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射洪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14:54:23
...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成渝经济区中心地带,属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100.94万,是全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扩权强县试点县、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类区先进县。射洪历史文明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被称为“射洪人”。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在此设郡;公元555年,西魏恭帝置“射江”县;北周更名射洪,沿用至今。射洪工业发展迅猛。有绿色食品、锂电新能源新材料、天然气精细化工、高档纺织家纺、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有沱牌舍得、华纺银华、美丰股份、天齐锂业4家上市公司,规模以上企业109家,销售亿元以上企业77家;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创新性企业。

中文名称:射洪县

外文名称:ShehongCounty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四川省遂宁市

下辖地区:辖20个镇、10个乡、58个社区(其中城区18个)

区*驻地:太和镇(即将迁往洪城新区)

区划代码:510922

电话区号:0825

邮政区码:629200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遂宁以北

面积:1496平方公里

人口:100.94万

方言:遂宁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螺湖休闲度假区、桃花山风景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度假区等

车牌代码:川J

现任领导:县委书记周新;县长蒲从双

本地企业:沱牌舍得、华纺银华、美丰股份、天齐锂业等

GDP:240.11亿元(2013年)

1、射洪概况


射洪地图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位于成渝经济圈中心,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0.54万,县*驻地太和镇。是初唐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舍得的产地,是四川省委、省*确定的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和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射洪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素有“诗画艺术之乡”的美誉。一代文宗陈子昂登高一吟,前无古人,开唐诗鼎盛之先河;以当代著名画家孙竹篱为代表的诗书画家硕果累累,后有来者。

射洪人民在这片激情火热的土地上潜心躬耕、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定地走工业强县的道路,以“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精神,成就了今日前无古人的辉煌!

2、地理区位

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遂宁以北,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与成都、重庆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属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

3、行政区划

射洪现辖30个乡镇,其中20个镇(太和、金华、仁和、青岗、明星、洋溪、香山、大榆、广兴、潼射、涪西、陈古、凤来、金家、天仙、太乙、曹碑、沱牌、复兴、官升),10个乡(伏河、青堤、双溪、文升、瞿河、万林、太兴、东岳、金鹤、玉太),59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子昂、紫云、平安)、65个社区(其中城区18个)。

4、历史沿革

射洪县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557)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

射洪县因其射洪县境内有射江(射江今称梓江,又名梓潼江),县得名源于射江,古“江”与“洪”同音,古人将“射江”讹为“射洪”,后北周从俗,遂改为射洪。《元和郡县图志》载:(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今射洪县境内建立县级政权已1500年。

秦惠文王灭巴,蜀两国,设置巴,蜀两郡。西汉析巴,蜀郡置广汉郡,领辖广汉等十三县。广汉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的通泉坝,为今射洪县境内建县之始。此时,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郪两县。广汉县和郪县的分界线,东西以涪江和梓潼江为界,即涪江以东和梓潼江左岸地区为广汉县。涪江西岸和梓潼江右岸地区为郪县(治今三台县郪江乡)。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改广汉县为广信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信,郪两县。

东汉时,刘秀政权恢复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名,东汉末年,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二年(224),分广汉郡四县置东广汉郡。郡治广汉县(今射洪县柳树镇)。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郪两县。

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废东广汉郡,复置广汉郡,今射洪县境仍属广汉郡广汉,郪两县。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罢德阳郡,置遂宁郡,广汉县由广汉郡划入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分属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夺取晋王朝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刘宋。分广汉郡置新城郡,郡治北伍城县(今三台县潼川镇),领辖北伍城,怀归两县。

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改遂宁郡为东遂宁郡,郡治巴兴县(今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广汉县隶属东遂宁郡。今射洪县境属东遂宁郡广汉县,广汉郡郪县。

萧梁(502~553)撤郪县并入北伍城县。新城郡领北伍城县。南齐,改北宕渠郡(治今盐亭县城),置西宕渠郡,析广汉县,置通泉县。领辖广汉,通泉两县。今射洪县境分属广汉,通泉,北伍城三县。

西魏宇文泰平蜀,恭帝二年(555)分北伍城县,置射江县(治今射洪县金华镇),隶属昌城郡。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西魏恭帝(554~556),改西宕渠郡为涌泉郡,并移郡治于涌泉县(通泉更名,治今射洪县洋溪镇),领辖涌泉,广魏(广汉改名)两县。今射洪县境属射江,涌泉,广魏三县。

北周(557~581),改射江县为射洪县,射洪得名自此始。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井(涌泉改名),广汉(广魏改名)三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罢郡置州,涌泉郡,昌城郡被废,改通井县为通泉县,并光汉县(广汉改名,讳炀帝杨广名)入通泉县。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

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新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州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州置郡,射洪、通泉两县属新城郡(治今三台潼川镇)。今射洪县境属射洪、通泉两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新城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属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梓州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梓潼郡为梓州。射洪,通泉两县隶属未变。今射洪县境仍属此两县。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射洪,通泉两县初隶梓州梓潼郡。太祖乾德四年(966),梓州梓潼郡改为静戌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又改为静安军。端拱二年(989)复改为东川节度,神宗元丰三年(1080)又改为剑南东川节度,徽宗重和元年(1118)改设为潼川府,射洪、通泉两县隶属关系仍旧。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通泉县“兵后地荒”,并入射洪县,隶属潼川府(治今三台县潼川镇)。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并射洪县入盐亭县。十三年(1380)十一月,又恢复射洪县建置。

清初,射洪县属潼川直隶州(治今三台县潼川镇)。雍正十二年(1734)升州为府,隶属潼川府。嘉庆七年(1802),隶属川北道潼川府,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裁川北道,以府,州直隶省政,射洪县隶属四川省潼川府。民国2年(1913),废潼川府,复置道,又隶川北道,民国3年(1914),又旋改属嘉陵道。

民国7年(1918)起,四川军阀割据,四川形成“防区制”。今射洪县太和镇南,先为四川省第五卫戍区范围,后为李家钰卫戍范围。太和镇北先为川军第5师吕超部控制,后属川军第10师刘斌部,川军杨森第2混成旅杨汉城部及国民革命军第29军田颂尧,孙震部的卫戍区范围。

民国24年(1935),射洪县隶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38年(1949)12月。

建国后,1950年1月置射洪县(县治由金华镇迁至太和镇),隶属川北区行署遂宁分区。

1952年9月,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

1958年10月,射洪县划归绵阳专区。

1968年9月,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射洪县仍隶属。

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射洪县隶属遂宁市。

5、人口状况

截至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100.94万。男女人口比例为105.82:100,人口密度为67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出生率7.9‰、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2.06‰。全县农业人口72.19万,非农业人口28.75万。

全县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3%。共有少数民族33个,合计1609人,占总人口的0.17%,其中,蒙古族309人、彝族270人、回族244人、藏族243人、苗族122人、羌族68人、朝鲜族45人、壮族和布依族分别为43人、*37人、白族35人、满族26人、傣族24人,此外,还有土家族、侗族、傈僳族、东乡族、哈尼族、仡佬族等20个少数民族。

