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赣商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20:49:48
...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是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以讲究贾德著称。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遂得此名。

1、简介


赣商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是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以讲究贾德著称。江右商帮是中国古代商帮最早成形的商帮,江右商帮纵横中华工业、金融、盐业、农业产品,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江西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

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遂得此名。

2、历史沿革

始于北宋时期


赣商

江右商帮大兴始于北宋时期,当时江西地区人口达44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0,位居全国首位;历元至明,江西的这一经济优势仍继续保持,元初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江西人口达1400万,江西地区在册户、人口数分别占全国的20.2%和23.3%。而江西地窄人稠,故民多弃农经商。

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实力和渗透力之强称雄中华工商业,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遍布全国。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

江西在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文化优势。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纳税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居全国第一。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江西明代的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以后的几百年称雄中华工商业。

江右商帮的兴起,推动全国和江西经济的繁荣,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右商帮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百业兴旺。

兴起

唐代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西成为全国经济重要区域。尤其是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危全讽入主抚州数十年,采取了保境安民,劝课农桑,招徕商旅的政策,使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既完且富”的繁荣景象。

宋朝时期,经过进一步开发,江西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其人口之众,物产之富,文化之盛,江南西路在宋朝经济居全国各路之首,强大的物资基础为江右商帮的兴起奠定坚实的基础。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全国在册户口数为2026万余户、4532万余人,其中江西地区达201万余户、446万余人,均占1/10,其中人口为诸路之首。历元至明,江西的这一经济优势仍继续保持,元初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江西人口达1400万,江西地区在册户、人口数分别占全国的20.2%和23.3%。

在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称为江右商帮。江西商人活动的地域和范围很广,遍布全国各地。江西商人出现的时间很早,唐宋时期就已见于各种资料之中。


赣商

(1)江西,唐宋江南西路,江南西路在宋朝经济居全国各路之首,强大的物资基础为江右商帮的兴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元顺帝时,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红巾起义,中原大地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乱之中,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定都南京,第一个设省的地区就是江西。随着明朝对全国的统一,明军不断进兵两湖、两广、云贵,都以江西为基地。明军北伐中原,进军西南,战争连绵不断。相对而言,东南地区则战事缓和,生活较为太平。明朝统一中国军需给养则多依赖于江西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军队的推进,江西人将本地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行销到战事频仍的中原大地和华南、西南诸省。与此同时,江西也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浩浩荡荡的江右商帮便在这个时期逐渐地形成并迅速扩张至全国各地,占领了广阔的市场,江右商的队伍和经商范围不断地扩大,称雄华夏。

(3)明朝建立后,为防倭寇的侵扰,实行了长时期的禁海政策。国内贸易,甚至对外贸易,都依靠水上通道。运河--长江--赣江--北江这一通道就成了全国贸易的黄金水道。这条通道,长达3000多公里,在江西境内就有1000余公里。江西和江右商在国内、国际贸易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江右商借此全方位铺开,遍布全国各地。社会上也有了“无江(西)不成市”、江西商人“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天下当老板”。

(4)江西人仅从明初到明末近千万江西人移居湖广,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东进福建,北上皖南,南下广东。

3、商帮分布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物产丰富,有瓷器、茶叶、纸张、夏布、大米,药材、木竹、烟草、蓝靛、煤炭、钨砂等等,为江右商帮对外输出经营的产品。据统计:江西每年外输粮食达500万石、茶叶500万斤、夏布230万匹、售纸50万令,均居全国之首。


江西会馆

宋末元初,景德镇瓷业迅猛发展,青花瓷烧造的成功使江西在全国瓷业输出独占鳌头。而进贤毛笔、烟花,广昌白莲,南丰蜜橘,临川西瓜,铅山造纸,宜黄夏布等特产均驰名海内外,并为江右商帮带来巨额利润。

江西人走州过府,随收随卖,操业很广。抚州人艾英南不无自豪地说:“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吉安人彭华也说:“(吉安)商贾负贩遍天下。”江右商帮的一个分支抚州商帮,其经营的产品有粮食、陶瓷、布匹、烟草、蓝靛、药材、木材等。如宋代的抚州布商陈泰,生意做得很大,他在各地雇佣了中间人,协助将资金预先贷给金溪、崇仁、乐安以及吉安等地种麻、织布的农民手中,而后再收购他们的布匹产品。陈泰以预付定金的方式垄断货源,这种经营方式非常具有超前意识。而抚州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商人们就将木材分别从赣江,抚河顺水而下,然后出湖口,入长江,运销到南京、扬州、常州及武汉等地。清代中期以后,乐安县流坑村之所以能在科举衰落之后,仍然延续昔日的繁荣,靠的正是该村拥有数十人之多的木材商人集团和源源不断的商业利润的滋养。

