大,知名的有石斛、麝香、天麻、何首乌、杜仲、辛夷、山萸肉、柴胡等400多种,可谓天然药库;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宜林面积215.3万亩,森林覆盖率45.9%,活立木储量221万立方米;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质好丰裕,是全省优质烟叶和产粮基地。

5、内乡文化

内乡文化简介

内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

数千年的文化浸润,不仅造就了著名政治家范蠡、史学家范晔、文学家范子宁、理学家王检心等历史名人,而且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人文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内乡县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文庙、茶庵遗址、小河遗址、朱岗遗址、邓窑遗址、湍河老桥、吴垭民居村、法云寺塔、信阳师范学校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2006年内乡宛梆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打春牛、鼓词被省*公布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天曼传说、石堂山传说、马山童谣、宣讲圣谕、竹马舞、鼓词等9个项目入选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内乡文化资源的丰厚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内乡县委、县*十分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遗产

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占地2万多平方米,历经元、明、清等历史朝代,屡毁屡建,现存建筑280余间,大部分为清光绪年间正五品知县章炳焘主持营建。

内乡县衙位于县城中心,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1984年辟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对外开放,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内乡县衙建筑群院落数进,布局严谨,厅堂轩敞,气势雄伟,宣化坊、大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体建筑座北面南依次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刑钱夫子院、花厅、库房、兵刑工房、*等建筑规整有序地分列于东西两侧。其建筑群呈现出轴线对称、主从有序、*殿堂、前朝后寝、左文右武德格局,与《明史》、《清会典》、《大清律例》所载县衙建筑规制完全相符,确为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的实物资料,实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机构——皇宫在最基层的缩影。


内乡县

“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规制完备的内乡县衙,以其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别具一格的建筑特点、翔实可靠的文物史料、唯一独特的引人魅力,誉传神州,名扬海外,是一座高学科的档案馆,是一处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

内乡文庙

又名孔庙,位于县城东南部大同路北侧,座北面南,南北长10米,东西宽45米,总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自南向北如下:

棂星门,是现存建筑最南端的一座主体建筑,也是文庙的第一进大门。棂星门为四柱三门庑殿式重檐木牌楼建筑,三间通面阔12.4米,进深3.15米,高6.5米。明间通天柱及两侧边柱各有一根斜柱支撑,顶面饰灰色板瓦,檐下施网格状形的如意斗拱,上部包框匾书“棂星门”三个草书大字。据传,天上有个天镇星,即棂星,古代人认为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星”,因此文庙的第一座门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棂星门前两侧列“神狮”一对,怒目扭颈,形象怪异,线条流畅,壮伟之至。

在棂星门的北侧,有一“泮池”,俗称“月牙池”,其上为一南北的小桥,人称“状元桥”。“泮池”来源于《周礼》中“辟雍”,原意是指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像进入了高等学府,泮池上的桥也就称为状元桥。

月台,位于天大成殿前,由方砖砌成,台面东、西、南边沿用长方形阶条石压盖,北与大成殿连接,东西长21.3米,南北宽11.3米,高0.5米,月台呈直壁式,是当年举行祭祀仪式和歌舞的好地方。

大成殿,是文庙最主要的建筑,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19.90米,进深三间11.23米,高约11.90米。大成殿营建在直壁式台基座上。殿顶筒、板瓦覆盖,吻脊齐合状观;殿内雕梁画栋,柱木排列有序,檐下施斗拱,为六铺作三下昂。大成殿内供奉孔子牌位,其左右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牌位,称为“四配”;两侧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十二人牌位,称为“十二哲”。

两庑,即大成殿前左右配房,各为9间,结构为单檐硬山。两庑的作用主要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东庑从祀共计七十一位,西庑从祀计六十九位。在祭祀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同时,东西两庑的先贤先儒一并受祭。

内乡文庙,是河南省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庙建筑之一,尤其是大成殿,虽为明代所建,但大部分继承了元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元、明木构建筑嬗递的实物资料。

茶庵遗址

茶庵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位于内乡县城北湍东镇茶庵村。东距湍河400米,西依螺狮河。整个遗址呈长方形,呈东南、西北走向,长500米,宽300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约1米~10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未经发掘,但在遗址四周的断面上发现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石器、陶器片及动物骨骼等。在西侧的断面上曾发现有瓮棺葬。从地表采集的标本有石器、陶片,自然遗物有鹿角等。石器主要以磨制石器为主,有石铲、石斧、石凿、石网坠等。陶器主要有鼎、罐、铲、盆、纺轮、尖底瓶等。质地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灰陶。器形有三足器、平底器等。纹饰有划纹、蝇纹、附加堆纹、彩绘等。1992年312国道拓宽时捡到一件屈家岭时期的夹砂灰陶齿轮,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根据茶庵遗址的遗迹、遗物分析研究,该遗址内涵主要是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包涵有庙底沟三期文化因素和屈家岭及殷商时期的文化。它的遗存,对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延续和带动周围其它边缘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佐证。

小河遗址

小河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屈家岭文化,位于内乡县城北赤眉镇东南3千米的张堂村。整个遗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340米,南北18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东部与南北走向的丘陵相连,西部距湍河500米,文化层堆积厚度2米~7米,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遗址未经发掘,仅从遗址四周的断面上看,暴露出的灰坑较多,并多处有房基、红烧土、石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等。在遗址地表采集到的标本有石器、陶片,自然遗物有螺狮壳、兽骨、鹿角等。石器主要以磨制石器为主,有石铲、石斧、石网坠、石凿、圆状石器等。陶器主要有鼎、罐、盆、尖底瓶等。质地多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占有一定比例,彩陶为红底黑彩。器形有平底器、尖足器等。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蝇纹、蓝纹等。彩陶纹饰有网格纹、几何纹等。遗址上出土的典型器物有几何纹彩陶器座,两端呈喇叭状,中间束腰。它的发现,对于中原地区,特别是豫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朱岗遗址

