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欧阳予倩

科普小知识2022-09-08 23:51:51
...

欧阳予倩(1889~1962),湖南浏阳人。现代剧作家、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笔名春柳、桃花不疑庵主。1910年回国后,先后参加新剧同志会、社会教育团、文社、春柳剧场、民鸣社等新剧团体,编演了《运动力》等一批新剧,在上海和江、浙一带演出,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1962年9月,欧阳予倩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74岁。

姓名:欧阳予倩

原名:欧阳立袁

英文:OuyangYuqian

性别:男

出生地:湖南浏阳

星座:金牛座

血型:A型

国籍:中国

职业: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戏剧学院院长

1、简介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原名欧阳立袁,又名南杰。湖南浏阳人。自幼随祖父读书。1902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青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和《热泪》。1910年回国以后,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1916年起做京剧演员,在继承戏剧传统的基础上,改良了《黛玉葬花》等许多戏。创造了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1919年创办南通伶工学社,热心倡导话剧运动。1925年底加入刚成立的民新影片公司,步入影坛后编写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玉洁冰清》,揭露了庸俗的市侩风气,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1926年加入南国社。主要创作剧本有《潘金莲》等。1929年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培养了不少戏剧人才。1931年加入“左联”,次年赴英、法、苏、日考察戏剧,回国后担任电影导演。抗战时期,积极组织剧团,并编写历史剧《忠王李秀成》等,渗透进强烈的民族意识。

抗战胜利后,编导了《关不住的春光》等许多电影,表达了知识分子、妇女及革命青年的愿望和追求。他是我国话剧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从香港回到北京,曾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戏剧学院院长。1955年加入中国*。

晚年积极著述,整理、补充出版了戏剧经验谈《自我演戏以来》和内容丰富的艺术论文集《一得余抄》,系统的总结毕生艺术实践。

2、生平经历

欧阳予倩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欧阳中鹄是个有开明思想的学者,戊戌烈士谭嗣同、唐才常都拜在他的门下,而唐才常又是欧阳予倩的启蒙老师。祖父是具有*思想的学者,他自幼随祖父读书。15岁时去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加入新剧团体春柳社,并参加根据H.B.斯托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反对种族岐视的《黑奴吁天录》和宣传革命思想的《热血》等剧的演出。

1916年起,又致力于传统戏曲的继承和改革工作,参加京剧演出达15年,先后编演了《卧薪尝胆》、《黛玉葬花》、《晴雯补裘》、《人面桃花》等京剧。当时与梅兰芳齐名,曾有“南欧北梅”之誉。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戏剧改革。欧阳予倩在《予之戏剧改良观》一文中指出:“中国旧剧,非不可存。唯恶习惯太多,非汰洗净尽不可。”他主张“应当用浅显易懂的白话写出具有优美思想的剧本”。1919年9月,他应实业家张謇之邀,全家前往江苏南通,创办了新型的戏剧艺术学校---南通伶工学社。他为学社制定了如下的宗旨:“一,南通伶工学社是为社会效力之艺术团体,不是私家歌童养习所。二,南通伶工学社是要造就改革戏剧的演员,不是科班。”学社提倡白话文、男女平等,购置《新青年》、新小说给学生阅读,力图培养出有新文化修养的演员,改革戏剧。在南通,欧阳予倩还建立了“更俗剧场”,编写了五幕悲喜剧《玉润珠圆》。

此剧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对帝国主义走狗洋行买办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还演出了时装新戏《长夜》、《哀鸿泪》、《和平的血》等,反映当时灾民的痛苦生活和土豪劣绅的罪恶。


1920年京剧《馒头庵》中的欧阳予倩(右)

1921年5月,为了推动现代戏剧的发展,欧阳予倩到上海与郑振铎、沈雁冰、熊佛西等人组成民众剧社,不久加入上海戏剧协社,并与田汉、应云卫、洪深等人结识。1922年,他写出《泼妇》和《回家以后》这两部五四时期著名的独幕剧,开始了他在戏剧创作上的新阶段,并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1925-1927年,他创作了《潘金莲》一剧(本是话剧,演出时改为京剧),此剧对潘金莲这一妇女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突出表现她被侮辱、被损害的悲剧命运和不屈而又被扭曲了的性格,体现了一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的反封建的精神。

1926年,欧阳予倩涉足电影,编写了电影剧本《玉洁冰清》,并饰演剧中人。后又编导了《三年以后》,这是他首次自编自导的影片。1927年,他编导了影片《天涯歌女》,并扮演剧中人。