江西会馆很多,遍布全国。湖广是江西人徙居的一个重要地区,因距离不远,来往方便,故“豫章之为商者,其言适楚,犹门庭也。”所以在湖广的江右商很多。云、贵、川也是江右商的汇集区,他们既经商于城市,也商贩于乡村里巷,甚至深入土管辖区,代官府“征输里役”。还有的江西商人定居于山寨少数民族居住地,久而久之成为当地民族的酋长或首领。除两湖、两广、西南边陲外,江右商在福建、江浙、河南等地也很活跃,当地市场上的许多货物都来自江西或出自江右商之手。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居住在北京的经商、赶考和谋官的江西人很多。当时北京有41所会馆,其中江西会馆就达14所之多,位居第一。全国各地开中药铺的商人,十有八九来自江西樟树,故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法。江右商的活动既是明清经济史的重要内容,也对明清时期的江西社会经济和全国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右商内部也因地域关系分了不少商帮,清代的景德镇有“十八省码头”之称,商帮云集,其中较有*的江西籍商人就有瑞州商人、奉新商人、南昌商人、建昌商人、临江商人、吉安商人、饶州商人、抚州商人、丰城商人、湖口商人和都昌商人。清代的河口镇“富商巨贾,共仰八帮”,其中江西籍商人占了三帮,即抚州商帮、南昌商帮和建昌商帮。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经营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样,于是便有了临清药帮、河口纸帮、吉安布帮、景德镇瓷帮等。

近填湖广、远走云贵川

古代有“江西填湖广”,也即是江西人口向湖广地区大规模流动,时间从元末明初延续到整个明代和清前期。

“江西填湖广”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江西人口众多、耕地不足而湖广面积辽阔、人口稀少是基本原因;*的提倡、江西地区的赋繁役重则是直接原因。

在这些江西移民中,有不少是“挟技艺以经营四方”的手工业者和“负贩遍天下”的商人,他们来往于江西与湖广地区,或者是长居外地,形成了人数众多的中国最庞大的商人集团。

除了移民,还有很多并未脱籍的江西人选择外出经商。明代王士性有一段著名的概括:“江(西)、浙(江)、闽(福建)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足不出外则技不售。惟江右尤甚。......”

湖广邻近江西,“趾相错,踵相接”,湖广是江西商人的重要活动区域。武昌、汉口、汉阳“五方杂处,商贾辐辏,俱以贸易为业”,故江西商人到武汉犹如跨门过庭。盐、当、米、木材、药材、花布,在汉口称六大行业,都有很多江西商人在经营。尤其是汉口的药材业,江西临清商人几乎垄断了这个行业。湖南的长沙、衡阳、湘潭,都是江西人聚居的地方。洞庭湖的岳州府,居民多以渔业为生,而江湖渔利,亦为江西商人所垄断。明代兴起的竟陵(今湖北天门县)皂角市,居住着大约三千人口,本地人仅为十分之一,均从事耕作,十分之七来自江西,绝大部分是商贾之家。地处湘黔边境的洪江,鄂西的郧阳、钟祥等,也有大量的江西商人。“江西走荆蜀,行行三十年。铃卒递羽檄,贩夫骈担肩”,反映的正是这种境况。明清时期湖广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

与“江西填湖广”几乎同时,明清时期还有“湖广填四川”。江西移民有的在湖广地区停下了脚步并永久性留在了那里,有的则一路向前继续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进发。首选地便是四川,当时主要是沿长江、嘉陵江流向川东地区及成都平原。

四川的重庆、叙州、龙泉驿、夔州、梓潼、松潘等地活跃着很多的江西商人。临川人李拱极,往返于云南、四川等地,以致成为巨富。金溪人李懋英,在外数年未归,他的儿子循着他的经商路线,走湖广,趋西安,越秦岭,最后在四川双流县父子相遇,喜极而泣。


赣商

明宪宗成化十年,刑部因大批江西商人携带绢布、火药等商品涌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交易铜铁、聚众开矿,而要求明令禁止。清雍正、乾隆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区推行“改土归流”,大批土司被强行迁入江西。原因是他们的原籍就在江西,祖、父辈经商至少数民族居住地,入乡随俗,服饰、语言及其他生活习惯均与当地居民无异,又因有文化、有财产,于是通过各种办法牟取土司的职位,成为了少数民族的首领。