6、地理资源

射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地处东经105°10′21″至105°39′27″,北纬30°38′10″至31°9′49″之间,东邻西充,南环蓬溪、大英,西接三台,北靠盐亭。南北长57.981公里,东西宽46.358公里,幅员面积1496.0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57万人,辖20个镇,10个乡,592个村,4719个村民小组。太和镇是射洪县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

全县为典型的红层丘陵地貌,地貌类型有低山、高丘、中丘、低丘、河谷地貌。其中低山地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5.4%,高丘地貌占35.4%,川中丘陵地貌占17.3%,低丘地貌占21%,河谷地貌占10.9%。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299.0米—674.4米,相对高差375.4米。县内雨量较充沛,水系发达,溪河密布。自然水系以涪江为主干流,梓江、青岗河、桃花河、富同河为主支流,呈树枝状延伸全县境域。全县还人工修建了人民渠、前锋渠、武引渠等引水工程渠系。

射洪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为17.3℃,其气候特点为云多雾重、冬暖春旱、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和夏旱伏旱、秋多绵雨。全县年均日照时数1307小时,全年降雨量928.4毫米,无霜期长达284天。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植被主要是以柏木为代表的针叶林,其次是以栎柏、桤柏为代表的针阔混交林,再其次是以栎木、桤木为代表的阔叶林。另外,在村舍四周,还有以慈竹为代表的竹林。

射洪县土壤类型共有紫色土、潮土、黄壤、水稻土四个土类,下分六个亚类,十四个土属,五十三个土种。丘陵低山地区土壤属侏罗纪蓬莱镇组和白垩纪苍溪组紫色沙泥岩上发育的紫色土,约为土地总面积的86.3%。矿产资源主要是紫色泥岩、粘土和砂石且储量极为丰富,易于开采,可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有植物124属,530种。生物以养殖动物为主,有养殖动物30种,野生动物18种,鸟类74种,鱼类94种。

7、气象气候

县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东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雨量较少,常有春旱;夏季雨水集中,分布不均,多夏、伏旱,暴雨不多,偶有洪涝;秋有气温下降快,多绵雨;冬季干燥少雨,温暖多雾,霜雪不多。县境地理位置与邻县差异不大,区乡间的地形较接近,1959-1985年间,年均气温与盐亭同,比三台高0.6℃,比蓬溪高0.3℃,比遂宁低0.1℃;24年(106-1979年,其中1956-1958年系水文站资料)同步系列年均雨量,太和镇比天仙多47.5毫米,比盐亭多67.5毫米,比蓬溪少5.9毫米,日照比领县少数十小时。

气压

县境大气压,累年(1959-1985,后同)年均975毫巴,最高是1983年为976.2毫巴,最低是1961年为974.7毫巴,高低年较差2.1毫巴。大气压的年度变化小,冬高夏低。

温度

一、气温。累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是1963年17.8℃,最低是1976年16.5℃,变幅1.5℃,最热月是8月,月平均气温为27.1℃;最冷月1月,月均气温6.1℃,月均气温年较差21℃。4-10月的月均气温高于年平均值。累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是37.2℃,极端最高气温达39.4℃,平均每年高于或等于35℃的日数13天。累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是零下2.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8℃。27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各出现一次,变幅为44,2℃。

气象部门用侯(每月六侯,全年72侯)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即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的时期为春、秋季,各年的冷暖不同,其回春、入夏和跨入秋冬的时间也略有差异。

受盆地地形制约,晚多云零,散热慢,气温日差较小,各月累年平均日较差,4月最大,达9.7℃,10月、11月最小,仅6.5℃。

累年平均活动积温6283℃,稳定通过5℃的平均初(1月29日)、终(12月24日)日间隔332日,积温6109℃;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3月8日)、终(11月30日)日间隔263日,积温5485℃;稳定通过12℃的平均初(3月27日)、终(10月29日)日间隔204日,积温4707℃,说明气温对农业的宜种性广。

27年中,暖春年(气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在3月20日以前,以后日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有1959、1963、1966、1973、、1975、1981和1984年,占33%,有利大春播种;冷春年(一般在3月20日以后才稳定通过12℃,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还有1-2段低温天气)有1960、1965、1968、1970、1972、1976、1982和1985年,占37%,造成春播推迟,甚至大量烂种死苗,其余为中常年。

二、地温。近10年的资料统计:地层5厘米深平均温度只有12月和1月低于9℃,地层10、15、20厘米深的平均地温只有1月低于9℃,其余各月均在9℃以上。地面最高温度69.5℃,出现在8月的伏旱期;最低地温零下4.5℃。春、秋季地层5厘米一般比气温高1℃左右,夏季高1.5℃左右。

降水

一、雨水。累看平均降水量931毫米,最多的是1981看1389.2毫米,最少的1971年602.2毫米,变差787毫米,每五年即有2-3年低于累年平均水平。累年平均春季降水178.1毫米,占全年的19%;夏季降水413.3毫米,占全年的49%;秋季降水268.1毫米,占全年的28%;冬季降水34.8毫米,占全年的4%。累年平均降水日为135天,最多1975年143天,最少1977年108天。

二、霜、雪、雾、雹

霜。每年都降,平均初霜日是12月5日,最早是1971年11月4日,最晚是1974年12月24日。平均终霜日是2月22日,最早是1973年1月20日,最晚是1980年4月1日。初、终霜日间隔81天。累年平均无霜期285天,最长是1973年328天,最短是1980年251天,极差77天。

雪。27年中有5年冬降雪,年均雪日0.4天,雪量一般在5毫米以下,最大积雪深8厘米。

8、水文特征

县境位于四川盆地中岷、沱、嘉中下游与四川盆地北嘉陵江中下游春季较少水区的分界线上。民国时期龙宝山设有水位观测站,1951年1月太和镇水文站(1967年1月改名射洪水文站),1953年5月天仙寺水文站先后成立,以始有水文观测资料。

径流深。县境地形、地理位置和年降水量差异甚微,据《四川省水文手册》载:平均径流深金华、金家、复兴三区为220毫米;天仙区210毫米;其余区为200毫米。

河流泥沙。涪江水多年(1956-1985)平均含沙量1.81公斤每立方米。最大年为2.48公斤每立方米,1981年7月14日高达20公斤每立方米。而“老山水”含沙量仅0.503公斤每立方米,梓江水多年(1956-1985)平均含沙量1.41公斤每立方米,最大是的1963年5月23日为15.7公斤每立方米。《四川省水文手册·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等值线图》载:射洪年输沙模数为430吨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以坡耕地及陡坡开荒地最严重。据测算涪东乡钟家店水库年平均流入泥沙量为450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江河水质,涪江太和镇段江水是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0.151-0.154克每升,酸碱度6.7-8,总硬度40-50毫克每升,水温8-27℃。1977年8月25日化验,有害物质酚、氰、汞、砷为零;1980年同期化验,每升含酚0.0005毫克、砷0.002毫克、氰0.002毫克、汞0.0005-0.015毫克。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的春节前后上游黄磷厂排污入涪江时,每公斤江水含磷有时高达12.647克,比重1.83。特别是1976年含磷超过国家规定标准(0.001毫克每升)80倍以上,江面大批死鲁漂浮。之后,该厂作了沉淀处理,但在排污时仍有死鱼浮江。