朱岗遗址为新石器仰韶文化,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东南3千米处的朱岗村。北距默河300米,东为默河冲积平原,南为农田,西部紧靠公路。整个遗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2米~7米,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未经发掘,从遗址四周的断面上看,发现有许多房基、红烧土、灰坑、墓葬、石器、陶器和大量动物骨骼等。在遗址南部西侧断面烧土层下发现一完整的夹砂灰陶罐,罐内残存有河蚌骨片和螃蟹夹,周围还发现有大量的海螺蛳壳和一瓮棺。地表采集到的标本有石器、陶器,自然遗物有猪、鹿、渔、蚌、螺狮壳等骨骼。石器主要以磨制为主,有石斧、网坠、石镞、石铲、石锛等。陶器主要有鼎、罐、壶、盆、器座。器形有平底器、三足器、圈足器等,质地有夹砂、泥质等,陶色以灰陶为主,红陶占较大比例。纹饰有蓝纹、附加堆纹、划纹等。红陶多饰红底,彩陶为红底黑彩。典型的器物有敛、圆底彩陶钵,卷沿鼓腹平底罐,上下两罐呈喇叭状。1988年4月在该遗址周围群众家里征集到的几何纹彩陶筒形器(陶拍鼓)为黄河以南地区首次发现。

邓窑遗址

邓窑遗址位于内乡县乍曲乡西南约8千米处的白杨村,整个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650米,东西宽400米,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遗址西靠石堂山,东部与南北走向的丘陵相连,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窑又名大窑店,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邓窑未经发掘,地表散存有大量的窑具和瓷片,在部分沟岸断崖上,还发现有烧土块和残窑壁等遗址。从遗址上采集的瓷片和在当地征集的瓷器中看,可分粗细两大类,粗瓷以大件瓷器为主,如缸、罐、水瓶等。细瓷有碗、盘、壶、台灯、枕等,其中以碗为大宗。色主要有青白两种,青为最多,个别器物上也有黑、褐,器表装饰有模印、刻画、绘画三种,大部分是凸起的阳纹。纹饰题材主要有花卉、鱼藻两种,花卉中以缠枝花卉为多。此外还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团菊纹等。图案有菊花、荷花、草叶、牡丹等组成;鱼藻主要以水波纹、鱼纹为主,水波纹中有海螺、游鱼、荷叶等,装饰在器物的内底上。瓷胎以蓝色为主,白色次之,瓷质细质坚固。其中一件青盆,敞口微敛,厚圆唇,深腹,假圈足,内外壁皆上部施。还有一件青瓷罐敛口,圆唇外翻,短颈宽肩,肩上附有双系鼻,施青,局部出现绵状蓝色“窑变”,二器颇具唐代风格,说明了邓窑创烧于唐,盛烧于宋,金元时期仍在烧造。特别是1985年,在遗址上采集到一件青器残片,上刻“窑司”二字,而“窑司”的刻铭应是宋代主管窑务的官吏对邓窑进行监烧的实物见证。

湍河老桥

湍河老桥,俗称“洋桥”,位于内乡县城东菊潭公园的高台之下东南侧约20米处。该桥由民国时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筹资,河南省建设厅资助,天津大幸公司承包修筑,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25日动工,1937年7月建成通车。东西全长308.60米,宽4.10米,高5米,28孔,系钢筋混凝土式桥梁,特别是下部结构采用排桩式中墩,美观大方,雄壮有力,可载重汽车13吨,为当时河南省3座永久式大桥之一。

内乡湍河老桥是近代建筑史迹,它不但是我省当时罕见的公路大桥,也是我省引进西方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先例。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垭民居村

吴垭民居村位于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曲乡王井村境内,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以后历代均有扩建,现存石头房200余间。走进村庄,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窑、石井、石桌、石凳随处可见。所有的住房清一色的石墙青瓦,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看不到一块土坯,全由青石垒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风犹存。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法云寺塔

法云寺塔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三岔河村,圣垛山南麓山腰之坳地。塔为七层八角凌锥状,青砖砌筑,据塔底壁镶的碑文记载,此塔始建于明代,塔旁有一碑刻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一月重修。塔基周长18.4米,高23米,底直径5.8米,塔层由下而上依次降低,塔身内收,层次分明。一层最高,塔身最粗为空心;二层及以上各层均为实心,不能攀登;第七层最低,塔身最细,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砖塔,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


法云寺塔

信阳师范学校旧址

省立信阳师范学校旧址分礼堂和教室两部分,为1938年抗战西迁时所建,其中礼堂5间座落于内乡县师岗镇*院内,教室(普师班)14间座落于师岗镇*西北6.6公里处的张集村,均为砖木结构,两层木质楼房,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当地俗称其为“洋楼”。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铜(斝)

商代盛酒行裸礼之器,兼可温酒。为高体分段平底式,器体较宽而高,圆形侈口,沿上双柱呈帽形,沿下有一残口,器壁厚实呈斜西,腹下鼓起,底向下鼓出,三足呈丁字形,腹中间有一把手,器表饰饕餮乳钉纹。通高33厘米,口径18厘米。

铜(甗)

西周蒸饭器,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称为甑,下体为鬲,用以煮水,中间的箅通汽以蒸于甑。为圆形侈口,沿上竖两耳,腹下收;下部为袋状鬲,三足残。器表大部素面,沿下饰一周弦纹,下部饰“∧”形斜条纹。器内壁有铭文,共八字“录子艅作父已宝彝”,其意是录子艅(人名)为纪念自己的父亲而做的“宝彝”。作为早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内乡尚属首例。该器物通高35厘米,口径25厘米。

玉壁

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考工记·玉人》:“好,壁孔也。”《尔雅》曰:“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瑷;肉倍者一,为之环。”“肉”即壁外框,“好”即*圆孔;*孔大的为壁,孔小的为瑷,而环则易区别。内乡出土的这块战国玉壁,两面均饰蝌蚪纹。直径16厘米,厚0.5厘米。