明代后期番薯传进中国,在中国广大的丘陵地带栽种,获得成功,山地可以充分利用了。西南数省山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居住地,人少地多,在番薯未引进之前,这一带是很难解决吃饭问题的,番薯引种成功后,西南地区可以充分开发了,因此这里吸引了大量的江西人来开荒生存。

明代万历年间任云澜沧兵备副使的王士性曾赴各地巡视,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江西人,尤以抚州人居多。他在《广志绎》上说:“作客莫如江右,江右莫如抚州。余备兵澜沧,视云南全省,抚人居什之五六。”又说:“滇云地旷人稀,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而这些“江右商贾”,又多属“抚州客”即抚州商人。

据《皇明条法事类纂》上称,明代成化年间,仅云南姚安府就有江西安福县、浙江龙游县军民商人三五万人;临安府也有许多江西商人。云南金沙江一带的蛮荒之地,也成了江西人的迁徙集居地,江西商人遍布云南各地。

在贵州的江西商人也接迹于道,同贾于市。《黔南职方纪略》说到贵阳的商人,最多的就是江西商人。回龙场和双流泉,是清代兴起的水银生产基地,据贵州地方史资料说,这里的汞商十之八九是江西、湖广人。贵州的贵阳、镇远、松涛原等地,都有许多江西商人在那里经商。

明朝万历时期的江西人宋应星,写了一本中国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别叙述了古代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冶铸、舟车、锤锻、燔石、杀青、五金、珠玉等物品的原料出产和制造过程,之所以他对众多矿产资源和技术如此熟悉,是因为他曾游历过包括西南诸省的众多地方,亲身考察了江西老乡在该地的开掘和生产过程。

渗透闽粤

江西商人利用地理之便,同样活跃于福建、两广地区。福建、广东本地也有商帮,不过他们的贸易重点是在海上,而省内的山区地带,基本上都是江西商人活动其间。明代学者王世懋发现,福建建阳、邵武、长汀等地的居民口音与江西口音相似,一经询问,原来与大量江西商人的活动及入籍有关。以盛产武夷茶著称的建宁府为例,茶农茶商几乎都是江西人,每年的早春二月,总有数十万江西人来到这里,“筐盈于山,担接于道”,或做茶生意,或替茶商打工。金溪商人王善,“操奇赢之术,游七闽,家乃大穰”,主要在福建经商;精于制墨的商人傅云心,也将墨品运往福建一带销售。明末清初,建昌朱氏后裔及药商富豪为躲避清兵的洗劫,纷纷隐姓埋名逃亡福建,大批药业同仁踏上了“扎红头绳出去,缠丝线归”(指明清少年用红头绳扎头发,老者裤子筒均扎丝线),“走福建吃药饭”的谋生道路,代代相传,在闽入籍者不计其数,建昌会馆遍布福建。

广东的主要城市广州、佛山,江西商贾亦“人数殷繁”。广东潮州、惠州等地棉纺业所需棉花,有一半左右靠江西商人从饶州、南昌等地运来。吉安布商有在广州、佛山等地设立“粤庄”。连州、高州等地则有很多关于江西商人施放子母钱的记载。江西的典当商在广东一带也很活跃,他们“坐放钱债,利上坐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而且手法高明,常在当地农民稻谷扬花时节去施放利债,让农民用新谷作为质押。等到收货时,稻谷还未入仓,商人早已赶来,如数运走。江西商人还有很多因在广东、江西两地贩盐而大发其财:广东历来是有名的产盐区,唐代以前,由于大庾岭所阻,江西全省只能食淮盐。大庾岭道拓宽后,大余、赣县、南康等地江右商人便翻越梅岭到食盐广东境内去贩运,唐代以前江西专食淮盐的格局打破。

稍远一点的广西桂林、柳州、浔州、太平、镇安等地,来自江西的盐商、茶商、木材商、药材商也活动频繁。尤其是梧州,地处左、右江会合要津,百货往来,帆樯林立,其繁荣程度在清前期几乎与汉口、湘潭比肩,江西商人在这里所开设的商号林立。隆兴二年(1164),广西贺州知府秦某上奏说:“赣、吉、全、道、贺州及静江府居民,常往来南州等处,兴贩物货,其间多有打造兵器,出界货卖者”。这位知州了解的情况,不仅是赣、吉商人在广西经商,甚至还把生意做出国界。

