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名山区
名山区素有“仙茶故乡”美誉的名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幅员面积614.27平方公里,人口25.85万,辖9镇11乡。东距成都90公里,西临雅安13公里。古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今天是川藏国际旅游线的起点。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蒙顶茶闻名遐迩。名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个雨日,夜雨占80%;森林覆盖率32%。
中文名称:名山区
外文名称:Mingshan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四川省雅安市
下辖地区:9镇、11乡
*驻地:蒙阳镇茶都大道481号
电话区号:0835
邮政区码:625100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西南边缘
面积:614.27平方千米(2012年)
人口:25.85万(2012年)
方言:西南官话灌赤片雅棉小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蒙山,百丈湖
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火车站:名山站(规划)
车牌代码:川T
行政代码:511803
1、基本概况
雅安市辖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总面积614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10年)。全区辖9个镇、11个乡:蒙阳镇、百丈镇、车岭镇、永兴镇、马岭镇、新店镇、蒙顶山镇、黑竹镇、红星镇、城东乡、前进乡、中峰乡、联江乡、廖场乡、万古乡、红岩乡、双河乡、建山乡、解放乡、茅河乡。区*驻蒙阳镇茶都大道481号。
地处川西平原与康藏高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河流多源于境内,汇入泯江、青衣江水域。芒硝、膨润土、泥炭、石膏、砂金、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特产蒙山名茶。318国道和G5京昆(成雅)高速、S8邛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景点有蒙顶山、百丈湖、看灯山摩崖造像等。
2、历史沿革
名山区
1996年,名山县面积614.3平方千米,人口25.7万人。辖8个镇、7个乡:蒙阳镇、百丈镇、车岭镇、永兴镇、马岭镇、新店镇、城西镇、黑竹镇、城东乡、前进乡、中峰乡、联江乡、廖场乡、万古乡、红星乡。
2000年,名山县属地级雅安市管辖。同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名山县总人口256214人,其中:蒙阳镇32198人,百丈镇18131人,车岭镇20665人,永兴镇18161人,马岭镇11670人,新店镇19225人,城西镇12296人,黑竹镇9814人,红星镇11222人,城东乡8244人,前进乡15105人,中峰乡13162人,联江乡9675人,廖场乡9269人,万古乡8997人,红岩乡6131人,双河乡10468人,建山乡6991人,解放乡7886人,茅河乡6904人。
2004年,名山县辖9个镇(蒙阳、百丈、车岭、永兴、马岭、新店、黑竹、红星、蒙顶山)、11个乡(茅河、双河、解放、红岩、建山、城东、前进、中峰、联江、廖场、万古)。
2005年7月6日,四川省人民*(川府函126号)批准:名山县人民*机关办公驻地由蒙阳镇县前街3号迁至蒙阳镇茶都大道481号。
2012年11月6日,《四川省人民*关于同意调整雅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6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名山区人民*驻蒙阳镇茶都大道481号。
3、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名山区
地质
名山区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受成都平原与盆周山地过渡地带地形地貌的影响,浅丘地形主要发育于总岗山、蒙顶山及莲花山麓,向斜地形发育于西北至东南。
气候
名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个雨日,夜雨占80%;森林覆盖率32%。
自然条件
名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全县建设用地106851.8亩,农用地780585.5亩,未利用地13664亩。城镇规划区土地面积29678亩,可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16365亩。土壤类型分5个土类、9个亚类、18个土属、47个土种、139个变种,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4%,光热条件好,土壤肥力强,相对成片集中,有48.8万亩宜于种茶。
农产品资源得天独厚。名山素有雅安"粮仓"之称,传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盛产茶叶、生猪、家禽、蚕丝等主要农产品,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县、动物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县。现有茶叶、食用油、分割肉等无公害农产品37个。
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境内矿产以沉积矿藏为主,有芒硝、天然气、沙金、石膏、石灰石、澎润土、页岩、泥炭等。其中芒硝远景储量达1616亿吨,为西南地区特大型矿藏,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1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约5亿吨,泥炭储量丰富。
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之称,自然环境适宜多种动植物生息繁殖。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2%。陆上野生动物包括豹、豺、狼、野猪等14种兽类和布谷、黄莺、杜鹃等40余种鸟类;水生野生动物包括鲤鱼、鲢鱼、桃花鱼等16种鱼类。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银杏科等45个科,竹类资源丰富。珍稀生物有古茶树、千年银杏、珙桐、千佛菌、兰花、白燕等10余种。