汉代画像砖

1992年征集,其画像既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真实生活写照,又再现了汉代围场狩猎射杀的生动局面。画像砖为大型空心砖,长112厘米,宽26厘米,厚12厘米。画像下部图案为飞驰的车骑自左向右依次向围场的楼阁式阙门行进,前排骑士已进入阙门内,两个守门之人跪地叩首迎接;上部图案显示出进入围场的骑士已拉满弓箭,射向正在惊吓奔跑中的梅花鹿。这幅战马奔腾嘶鸣,喊杀震天,小鹿难逃围猎的画像,构思惟妙惟肖,形态生动逼真,反映了汉代艺术的博大精湛。

汉代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的主要建筑材料,其质地有青色的石灰岩和红色砂质页岩两种。它的产生与两汉时期所处的政治、经济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厚葬有着深刻的渊源。目前所收藏的汉画石有:鼓乐百战、墓门、门枕、门眉等,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墓门为红色页岩,浅浮雕,上为白虎,脚踏铺首,铺首衔环与下部斜条几何纹相连,上下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高144厘米,宽66厘米,厚9厘米。

元代桌案

桌案为木质,呈长方形,桌面西端凸起呈圈轴状。长2.7米,宽0.7米,高1.17米。正面两腿雕刻纹饰为鱼龙变化,两腿之间的长方形包框内透雕图案已不清晰。从雕刻的图案上看,刻工简朴粗狂,线条流畅大方。同时,从所刻文字中也不难看出,该桌案是显圣庙(今内乡县王店镇显圣庙村所在地)西的一家农户,为保“家眷清吉,六畜平安,田畴丰稔”而捐给显圣庙的一个香案。该桌案虽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除下部虫蛀较残外,共上部保存尚好。

明代铜佛像

明代铜佛像为一半身菩萨像,从整个造型上看,为明代所铸。铜像呈打坐诵经状,头顶僧帽的正面有三个相同的小佛像,亦呈打坐诵经状,像的正面刻画细腻,形态逼真,惟妙惟肖,衣袖宽大遮体,线条流畅,两手自然抬起,两手相合,拇指、食指竖立向上,后三指自然弯曲,面部神态自若。像的背部和下部较残,用砖砌成须弥座予以加固。像高1.5米,体宽0.89米。

“典重引年”匾

“典重引年”匾为一方木质匾额,它不仅是研究清代县官官衔、品级、考核、奖励等制度的实物资料,而且对鉴赏、考证旧时官吏赠匾的款式,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此匾长2.01米,宽0.86米,原为红底金字,主题内容“典重引年”为行楷,汪浮雕,上下款为楷书、阳刻。匾正中上方恭书“皇恩”二字,全文读作“皇恩特授内乡县正堂加分府衔加五级记录十次胡峋,为乡耆辛昭立‘典重引年’,大清嘉庆五年(1800年)十二月十五日吉旦”。查清同治《内乡通考·职官考》,胡峋为清代内乡县第57任知县,并为之立有小传,写有评论:“胡峋,山西山阴人,嘉庆元年(1796年)任内乡知县。时楚中教匪齐二寡妇窜入南阳境界,兵马络驿过内乡,嘉庆二年(1797年)滋扰更甚,峋周旋其间,保全殊多,去时百姓送之郊外。”《论曰》:“官以有功德于民为贤,胡峋当兵乱之时,保全危城,其功德岂可没哉”。匾文中,皇恩,表示对皇帝的敬重;“内乡县正堂”是胡峋作为内乡知县的代称;分府衔,是胡峋的品级,相当于知府佐贰官同知的级别,是正五品官;加五级记录十次,为胡峋在考核时有十项政绩,给予加五级的奖励。“典重”指皇帝的恩典重,“引年”是旧时官员退休的雅称;“乡耆”为乡间有名望的老人或已退休归里的官员,《典》匾就是知县胡峋为辛昭受皇帝赏赐而荣归故里后所送的匾额。

“西带丹江”城门石匾

“西带丹江”城门石匾为现存内乡县衙的主持建设者、正五品知县章炳焘(浙江绍兴人)唯一留存的一块完整的书法真迹。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内乡知县章炳焘改县城四关城门匾额,并亲书“东邻宛镇”、“南瞩荆襄”、“西带丹江”、“北搂嵩邙”。现仅存西门“西带丹江”匾额。该石匾长1.7米,宽0.66米,厚0.16米。整匾字迹为阴刻,楷书体,端庄凝重。主题内容“西带丹江”,用在西城门外,意为丹江像一条带子环绕着内乡。上款刻“光绪丁酉”(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下款刻“章炳焘书”,匾文字迹清晰可见,毫无损伤。

匪类墩

1995年在修复县衙狱房时,出土有一块方柱形青石,高63厘米,宽34厘米,厚33厘米,正面偏左处刻有“匪类墩”三个大字,右侧中间处有一约5厘米的圆孔为铁链的穿孔,石重约200余斤。“匪类墩”顾名思义,是锁禁命盗人犯的专用器具。旧时衙门捕捉人犯,先羁押在班房待审,人犯捉来之后,特别是命盗人犯反抗力强,必须用铁链拴绑于石,使他不能脱逃。有时外来过境押解犯人,路宿内乡,没地方关押,也可锁于匪类墩,不管盛夏严冬,均是如此。

