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松林
孟松林,男,大学普通班文化程度。
中文名:孟松林
民族:鄂伦春族
出生地:内蒙古鄂伦春旗人
出生日期:1956年6月
职业:主治医师
1、人物简介
1988年3月入党,1974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社科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呼伦贝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呼伦贝尔市《蒙古秘史》研究会会长。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习、研究蒙古语言和蒙古族历史文化,先后用蒙汉两种文字和新蒙古文出版了《走进蒙古国》、《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等著作。在《呼伦贝尔日报》蒙古文版上发表了《感受蒙古国》、《聚集蒙古马》、《阔亦田古战场考证》、《祖孙三代情系蒙古秘史》等多篇涉及蒙古民族历史文化、中蒙文化交流和研究《蒙古秘史》的文章,在《大众摄影》、《民族画报》期刊上发表了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摄影作品,在《人与生物圈》杂志上发表了《蒙古国还有个驯鹿部落—查腾》一文。孟松林先后策划拍摄了《呼伦贝尔交响诗》音乐风光片和《寻找铁木真》(4集)、《长生天下的蒙古国》(7集)、《蒙古高原的记忆》(7集)、《蒙古之源—呼伦贝尔历史遗迹考证》(8集)等电视纪录片,为繁荣发展蒙古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蒙古秘史》是一部用汉字注音独特方式保存下来的蒙古民族史诗,其中大量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的历史谜团,至今仍吸引着全世界蒙古史学者前赴后继、皓首穷经去寻求真相。
孟松林,一个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的鄂伦春人。大学毕业后从医10年,曾任鄂伦春自治旗旗长,现任呼伦贝尔市统战部部长、政协副主席。数年间,他怀揣着《蒙古秘史》,不辞辛苦,30多次行走蒙古高原,几乎走遍了这里的每一处草原、山冈、河流、森林。
中国《蒙古秘史》研究专家、内蒙古社科院副研究员阿尔达扎布这样评价孟松林和他的《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这部书记录了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走过的山山水水及当地的名胜古迹、人文习俗。这种用自己的脚步踏踏实实追寻成吉思汗一生,带领我们重温蒙古族先祖的一言一行,树立了今后蒙古学及蒙古秘史学研究中的一支标杆。
孟松林在《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一书中,用他的笔和相机记录着从蒙古祖先圣地额尔古纳河、铁木真的出生地、大蒙古帝国兴起的斡难河,到成吉思汗征服蒙古各部的古战场,以及一代天骄魂归草原的六盘山,用生动的文字和优美的图片剥开层层历史迷雾。
《蒙古秘史》记载,诃额仑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的迭里温·孛勒答黑(形如脾脏的山)的地方生下了铁木真·成吉思汗。孟松林说,关于“迭里温·孛勒答黑”的具体地点,至今蒙古国的历史地理学界仍有激烈争论。一派认为是肯特省达达勒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一派认为是宾德尔苏木境内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现在这两个苏木仍在争抢成吉思汗出生地这个殊荣。”孟松林说,他先后5次去达达勒苏木、4次去宾德尔苏木,通过实地考察选择支持后者。“我的结论是用双脚走出来的。秘史中提到成吉思汗出生在斡难河边,前者距斡难河26公里,而后者仅为1公里。秘史成书在成吉思汗去世不久,作者不会犯舍近求远的错误。”
苏和巴特尔是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副校长、著名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年近七旬的他多次陪同孟松林进行考察,一起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甚至同生死、共患难,与这个钟情于成吉思汗研究的中国鄂伦春族兄弟交情颇深。
然而,两人对于《蒙古秘史》的解读,有时也会产生激烈争论。比如,苏和巴特尔等蒙古国历史学者认为,成吉思汗第六次攻打西夏途中狩猎受伤的“阿尔不合”之地,在蒙古国戈壁省布尔干苏木境内。而孟松林认为,那里与西夏国相隔千里,成吉思汗受伤后不可能在这么遥远的地方指挥数十万大军集结休整、攻打西夏。孟松林说,经几次考察后,他认为成吉思汗受伤地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尔巴斯阿尔寨石窟附近,或者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日布盖苏木。而这些学术观点的争论丝毫不影响两国学者的深厚友谊。
*著名作家席慕荣说,她始终梦想着,循着先祖的脚步,带着一本《蒙古秘史》走进蒙古高原去一一踏勘。读了孟松林的大作,让她“美梦成真”,极为欣慰,充满感激。
著名蒙古族歌词作家克明说,作为一个森林之子、鄂伦春人,孟松林为人们解读《蒙古秘史》编织出一个独特的历史坐标系,给我们带来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2、人生经历
1974.10—1977.03黑龙江省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沟林场下乡知青;
1977.03—1980.07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
1980.08—1991.12呼伦贝尔盟人民医院外科医生、主治医师;
1991.12—1992.03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
1992.03—1993.10鄂伦春自治旗旗委常委、副旗长;
1993.10—2001.11鄂伦春自治旗旗委副书记、旗长;
2001.11—2002.03呼伦贝尔盟盟委统战部部长;
2002.03—2003.11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
2003.11—今呼伦贝尔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2011.09-今呼伦贝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