水资源利用率高。河流多源于县境,分属青衣江、岷江水系,名山河、延镇河、临溪河、朱场河、两合水为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705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6768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2724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2724立方米;水资源利用量10240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3.15%,占可利用水量的30.2%。水能理论蕴藏量33560千瓦,可开发量21080千瓦,目前已开发19173千瓦,占可开发量的91%。现有各类水利工程963处,其中:玉溪河水利工程支渠4条、分支渠5条、斗渠140条,小型水库24座,山平塘585口,蓄水量3598.8万立方米,电力提灌站205处、231台,控制灌面17.16万亩,有效灌面15.5万亩,保证灌面11.8万亩,海拔800米以下的农田能自流灌溉。建成农村集*水工程10处,日生产能力5650吨,可解决4.3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名山区
农产品资源
农产品资源得天独厚。名山素有雅安"粮仓"之称,传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盛产茶叶、生猪、家禽、蚕丝等主要农产品,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县、动物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县。现有茶叶、食用油、分割肉等无公害农产品37个。
矿产资源
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境内矿产以沉积矿藏为主,有芒硝、天然气、沙金、石膏、石灰石、澎润土、页岩、泥炭等。其中芒硝远景储量达1616亿吨,为西南地区特大型矿藏,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1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约5亿吨,泥炭储量丰富。
动植物资源
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之称,自然环境适宜多种动植物生息繁殖。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2%。陆上野生动物包括豹、豺、狼、野猪等14种兽类和布谷、黄莺、杜鹃等40余种鸟类;水生野生动物包括鲤鱼、鲢鱼、桃花鱼等16种鱼类。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银杏科等45个科,竹类资源丰富。珍稀生物有古茶树、千年银杏、珙桐、千佛菌、兰花、白燕等10余种。
水利资源
水资源利用率高。河流多源于区境,分属青衣江、岷江水系,名山河、延镇河、临溪河、朱场河、两合水为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705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6768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2724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2724立方米;水资源利用量10240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3.15%,占可利用水量的30.2%。水能理论蕴藏量33560千瓦,可开发量21080千瓦,现有各类水利工程963处,其中:玉溪河水利工程支渠4条、分支渠5条、斗渠140条,小型水库24座,山平塘585口,蓄水量3598.8万立方米,电力提灌站205处、231台,控制灌面17.16万亩,有效灌面15.5万亩,保证灌面11.8万亩,海拔800米以下的农田能自流灌溉。建成农村集*水工程10处,日生产能力5650吨,可解决4.3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5、经济发展
综合
名山区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985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占GDP的5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5.9%,拉动经济增长1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6504万元,增长1.2%;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22928元,增长31.1%;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9075万元,增长10.8%。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工业结构仍需调整,农业产业化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乡镇债务化解较为困难;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
农业
2010年,全县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农村经济运行良好。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93500万元,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为117647万元,增长4.4%;牧业产值为67786万元,增长5.7%;渔业产值为2580万元,增长0.6%;林业产值为2268万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3219万元,比上年增长9.6%。
2010年,全县粮食播面20086公顷,增长0.7%,其中:小春粮食播面3828公顷,下降1.2%;大春粮食播面16257公顷,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为95612吨,下降8.3%;油菜籽总产9010吨,增长0.2%。全年年末茶叶面积26.8万亩,同比增长1.5%,本年采摘面积24.3万亩,比上年增长5.4%,茶叶总产为39840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名优茶11510吨,增长5.1%。
2010年全年生猪出栏486829头,增长2.7%;羊出栏64405只,增长1.8%;家禽出栏4361072只,增长1.2%;兔出栏631278只,下降0.9%。年末生猪存栏326892头,增长3.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0738头,;羊存栏30421只,增长3.6%。全县肉类产量49073吨,增长2.4%。其中:猪肉39833吨,增长2.7%;羊肉产量1209吨,增长1.8%;禽肉产量7333吨,增长1.2%。