《三院禁约》碑

1985年在内乡菊潭公园出土,碑首刻“三院禁约”四个大字,故称“三院禁约碑”,按碑文中标明的位置,放于内乡县衙“门首之左”。该碑高2.96米,宽0.91米,圆首,碑文为楷书,计有1000余字,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内乡知县易三才和县丞席讲、主簿聂现、典史吴道光四位职官,为减轻人民负担、禁止吃喝侈靡之风,向上级三个部门的监察官呈文,禁革而得到准许而立的法规性碑刻。明末,朝*败,官场里侈靡之风盛行,接待三级官员的地方驿馆,由于裨官的猖诈,强行索要饭菜、夫役,造成地方驿馆疲困不堪。万历三十九年三月二十日,知县易三才等官联名,向上级陈述其过境官员“吃喝风”泛滥等腐败现象,并拟定三条禁令和一条关于过境官员乘马坐轿、饭菜供应的具体规定,以及违犯这些禁约的处罚办法,从而得到了上级三位监察官员的赞同,命刊刻榜文,立于公署门首之左,常川晓喻,永为遵守。《三院禁约》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其中规定的“如有特殊外索者,该驿飞报西院究治”,“如违,许该驿经禀本官究治,如此,则可以作驿官敢言正气。”禁约旨在整治侈靡之风,提倡小官敢于告发大官官邪的正义行为,因此,《三院禁约》碑可谓整治吃喝的一面历史鉴镜。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宛梆

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东路秦腔传于南阳后,与当地民歌小调融合而成的珍惜剧种,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比京剧、豫剧、曲剧、越调更古老。早年人们称她为“南阳调”、“老梆子”、“南阳梆子”,因南阳古称宛,建国后定名为“宛梆”,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宛梆作为一个戏曲种类,与其它剧种相比有其独特性,其音乐属板腔体系,主弦为秦腔早期大弦,发音高亢清亮,与枣木梆子搭配溶为一体,形成独有风格,唱腔分为本腔与假腔(亦称“花腔”、“后腔”),各类板式中皆有本腔与假腔相配,特别是女声唱腔中的高八度呕音花腔犹如鸟鸣,堪称中华戏曲一绝。宛梆的通常调门有慢板、流水、二八、散板四大部分,传统乐器有大弦、二弦、坠胡、月琴、唢呐、小锣、手镲、板鼓、大锣、大镲、大鼓、枣木梆子等。上世纪50年代始,试探性引进和改进使用低音坠胡、钢丝三弦及二胡、笙、笛、闷子等,枣木梆子改用檀木梆子,将原剧种纯激越高亢、悲凉、粗犷音乐改革为明快宽广、悠扬的旋律,7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现代管乐器及琵琶、三弦等。

清朝中期,宛梆在南阳地区开始盛行,周边各县曾同时拥有近百家宛梆戏班。内乡宛梆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时有夏馆镇人张珊开办第一个名为“公艺班”的宛梆科班。尔后的百余年中,宛梆戏班此起彼伏落,尤其是20世纪以来,豫剧、曲剧等其它戏曲剧种的大量普及使得宛梆班子逐渐衰落,到1948年内乡解放,仅存内乡境内师岗镇一台私人所办的宛梆戏班。1951年,内乡县人民*为保存地方戏,将该戏班收编改制,组建了“内乡县宛梆剧团”,此后多次招收学员,培养宛梆人才,弘扬光大宛梆艺术,今天内乡宛梆剧团已成为全国该剧种独一无二的专业演出团体。


内乡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由来已久,在内乡的大部分传说故事都是公元25年前,刘秀登基之前在南阳伏牛山一带被王莽追杀时的传说故事,经过千年来民间流传,使其更加完美生动,主要是以山、树、地名等有特殊现象的神话传说故事为体裁,如:

(1)伏牛山的神话传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逃出京城长安,直奔南阳。王莽派兵围追堵截,一马平川又无处躲藏,眼看要被追上,急刘秀仰天大叫,“天亡我也!”刚住声,一头大青牛从天而降,张口把他吞下,刘秀就晕晕糊糊,什么也不知道了。随后,扑通一下,刘秀从牛屁股屙了出来。待他清醒时一看,自己已到了河南内乡灵山头了,这里离南阳郡不远了,刘秀大喜,谢天谢地,对大青牛说:“大青牛哇,既然你救了我的命,就好事做到底吧,快变个大山把莽贼隔到老北山吧!”

大青牛一听,心里说坏啦,俺是奉太上老君的命令来救你的呀,你叫我变山,君子口里没戏言,我可咋上天呀!这时大青牛不得已,卧在地上变成八百里伏牛山了。

所以,内乡有句顺口溜叫“吃陕西,屙河南,青牛化作伏牛山”的说法。

(2)柳树相貌的传说。刘秀被追得人困马乏,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棵柳树下滚鞍下马,乘凉歇脚。刚刚坐下,又见远处烟尘滚滚,刘秀叫苦不迭:“老天好不睁眼,如今我四肢麻木,腹中空空,哪里能走得动,岂不坐等一死吗?”他望望冠大如云、枝叶繁茂的柳树,心想:树心内能让我躲一会儿该多好哇!刚想到这儿,只听“咔嘶”一声响,树身裂开一道大口子。刘秀大喜,吩咐马儿到荒野去,自己侧身钻进树肚里,树口子又“嘎嘶”一声合住了。

王莽追到大柳树下,不见人影,一腔恶气没处发泄,抽出宝剑对柳树发起恨来,骂道:“刘秀乃是寡人心腹大患,再往前撵,如有不卖力者,以此为例!”说罢,只见他手臂一挥,大柳树拦腰断折。刘秀吓坏了,幸好王莽是骑在马上挥剑斩树,要么他早已头跟屁股分家了。刘秀感慨万千:“柳树为朕而亡,朕却无以报偿,尚若苍天有眼,扶刘灭莽,让柳树再生三头六臂,逢春发芽,供人尊赏”。

柳树自刘秀登基受封后,果然长出“三头六臂”,身披千条绿发,春意盎然,蔚然一景,至今留下一句:“忠心老柳万年春,无心插柳柳成荫”之美言。

(3)酿河水中蛤蟆石。刘秀率兵往伏牛山纵深处逃亡,一天来到一座山洞,时至隆冬天气,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将士们单衣铁甲,冻得直打颤,为了度过隆冬,与王莽周旋,刘秀决定在这里酿米造酒,以御寒冷。