雄踞京城

元代江西行商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幽燕关陕、八闽两广、荆楚川蜀。江西的著名墨工南昌朱万初、清江潘云谷携墨售于京师。贵溪倪文宝、鄱阳童某也以制毛笔为业,所制之笔也都远销至京城。

到了明代,张瀚《松窗梦语》说:“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夥,浙(江)、(南)直次之,闽粤又次之。”在京江右商以瓷器商、茶商、纸商、布商、书商、药材商为多。江西书商中,以抚州人居多。北京故宫、圆明园、颐和园等中华古建筑的设计建造者为江西雷氏家族。


赣商

据统计,明代各地在北京的会馆大概有41所,其中江西有14所,占34%,居各省之首。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最晚在永乐时就已经出现。乾隆《浮梁县志》上说:“(本县)京师会馆二所。(其一)在北京正阳门外东河沿街,背南向北;其一在右,明永乐间邑人吏员金宗逊鼎建,曰‘浮梁会馆’。”其他还有如始建于嘉靖中期的南城会馆、广丰会馆等。这些会馆,有相当数量为商人所建或士、商合资共建。清光绪时,北京有会馆387所,江西为51所,占12%,比重虽少于明朝,但仍为各省之最。

扬帆出海勇闯全球

江西人敢闯敢拼、闯天下扬帆出海勇闯全球,江西有瓷器,茶叶,药材,纸张等诸多产品出口,是江右商帮出海经商的有利条件。江西庐陵欧阳修后裔欧阳云台多年在日经商成为豪富,明末天启三年(1423)捐出6000坪。

土地在长崎建兴福寺,由浮梁瓷商真圆禅师为住持首创江浙苏三江会馆,扩大到东京、大阪、横滨、函馆以至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国内许多城镇。印尼已早有奉许真君的中国庙,江西人从*购进许真君铜像放入三宝垄大觉寺内。在东南亚客家帮在马来西亚采矿种地,其中就有个著名上市药行余仁生号,其业主原籍吉安,以反抗满清统治出国,该药号继承人余东雄、罗仲霍毅然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江西饶州人程复在琉球国辅佐中山察度,程复后裔程泰祚、程顺则继承祖业,辅佐尚氏王朝。程顺则多次推广儒学,开发航运,使琉球成为北上日本,东通闽粤、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中心。江西丰城人筱塘裁缝杨永清带领丰城南昌大批商人手工业者随荷船万福士号渡海到印尼、马亚西亚、新加坡从事各种手工业,种植橡胶、金鸡纳霜,在马来西亚建三江会馆,在新加坡建万寿宫,菲律宾碧瑶建有万寿宫。

纵横中华金融业

抚州商帮为江右商帮的一个分支,进贤县李渡、文港等乡镇原来属于抚州地区,同时也都是紧临抚河的地区。

李渡当年船运的货物码头,停靠的货船沿河堤排去有数公里长,各色货物上上下下。从晚清到抗战时期,李渡的商贸达到最高峰。那时李渡人开了俊记、慎孚等数家钱庄,有几家的银票还可在上海、汉口等地通用。货币流量达到了平均每天20多万银元。

清末江西萍乡人文廷式创办康泰福煤号,买机器开采安源煤矿,兼营炼焦运输。后与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合组成汉冶萍公司。江西九江修水人陈三立与江西萍乡人李有棻创办江西铁路公司,倡修南浔铁路,民国元年衔江西都督李烈钧之命以南浔铁路公司名誉总监之名与彭程万借款五百万日元,使南浔铁路得以开工。江西宜春奉新人张泌亭与江右商帮巨富周扶九共同创办江西省最大的九江久兴纱厂。江西靖安人陈筱梅任江西省财政部长,商务总会会长,在万寿宫开设江西劝业场。民国元年又随李纯到天津创业,在天津、上海、武汉、扬州拥有多家钱庄盐号,成为江右商帮巨子之一,出任南浔铁路总董。江西抚州南丰人包竺峰在上海、南京、徐州、南昌拥有多处钱庄油行、布行、民国时期回乡建江西大旅社和包家花园,投资官商合办的江西银行。但这些从开矿、办工厂、到修铁路、创办银行的一大批江右商帮巨子为中华和江西近代工商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纵横长三角

东北方向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江西商人经赣江、过九江东下,或经玉山抵浙江,频繁往来于江浙皖各城市乡村,主要做贩卖生意、钱庄、盐业等。

