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仫佬族依饭节

科普小知识2022-09-08 16:06:51
...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仫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依饭节,仫佬挨语叫“做依饭”、“敬依饭公爷”、“还祖选愿”、“喜乐愿”。依饭节是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每逢辰且末之年的冬至前后举行,持续3~5天。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一个宗族,同一个宗族的分支谓之“冬”。过依饭节,一般以“冬”为单位轮流备办,需准备的物品有猪、羊、鸡、鸭、鱼、米、酒等。当天,人们宰猪杀鸡,包三角粽,蒸糯米团,用红薯、芋头制作许多黄牛、水牛模型,用红线扎起一束束糯谷穗,并备素肉食品十二种,陈列于祭坛祭“依饭公爷”。法师二人,一师念经“请神”:一师扮“神灵”,头戴面具,身穿法衣,边舞边唱,一直请完三十六位“神”。然后把牛模型、谷穗分给各户置于香火上。村寨各户,宾客盈门,几十里路以外的兄弟民族亲友,也纷纷前来祝贺,参加节日活动,热闹非凡,狂欢一天一夜,活动始告结束。据有关资料记载,依饭节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申报的“仫佬族依饭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节日历史

传说一

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仫佬族依饭节

传说二

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别3次于农历立冬时节选择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区域所谓的“冬”为单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里举行隆重而神圣的依饭节,进行虔诚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一昼夜,由安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和送圣七个程序组成。节日期间,全村上下一片欢腾,男女老少同庆丰收,共享欢乐,相互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传说三

依饭节是从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和罗英父女俩的功德演化而来的。传说罗义、罗英父女俩能射狮驯牛,又会垦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丰衣足食。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村村寨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还祖先愿的节日。如今人们还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舞狮、舞龙、唱彩调,热闹的笑声回荡在寨子中。青年们更是高兴,他们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在山脚边、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对答。小伙子先唱“邀请歌”,姑娘杆愿意与之交流,则唱歌表示答应,至两情相依时,则唱定情歌。悠扬的歌声交织着青年们新的向往,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的活动。

2、活动内容

主要仪式

启坛:又称“闹坛”、“安坛”、“发坛起首”、“请功曹”,即在坛桌上摆3个竹筒,各装3炷香,置三牲,由4个法师敲锣开场,其中一位法师朝拜四方,恭请功曹。

请圣:供放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12素“清筵”。由师傅逐一念唱36位神名,同时由另一穿法衣、戴引光童子面具的师公作舞,敬请各位神灵降临祭坛。

点牲:即牲祭神灵。各家凑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鸭。

劝圣:请神灵享受供品。供猪肉、猪头、猪尾、内脏及鸡、鸭、酒等12荤熟“浊筵”。

唱神: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绩。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唱、演形式根据各神的身世和业绩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两边乡民配合“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更加热烈。

合兵: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做的“牛”、“猪”、糯米谷穗及酒碗。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据说可以受到神灵保护,群众将施了“法术”的红薯、芋头做的“牛”、“猪”及糯米谷穗带回家供于神龛,可保人丁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送圣: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传说梁九是维护仫佬人利益的清官,极受民众爱戴。届时,一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公鸡的竹竿,持酒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琐事。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酒后,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踩破猪尿泡被赶走。至此,整个仪式宣告结束。

请圣

供放茶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十二素“清筵”。由师傅逐一念唱36位神名,同时由另一穿法衣、戴线光童子面具的师公作舞,表示所敬请的神灵已降临祭坛。

占牲

即牲祭神灵。各家凑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鸭。

劝圣

请神灵享受供品。供:猪肉、猪头、尾、内脏及鸡、鸭、酒等12荤熟“浊筵”。

“依饭节”—唱神

唱神

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迹。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唱、演形式根据各神的身世和业迹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两边乡民配合“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更加热烈非凡。

合兵

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牛身、糯米谷穗及酒碗。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按迷信说法,可以受到神灵保护。

送圣

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传说梁九是维护仫佬人利益的清官,极受民众爱戴。届时,一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公鸡的竹竿,持酒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琐事。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酒,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猪尿泡被赶走。这时,乡民们欣喜若狂地分到红薯、芋头牛及糯米谷穗回家供于神龛,以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至此,祭祀仪式全部结束。

3、传承意义

依饭节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了仫佬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成为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摒弃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如今,时代赋予依饭节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依饭节已成为仫佬族人民感恩党和*关怀、感恩先祖、庆祝丰年、祈祷平安、追求民族团结进步与发展的传统节日。

4、传承现状

佬族依饭节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平安的隆重传统节日。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经过改革,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弃掉,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依饭节为仫佬族所独有,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进而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如今,仫佬族的许多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依饭节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缩小,传承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佬族族依饭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仫佬山乡人民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2014年11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中第八章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每年农历立冬日为仫佬族依饭节,放假1天。

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依饭节又称“做依饭”、“敬依饭公爷”、“还祖先愿”、“喜乐愿”,是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多以村屯或宗族为单位举办,一般3年举办一次,大都是立冬以后进行,但各地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

据了解,民间依饭节的中心内容是举办“依饭道场”,欢庆地点选择在公共祠堂,没有祠堂的在族首家举行。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9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祭祀仪式由梅山教师公主持,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祭祀时,除燃香烛摆酒菜外,还供放以红薯、芋头做的“牛”、“猪”若干和谷穗、五色糯米饭等祭品。整个仪式由两位师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明的经文,称为“唱师”。

罗城县于2009年11月28日和2013年11月22日成功举办第一、第二届“中国·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万人空巷庆丰收。仫佬山乡各族人民跳着丰收舞,唱着感恩歌,捧着丰收果实,带着还愿的寄托,把感恩依饭风情展示给世人,“喜乐愿”的歌声也传遍了四方。

上一篇:巫师的水晶球

下一篇:旅馆大堂对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