地下水质,据51件井水水样化验,85%以上为重碳酸钙型淡水,矿化度0.3-0.5克每升,酸碱度6-7.6,总硬度67-165毫克每升,水温15-21℃,符合农业及生活用水标准。唯青岗、武东乡少数水样的矿化度为0.5-1克每升,水味微咸,不宜饮用。

9、地质地貌

山脊

县境山脊多沿北40°西向的构造裂隙组发育,源于龙泉、龙门两大山系,海拔500以上,相对高度150-200米的山脊有20余条。

一、涪江东部山脊,源出龙门山系,经绵阳由三台、盐亭和蓬溪分支进入县境。

一支在桃花山右,山峰有三(台)射(洪)界山-紫云山、尖尖山、隔莲花池有乌盆寨。

二支从县界沿桃花山与潼射溪分水岭至土地垭右有鲤鱼山、天宫山,下延至五斗磨;左有双水寨、圣灯山,延至大溪口;再左有龙泉寨。

三支沿潼射溪与可波水分水岭右有银鼎山、犀牛山、鹤鸣山,至复兴镇分为四:向西有水洞山、天宝寨、狮子山;向南至青杠垭右有飞凤山。左有神殿山。前行富国山、文峰寺、龙宝山;向东有玉屏山,前行观斗山老虎顶。前有大梨寨、杨大山;向东北有尖山子,左有大龙山,前行圣水寺山。

四支可波水左沿射(洪)盐(亭)界山至虎杨山,复沿县界至鸡公山、五城山、延至漏水垭。

五支税村溪右,主要山丘有大马山、顺天寨、鼓楼山。至檬刺垭右有罐子山、临江寨,前行黑虎寨、汉古坪。

六支为税村溪与古井溪分水岭,有佛灵山,其右边燕子坝有卧牛山,左有碓窝山,前行有玉宝寨、栖鸾山、赵家山。

七支为古井溪与沈水分水岭,自青杠垭左有三堆山,前行周家大山至瓦渣垭左有系峰山、冒火山。前行鹅项岭,到鸡公山;上行至梅垭左有落阳山、打鼓山。再延至笔架山;下行金台山。过张家口有铜鼓山、东山。

八支沈水左岸山脊,分多支由蓬溪入县境,山丘有富大山、威武寨、马鞍山、三子山、观音寨、玉皇山、黄顶山、福宝寨、院墙寨、黄浒寨、澄清寺山。

二、涪江西部山脊,源出龙泉山系,由中江县沿妻卩、涪江分水岭至三台鲁班场分支入县境,主要有七支。

一支涪江与高桥溪分水岭,主要山峰有香山、孝子坟坡、谯家山。

二支向高桥溪与富丰河分山岭。有长梁子、三元寨、大山坡,下延至唐桥溪,左有大旗杆山、金华山。

三支为富丰河与唐桥溪水分岭,有白石岩、兵盘寨、天马寨、罗汉坡,下延至龙归寺。

四支为唐桥溪与广寒分水岭,至稀饭寨前行左有大寨子,复前行天宝山,至大碑垭右有同德寨、平安寨,左有白岩山,于土地垭经首饰垭(旧志名步云关)至滴水岩、卧龙山。

五支沿妻卩、涪分水岭有羊虫山、月亮坡,至双凤山左有云林寨,前行吴家山至大奏寨,右有磨盘山。前行过破庙子垭左有牵牛山、观音岩。前行至刘林垭左有老城山、金子山,右有毛贞山。前行至风洞垭左有龙凤寨、万守寨。前行过浸水垭右有二龙寨、义仓山。前行过老松垭左有龙池寺。前行大山坡、黄家坡,山下百战垭延至涪江出县境处。

六支为瑰溪与陈古溪分水岭,有拥南寺山、文武寨,左有神武寨、白沙坡。前行沿县界左有白龙寨、龙门寨、过龙门垭有鼓楼山、复沿县界前行有求雨山、全义寨。

七支为广寒溪与飞凤桥溪分水岭,自白鹿垭左有甑子山、凉帽山。前行经巴山坪至老鸦山,前延至斗龙背,右罗汉坡过土门垭下延至飞凤桥溪口。

地层

地表地层及分布,按新老顺序记述:

第四系冲积层(Qh)。一般厚10米,最厚不大于20米,分布于涪江、梓江沿岸。其中新冲积层在两江沿岸形成不连续的冲积坝和沙洲漫滩,面积121.18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8.1%。冲积坝于河道两旁组成一级阶地,高出河道5-20米,上部为灰、黄灰色粘土和黄褐色砂壤土以及壤土夹砂或砂砾卵石透镜体,下部为砂砾卵石。沙洲漫滩由松散的砂、砾卵石组成,高出现河床0-5米。老冲积层面积40.39平方公里,占县幅员面积的2.7%,由黄、灰黄色粘土夹卵石或姜石组成,以物理性粘粒为主,呈不连续分布,多数高出河床27-54米,个别的高出130余米,但数量较少。

白垩系城墙岩群(K1Ch)下统苍溪组地层厚343米,分布于香山、丰隆、武东、金潼、仙鹤乡一带的丘顶,面积43.38平方公里,占县幅员面积的2.9%。主要为浅黄、浅灰色钙质砂岩夹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砾岩(中下部见有7-9层,但不稳定,多呈透镜状)。由北向南砂岩变红,钙质减少,下下伏蓬莱镇组上段顶部(岩性为紫红色砂质粘土岩夹中厚层、薄层粉砂岩)呈假整合接触,接触面清楚,微有起伏。

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地层(J3P)分上、下段,以仁和、太宗、文化、青岗、万富、金鹤、海棠、大榆、小榆、瞿河、文风、伏龙和涪西乡一线为界分布,东南为下段,西北为上段。下段(J3P1)。由26层岩层组成,厚355米,面积344.07平方公里,占县幅员面积的23%。岩性为紫灰、棕紫色砂岩、紫红色泥岩,略于不等厚互层,泥岩占62%,砂岩占38%。泥岩为内陆河、湖沉积物,结构疏松,极易崩解见化成碎屑,遇暴雨易流失。砂岩主要属铁泥质胶结,次为钙质硅质胶结。上段(J3P2)由20层岩层组成,厚422米,面积946.95平方公里,占县幅员面积的63.3%。岩性为浅紫灰、黄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砂质含钙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并见薄层状石膏层。下段底部以一层紫灰色长石石英砂岩整合于遂宁组(J3SH)之上,横向由东而西,由北而南,砂岩减少,粒度变细,单层厚度变薄,泥岩颜色变暗,上下段分界处一50余米厚的特征层—太和镇砂岩,其底部为孔隙较大的黄灰色块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层厚10.9米,水平节理发育,风化面具有灰色粉末状盐霜,其下为不透水的紫色泥岩,沿沈水一线及武东、双溪、武南、大明等地过去盐井较多,整个蓬莱组富含钙质,风化壳中钙质结核较多,且上段多于下段,碳酸盐反映强烈。

