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奎
侯永奎,男,出生于1911年9月26日,北方昆曲演员。侯永奎先生是北方昆曲一代名宿,他与韩世昌、白云生、马祥麟、侯玉山等北方昆曲老一辈昆曲艺术家一起创立了北方昆曲“燕赵”艺术风格;一起建立了北方昆曲剧院;一起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昆曲演员,为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开创性的功绩。侯永奎先生的代表作《林冲夜奔》、《单刀会》、《千里送京娘》等武生及武生勾脸戏更是北方昆曲武生艺术宝库中熠熠成辉的明珠传承到现在。
姓名:侯永奎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籍贯:河北
出生日期:1911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1981年6月28日
职业:北方昆曲演员
1、人物介绍
侯永奎,男,北方昆曲演员。原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父亲侯益才以后在河北省饶田县千民庄安家落户。祖辈原是满族,贫农家庭。父亲侯益才和叔叔侯益太在1887年入河北玉田益和昆弋科班学艺,都是河北昆弋著名演员。母亲系河北省饶田县人,家庭妇女,汉族。
侯永奎先生七八岁开始随父亲在昆弋班社学艺,先后师从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张文生、张荫山等著名昆弋演员。在众多明师的教授和父亲、叔叔的指导下,勤奋刻苦,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当时,河北昆弋相当兴盛,尤以武生、花脸为主的剧目倍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所以,昆弋界对武生演员的选择也格外严格。侯永奎先生嗓音高亢、响亮,体形高大、灵活,加上聪明、内秀,很有灵气,大家一致认为他具备学习武生的条件,并可兼学花脸。
侯永奎先生所学的开蒙戏为《芦花荡》,由王益友教授,以后王益友又陆续教授他《夜奔》、《探庄》、《雅观楼》、《夜巡》、《蜈蚣岭》、《打虎》等戏。陶显庭先生教授他《单刀会》、《斩秦琪》、《华容道》、《麒麟阁》、《倒铜旗》、《闹昆阳》、《钗钏大审》、《兴龙会》、《功勋会》、《闹花园》、《别母乱箭》、《对刀步战》、《火判》、《通天犀》等戏。郝振基先生教授他《安天会》等猴戏。他还曾向其他几位老师学习,并加工了很多昆曲优秀传统剧目。侯永奎先生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演出,这使他的技术突飞猛进,年纪虽小,但已初露锋芒,14岁那年在保定演出《芦花荡》大受欢迎。王益友先生感到他确是可教之材,大有发展前途,于是格外器重,精心培养。就这样,在王益友先生和其他老师的栽培下,侯永奎先生逐一将短打、长靠武生、花脸戏都掌握之外,还学了文、武老生戏,成了一个能唱、能做、能翻、能打,各方面都比较全面的演员。他15岁使已在河北一带演红,一时间声名鹤起,独占鳌头,真可谓少年得志。当时他在保定、武强、饶阳、安平、深县、石家庄等河北各大小县、市演出。
后拜名武生尚和玉为师,艺事精进。1928年随韩世昌东渡日本演出数月。此后又曾与荀慧生、童芷苓等人合作演出昆剧和京剧。在天津与郝振基、陶显庭、马祥麟组织“荣庆社”,演出于京津一带,有“活林冲”之称。解放后,先后参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实验歌剧院、中国舞蹈学校、*戏剧学院,教授古典舞并担任导演。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任教师和艺委副主任,除传统剧目外,还演出了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吴越春秋》等。1958年在《红霞》一剧中,成功地创造了红军赤卫队长赵志刚的形象,为昆曲推陈出新做出了范例。1960年加入中国*。
享年70岁,学艺、演艺生涯近50年。
2、人物自述
侯永奎
我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一个村庄里,父亲和叔父都唱昆曲,而且演唱都很有成就。艺人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我父亲早就决定不叫我干这一行。我十岁的时候,父亲和一些老前辈领着剧社在北京演戏,我们住在前门外。当时我在刷子市一个小学念书,没事就到戏院看戏,日久天长我被熏染得一天到晚瞎哼哼,上学时在路上也唱,在家也唱。我父亲看到后不让我唱,更谈不上教戏。我就偷着唱,但有曲没词。时间一长,引起了剧社老前辈的注意。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等先生们都和我父亲说:“叫孩子就干这一行吧。他唱的虽然没词,但是韵很好听。”后来他们教了我两段曲子,我就经常唱。