2010年,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化肥施用量为(折纯)12237吨,增长0.5%;农业机械总动力21.4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7110公顷,农村用电量为295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5%。通公路的行政村192个,通电话的行政村192个,自来水受益行政村134个,增长6.3%。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户,产值上亿元企业11户。
工业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全部工业总产值为530000万元,同比增长4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9732万元,增长46.6%。全部工业增加值146716万元,同比增长3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同比增长36.8%;主营业务收入375901万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利润总额31631万元,同比增长154.9%。亏损企业10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062万元,同比下降46.1%。
工业效益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0.5%;总资产贡献率36.1%;资本保值增值率128.3%;成本费用利润率9.4%;产销率98.1%。全员劳动生产率18719元/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减变动。白酒2083吨,下降41.1%;精制茶4993吨,增长9.7%;机制纸23603吨,增长21.8%;硫酸(折纯)45386吨,增长4.7%;磷肥(折纯)822吨,增长87.1%。
雅安工业园区进一步得到发展。2010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增长54.4%;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40.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4.5亿元,增长53.6%;实现工业产销率97.7%。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6个。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77650平方米,增长120.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53732平方米,增长134.5%;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26049平方米,增长867.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4683万平米,增长967.8%。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310万元,增长50.5%。其中:基本建设为287756万元,同比增长65.0%;更新改造为49716万元,同比增长39.9%;其他投资11556万元,下降48.4%。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307万元,下降17.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0519万元,下降4.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9484万元,增长92.6%。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107万元,增长18.3%。城乡市场持续旺盛。县级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128万元,增长18.5%;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下,县以下农村市场迅速升温,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7979万元,增长18.2%。零售业主导市场。全县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966万元,增长1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5.5%,批发业和餐饮住宿合计只占24.5%。
个体私营活跃市场。2010年,个体私营经济以灵活的经营方式继续占据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1856万元,增长18.3%。
对外经济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蒙顶山茶“上海世博行”、“宝岛*行”、“欢乐中国行”等系列茶事活动,组团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利用会节平台,推介优势项目,加强对外合作,签订了一批投资协议。抓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促成项目签约落地,百丈湖开发、茶叶市场开发项目成功签约,张江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恒基集团全面投产,南方叶嘉加紧建设,北京鸿丰选址论证,成雅工业园区即将签约。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6个,引进到位资金20.6亿元。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全区区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税收收入0.95亿元,同比增长38.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77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7.7%,社会保障和就业同比增长22.6%,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17.2%,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6.0%,农林水事务同比增长20.8%。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全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09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17亿元,同比增长1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46亿元,同比增长20.3%。