构造

县境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的川中褶皱带,处于中台山半环状构造和绵阳、合兴场、龙女寺环状构造与威远幅射状构造的结合部位,由一系列连环节旋扭构造组成。构造简单,形态单一,褶皱平缓,未见大的断裂。岩层倾角一般2-5度,地表仅有小的褶曲。县北处于射洪至南充区域性东西构造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天仙寺涡轮状构造的衔接部位,构造作用相对较强,有向背斜各六条。

天仙寺涡轮构造中心位于天仙寺稍偏西南,直径约10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由10个产关平缓而近于平行的弧形向、背斜组成,从中心向外看,每条向、背斜都是右侧突出,左偶凹进,一致向中心收敛,向四周撒开。西北部的向、背斜较东南部的密集。卷入地层除太兴场向斜、复兴镇背斜西段有少量苍溪组地层和西山向斜、南充背斜为蓬莱镇组下段地层外,其余均为蓬莱镇组上段地层,成生时代为喜山期。

地貌

县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相对高差375米,最高点是县北武东乡天宝寨,海拔674.4米,最低点是县南涪江出境处,海拔299米。地貌类型复杂:北部低山、高丘,山高坡陡,沟狭谷深,坡地成台;西部中丘,多中宽谷,谷坡转缓;东南低丘,谷宽底平,丘坡缓,丘形多成台阶状、馒头状;涪江由西北向南蜿蜒贯穿县境,梓江由东北向西汇入涪江,构成流水侵蚀堆积的河谷地貌。众多的溪流如树枝状分布于涪江、梓江两岸,而瑰溪及与之平行的小溪则各自流出县境。源于龙门、龙泉山系的山脊,分多支绵延于涪江的东、西部。故杜甫《野望》诗写射洪的山川形势是“山城越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低山地貌。占县幅员面积的15.4%,分布于丰隆、新城、金华、双溪和仙鹤秀一线西北,海拔500米以上的面积占区域面积的22.8%,并有600米以上的山,相对高度200-300米。山形多为鱼脊或长垣状,北面台位明显,南面多“V”形谷,出露岩层为苍溪组和蓬莱镇组上段砂、泥岩互层,山顶多为抗风化力强的砂岩,山坡6-20度,斜坡上有二至三级较宽的不规则台阶,沟谷日照不足,地下水汇集。

高丘地貌。占幅员面积的35.4%,分布在沈水以西(双庙、凤鸣和天仙乡以北,永平乡以西为低丘),富同、武安、万林一线以北。以及涪西、伏龙乡西部和龙垭乡全部,西北与低山交界,海拔350-500米,其中500米以上的山峰呈班片状分布,面积占区域面积的5.27%,相对高差100-200米,丘形多为长垣状、卧状或鱼脊状。金华镇背斜、金家场向斜轴线上有方山地貌。沈水以西及富丰乡一带窄谷较多,武南、广兴、太和镇等为中谷。丘坡一般10-35度,少数达60度以上,冲刷严重,阶地多的有3-5级出露地层为蓬莱镇上组段砂、泥岩互层。

中丘地貌。占幅员面积的17.3%,分布在瞿河、柳树、文风、大明、伏龙乡一线以北,北西与高丘交界,东接冲积坝,海拔340-460米,相对高差80-150米,500米以上的山呈星点分布。丘形多为台坎状、半环状或馒头状,多中宽的“U”形谷,且梯状明显。金家以北的水系向东,多为窄谷,丘坡一般在30度以上,出露地层主要为蓬莱镇组上段,有少量蓬莱镇组下段地层。

低丘地貌。占幅员面积的21%,分布于沈水以东,柳树、文风、太乙、大明、伏龙乡一线以南,涪西乡西部及天仙、双庙、凤鸣乡一部分,海拔300-380米(天仙附近400-480米),相对高差50-100米,丘形多为馒头状,双庙、天仙等乡有分两级侵蚀面的台状丘,洋溪附近受西山向斜、南充背斜影响有方山分布。丘坡多在20度以下,宽谷底坡平缓,排水不良,农耕地多垦至丘顶,出露地层除天仙、双庙一带为蓬莱镇组上段外,均为蓬莱镇组下段。

河谷地貌。占幅员面积的10.9%,分布于涪江、梓江沿岸,由河道和两岸的多级阶地组成。一级阶地高出河床7-13米,宽200-2000米,二级阶地主要分布于涪江、梓江沿岸,仅零星残留,一般高出河床20米。高出河床30米以上的阶地和高出河床0.8-5米的河漫滩均呈片斑状分布。二级以上阶地的纵横向连接及伸延性均不好。一、二级阶地出露地层为新冲积,三级以上阶地出露地层为老冲积。

10、历史名人

射洪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包括: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开初唐诗坛一代诗风,其《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是流传千古;谢东山,字阳升,号高泉,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辛丑科进士及第,授兵部主事,后迁郎中,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孙竹篱,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绵阳书画院院长,擅长中国画,其国画作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于渊,名光藻,号邦齐,川中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文映江(1874—1950),字岷山,清末四川射洪蟠龙寺坝人,光绪拔贡,宣统元年赴京朝考,得官吏部录事。辛亥革命回乡,不参与民国政事,率妻儿耕种数亩田土,兼“设馆以糊口,卖文以济家”。文映江善诗文,轻写字,参加潼川府(今三台县)考试时,考官曾在他的试卷上批了“文盖通场,字丑八县”的评语。业余卖文多是士绅求撰墓志、行状、寿辞、序文等实用之作,所得酬金以充作家庭生活之用。对撰主的溢美之词多非真意,他在《六十五岁生日自述诗》中曾说:“奸人附贼臣,卖国以为利。自此廿余年,朝野闹如市。武夫卖性命,拚死争防地。文人卖议论,毁孔誉夏翌。土豪卖人民,剥膏媚贪吏。我家无长物,惟卖旧文字。贺寿与挽丧,家传及碑志。累累多谀言,得钱即相贳。虽非经久谋,聊为养老计。市侩皆圣贤,村奴多孝弟。受者莫矜夸,吾与尔为戏。”平身生活清苦,秉性孤傲,诙谐放荡,玩世不恭。一生能诗善文,往往出口成章。因才高气盛,放纵不羁,作文说话,妙趣横生,吟诗作对,尖酸刻薄,民间所传趣闻轶事不少。射洪人称他为“文麻子”。

庄重之余,即兴口占的一些谐诗趣对,不径而走,至今民间亦流传甚广。临终前作《独清先生墓志铭》,谓生平“惟傲独穷,惟穷故,不染世风,不悖名教,不喜事功。”并谓“有诗两千首,文一千多篇。”其诗文稿今尤存。1996年,射洪县政协文史委选取其中精华部分,收录诗文370余篇(首)编成《文映江诗文稿》公开发行,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

刘光谟,字文卿,射洪县洋溪镇高石桥(今互助乡岱钦桥村)人。清道光二十六(1846)年出生。方志学家。

光绪元年(1875),刘光谟应岁贡生试,考中第一名,被选,札调省城尊经书院肄业十年,潜心治学,研究经史,自谓“目览三万卷,家藏八百部”,学有所得则札记成篇,积稿1000余纸。治学勤奋严谨,造诣日深。后任尊经书院斋长。