米下锅后,为了防止王莽的突然袭击,刘秀让将士们雕琢了一个石蛤蟆放在河口水中,并对石蛤蟆说:“石蛤蟆呀,我在里边酿米御酒,如果有我刘氏天下,王莽来时你可大叫三声,以示告戒。”酒酿出来了,将士们喝着醇香可口的米酒,犹如怀抱火炉,爽心快活。突然河口传来三声蛙叫,刘秀大惊,忙令将士把酒灌好,上马起程。

王莽到来看到那些酿造工具,满地酒槽,气得须发戟张,忽然想到刚进河口时传出的三声蛙叫,“怪呀!隆冬天寒万物蜇眠,哪来的蛤蟆叫啊?想必定是蹲在水中那只石蛤蟆泄露天机。”于是王莽拨转马头,来到石蛤蟆身边,气不打一处来,抽出宝剑,狠命向石蛤蟆屁股切去。事后,由于刘秀在这里酿酒,当地人认定这条河叫酿河。

(4)扳倒井的传说。刘秀逃出长安,王莽紧追不舍。一天,刘秀人马来到距内乡城三里处,时值正午,烈日如炎,人马干渴,实在跑不动了,刘秀吩咐人马停下来找水喝。当将士们找到了一口水井里,由于没有提水工具,只能望井兴叹。刘秀焦灼万分,恨不能倾井中之水,解然眉之急。他手把井沿,用力一扳,说也奇了,井竞“豁啦”一声被扳倒,只见清清泉水汩汩外流,将士们见了,齐呼:“我王洪福!”人马一齐伏了下去喝个痛快。少时,快马来报,王莽人马将近。刘秀大惊,忙令将士上马逃奔。匆忙间,竞忘记了将井扶正,留于后,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扳倒井。”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在内乡不胜枚举,还有“三狼冢”、“挂剑垛”、“老鹰老鸹马齿菜”、“橡子树上结柏枝”、“寺坪的麦子为什么熟得早”等传说。而刘秀身边的将领们(二十八宿)也有在内乡广为流传的故事,如“马武转世”、“马武求师”、“马武收冯衍”、“收岑朋”、“黄霸出世”、“马王合兵”、“付俊与山萸肉”、“刘隆与接官亭”、“邓禹施法治秃龙”、“陈俊与印石潭”、“跑马岭贾复训马”等等。还有吴汉、杜茂、盖延、岑朋、万修、李忠、任光、冯异等奇妙的传说故事。整个传说故事,内容都反映了正义者昌,逆反者亡这个规律。刘秀虽然被王莽追杀不止,性命难保,但仍有壮士、绿林好汉相投,忠保刘秀兴汉室灭莽贼。在刘秀走投无路之时,天帮忙,石援助,树献身,老鸹送信,草蔽阴。向人们启示一个真理,正义者必胜。2007年4月,“王莽撵刘秀的传说”被河南省*公布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春牛

打春牛是知县每年立春时举行的一项劝民农桑德政务活动,“春牛”即泥塑的仿真牛。立春前一日,知县亲率众官,身着朝服,高擎仪仗、“春”字牌,到城南先农坛祭祀春牛和芒神,祭拜完毕,知县在附近田里扶犁亲耕一至二垅地,表示代御亲耕,以祈丰年,然后迎春队伍将事先制好的土牛、芒神抬至县衙大堂前“迎春池”旁安放。至立春日,县衙仪门大开,对全县百姓开放,大堂前设香案,摆祭品,百姓手执彩旗,敲锣打鼓聚集而来。仪式开始,知县面北而跪作三献酒,赞礼官唱“长官三击鼓!”击毕,又唱“鞭春!”众官吏绕牛三圈,知县将春牛抽破,牛肚内事先填满的五谷、干果、红枣、核桃等食物纷纷落地,众吏役与百姓欢呼抢食,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年有余。随后官民齐出县衙开始游街闹春,鼓乐、狮子、高跷、旱船、舞龙、唢呐等民间文艺活动尽兴表演,官民同乐,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吉庆欢快的气氛,将迎春活动推向高潮。

该活动体现了自古以来从*到地*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种重视农业、重视农民的民本思想值得今天借鉴。同时,通过该活动的开展,也促使各种民间艺术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传承。2007年4月,“打春牛”被河南省*公布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天曼传说

宝天曼位于八百里伏牛山南麓,内乡县夏馆北部的深山中,这里林海蔽日,群山逶逸,云绕雾嶂,奇峰峥嵘,海拔1840米,登高极目远眺,使人犹如身临仙境,崇辱皆忘。


宝天曼

“宝天曼传说”以大宝和曼珠的忠贞爱情拉开帷幕,大宝和曼珠青梅竹马,虽然双方身份悬殊,但天长日久,时光茌冉,经过艰难曲折的生活磨练,终成眷属。夫妻二人以群山为家,群峰为伴,常年累月在这里栽树、种花、管护鸟兽,把宝天曼装点成人间仙境。后人为纪念这一对为民造福、恩爱有加的夫妻,特将他们二人的名字合在一起,把这一带秀美山水取名为“宝天曼”,从而一直流传,沿用至今。

“宝天曼传说”以宝天曼风光为素材,把万丈锁烟的奇峰、万绿蔟拥的异卉、万顷千年的古林、万般秀美的瀑泉等融入美丽的传说中,故事内容平实,情节感人,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情。从可歌可泣的“御葬沟传奇”、令人神往的“跑马岭怀古”、诚信为上的“鸿雁捎书”到展现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姑娘楼”、“山萸肉与雷劈崖”等,给“宝天曼传说”铺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朴素自然、情真意切、妙趣横生的大量传说故事,象征着内乡人民保护环境、热爱劳动、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博大胸怀,具有极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丰富了宝天曼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对打造宝天曼品牌、提高内乡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3月,“宝天曼传说”被南阳市*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伏牛山申遗成功