管金生,江西清江县人,1947年出生于江西清江县农民家庭,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1988年创办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在上交所的建设中,其交易规则,设备,交易员的培训,几乎都是万国证券一手操办。深沪两市的异地交易首先由万国开通;无纸化交易由万国证券率先推动。“B股是怎么推出来的?都是我们在房子里想出来的。”管金生曾经的秘书卫哲说。

彼时的万国证券持有中国七成的A股和几乎所有的B股,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60%,成为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管金生向万国证券注入了独立运作的市场化基因,这种基因不仅让万国笑傲江湖、甚至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规则的建立。

1995年2月23日万国大战中经开,16时22分13秒,万国证券在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最后一个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接近中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0,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

4、商帮文化

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心理,迎合不同顾客的要求。江西商人以销售尽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机为原则。

5、商帮发展

江右商帮称雄于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赣商

(1)水运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早在秦朝,秦始皇为了开拓*,派军队修建了江西与广东相连的大庾岭驿道,开通了“南野之界”,使粮饷物资顺赣江南运,抵赣州入章水达大庾岭下,经驿道翻岭陆运,再沿浈水进北江而达番禺(今广州)。赣江以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使江西物资销往长江下游两岸各城市。隋唐两宋以来,江西木材外销是商业贸易中的一个大项目。明成祖扩建北京,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派待郎古朴到江西采购木材,就是通过赣江经吴城过鄱阳湖进入长江由运河北上的。交通便利为江西商人外出经商和运输货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是江右商发展的地域优势。所以“九江据上流,人趋市利;南、饶、广信阜裕,优于建、袁,以多利贾;而瑞、临、吉安尤称富足;南、赣谷林深邃,实商贾入粤之要区。”

(2)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江右商多系农家子弟,自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在从商的过程中,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勤俭持家,蔚然成风。东乡商人,“牵车者遍都大邑,远逾黔滇不惮”;丰城商人,“无论秦蜀齐楚闽粤,视苦比邻”;临川商人“行旅达四裔,有弃妻子老不归者”。许多江右商由于亲身体验到从商的艰难和经营的劳苦,往往能够疏远纷华声色,粗食布衣,洁身自好。

(3)物产丰富,技艺精湛。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江西物产丰富,有瓷器、茶叶、纸张、夏布、大米、药材、木竹、烟草、蓝靛、煤炭、钨砂等等,不仅丰富了商业兴隆的物资基础,也增加了经商的渠道和门路。翦伯赞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明代中叶,棉纺织业的松江,丝织业的苏杭,浆染业的芜湖,制瓷业的景德镇和造纸业的铅山,为江南五大手工业区”全国五大手工业区,江西就有两个,可见手工业之繁荣。据明《铅书食货》记载,铅山县仅石塘镇一地,每年产纸4500多石,其中有200多石被官府收购作为奏本纸。铅山的纸其实早在元代就已名播天下了。

(4)科举盛行,官宦支撑。宋明清,科举盛行。江西人历来尊师重教,崇尚学习,每年中举者络绎不绝,朝中官宦江西人居多。元朝有程钜夫、吴澄、虞集;明朝有黄子澄、杨士奇、解缙、胡广、费宏、夏言、严嵩、谭纶、况钟、陈循、周忱、彭时、欧阳德、张位;清朝有李绂、朱轼、裘曰修、甘汝来、戴衢亨、戴均元、陈宝箴等。明代,朝廷上有“朝仕半江西”的说法,政治影响很大。这些官宦故乡情深,非常注重对家乡的关心和奖掖,他们不仅在京城和各地保护了江右商的地位与权益,还提供了不少的市场信息和商业机遇。

(5)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江右商诚实守信,讲究职业道德。他们不卖假货、劣货,不抬高物价、欺行霸市,而且还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提出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由此形成了“以诚待客,以义制利”,“和气生财,公平守信”,“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一系列道德要求,为“江右商帮”共同遵守。不仅如此,有的家族还将商业道德作为家规、族规的重要内容,要求全家庭的人员予以遵守。

6、特征

这些从江西出去闯的人和商人,为了能在当地生存,他们必须团结,共同抵御外部的侵害。“客商之携货远行者,咸以同乡或同业之关系,结成团体,俗称客帮”。这里所说的“客帮”,是指明清时期地域性商人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在江右商帮中,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垄断性行业,二是同一行业的同乡或同族小团体,三是因同乡或同业关系结伴而为的个体商贩的临时性结合体。为了叙述的方便,下面仅就江右商的情况展开讨论。