这些老前辈也经常对我父亲说我是干这一行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活了心眼儿,不坚持原来的想法了,我也就慢慢地大胆学唱了。因为自己一心想学戏,又加上老前辈的支持,我开始练毯子功,我的老师是韩子峰。因为练功和学戏,我没时间念书,索性不读书了。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等老先生都教过我戏。我的开蒙戏是芦花荡,演出地点是在保定大舞台。我那时十四岁,演出的效果不错。老前辈看完戏,都认为我有发展前途。他们又陆续教我学《雅观楼》、《林冲夜奔》、《夜巡》、《打虎》、《探庄》、《蜈蚣岭》等戏。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舞台生涯。我记得我在保定演戏时,剧社是没有女演员的。就是观众看戏,男女座位也都分开,男的坐男席,女的坐女席,不能坐在一起;就是一家人,男女也不能坐在一个包厢里看戏。出入戏院,男观众走前门,女观众走后门。一九二八年,我十六岁时,同昆曲著名艺术家韩世昌先生等赴日本演出。我俩合作演出了《火焰山》,他演铁扇公主,我演孙悟空。我们先后在神户、东京、大阪三个城市演出共一个月。这是昆曲第一次在日本演出,很受欢迎。
拜师学艺
我原来学的昆曲都是小武生戏。老前辈为了进一步丰富我的舞台艺术,先后又教了我一些长靠戏、红净戏、武生花睑戏、文武老生戏,如《闹昆阳》、《麒麟阁》、《单刀会》、《华容道》、《斩秦琪》、《火判》、《通天犀》、《别母乱箭》、《钗钏记》等。我在人物刻划、舞台表演上也有很大提高。我们那时经常在保定、天津、北京等地演戏。在北京时,演出地点多在哈尔飞戏院(现在的西单剧场)。当时我的嗓子和形象都比较好,逐渐引起了戏剧界老前辈的注意。我逐渐接近了京剧界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侯喜瑞、肖长华、程继先、杨小楼、尚和玉等老前辈都看过我演的戏。尚和玉先生还欣赏我演的《对刀步战》和《别母乱箭》等戏,他特别教给我在《对刀步战》中增加了“派将”,在《别母乱箭》里增加了一些表演动作。后来我在演这两出戏时,都得到观众好评。候喜瑞等老先生还认为我有条件继承尚和玉先生的表演艺术,尚先生就这样收我作徒弟。这件事有些人反对,我们剧社内部也有很多人反对,原因是怕我学好戏“飞”了。我知道此事后,就向剧社老前辈表了态:我永远不离开昆曲班。这样,内部的意见才逐渐平静下来。尚先生为了我能继承他的戏,费了不少功夫。当时我二十三岁,他教我的第一个戏是《铁笼山》。因我太笨,文化又低,学戏完全是靠口传心授,为了使《观星》这出戏中“张良小用三略法”这一句上韵,我就学了很久。尚先生对我要求很严,一丝不苟,有时发火,但很耐心。我学完《铁笼山》,就在哈尔飞剧场演出。演出时京剧界老前辈如梅兰芳、程砚秋、程继先、侯喜瑞、马富禄、尚小云、郝寿臣、肖长华等都来看戏。尚和玉先生坐在台上的上场门。后来我连续学了《挑滑车》、《四平山》等戏。我很喜欢这两个戏,一是昆曲牌子,二是戏的表演身段和唱结合很紧,也就是载歌载舞的表演,我可以满工满调地唱,对表演有很好的衬托。
后来昆曲科内部闹分箱,也就是分家,分成了两个剧社:一个是祥庆社,由韩世昌先生率领到南方去演出;一个仍叫荣庆社。
我十九岁时父亲病故,以后的舞台生活全靠恩师和良友们的帮助和关心,我的成长与他们对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在许多老朋友、老观众如赵子夷、王西征、吴晓铃等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就把荣庆社挑班的担子挑了起来。我们先在北京演出,效果很好。以后到天津演出,由于尚和玉老师的关系,我们剧社在天津劝业场天外天剧场长期演出。那时尚老师在劝业场六楼天华景稽古社科班给我安排了学戏和演出的方便条件。我在天津陆续学了《艳阳楼》、《战滁州》、《赚历城》、《英雄义》、《金钱豹》等戏。为了保证及时演出和充实昆曲剧目,剧社的昆曲演员也学演我所学的尚戏的其他角色,就这样,我们的昆曲班中就穿插着演尚派戏。我每次演尚派戏,尚老师总坐在上场门或下场门指点。尚先生对我演出的尚派戏基本上表示满意,但要求很严,不许把尚派戏演走样。他要我一定保留昆曲《林冲夜奔》的唱法,服装可改,演出路子决不能改。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教你的戏都可以改,但你千万不能改《夜奔》。《夜奔》是一出好戏,你演的有独特风格,演得好,有道理。”因为当时内部和外界都有一种说法,建议《夜奔》改成徐宁上场,开打火爆,还可以唱压轴,不然太单调,“一场干”太“瘟”。尚老师不同意改。所以我演《夜奔》不改路子,直坚持到现在,将来我的长子少奎和继承这出戏的人演出时也不许改。这出戏如何精益求精,要在深入角色上下功夫。
我们为了使昆曲能继承下去,曾组织过“荣庆社昆曲科班”。招收了一批孩子和内部人员的子弟,在天津劝业场天外天剧场学戏和演出。芦沟桥事变后,戏院上座率下降,又没有基金,科班*解散了。剧社仍在天津演出,又吸收了一些京剧界的演员和后台工作人员。一九三九年天津闹水灾,历时两月左右,给我们生活上带来很大困难。剧社全体人员在一起吃大锅饭,有了困难共同解决,大家非常团结。在闹水灾期间,因病治疗无效死了几个人,我兄侯永立也是这时死的,都买棺木埋葬。水灾过后,剧社又连续死人,这样荣庆社昆曲就演不下去了。有一部分人回乡改行,有一部分人对尚派戏熟悉,后来都参加京剧班演戏。我演我的老师尚和玉教我的京戏时,得到天津京剧界的支持。就这样,我又走上了京剧舞台,后来又到各地演出,都得到观众的鼓励。