1929年2月16日,欧阳予倩应李济深、陈铭枢之邀担任了广东戏剧研究所所长,田汉被聘为该所演剧学校名誉校长,洪深任校长。他们以创造“适时代为民众的新剧”为宗旨,开始新的创作、演出活动。创办了《戏剧》杂志。这一期间,欧阳予倩创作了五幕歌剧《荆轲》、独幕剧《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小英姑娘》、《国粹》,以及歌剧《杨贵妃》。

其中《车夫之家》、《小英姑娘》以及1932年发表的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突出表现了工人和城市贫民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苦难、觉醒和反抗。剧本的这些新内容,反映他的创作受到了当时左翼戏剧创作运动的影响。1932年,欧阳予倩参加了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

此时欧阳予倩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批评日益深刻,1929年创作的《屏风后》、《买卖》,1931年创作的《国粹》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929年,香港总督来广州,广东省*指定欧阳予倩亲自登台演出《宝蟾送酒》招待港督。但演出时上演的却是反帝、反封建的《买卖》、《国粹》和《贼》。1930年,为了纪念“六二三”沙基*,欧阳予倩主持上演了苏联作家特列恰柯夫写的反帝剧本《怒吼吧,中国》。

1932年,欧阳予倩在广州创作了话剧《不要忘了》,这是一个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万宝山事件,中经“九一八”、“一·二八”,直到所谓国联李顿调查团来华事件的多场景活报剧,不仅揭露了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既斗争又勾结、一致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掠夺本质,也勾画了*当局压制民众抗日的错误政策,还着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剧内容尖锐,在广州演出时,因当局派警察抓人而*停演。

1933年,欧阳予倩到英国观看纪念莎士比亚的演出,参观了德国的乌发电影摄影场,并参加苏联第一届戏剧节,与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普多夫金会见。10月底,他回国参加第十九路军的反蒋抗日活动,并担任福建人民*文化部长。福建事变失败后,欧阳予倩被南京国民*通缉,流亡日本。1934年秋,他回到上海,担任新华影片公司编导,拍摄了影片《新桃花扇》。次年,他于明星影片公司编导了影片《清明时节》、《小玲子》,为复旦剧社排演话剧《油漆未干》、《雷雨》。1936年,他又编导拍摄了影片《海棠红》、《如此繁华》,为暨南大学、复旦剧社导演了《日出》。这些创作和演出活动,表现了他坚定的爱国主义和*主义思想。

1937年抗战爆发后,欧阳予倩与郭沫若、田汉、夏衍等人在上海组织戏剧界救亡协会,并组织救亡演剧队,编写了京剧《梁红玉》、《桃花扇》及话剧《青纱帐里》,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初,他离开上海赴香港。

5月,他应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之约到广西桂林,以传统戏曲为抗战服务。

随后,他回到香港,为中国旅行剧团、中华艺术剧团先后导演了许多话剧名作,并撰写了电影剧本《木兰从军》。1939年,应何香凝邀请,欧阳予倩为香港《救亡日报》募捐。同年秋,他应广西当局之邀,回到桂林,负责改革桂剧。他先后整理的桂剧剧目有《玉堂春》、《打金枝》、《烤火下山》、《断桥会》等。他改编的桂剧主要有《搜庙反正》、《广西娘子军》、《胜利年》等,并创作了独幕话剧《越打越肥》。

1940年3月,广西省立艺术馆成立,欧阳予倩任馆长兼戏剧部主任,并兼任桂戏实验剧团团长和桂剧学校校长。他强调正规训练,要求加强演员语言上的基本功,提倡循序渐进地训练桂剧演员。由于他对艺术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被人戏称为“磨光派”。1941年1月,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忠王李秀成》,描写了太平天国后期失败的历史,并揭示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其内部的腐败,启发人们思考当时*腐败统治的现实。次年,他创作了独幕剧《一刻千金》。

1943年,欧阳予倩与田汉合作组织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任筹备会主任。1944年2月,展览会开幕,历时90天,来自广西、广东、湖南等8省的千余名戏剧工作者参演,演出60多个剧目,观众达10万人次。美国剧评家爱金生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赞誉说:“这次宏大规模的戏剧展览,有史以来除了古罗马时代曾经举行外,还是仅见的。”7月,因日军入侵湘桂,欧阳予倩率领艺术馆部分人员撤退到昭平黄姚镇,并与其他人合作创办《广西日报》昭平版。