光绪九年(1883年)春,县人罗希堂(名锦城)等筹修《射洪县志》,约赞襄其事。刘光谟乃从省垣运回史籍千卷,广征博览,兼采众长,结合实际,著《射洪县修志议》及《县志分篇议》两论,以指导修志工作。后复写出《方志笘言》、《答罗希堂进士论修志书》、《答罗希堂进士书》、《答修志局书》等方志理论著述。《修志议》全文分正名、辨体、博征、分门、补订、征文6条,除“博征”1条属于方志取材外,其余均为志书编纂之设计,议论较为广泛。《分篇议》则提出:图、记、表、传为志书宏纲,缺一不可,并逐一论述渊源及撰修方法。所论皆精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如认为县志“大事记”,“可以挈一书纲领,如国史之本纪也”,可“开卷了然,若网在纲”。明确指出“大事记”的作用,在当时可称卓见。其余亦有独到之见,且皆切实可行。对于志书的性质,刘光谟师承张之洞、王闿运之学术思想,主张方志纂写应须史体,绳之以史法,准之以史载,因被称为方志学的“历史派”,即“新派”。其记、表、传的分类排列,亦代表了“新派”的体例观点。但在内容记载方面,又强调“地理明,而山川、古迹、土产、风俗、伦理、政治之类可汇录”,颇近戴震的“地理派”即“旧派”学说。他还推崇章学诚,建议修志者研读《文史通义》,从中学取修志理论和编修方法。可见刘光谟的方志理论是兼采众长,融合各家而成,反映了乾嘉以后方志思想的发展。“一言、两议、三书”构成了刘氏方志学体系,受到近现代方志学家的重视,为祖国丰富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可贵的内容。

光绪二十三年(1897),复应聘襄纂《潼川府志》,终得机会实践自己的方志理论。在这部传世之作及遗著《高石斋文钞》3卷中,可窥其一贯缜密严谨,援据详确的治学精神。

民国5年(1916),刘光谟病殁于家中,享年71岁。

杨焕之(1850—1932),四川射洪金山乡人,后迁居于官升乡塔子沟。以教书为业,兴绪帝二十三年(1879)任《潼川府志》射洪采访,光绪帝二十六年(1882)列岁贡。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西逃,杨愤然感慨:“秀才当以天下为己任。”遂于次年春束装奔赴西安,欲“觅路请缨”,求伸报国之志。抵秦时,闻朝延已与列强签订和约,痛感国事难为,遂落居陕西宜君,名其居曰“北山草堂”,以耕读自娱。民国二年(1913),经友人推荐作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后有鉴袁野心勃勃,加之时局混乱,知国事不可为,乃托辞离去,寄友人处襄办公务,并纵情山水,吟咏唱和,抒发情怀。其诗“言澹旨远”,“逸兴淋离”,“皆出于腑而不能已于言者”。归里后,成立达山坡儒坛。所著诗词甚丰,有《北山草堂诗记》10卷、《北山草堂诗集》2卷、《北山草堂文集》2卷传世。

夏肇庸,字京珊,同治七年(1868)进士,射洪县太和镇西郊人。工诗善书,曾任山西交城、和顺两县知县。同治、光绪年间,曾组织修筑太和镇城墙。著有《清江擢秀集》、《蓉村诗稿》4卷、《京珊文钞》等。

钟体志,字泽生,射洪县怀德乡(今东岳乡)人。生于清道光二十(1840)年。曾任江西浒湾县丞六载,继任德化、新喻、奉新诸邑知县。凡任中均兴利除弊,施行德政。当地民间有歌谣称颂:“钟青天,古循吏。视国事,如家事。视民事,如己事。折狱民决,恤灾周至。除莠安良,诚一不二……”

致仕后卒于光绪末年,著有《藻雪堂诗钞》1卷,《藻雪堂文钞》10卷,《柴桑佣录》4卷,《筹海蠡言》、《锦江别话》、《藻雪堂联语》各1卷。

赵燮(xiè)元,字衡轩,清代射洪人,嘉庆丁卯科举人。学识过人,主讲金华书院,多所培植,有功后学。任云南永平县令,除盗息狱,颇有政声。著作有《性原》、《阻海遏盗数策》、《屯田遏盗海运三策》、《诸易管见》2卷、《知非斋文集》2卷、《虎帐元机》4卷、《澹远轩文钞》4卷、《澹远轩诗稿》2卷等。

谢东山,字阳升,号高泉,射洪县谢家坝太和镇南郊(今属城南王爷庙村)人。他于明世宗嘉靖七年考中举人,嘉靖二十年登辛丑科进士及弟,授兵部主事,后迁郎中,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经历仕宦20年,颇负名望。他勤奋好学,居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召集当地名流学究座谈,搜寻奇闻,研讨学问。由于他广征博采,勤积资料,所以著述颇丰,计有《近譬轩集》40卷,《诗抄》40卷,《诗话》4卷,《中庸集说启蒙》1卷,《贵阳图考》26卷,《明代近体诗抄》29卷,还删正《嘉靖贵州志》12卷。

明嘉靖四十到四十一年,谢东山巡抚山东时,就深入即墨等老产酒区,巡视考察酒技,学习酿酒工艺“易酒法”。解官回归射洪故里之后,见春酒传统工艺将湮没,决心继承并发展传统的酿酒工艺,恢复春酒的酿造。他虽是二品大员告老还乡,却为人随和,平易不矜,经常出入田坝村社,造访老农或酿酒工人,叙乡情,话农事,学经验。他本博学多才,又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很快学到了各种酿酒方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谢东山家居涌泉山下,即今太和镇城南谢家坝,此地“山林茂密,涵濡水源,有泉甚旺,注入涪江”。这样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酿酒,他于是在家自设作坊,亲自实验,遵从古代酿酒“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烘炽必洁,火剂必得”的六大要求,首先在原料选用上严格把关,采用颗粒大而匀、色泽新鲜、纯净无杂的高梁、糯米、小麦为原料,以没有杂质无污染的涌泉山水为酿酒用水,用本县产的优质陶器为酿酒容器,而且将所用容器及工具均高温灭菌处理。蒸米的火候适度。蒸出之米熟而不糊,红棕发亮。不仅如此,他还将在山东学得的“易酒法”用于春酒的酿造,形成固态蒸镏的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中伏时用高梁、大麦、小麦混合于恒温室内踩曲,存放半年,选优投产。酿成之后,再封缸贮藏至少一年之后饮用。此酒饮之,浓香馥郁,沁人心脾。因此酒是谢东山所造,故称“东山谢酒”,简称“谢酒”。谢酒问世之后,文人雅士纷纷题诗赞颂。万历末,四川抚军饶景晖曾题诗赞道:“射洪春酒今仍在,一语当年重品题。向使少陵知此味,也应随酒入新诗。”从此,“谢酒”遂继“射洪春酒”之后,名闻遐迩。