侯永奎
天津解放了,我也获得了解放。刚解放,我就在天津中国戏院演出,得到天津市委和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在建国大典前,天津领导部门通知我,*叫我到北京演出《林冲夜奔》。到了北京,听说是要到怀仁堂给*和*首长演出,我心里非常高兴。我在怀仁堂演《林冲夜奔》时,看到了*和周总理在鼓掌,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演完后,*、周总理以及其他*首长接见了我,和我握手。主席还问我累不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是我活了几十年从未有过的事。*和周总理及*首长对我的鼓励使我终身难忘。我回到天津后,天津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我被特邀为天津市文艺界代表,出席会议。当年,我参加了革命,调来北京从事教学工作,也少量参加演出。我先后在*歌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校等处教课。尤其是*戏剧学院老院长欧阳予倩同志请我教课,使我很感动。*戏剧学院学生都是全国各地带职来学习的优秀艺术骨干,他们懂得很多艺术理论,接受表演能力很强,我们经过长期的合作,建立了革命友谊。一九五〇年,*从苏联回国,我在怀仁堂演出了《蜈蚣岭》。后来,我又多次给*、周总理演过戏。我记得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我国访问时,周总理叫我演《夜奔》,并亲予指导,演出后*、周总理接见了我。周总理对我们艺人很关心,经常问长问短,多次和陈毅同志到剧场看我们演出,并到后台看我们,还和我们合影。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高大形象,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一九五六年,*和周总理指示要恢复昆曲。在*文化部的领导下,我们组织了北方昆曲代表团到上海参加会演。会演时我见到了周信芳、盖叫天等老先生。他们看了我演出的《林冲夜奔》,对我的演出是满意的。很多文艺界代表说我是“活林冲”,还召开了座谈会,叫我谈谈演《林冲夜奔》的体会。盖叫天老先生好客,约我到杭州他家里会面。不久我到杭州,盖老已先到。我去会见他,我们无所不谈。总之,三句话离不了本行,一说就谈起我演的《林冲夜奔》。盖老对我的演出很满意,嘱咐我要听我老师尚和玉的话,《夜奔》这出戏不要改,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当时说“一定记住我老师和您的话”。我们谈着谈着都脱了外衣,比划起《夜奔》的表演动作来。盖老认为:林冲上场后侧身东西远望的动作还不够细致。认为侧身拔剑,手握剑柄时要手背朝外,东西远望,然后剑入鞘,云手转身左手握剑向上场门看,意思是看看有人追来没有。这样演更细致。他还指导了其他一些动作。他说:只有细致地刻划人物,才能把戏演好。我接受了盖老的指点。盖老很高兴,并对我说,以后你在北方演《林冲夜奔》,我在南方演《林冲夜奔》,我俩合影留念吧。没两天,上海报纸就登出我和盖老会面的消息,标题是‘林冲会武松”,内容是说“林冲找武松学艺。”的确,我演出的《林冲夜奔》是经过很多老师指点的,有些老观众和对文学有研究的老朋友还给我讲解《夜奔》的词句,使我得以在演出上不断有所提高。
在党的提倡和周总理的关怀下,一九五七年成立了北方昆曲剧院,我在该院经常演出。记得一九六〇年我在怀仁堂给*和*首长们演出《林冲夜奔》,当我刚唱完《折桂令》一段末句:“管教你海沸山摇”时,*就站起来鼓掌,首长们也都站起来鼓掌。演完后,*接见我说:“演得好,要传下去,教好青年演员。”事后*还请齐燕铭同志问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一个演员能得到主席这样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使我深切地感到世道变了,地位变了,艺人翻身了。我衷心地感谢党,感谢*。没有*就没有我今天,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一定要将我所会的艺术和戏传给下一代。我的长子少奎已经继承了一部分,学了《林冲夜奔》《单刀会》、《千里送京娘》和尚派戏《艳阳楼》、《铁笼山》、《挑滑车》等几出戏,前三出昆曲戏巳演出过多次,但欠火候,尤其是《林冲夜奔》、《单刀会》两戏在刻划人物内心变化、表演动作细致方面,还有缺陷。现在北方昆曲剧院又诙复了,我决心将我所会的艺术全部留给后代,教好青年演员,为昆曲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辜负党和*对我的殷切期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