6、社会事业
交通、通信和邮电
名山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创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2010年全区投入工程建设资金1个多亿。雨城区姚桥至草坝公路恢复重建工程第二期工程全长5.929公里,合同价968万元;雨城区雅柳路恢复重建第二期工程严桥至晏场段全长12.452公里,项目总投资2708万元;雨城区雅赵路(雅安至孔坪段)恢复重建工程全长10.2公里,项目总投资658万元;雨城区陇蒙路改建工程全长6.933公里,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雨城区望晏路新改建工程全长15.305公里,项目总投资2570万元;雨城区下里至中里改建工程全长10.121公里,项目总投资1998万元;雨城区上里至中里改建工程全长11.446公里,项目总投资2385万元;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完成通达公路10.5公里,通畅公路45.3公里,完成投资1674万元。
邮电通信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我区邮电业务收入达到12227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7913.05万元,比上年降低6.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8617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48343户。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区小学学校55所,普通中学学校11所,小学在校学生数2064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7758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20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17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100%。
学校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全区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的64所学校早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已完工学校62所,完工率达96.88%,累计完成投资约3.53亿元,约占规划总投资的93.54%。所有学生早已全部搬出板房,搬入永久性校舍学校、生活。
实施教育助学工程,提高“两免一补”覆盖水平,健全和完善保障弱势群体正常就学机制。全年共投入15.8万元,对882名家庭困难学生补助寄宿生活费,对237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免除学费;投入64.9万元,资助中职学校1-2年级家庭困难学生863人,投入7.8万元,资助困难家庭高中生200人,资助40名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今年春季残疾儿童在校生总数达70名;建成南郊中心校留守儿童之家,另一所正在建设中,开展主题活动10次,心理健康系列辅导、讲座20次。
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岗位补贴基金制度。农村教师按边远类别每月领到100-400元的岗位补贴,全年投入资金310万元,目前已投入284.2万元。
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雨城区教育局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光荣称号。组织下属学校参加第25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报送14件作品入围参加这次展评活动,14件作品全部获奖,获奖率达100%。
*农业园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农业园区申报工作顺利,市农业圆区已通过国家科技部的答辩。鼓励川农大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到园区创业,已有入园团队17支,创业大学生230余人,创业项目有电子软件、高科技菌类种植、动物养殖等,发展势头良好。
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全区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取得省上表彰的合江茶叶协会科普惠农项目,取得示范带动的实效。加强2010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上报的“雨城区奶牛养殖科普示范基地”项目顺利通过市、省、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国家科协、财政部表彰,获得了20万元的奖补资金。包装完成合江种养协会、碧峰峡生态鸡养殖业协会、多营猕猴桃生产基地、科普带头人张全义三个集体、一个个人的科普惠农项目。
深入开展“百名专家兴百村”科技强区富民行动。全区将100个项目村按专业分成3个部分,分别由3名首席专家和1名川农大专家总协调,对各自涉及的专家和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专家们根据每个项目村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工作和发展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和技术培训,今年共实施项目20余项,项目村农户收入大幅增加。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频现。2010年全区组织了上里古镇年猪节文艺演出活动;“和谐欢乐、拥抱春天”春节广场文艺演出;“正月十五闹元宵”——雨城区第三届龙狮灯大赛;2010年四川乡村旅游启动仪式雅安分会场暨雨城区第七届龙井山桃花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欢聚端午佳节、共享龙舟激情”——雨城区第三届龙舟赛;第三届熊猫电影周《千秋雅韵》雨城篇文艺演出;组织开展了“跨越之路”雨城区建区十周年主题文艺晚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全年顺利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摸清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成效显着。