1946年,欧阳予倩因导演反战话剧《凯旋》,受到*特务的迫害,愤而辞去广西艺术馆馆长职务,离开桂林赴上海,在上海戏剧实验学校任教,并担任新中国剧社编导,创作了电影剧本《关不住的春光》和京剧《孔雀东南飞》。1947年,他与新中国剧社赴*演出《郑成功》、《桃花扇》、《日出》等戏,受到了*各界的欢迎。1948年,欧阳予倩在香港为一些电影公司编导拍摄了《野火春风》、《恋爱之道》等电影,描写进步知识分子追求革命与反动*斗争的故事。

1949年3月,应**的邀请,欧阳予倩从香港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当选为常委。7月,他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委、剧协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戏曲改进委员会筹备会主任。1月,欧阳予倩被任命为*戏剧学院第一任院长。1953年,他当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

1956年,欧阳予倩与梅兰芳一起,率领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随后出任*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院长。次年,他与田汉、夏衍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编委会,并创作了三幕话剧《桃花扇》。

1958年,主持筹建中国艺术科学院,整理出版了《自我演戏以来》、《电影半路出家记》、《一得余抄》等著作,并发表了《试谈唐代舞蹈》一文。

1960年,他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1962年9月,欧阳予倩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74岁。

3、作品创作


青年时期欧阳予倩与夫人刘韵秋

1919年创办南通伶工学社,自任社长,用新的方法培养戏曲人才。1922年参加上海戏剧社后,写了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随后加入南国社,并且从事电影工作,编写过一些电影剧本。1929年在广东开办戏剧研究所,写有《屏风后》、《车夫之家》、《小英姑娘》、《买卖》等剧作。“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参加反蒋抗日的政治运动,先后写了话剧《李团长之死》、《同住的三家人》、《不要忘了》及京剧《渔夫恨》等。这些剧本大多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暴露反动统治的黑暗。30年代中期,曾去英、法、苏联等国,考察戏剧。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广西艺术馆馆长兼桂林剧团团长。他努力从事抗日宣传,写了歌颂爱国英雄、痛斥汉奸卖国贼的桂剧《木兰从军》、《梁红玉》,京剧《桃花扇》和话剧《青纱帐里》、《越打越肥》、《忠王李秀成》等。1946年写了京剧《孔雀东南飞》。同时,继续编写一些电影剧本。1959年,根据《汤姆叔叔的小屋》创作了九场话剧《黑奴恨》,这是他晚年的主要作品。

欧阳予倩的著作,除《欧阳予倩选集》外,还有回忆录《自我演戏以来》、评论集《一得余抄》、《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等。

话剧

话剧有《运动力》、《神圣之爱》、《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茶花女》、《秋海棠》、《浮云》、《一缕麻》、《恨海》、《亡国大夫》、《怨偶》、《田七郎》等,京剧有《鸳鸯剑》、《卧薪尝胆》、《黛玉葬花》、《晚霞》、《宝蟾送酒》、《馒头庵》、《晴雯补裘》、《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黛玉焚稿》、《摔玉请罪》、《鸳鸯剪发》、《青梅》、《嫦娥》、《申屠氏》、《仇大娘》等。除少量为原创外,多为古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

4、作品特点

欧阳予倩一生创作话剧21部,戏曲27部,大部分作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因为他既熟悉现代的话剧艺术,又深知传统的戏曲艺术,并且有过长期的舞台(包括戏曲和话剧)演出的实际经验,在他的创作中又能自觉地将这些结合起来,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故事性强、语言讲究节奏、民族特色鲜明和适宜于舞台演出等特点。

5、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电影剧本:《玉洁冰清》、《木兰从军》、《关不住的春光》、《姊妹劫》;编导故事片:《三年以后》、《天涯歌女》(1927)、《新桃花扇》、《小玲子》、《海棠红》、《清明时节》、《如此繁华》;

导演故事片:《野火春风》、《恋爱之道》;

编导戏曲片:《渔夫恨》、《梅龙镇》、《借东风》;

京剧代表作:《晴雯补裘》、《黛玉葬花》、《宝蟾送酒》,《人面桃花》、《潘金莲》、《梁红玉》、《桃花扇》、《渔夫恨》等;

戏剧理论著作:《谈二簧戏》、《京剧一知谈》等。

《玉洁冰清》1926民新编剧:欧阳予倩

6、担任职位

欧阳予倩曾任*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人物故居


欧阳予倩故居(浏阳城内)

欧阳予倩故居在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1949年,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同年11月,全家迁至此院。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等经常在此聚会。欧阳予倩(1889―1962),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艺名连笙、兰客、桃花不疑庵,湖南浏阳人,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戏剧学院院长。1986年此宅定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上一篇:尚长麟

下一篇:李洪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