陈子昂(659—700,一说661—702)字伯玉,初唐诗人,诗歌革新家。射洪金华镇武东乡人,其父陈元敬,学识渊博,以明经擢第授职文林郎。


陈子昂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识、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不久应试得中进士,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干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

陈子昂步入仕途后,从政十五年,官位未显,仕途坎坷,经历了两次从军,两次贬官,两次下狱,直至惨死狱中。但他抱着“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雄心壮志,谏章交上,力匡时弊,提出了“王政之道,莫大于安人”的政治纲领。主张德政仁政并施,息兵缓刑,选贤去佞,整饬吏治,节用爱民。他明辨是非,洞察时弊,为国图安,为民请命,不畏刑戮,公开宣传“杀之事小,存国之利大”。尖锐指斥武则天大兴冤狱,穷兵黩武,重用奸佞等弊政。但他的政治抱负,始终未得到施展的机会。武则天虽多次召见他,却一直未受到重用,使他*过早地结束了政治生涯,辞官归隐,不久被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年仅42岁。

陈子昂生活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其主要政治活动是在武则天时期。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上承贞观、永征,下启开元、天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由一个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女人统治,她的梦想是当一个女皇帝,这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很难实现的。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克服了重重阻碍。她一*,就开始打击关陇贵族,扶持庶族地主*,为他们打开了入朝做官的大门。而且,她还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大刀阔斧地破格提拔人才,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也给地位低微的陈子昂提供了一个机遇,使他有机会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所以,陈子昂对武则天是忠心耿耿,坚决拥护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时期是在文学上酝酿着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以前的文学多追求形式和技巧,脱离现实,内容贫乏,文风浮糜。而唐初,由于六朝诗风相沿已久,积习已深,再加初唐百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统治阶级日趋荒淫享乐,他们需要一批御用文人来替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样,助长了浮糜文风的发展。这期间,虽有魏征、初唐四杰(王勃、庐照邻、杨炯、骆宾王)等有识之士指出弊病,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作过一些改革,但这些改革是不够彻底的。时代呼唤彻底的改革者,陈子昂审时度势,异军突起,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陈子昂是开盛唐一代诗风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看到初唐诗歌沿龚六朝余习风格绮糜纤弱的弊端,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强调兴寄,提倡诗歌要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感而发,不作无病之呻吟,注重现实内容和刚健质朴的表现形式。他所创作的120多首诗歌,具体实践了自己的诗论主张,以其清新的语言,丰富的感情,爽朗刚健的风格,一扫齐梁及初唐宫廷诗人颓靡的诗风,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被李白、杜甫誉为“麟凤”、“雄才”,被王适奉为“海内文宗”。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他为“唐古文运动最早的奠基人”。其著作有《后史》、《江上人文论》、《奏议》1卷、《陈伯玉集》10卷等。其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被誉为古典诗歌的“千古绝唱”。

11、经济概况

201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3亿元,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0元,增长12%。

农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瞿河农产品加工园、沱牌现代农业园、洋溪蔬菜园、金鹤超强循环生态农牧园和太乙优质粮油基地快速发展,建成柑桔、水稻、油菜等基地10万亩,新增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家庭农场35个,发展农事服务超市4家,培育种养大户1209户,实现劳务收入48.5亿元。杨六郎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通过“双认证”。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稻—渔”发展、柑桔生产、农村改厕等工作现场会在我县顺利召开。

工业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5%。县经济开发区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天齐锂业完成泰利森母公司文菲尔德51%权益和*矿业20%股权收购,与银河锂业达成初步收购意向。明塬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奥尔铂电梯、隆鑫科技等12家企业被列入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名单,超强食品、天成生化等10家企业被列入全省年度第一批“小巨人·成长型”计划企业。晶腾蓝宝石一期、天联机械商用车零部件、富士电机搬迁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县工业化率61%,被列为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

服务业

川中汽车城、*景峰商业综合体投入营业,义乌商贸城、永逸商业广场、郁金香大酒店主体竣工。完成3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培育现代物流企业2户,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流通示范县。中国花海、螺湖半岛等旅游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景区二期加快推进。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13.5%;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7%;旅游收入42.2亿元,增长17.2%。

招商投资

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增长13.5%,到位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0.9亿元,增长7.7%。53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锂小型电池等12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到位国内市外资金65亿元、增长11.2%,四川绿然集团投资100亿元开发建设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安克拉等20余户企业签约“天虎云商”平台,玉冠农业与美国泰森白羽肉鸡产业化项目、深圳云制造项目成功签约。

科技创新

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个,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关系企业50余家,新申请专利246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5亿元。新增国家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3件,被确定为“省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停新龙橡胶等6户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淘汰落后设备460台(套)。

12、社会事业

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不断完善。高标准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涪江千亿产业带概念规划,完成县城老城区、经济开发区、城北片区、广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完成金华、沱牌、瞿河等城市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防洪、消防、通信等专项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率达90%以上。

基础设施


省道205线射洪段升级改造工程

县城滨江生态景观带、人民街路面黑化等工程全面竣工,清家堰—城西河防洪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加涪路、望江路、通泉路东拓及河堤路黑化工程快速推进。城南片区开发有序推进。经济开发区涪江大道东延、经九大道、经三路等骨干道路主体工程竣工,小榆防洪堤建设基本完成,建设安置还房1307套。完成客运总站改造提升。新增城市公交车15辆。全县城镇化率47.5%。

建设沱牌镇黄家堰村、金鹤乡才子滩村等重点示范美丽新村11个,新建新村聚居点7个、822户,改造提升聚居点40个、1958户。“百镇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改造农村危房1897户,荣获省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优秀单位。

省道205线射洪段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实施。王家渡涪江大桥完成主桥下部构造施工。遂宁至射洪快捷通道初步设计方案加快编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道路改造56.5公里。建成公路安保工程85公里。

水利设施加快建设。柳树电航枢纽工程水下建设基本完成。武引二期及群英水库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新建整治各类渠道91.5公里、小微水工程146处。天仙、香山等乡镇集*水站投入试运营。新建中小河流堤防工程5.5公里,治理河道7.8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

环境治理

完成县城饮用水源取水口环境治理,全面取缔县城滨江景观带摊点,建成县城夜市一条街。金华、沱牌等13处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完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7.6%。洋溪、金鹤等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深入推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2个、环境优美示范村(社区)14个。全县森林覆盖率41.5%。

人民生活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十大民生工程和21件民生实事深入推进,全年投入的民生资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7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850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23.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82.3万人。实际享受城乡医疗救助贫困居民54421人。新建改造养老床位1030个,敬老院入住率达55%。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2785套,棚户区改造2275户。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县职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外国语学校二期、太和六幼投入使用。义务教育“三免一补”等资助政策惠及学生8.3万人次。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成功协办省十二运会、省第八届残运会。“单独两孩”政策严格落实。

13、民俗风情

桃花节

作为射洪当地盛名,*支持力度大,百姓关注度高,群众参与性强的民俗节日——洋溪桃花节,是射洪人民迎接春天的仪式。“赏桃源景,享山村乐”是桃花节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洋溪桃花节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许多年前栽下第一棵桃树到今年的第十四届桃花节,完成了由桃花会到桃花节的重大转变。

青堤“铁水火龙”


青堤“铁水火龙”

射洪青堤乡,有关“目连救母”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铁水火龙更是堪称一绝,在舞动的过程中,用生铁、稀有金属通过特殊的工艺制成上千度高温的铁水溶液,打向空中形成缤纷的钢花。火龙在钢花中飞舞,彰显出了青堤铁水火龙惊、险、奇、美,有气吞山河的气魄!