全区共调查非遗项目10个,其中新发现项目9个,调查项目涵盖8个门类8个种类,其中民间美术1个、岁时节令1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个、民间手工技艺2个、文化空间1个、民间文学1个、传统医药1个、民间杂技1个。对非遗申报项目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档案。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年全区组织开展了“2010年元旦环城赛跑”、“邱钟惠杯”乒乓球公开赛、“迎春桥牌”邀请赛、四川省2010年中学生篮球锦标赛、“迎春杯”男子篮球邀请赛、雨城区第七届“桃花节”登山比赛、雨城区建区10周年登西蜀天梯比赛、雨城区信鸽协会竞赛、雨城区第二届轮滑大赛、四川省“李宁杯”雅安赛区“红牛杯”篮球赛等30项活动;组队参加了四川省全运会:篮球、乒乓球、拳击、举重、跆拳道、柔道、射击、田径、等项目;坚持开展全年周末篮球赛、节假日友谊赛、联谊赛;帮助企事业、部队举办体育比赛、技术培训等,到基层、学校、农村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从而增进友谊,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区区级卫生机构32个,床位955张,卫生技术人员574人,其中,执业医师236人,注册护士8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24个。
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全区参合农民177668人,参合率97.77%,筹集到位基金355.33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338.63万元,特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民政扶助资金16.7万元。2010年,新增核准张昌强、徐金钊等8家村卫生室为我区首批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140元,报销比例一定程度提高,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灾后重建及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区23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全面完工,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南二路、育才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已完工;污水、垃圾处理等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开始主体建设;市中医院综合大楼新建项目预计总投资8806万元,建筑面积24000多平方米,一期工程(拉动内需项目)主体建设已完工,二期工程(港澳捐赠项目)完成地勘设计及施工的招投标工作。
强化卫生监测管理。全面开展了对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监测托幼机构80户496件,合格率83.06%,监测医疗机构237个,样品合格率94%以上;开展餐饮业和食品卫生监测工作,监测样品1130件,合格率77.35%;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监测各类公共场所单位38户664件样品,除游泳场所监测外,宾馆、旅馆、茶楼等卫生监测合格率均达99.7%以上。
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实施了“降消”项目、三网监测管理、新生儿筛查、基层妇幼示范乡建设等常规工作,加强了妇幼两个系统管理,强化了监测评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1.64%,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92.12%,住院分娩率99.74%,孕产妇死亡率37.71/十万,婴儿死亡率8.67‰。继续在全区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已累计为1198人补助金额47.92元。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区建设。全年全区有9个乡镇编制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并申报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区20个生态家园获得市级命名;碧峰峡镇通过了省厅专家组考核验收,获得省厅命名。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2010年完成了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工作,对10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检查和GPS定位,彻底清查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企业排污口,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多营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无工业企业排污口,友谊茶厂、超限检测站、粮油仓储、众友机械等项目的污水按要求接入了多营镇城市污水管网,未发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有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牌、界桩完好。
节能减排,安全环境。全年控制污染排放达到“十一五”期间市*下达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为化学需氧量500吨/年、氨氮70吨/年、二氧化硫700吨/年。核定西龙纸业公司年产40000吨/年卫生纸等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停产观化水泥公司落后的机立窑生产线,减少了18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建成规模1500吨/日的上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后可达到削减化学需氧量27吨/年的能力,2010年我区污染物总量未突破市下指标。
