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戏曲、小说的引子。一般在篇首,用以点明、补充正文。元杂剧也有在本与本或折与折间使用的。
中文名称:楔子
拼音:xiēzi
出现场合:戏曲、小说
1、名词解释
戏曲、小说的引子。一般在篇首,用以点明、补充正文。元杂剧也有在本与本或折与折间使用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格局》:“元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儒林外史》第一回:“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2、具体实例
窦娥冤-楔子
[卜儿蔡婆上,诗云]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
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不幸浑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财,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
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婆婆在家么?
[卜儿上,云]
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
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
[卜儿云]
这等,你是我亲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亲家,你休嫌轻少。
[窦天章做谢科,云]
多谢了婆婆,先少你许多银子都不要我还了,今又送我盘缠,此恩异日必当重报。婆婆,女孩儿早晚呆痴,看小生薄面,看觑女孩儿咱。
[卜儿云]
亲家,这不消你嘱付,令爱到我家,就做到亲女儿一般看承他,你只管放心的去。
[窦天章云]
婆婆,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生面则骂几句;当骂呵,则处分几句。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儿,我也是出于无奈。
[做悲科][唱]
【仙吕·赏花时】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
[下]
[卜儿云]
窦秀才留下他这女孩儿与我做媳妇儿,他一径上朝应举去了。
[正旦做悲科,云]
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儿去也!
[卜儿云]
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当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着老身前后执料去来。
[同下]
3、名词延伸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剧本包括三个部分:曲文唱词、宾白和科范,其中代言体的曲文是剧本的核心,占有重要地位。
元杂剧的剧本结构,一般是由四折加一楔子。
折
最早是无论什么角色上下一场,都作一折,到明代才将元杂剧的段落分清,以同一宫调的一套乐曲唱完为一折,所以“折”也是音乐单位。一本四折,就是指一个剧本采用不同宫调的四套曲子,构成戏曲情节发展中的四个段落。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南吕宫、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也是同戏剧冲突的形成、发展、高潮和解决这一完整过程的四个阶段相对应的。少数杂剧由于剧情复杂,也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如《西厢记》就有五本二十折。
楔子
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放在第一折之前,则相当于序幕;也可以放在折与折之间,起到过场戏的作用。楔子与折不仅在篇幅上有长短之别,更主要的是它不用套曲,只用小令,且多用或或联幺篇。楔子里唱曲的人物,可以不是全剧主唱角色。现存元杂剧大多加了一个楔子,没有楔子或写了两个楔子的只占少数或极少数。剧本后面标明“题目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的内容,习惯以最后一句作为剧名。
宾白和科泛
是构成杂剧的主要因素。宾白指剧中人物说白部分。古代戏曲以以唱为主,以白为辅,故称宾白。元杂剧的宾白大体可分韵语宾白和散语宾白两大类,前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包括角色出场的上场诗和退场时的下场诗;散语宾白用加工提炼的口语,比较通俗、本色、质朴。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宾白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科
是指元杂剧中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的舞台指示,也叫“科泛”。一般来说,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表示人物的一般动作,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或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