三月三庙会


三月三庙会

射洪民风淳厚,素有自己创设的本土节庆,最有特色的节庆是三月三金华山庙会。农历三月初三则是道教祖师真武大帝的诞辰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金华山道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十里八乡的信众虔诚的聚集于此,参加斋醮大法会、拜龙头香、信物开光、撞吉祥钟等独具道教特色的系列宗教活动。

14、特色物产

射洪野香猪


射洪野香猪

射洪野香猪是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的特产。射洪县独创出由野猪和香猪杂交选育而成的“吃水果、蔬菜、牧草+喝山泉+听音乐=快乐水果猪”的中华水果野香猪养殖模式。远离了饲料和添加剂,肉质脆嫩,且环保,备受上海、广东、成都等高端市场的青睐。射洪野香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射洪野香猪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集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经过长期实验,独创出由野猪和香猪杂交选育而成的“吃水果、蔬菜、牧草+喝山泉+听音乐=快乐水果猪”的中华水果野香猪养殖模式。这种由野猪和香猪杂交选育而成的中华水果野香猪由于肉质脆嫩,受到上海、广东、成都等高端市场的青睐,目前,该基地养殖的水果野香猪供不应求。

遂宁市射洪绿野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在明星镇、瞿河乡各租用林地两千余亩,投资建设的中华水果野香猪种繁生态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开展林下养殖中华水果野香猪,打造国际一流有机食品品牌,开发出的水果野香猪熟食品手撕肉、果汁肉、排骨等品种,在今年九月成功走进上海,进入世博,出现了游客争相抢购、经销商争相订购的供不应求场面,展示了中华水果野香猪有机食品广阔发展前景。公司现拥有祖代公猪12头,祖代母猪336头,父母代公猪63头,母猪1872头,育肥猪2000余头,实行生态养殖,无污染零排放,当地农民在园区年挣得劳务费达百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目前,中华水果野香猪养殖开发正在射洪各级的大力扶持下,加速养殖基地建设,加快产品开发,全力发展中华水果野香猪产业,打造林下养殖示范旗舰企业,预计两年后实现年产值过亿元,解决250人就业,带动3000户农民以林地进入合作社,开展互利合作经营,实现户均年收入过万元,助农增收致富。

射洪野香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射洪香酥鸭


射洪香酥鸭

射洪香酥鸭是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的特产。射洪香酥鸭,外表焦黄,十分酥脆,入嘴即化。

射洪县香酥鸭平均一天要卖数百只。逢年过节,更是洪城人席间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菜。尽管射洪平均一个月都有数家烧腊开张,但李烧腊仍然保持着龙头大哥的风范。风味口感并不因生意增长而偷工减料,反而更胜从前。

射洪香酥鸭,外表焦黄,十分酥脆,入嘴即化。鸭皮自然是其中精华,香,嫩,微带韧性,回味无穷,全在一个韧字上了。鸭肉成丝,轻轻一咬,可以撕开来,有别于其它烤鸭的油性十足,反而以香酥取胜。

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产于四川射洪,以高梁为原料,小麦制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经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属浓香型白酒。具有无色透明、窑香浓郁、绵甜甘爽、回味悠称的风格。在中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智慧人生,品味舍得。从“唐代春酒”到“明代谢酒”,再到“清代沱酒”,沱牌曲酒、舍得酒一脉相承。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11月,诗圣杜甫到射洪凭吊先贤、开唐朝诗风的“一代文宗”陈子昂时,曾赞誉“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伤神谁为携”。宋•绍兴年间,著名学者王灼曾赞誉“射洪春酒旧知名,更得新诗意已倾”。明•万历中,四川抚军饶景晖曾赞誉“射洪春酒今仍在,一语当年重品题”。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浙西词人吴陈琰曾赞誉“射洪春酒美,曾记少陵诗”。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正月,举人马天衢根据店前牌坊“沱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之寓意而命名为“沱牌曲酒”。

15、旅游景点

桃花山风景区


桃花山风景区

清清的涪江水绕射洪县城缓缓流过,涪江东岸,去县城十余公里,有一片宁静清幽的山峦,被一片片桃林和苍翠森林覆盖,甚是幽静清新,别具一番韵味,那便是远近闻名的蒲家浩桃花山,闻名川内外的桃花源风景区。

从县城车行二十多分钟便到山脚下,若有闲情,不妨弃车徒步登山。一条宽阔水泥路从山脚盘曲向上绕着葱绿的山梁直通山顶。山不高,说是山,实际上只不过是典型的川中丘陵。公路两旁,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偶尔还窜出一两株山花,格外艳丽。登上半山腰,眼前一亮:一片几百亩的桃林映入眼帘,每到阳春三月一簇一簇的粉红花红的青山绿水间分为外绚丽,灿若云霞,让人心旷神怡。

往前走穿过几个山头便到了桃花山山顶。山顶一片平坦开阔,一幢桃花源综合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面积达3500亩的桃花源的中心。大楼前草木葱茏,菊花桃花一片亮色。围着大楼,错落有致建有一些亭台楼宇和风格各异的房舍,餐饮娱乐、品茶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沿着大楼前面的碎石小径,便到了"松林坡",这是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人工造林区。苍劲的青松翠柏,展示着蒲家浩人民改造自然的累累硕果。一进入林区,宛若到了原始森林。清脆悠扬的鸟鸣,增添了森林的幽静,清风徐来,松涛阵阵,尤如万马奔腾,由远而近,忽又渐远。成天置身于都市繁杂喧嚣中,不妨来此感悟一下大自然的宁静清幽,一定会使你庞辱皆忘、惬意畅快。透过苍松翠柏横斜的疏影,向下一望,隐约可见一泓清水半卧在翠绿的山沟里,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平添了山林的灵气。这一方蓄水达一万立方米的堰塘,可游泳垂钓,也可灌溉农田。紧临水池旁,是"简朴寨"休闲中心,造型别致的茅屋、亭子,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不妨坐下来品茶、小饮。如若在春天,身旁还有一株株盛开的粉红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装点着你,真是情趣盎然。微风吹来,从山顶隐约传来人们欢笑声和川剧锣鼓声,好戏开场了。沿着水池石板路向山顶拾级而上,穿过综合大楼西侧,便可见郁郁葱葱的几个山头和沟壑,其间的西式别墅、亭台,红墙绿瓦,煞是好看,这便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桃花源休闲山庄。  