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区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件,死亡20人,受伤115人,直接经济损失134.8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件数下降50%,死亡人数下降23%,受伤人数下降37%,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9元,增长12.2%。其中,工薪性收入10785元,增长16.03%。人均消费支出10614元,增长5.0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7%。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7元,增收798元,增长15.6%。其中,打工的工资性收入2363元,增收317元,增长15.5%;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781元,增收177元,增长6.8%;农民家庭财产及转移性收入764元,增收205元,增长6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9元,增加20元。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8%,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下降11.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5.7%。农村恩格尔系数47.5%。
20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17亿元,比年初增长17.9%。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2010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3964人,比上年增长3.4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9242人,比上年增长1.09%。全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2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人数2794人,“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61人,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2996人;工伤保险参保7810人,生育保险参保429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265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60942人,失业保险参保4649人。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止2010年底,雨城区新农保参保人数达53457人,其中已缴费人数29426人。今年征收新农保基金813.605万元,及时足额地为符合条件的24421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477.4259万元。
7、地方文化
茶文化
名山区
佛教文化
蒙顶山自古与蜀中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其原因是蒙顶山历代高僧辈出,享誉禅林。名山历史上曾有72寺、院,其中蒙顶山占了一半,佛教文化历史渊源深厚。三国时期,天竺僧人空定大师沿南丝路来华,结茅于蒙山,时称"梵人之茅",因访道求法者众,佛法大兴,遂成梵刹,名曰“大梵音院”。时移势易,岁月沧桑,蒙山佛寺从“大梵音院”到“龙泉院”、“蒙龙院”、再到“永兴寺”,虽几经兴衰更迭,蒙山佛法却一脉相传,生生不息,广行禅门宗风,致力于弘扬光大蒙山佛教文化。唐时,恰逢蒙山茶入贡皇室,蒙山僧众研习茶艺,“禅茶并举”,始开蒙山禅茶文化之先河。北宋时,西域僧人甘露法师(或称不动法师)住持蒙山,广集大量显宗经典和密宗瑜伽诸部,辑成《蒙山施食仪》和《大忏悔文》,作为佛门晚课的必诵仪规,相传至今。依据《仪规》举行法事,施食普济众生,免除饥渴之苦的宗教仪式,被称为放蒙山,亦称放焰口、做佛事、施供养。随着《蒙山施食仪》和《大忏悔文》的广泛流传,蒙山佛教文化远播海内外,名扬千界,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台地区,依教奉信者甚笃。而今,蒙山红宇古刹,香火鼎盛,永兴寺、千佛寺、天盖寺等寺院禅门宗风犹存,每年前来参拜的信徒和海外居士众多。
祭祀文化
《尚书·禹贡》记载:“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宋代学者朱熹注释:“蔡蒙”二山名。蒙山地志蜀郡青衣县,今雅州名山县也。旅平者,治功毕而旅祭。意思是夏禹平定蔡山、蒙山一带水患,登蒙山祭天,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庆治水功成。由此留下了深厚的祭祀文化。名山旧时风行的祀孔、祀关岳、祀*坛、祀先农坛等礼俗,后来的"皇茶祭天祀祖"即为夏禹祭天的演变和延伸。故史籍记载:"蒙山之名始于禹贡",蒙山亦称"禹贡蒙山"、"圣山"。如今,蒙顶山上尚存夏禹登蒙山祭天的天梯古道、禹王宫和大禹像。
红军文化
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进至名山。16日-21日,由-、王树声、王维舟、-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的红四方面军6个师、17个团、共2万余人的兵力,在百丈关一带与-刘湘部队展开激战,歼敌1.5万余人。后因敌我力量悬殊,红四方面军一部进驻蒙顶山、莲花山一带,挖战壕、筑工事,扼险防守。红军在名山战斗期间,刷写、雕刻大量宣传标语,播撒反剥削、反压迫、反蒋抗日的革命斗争火种;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建立苏维埃政权;积极动员青年男女加入红军,57名名山籍红军战士在其后长征的历次战斗中牺牲。红军驻扎期间留下的石刻标语、战壕遗迹至今尚存,红军纪念馆陈列的红军遗物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辞,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蒙山红军文化是后人凭吊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题材。红军精神,成为名山精神文化的光辉一页。
8、旅游景区
名山区