石堂山传说

石堂山位于内乡县乍曲乡西部,地理位置优越,居群山环抱之中,竹林茂密,泉水潺潺,天然洞穴,独自成屋,实为修行之处。与该乡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窑遗址、吴垭民居村形成“金三角”,更是观光旅游最佳去处。

“石堂山传说”在内乡家喻户晓,闻名遐迩。相传,南北朝时,有一修道人李和,受仙人指点,来到石堂山,在其修道,晃眼便是四十个春秋。这一年久旱无雨,大地龟裂,禾苗枯桎,百姓望眼欲穿,眼看就要饿死。这时候,永青山下有一位叫张爽的农民,纠集大伙商讨说:“人传石堂麻衣子是得道的活神仙,有移山倒海、呼风唤雨之术,如今焦土一片,咱们何不结社求拜,拯救一方生灵?”张爽言毕,众人当即响应,一时间鞭炮齐鸣,鼓乐震天。众人簇拥着张爽上了石堂山,求拜李和降雨。

众人来到石堂山门外,焚香叩拜,那李和出门稽首相迎。众人见李和鹤发童颜,长髯飘胸,飘然若仙,无不欢呼雀跃。张爽说明来意,李和应了声:“无量天尊”,继而说:“道同天地,感化万民,诚心所至,苍天必怜。众人且安心归去,待贫道作法祈祷天庭,三日内可见大雨。”众人心喜,告辞下山。

李和见众人离去,便返回石堂山闭目养性。于夜半子时,登上石堂山的天坛披发仗剑,踏罡布斗,念咒施法。一连两天过去,纹风不动,照旧日如喷火,地似蒸笼。李和心焦:道法无边,怎奈天不助吾?正然祷念,忽然从外面涌进十二个面色各异的玩童,见了李和,一齐跪倒叩拜:“我辈参见真人师傅!”李和心奇:险山峻岭,虎豹出没,哪里云集这么多玩童?忙说道:“尔等何村人氏,不在父母身边守孝念书,然何出没山林,见我口称师尊?”那十二个小孩说道:“我辈数十载伴师石堂,无颜聆谛箴古,今奉大师召唤施令,故此前来参拜。”李和听了若有所悟,正色道:“尔等即属上天遣派前来助吾。吾正焦心于民,尔等可助吾作法,布施云雨。”十二小孩听了,齐声道:“谨遵师命!”言毕,退回石堂。

第二天,时至中午,天色瓦兰响晴。李和心事重重,渡步石堂门外,忽见十二条小龙在十二眼泉水上戏水亮甲。小龙见了李和一齐隐入泉中。真相大白,李和心中万分高兴。

第三天,正当午时,突然雾起东南,风生西北,霎时阴云四合,乌云压顶,嘎啦一道电闪过后,引出隆隆几声沉雷,紧接着瓢泼大雨倾天而注,百姓望雨心喜,拍手称快。

雨过天晴,万物复苏,万民欢腾,奔走相告,一时传为盛事,轰动京城。唐太宗龙心大悦,敕封李和为“慈慧普济真人”,大兴土木,广为扩建。石堂山由此成了人们求神祈雨、拜药求子、顶礼膜拜的地方了。

现在中国“周易”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对这里的风光胜景赞不绝口,认为有重要学术价值,文化底蕴厚重。“石堂山传说”有故事、民谣、诗歌等多种体裁,反映人文传说的有《麻衣子观祖》、《丘处机与野狼洞》、《陈传拜师》等,反映风光传说的有《十二龙潭传说》、《大小天池传说》、《翠竹园听琴》等,反映胜迹传说的有《千年古柏的传说》、《跑马岭的来历》、《洞天福地拜仙翁》等。这些传说故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宗教色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弘扬了道家学说的天人合一、和美和谐精神及当地劳动人民崇尚真、善、美的善良愿望。2008年3月,“石堂山传说”被南阳市*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山童谣

“马山童谣”起源于内乡县马山口镇,流传于宛西各县,一代又一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影响很大。不少专家学者对马山童谣给予高度评价,作家叶文玲、军旅作家周大新更是对马山童谣赞不绝口。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马山口”是“马山童谣”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一句“一赶赶到马山口”在豫西奠定了“儿歌经典”和“童谣至尊”。

马山口镇早在元代就商贾云集,是历史上闻名于世的中药材集散地。明清时期鄂、豫、川、陕、沪等商人在此开店经商,马山口被誉为物华天宝、经贸昌盛、人才荟萃、文化灿烂的中州名镇。古有“下汉口,上河口,要上就上马山口”之说。

马山口在民国时期,天宁寺办有“宛西乡村师范学校”,被称之为宛西的“最高学府”、“黄埔军校”。加上历史以来南北客商酿成的异地风尚,成就当地多元文化,对马山童谣原生态的继承保护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发展。“马山童谣”是马山口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又是马山口的“名片”,更是马山口的精神象征。

“马山童谣”以儿歌传唱为载体,彰显劳动、生活、喻世、明理、勤学、孝廉、礼仪、亲情、和睦、博爱等中原民族的传统美德。所有童谣喻理人间情真、善恶报应、民生和谐、积极向上,极有深远意义。如代表性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马山口。逮个鸡,叨豌豆,逮个猴,栽跟头,一栽栽到嫂子门里头,看看嫂子花枕头。嫂子不让看,扒住窗子要要看,窗子扒倒了,嫂子吓跑了”。反映民风的《薄嘴女》:“薄嘴女,肯说话,一说说到马山凹,眼看鸡娃要上架,撇着火,点上灯,还有两句没说清”。反映乡情的《好媳妇》:“剪子剪,剪韭菜,黑夜作梦俺姐来,拿上金盆就和面,面条锅里圆圆转,公一碗、婆一碗,最后给姐盛一碗”。反映亲情的《小乖乖》:“小乖乖,摔门下,头上碰个大疙瘩,疙瘩疙瘩旋旋,别叫奶奶看见”。反映礼仪的《筛筛隔隔》:“筛筛隔隔,大舅来了吃啥饭,打鸡蛋,烙油旋,不吃不吃两大碗。筛筛隔隔,大舅来了吃啥饭,我家住在马山口,门前有条大黄狗,杀了吃了舅再走”等等。