综合大楼后面,在几段长廊和一片桃林之后,是一个百米见方的大水池,水池两边是垂柳和盛开的桃花,一株枝繁叶茂的黄桷树,安祥地立在水边,默默的为人们遮风挡雨。水池边花树下,老人们垂钓、下棋,孩子们嬉戏、欢闹,打牌的、喝茶的,很是清闲,其乐融融,一片太平景象。若你坐下来品茶,偶尔可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和唱经声,悠扬婉转,那便是"洞天观"和"极乐祠"两个祠庙,为虔诚的信徒和游客提供了好去处。

如果你走累了,可随处坐下来听听川戏,看看文娱表演,或瞧瞧杂耍。饿了,可到小摊上吃点小吃,品尝一下农家风味。如果你自己驾车,还可走一走新修的油路,它绕着七弯八梁延伸,将各个山头和景点连结起来,宛如一串绿色的玛瑙。驾车穿行在绿色的山峦、树丛中,路旁还有几湾荷塘,若是夏秋时节,还可见满眼盛开的荷花,红的白的分外耀眼。 利用成片桃林李树,蒲家浩村还年年举办桃花会。至今已举办了四届。每逢阳春三月,桃花争艳、万木争荣的时候,桃花会便隆重登场,林里花下,人声鼎沸,盛况空前。会期历时一个月,活动项目有文娱表演、书画笔会、川剧座唱、赏花观景、林间小饮、农家小吃等,特别是独有的茂密森林和桃花烂漫的桃林,为游客提供了回归大自然的清新环境。每年桃花会期间,观光旅游人数近40万人次。

"一池春水绿,万树桃花红"。赏花观景,无限惬意!当夕阳把远处的涪江水染成耀眼的橙红时,你可以踏着花径乘兴而归,回到你温馨的家。如果你游意未尽,则可小居山间别墅,领略桃花山夜间的万种风情。

螺湖休闲度假区


螺湖休闲度假区

螺湖,与射洪县城太和镇仅一山之隔,将射洪县城、平安寨、独坐山子昂墓和金华山连成一体,山、水、城结合,为射洪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驱车行进在湖畔公路上,可看水上渔舟点点,望湖岸炊烟袅袅。

螺湖两岸的山,树木葱茏,苍翠欲滴,不象四川的许多水库周围的山那样光秃秃的。这里的山,有悬崖绝壁但并非高不可攀,无奇峰异石而气势夺人。杜甫当年从这里经过,曾写下“山连越西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的名句。

螺湖两岸还有一种景观,即小桥流水和平畴沃野。农家房舍点缀其间,颇似江南风光。也有依山的人家,有绿竹掩映,桃李渲染,公路从门前穿过,小溪在窗下奔流,诗情画意盎然。

走进螺湖公园大门,一汉白玉雕成的螺女侧卧花坛之上,象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昔日被人诅咒的螺丝精变成了美丽的迎宾小姐。拾级而下,左边是一组狮身人面雕像。这组以“母爱”为主题的狮身人面像,受埃及狮身人面像的启发,但又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内容。人面为一漂亮的东方女性。狮身下面是一大群造型生动、活泼顽皮的幼狮。它们依偎在母亲的身旁,眷恋着美丽的螺湖,真是其乐融融。狮身腹部可容游人走过,并有幼狮在下面捉迷藏,逗得游人好笑。

右面岩壁,则是《八仙过海》、《老寿星》和《摸佛》等浮雕。弥勒佛的肚脐写了一巨大的“福”字,何仙姑风姿绰约,有现代女性之美。再往下走,一边是陈子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外专家学者留下的咏吟螺湖的墨宝石刻,一边是国画大师王辛先生碑廊。螺湖公园也可以说是兽的乐园。里面有狮、狼、虎、豹、牛、马、羊等石雕,更有一根巨大的石柱立于花园*,这根名为“猴柱”的石柱上,雕刻着28只神态各异,动作敏捷的猴子,其中一只立于顶端,以手遮阳,象是在寻找远方的同类,又象在侦探“敌情”。立这根“猴柱”,也同时表明这座公园是在猴年兴建的。螺湖公园里还有16条石龙,尤以公园两边围墙上的两条龙最为壮观,一条以河中卵石为鳞甲,一条的龙头是从金华山搬来的,就是这条不知倒卧了多少年,长180米的巨龙的头。另一些龙则只有龙头而没有龙身龙尾,其中一条龙头从岩石伸出,口吐泉水,喷得老远。公园内称得上古迹的只有那口井,叫做“方义泉”。据说三国时,赵云带兵打仗路过此地,将士多害痢疾,赵云手持宝剑,将山岩劈开,冒出一股水来,将士喝了,很快痊愈。

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


子昂故里

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全国文明镇---射洪县金华镇,南起金华电航桥,北至香山镇交界,东西以涪江两岸的山脊为界,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正按全县旅游规划打造4A级景区。“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山”的金华山,山上古柏森森,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巧夺天工。前山有1500年历史的蜀中四大名观之一的金华山道观。*文物保护单位读书台是海内文宗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读书的地方,台内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

金华有千年古镇遗迹,水陆码头依稀。镇内及周边分布有“九宫十八庙”,吸引着无数寻幽仿古的人们。其间西山坪清见产业园是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园区;湖心岛金华坝将打造为碧水绿岛天堂。景区内有酥而不腻的“椒盐肘子”、麻辣随意的“黄辣丁”、“李血花”等金华美味,令四海宾朋为之叫绝。

景区级别:*

景区类型: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一元

开放时间:7:00---19:00

停车场信息:大型生态停车场

联系电话:0825---6623085

景区地址: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

地理位置:射洪县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地处四川省东部,遂宁市北部边陲,位于川中丘陵区北缘、涪江中西岸,介于北纬30°40′~31°10′,东经105°10′~105°39′之间。东南距县城20公里,西北与三台县接壤。

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度假区


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度假区

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度假区位于射洪县明星镇东南4公里处,距成南高速公路大英段隆盛出入口4公里,距中国死海15公里,景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地质遗迹核心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地质遗迹包括硅化木化石群(512根),是我国西南地区罕见的。

硅化木是侏罗纪时期的植物遗骸(主要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等)沉积埋葬后,由于处于缺氧的环境,在漫长的石化过程中,形成今日之化石——硅化木。硅化木从古生代石炭纪开始(距今3.55亿年)到中生代白垩纪(距今6500万年)之间均有分布。园区主要是人工栽培森林植被。以柏木为主,其次是马尾松、麻栎、桤木,灌木以黄荆、马桑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42%。龙洞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越园区,并在龙凤峡谷形成集山奇、石怪、水清、林茂、洞幽、峡险于一体的自然风光。水面宽达50-100米,是理想的滨水休闲度假地。人文景观方面,有明代青狮寨遗址和汉代墓群。

公园核心景区龙凤峡长3公里,属丘区极为少见的深切峡谷地貌,集山奇、石怪、水清、林茂、洞幽、峡险于一体。规划区的古生物化石遗存丰富,硅化木化石分布面积广,数量巨大,保存完好,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峡谷内有原始部落遗址鞑人洞和大规模的汉代墓群,有香火旺盛的宋代以来的庙宇4处。整个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景区。

上一篇:雅安市名山区

下一篇:同床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