蒙顶山以夏禹治水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仙茶”久负盛名而列诸经史,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茶史茶文化更令游人赞不绝口,仰慕向往,名山县亦因蒙顶而得名。境内的百丈湖,位于川藏公路113公里右侧,水面3000余亩,常年蓄水2000万立方米。名山是茶的故乡,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蒙山种茶历史始于西汉。蒙顶名茶唐始入贡,绵延至清,一千二百余年无间断。建国以后,蒙顶名茶被正式列为国家礼茶,名山茶叶伴随“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名句蜚声古今,天下流传。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干茶产量4000多吨,其中名优茶700多吨,是国家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蒙顶山
以夏禹治水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仙茶”久负盛名而列诸经史,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茶史茶文化更令游人赞不绝口,仰慕向往,名山区亦因蒙顶而得名。境内的百丈湖,位于川藏公路113公里右侧,水面3000余亩,常年蓄水2000万立方米。名山是茶的故乡,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蒙山种茶历史始于西汉。蒙顶名茶唐始入贡,绵延至清,一千二百余年无间断。建国以后,蒙顶名茶被正式列为国家礼茶,名山茶叶伴随“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名句蜚声古今,天下流传。
四季分明,大自然和历史缔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交汇,极具吸力,国家AAAA级旅游区--蒙顶山,西距雅安市区15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山,是蜀中一大名胜,与著名的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并称四川的三大名山。它以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仙茶"名列经传而有"天下第一茶"之美誉,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蒙顶山麓有着浓郁的川西乡村景色,茂林修竹,水桥流水,环抱农舍。从海拔80-1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由西向东,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现存古刹永兴寺、天盖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中山以上是森林地带。林木覆盖,绵延至整个后山。这里是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四季葱茏,春夏之际益发秀丽。主峰蒙顶的古银杏群,树龄超过千年,高大挺拔,春夏有如青盖,秋日宛若金云,十里可见,煞是奇特。
蒙顶山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百丈湖
百丈湖位于四川雅安市蒙山东麓,紧靠在国道108、318线公路。百丈湖湖面200万平方米,常年蓄水2000万立方米,湖岸蜿蜒曲折,小岛坐落其间,山光水色,淡雅宁静。
水碧如蓝,宛若平镜。湖水源于夹金山下的玉溪河,碧水长流,进出不断,水质优异,清澈可鉴。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百丈湖成了水禽乐园。冬春有万千野鸭嬉水,夏秋有成群白鹤翔空,宛若云团覆落。湖周浅山环列,林木葱茏,倒影湖中,无限诗情画意。沿百丈湖周新建的一些度假村等建筑组群,因各有风格特色,已成为湖区新景点。
桂花岛因桂花遍野而得名。岛上四季浓荫碧翠,花香四溢。岛内林荫小道纵横交错,曲径通幽,尤显宁静;竹篱茅舍坐落其间,风格卓然,古朴雅致。百丈湖之西是茶司马,即南丝绸之路的商业通道。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2年),并“遣官以主之”,专司茶马事宜。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的茶马司遗址系纪念性建筑,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石料檐柱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历史上的茶马司主要与藏族为主的各民族进行以茶换马交易,而用于军事,鼎盛时期达到“岁运名山茶二万驮”之多,有时接待民族茶马贸易通商队伍人数一日竟达2000余人,盛况可见一斑。
双龙峡
双龙峡景区为市级风景名胜区,新兴起的旅游风景区,位于名山区红岩乡境内金龙和青龙山之间,距城区17公里。因延镇河两侧金龙山和青龙山如龙夹峡而得名。它建成于1996年,蓄水210万立方米。建有一座装机容量800千瓦水电站。峡谷悬崖陡峭,古藤缠蔓,碧水青山,静温清幽。两河口大坝出平湖,青龙山竹木葱翠,香炉山五座岩石形如香炉,五佛山形似五尊坐佛,可观“大佛凉肚”胜景,还可游览龙潭深渊,山崖虎穴,一尊岩、一线天、石碑山、龙岭山、观音岩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五显庙、石佛堰、望佛阁、回龙寺、洛阳桥等,十里长峡景色诱人。
双龙峡拦水环形大提,有5台梯级,高18.88米,长95米。湖水翻越大提,可形成约60余米宽的瀑布。它最远时可飞泻18米,如飞珠溅玉,似银河天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可幻届道道彩虹,气势宏伟,十分壮观。龙峡湖水不太宽,但蜿蜓曲折,秀丽、宁静并致远,素有五湾八汊、十里长的说法。这里的青、绿树、翠竹、蓝天、白云倒映碧水之中,明晰如画。
名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可供开发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名胜70多处,山、湖、峡、林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境内拥有*AAAA风景区蒙顶山与百丈湖。蒙山以夏禹治水踪迹所至而名列经史,因蒙顶仙茶自唐入贡而久负盛名,山川秀色与仙茶盛誉相得益彰。与蒙山相邻的十里烟波百丈湖,水碧如蓝,山岛坐落其间,湖边绿树成荫,山光水色,淡雅宁静,冬春野鸭嬉水,夏秋白鸥翔集,堪称川藏线上的水上乐园。还有清漪湖、太平湖……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上一篇: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下一篇:射洪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