“马山童谣”是在农耕社会经贸发达的文化先进集镇,群众农闲时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千锤百炼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学。是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产物。它的体裁、内容、传唱形式随当时的民情社风特点产生,具有独特的乡土气息和田园情趣,形式多样,语言纯朴,浪漫激情,恨爱分明等艺术特色。其价值表现为:

(1)民俗学价值:从童谣的不同侧面能窥视内乡民俗演变的轨迹和社会发展脉络。

(2)语言学价值:马山童谣无雕饰的质朴语言,通俗易懂,恬静可人,用当地俚语无拘泥传唱,言简意赅,极具地方特征。

(3)文学价值:马山童谣多元一体,集口头文学之精华,是研究内乡民间文学的标本,更是文学创作的基础。2008年3月,“马山童谣”被南阳市*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讲圣谕

宣讲圣谕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行政长官的“六大职能”之一,是对老百姓进行宣传教化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教化百姓忠君爱国,尊老爱幼,弃恶向善,和睦乡里,以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封建政权。

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开始就以“乡约”的形式约束百姓,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成为明代教化百姓的标准,其内容为“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无做非为”。清顺治九年,颁布了《顺治六谕》,内容同明;康熙九年,又修改充实,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做为全国教民之标准。雍正二年,雍正帝又于每条下加以注释,用通俗语言解说,并附载简明律例,称《圣谕广训》,规定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官员召集官民人等定点宣讲,特别是雍正帝在《钦颁州县事宜》中要求州县官亲讲圣谕后,各地知县均亲自宣讲。清代末期,内乡县宣讲圣谕的机构称“约所”,共有82处,“在城者六,在乡者七十六”。

旧时宣讲圣谕以讲所为单位,城里有乡里也有,方式和程序大同小异,据资料载和老人们回忆,该活动内容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八到九点左右,众人将香案、圣谕牌、旗幡、钟鼓等安放妥当,知县同官员人役等前往大门外宣化牌下,先拜圣谕,行三拜九叩大礼,尔后听众按尊卑长幼次序排列,百姓环于周围,由知县宣讲圣谕,并有讲生《讲正、讲副》二人协同解释,宣讲完毕,拜送圣谕,官员人役回衙,绅士百姓等始散。

圣谕十六条的内容为:“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完料钱以省催科,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愤以重身命”。

清王朝灭亡后,该活动也被废止了。目前内乡县衙博物馆,仍保存有旧时宣讲圣谕时用的“圣谕广训”旗幡和“宣化坊”。该项目旧时分布于全国各地县级衙门,现仅有内乡县衙保存下来并定期举行宣讲表演。2003年以来,内乡县衙博物馆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目有关记载进行搜集整理和论证确认后,研讨筹备,并于2004年向社会推出该项活动,再现历史场面。由县衙博物馆内部人员组成,组成演出队伍,每逢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上午九时半在县衙大门外宣化坊下公开演出《宣讲圣谕》。目前上演的是宣讲《圣谕十六条》中的第一条“敦孝悌以重人伦”。


内乡县

该活动体现了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政权面对百姓宣传教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历史前进。深入对该项目的挖掘、研讨并恢复,宣传其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08年3月,“宣讲圣谕”被南阳市*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马舞

“竹马舞”是内乡县分布较广、流行较早的民间舞蹈,但随着时代变化和娱乐形式多样化,现在能表演且较完整的只有马山口镇打磨岗村了。其主要道具一般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面糊纸或布,或更精细的扎上绒线,从马腰部分为头尾两截,系在舞者腰上,舞起来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热情奔放,时而边歌边舞。

马山“竹马舞”的表演人数最多达十六人,最少三人,而五人表演的形式较为别致。表演时,由两个举灯者,手举灯牌,各穿一身绿彩衣。首先在演出场所中固定位置,二灯牌相距约五米,红马、白马脖子上各挂八个铜铃,骑红马者穿一身红衣,骑白马者穿一身白衣。红、白马各随打击乐节奏分别绕牌子走“8字”形。赶脚者任意跟在一匹马的后边扬鞭催马。这时,红、白马先来回绕牌子灯欢奔转,然后,疾驰奔跑、跳跃至两马相遇,互相亲昵,尔后又互相撕咬,赶脚者鞭打两马分开,红马急奔,白马开始卧地不起,赶脚者鞭抽白马,惹恼白马又踢又咬,使舞蹈情绪达到高潮。俄尔,两马正常行走,赶脚者站在两马中间,轻松握鞭,随打击乐边舞边唱:“下来场子作个揖呀,众位先生你呀别挤呀,挤住竹马不哇要紧哪,挤住姑娘恁不呀依呀”。还有唱段:“锣鼓一敲那个颤索呀索呀哈哈,听我唱个十字歌呀哎,一字那个一横一呀道河呀,一元复始都把春节过。二字两横平行着,两家爱好都求喜事多,三字三横平行着,三元及弟在朝阁,四字好像个四字座,四季发财元宝多。五字弯腰盘盘坐,五谷丰登粮食多,一点一横两眼儿瞪,(白)是个六字,六畜兴旺满山坡,一横一竖弯个勾,(白)是个七字,七巧灵活喜心窝,一撇一捺(白)是个八字,八仙庆寿能活一百多,一撇一横竖弯勾,(白)是个九字,九唱富贵喜事多,一横一竖(白)是个十字,十全十美好的没啥说。顺唱十字歌,倒唱十字歌,顺唱十字歌还好唱,倒唱十字实在不好学……”

正月十五玩竹马,约在公元三世纪就有。节日热闹非凡,一般是从正月十五夜开始到正月十七夜止。演唱者唱词有固定的,也有信手拈来的,现场发挥与观众交流,妙趣横生,大都是在“打狮子”、“玩旱船”之后才大显神通。表演时,骑马者热情奔放,赶脚者轻松灵活,滑稽而不下流。十六人的表演雄壮、热烈,红、白、黑马各一排,随唱词变换队形,有快、中、慢步。每马八个铃,十六人齐奔起来,队伍、铃声雄壮非常,一派威武气象。

“竹马舞”演出没有管弦乐,只有打击乐伴奏,过门全用打击乐铺垫,唱时打击乐击节奏,很有原始、喧闹、雄壮气氛,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2008年3月,“竹马舞”被南阳市*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词

鼓词又称说书,俗称“鼓儿哼”,是一种民间文学艺术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又具有说和唱的艺术表现,属于曲艺的范畴。说书就是艺人用当地的语言将历史进行演义,或者将民间流传故事如“二十四孝”又称生活段子,借助于鼓和云板两种打击乐而进行说和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一门语言艺术,又是一门说唱艺术,可以说每个说书艺人既精通音律又是语言的高手,他们对语言这门艺术很有研究,在语气、语速、音高、音色等语言技巧方面也很有造诣,并善于模仿各种人物的语气声调和自然声响,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原本毫不动人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精彩之处往往妙语连珠,既押韵又生动,让人拍案叫绝,忍不住击掌叫好。剧本的创造性发挥使故事和小说的审美趣味尽量本地化、群众化,从而使说书这门艺术更深的置身于群众中去,成为名符其实的大众文化。

说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广大基层群众接受历史教育、传播的纽带,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往往在农闲和雨天,大家凑钱或凑粮请艺人说书,人们围场而坐,仔细聆听,或躺,或坐,或傍,或靠,或闭目陶醉在剧情之中,直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往往还是不愿离去,缠住艺人再来一段。

说书艺术起源于春秋时期,相传孔子被蔡国扣留,其弟子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老师灌输的知识编成押韵的句子,手持竹板,边击边说,终将老师救回。说书在中原大地渊源流长,且说书艺人在一定时期特定区域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末,因农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文艺媒介的不断出现,以及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的冲击,说书这个古老的艺术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在内乡县还有少数地方少数人对这门艺术依然情有独钟,遇到年来节到或婚丧嫁娶时会请这些艺人前去说唱。

说书艺术从春秋时期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基本上是农村民间的一种草根文化。流传形式往往是师徒口口相传,没有专门学堂来教授,因而艺人往往只知道自己的老师,且行套简单,独人进行,一手敲鼓,一手打云板,随时随地都可以来一段。具体运作往往也很简单,或有钱大户出资请唱,或由一人成头挨家挨户凑钱、凑粮请唱,基本上是以场次给报酬,但也有送场的,比如在某个地方一连演出十天八天的,艺人会在临走前不要报酬,再送一场或一天,以示对当地人的感谢。说书的特点是演出的时间地点随意,不受限止,演出阵容最小,演出内容最丰富,既能讲出前朝历史、古代人物、民间英雄豪杰,又能教给做人的道理,引导百姓辨别善恶,树立正义感,寓教寓乐。2008年3月,“鼓词”被南阳市*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风景名胜

内乡地处八百里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生态良好,山水如画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命名为绿色产业示范区,被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命名为*生态示范区,是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和全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县市级十大目的地。312国道、249省道横贯东西,332省道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越县境,旅游交通畅达便利。


内乡县衙

一个天然宝藏——宝天曼、一个历史标本——内乡县衙、一处惊心漂流——宝天曼峡谷河流、一个世界奇观——骨蛋共生恐龙化石、一个新农村建设典范——十万亩油桃基地、一个独有剧种——内乡宛梆、一个原始村落——吴垭民居是对内乡丰富旅游资源的简明概括。

目前内乡已开放景区有9家,4A级景区2家(县衙和宝天曼峡谷漂流景区),2A级景区1家(宛西自治史料馆),主打品牌有“一山一衙一漂流”。一山即宝天曼,它地处伏牛山腹心区,总面积231平方公里,物种丰富,生态原始,森林覆盖率95.8%,拥有植物2911种,动物201种,被誉为“中原生物王国”、“华北绿色心脏”。宝天曼奇峰竞秀、古树参天,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更是中原地区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和度假休闲胜地。一衙即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2000年开通了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内乡县衙四大古衙国际旅游专线。一漂流即宝天曼峡谷漂流,国家4A级景区,漂流全长12.8公里,落差达239米,九曲十八弯的地形,沿途奇石林立,险滩密布,植被茂密,景色怡人。有激流勇士漂、休闲娱乐漂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响誉省内外。内乡已初步形成以宝天曼为核心的(桃花源、天心洞、七星潭等)北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县衙为核心的(宛西自治馆、文庙等)古城文化游览区,以景观村落吴垭石文化村为核心的西南部民俗文化旅游区及以赤眉十万亩油桃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乡村游,彰显了内乡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内乡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把宝天曼作为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龙头和市委、市*把宝天曼作为南阳旅游开发旗舰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地处豫西南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和位于伏牛山核心区的资源优势,以“旅游立县”为载体,高擎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这张金字招牌,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千秋产业来培育,强力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展示内乡的美丽,迎接八方宾朋。

7、美食特产

内乡美食马山口油条王店火烧

内乡卷煎灌涨油旋内乡酸菜

内乡特产杨沟柑橘赤眉油桃

桃溪板栗万寿菊

8、城市荣誉

内乡县先后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绿色产业示范区”、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列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生态农业示范区“。2007年内乡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201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九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盛典暨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发布会上,内乡县成功被评为“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美人文休闲旅游名县”。

上一篇:高眼压症

下一篇:广汽传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