赣商

1.群聚经营和居住。明清时期的江右商人一般是集中经营和居住在某一个城镇的一条街道,或相互紧靠的十字路上。根据他们实力的大小而定,没有固定的形式。

2.江右商人经营金融、盐、瓷器、茶叶、纸张、布匹、药材、刊刻图书、木材、粮食、矿产品等各种行业。

3.有着一个共同活动的场所———万寿宫。万寿宫一般建筑在江右商人集中的街道附近,由于江右商在明清时期的经济实力很强,所以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全国各地万寿宫遗址的规模都比较大,都建筑在古时热闹繁华的街道上。下面以景德镇万寿宫为例进行分析。在景德镇的万寿宫,又名南昌会馆、“洪都书院”。始建于清代,是由南昌府的南昌、新建、进贤、丰城、奉新、靖安、安义、武宁八县在景德镇旅居的同乡共同筹集资金建筑的。占地面积(包括隔街相望的外戏台场地)约2300平方米。

“会馆的正面墙是气度不凡的牌坊式建筑体,梁柱、墙框、楣、槛、阶,以石头砌成。石质构件上的浮雕镂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气势雄浑的龙凤、狮虎,园林景色、楼台亭阁点缀其间,令人目不暇接。牌坊貌似“山”字形,顶中嵌有竖刻“万寿宫”蓝底金色三字的石匾。大门正中的门楣上方有石匾一块,上刻“洪都书院”四字,匾额之上有四根圆形柱,以菊花图案装饰,分别镌刻“江天一柱”四字。匾额之下是大门,左右各有一拱形厢门。门为木质,门框、门楣、门槛以及门前的台阶均为石质,构造复杂,工艺精湛。

登阶跨入大门,顶上是背靠门墙的古戏台,台面向东,以16根大圆木分四行排列为柱,横梁、护栏遍饰各式精雕戏文图案。台顶天花板上装饰着民族形式的“藻井”彩画,顶中有一较大的圆形斗拱,呈螺旋形上升,能起到聚声和回音作用。台前是一块开阔的露天场地,地面以石板铺就,是观众看戏的地方。穿过场地,是会馆的主体建筑群,融宫殿庙宇于一体,由大殿、夫人殿、观音殿、祖先堂、花园及议事厅组合而成。

江右商人捐款集资建造的万寿宫,既保留了江西万寿宫建筑风格,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和建筑优点相融合,当然还得根据当地江右商人的经济实力来确定建筑规模。一般而言大城市比中等城市建得好,中等城市比小城镇建得大。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各地万寿宫遗迹,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共同的部分。

江右商人除了以上所说的外在的特征以外,还有其内在的共同遵行的准则。

7、代表人物

汪大渊—全球航海第一人


江右商汪大渊足迹遍及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汪大渊,江右商、全球航海第一人,1330年,20岁的汪大渊从泉州出海经商,足迹遍及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著有《岛夷志略》。

汪大渊的家乡江西自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造船基地和水上交通的良港。唐贞观时期,江西洪州造的海船可载六七百人或500吨货物。到了南宋造的“杨么海船”则可载人1000。

黄文植—近代中国工商巨子

黄文植(1879—1939)名贤彬,江西南昌市南昌县人,近代武汉商业巨子、近代中国爱国实业家和金融家。13岁时由族兄携至湖北武穴镇曹裕隆钱庄学徒,因勤奋经营,被提为经理。1912年,邀集同乡好友筹集资金开设义成钱庄。资金积累增加,合资开办同慎钱庄和聚昌钱庄,独资开办信成麻行和一家布店,公推为武穴镇商会会长。

1920年以后,黄文植将经营商业的重心由武穴镇转移到汉口。与汉口通益精盐公司订立协约,由他集资在汉口、九江两地设立精盐公司经销处,负责经销湖北、江西两省的精盐业务。后又与久大精盐公司合组大同盐号,业务扩展。1927年宁汉分裂,湖北全省食盐供应极为紧张,而大同盐号却拥有大量食盐,一年中获利100多万银元,九江经销处获利20多万银元。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他在武汉先后开德成银号和大孚银行,并任大孚银行董事长。1934年,他带头集资,以承租方式加以接管九江久兴纺织公司,改名利中纱厂,1936年获利216万余银元。商战屡屡获胜,声誉与日俱增,公推为汉口总商会会长。


汪大渊足迹遍及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黄文植乐善好施,在武穴、汉口以至家乡做过大量好事。1937年11月,冯玉祥在武汉从事抗日活动,创办《抗战到底》《抗日画报》,收容流亡武汉的进步人士,得其全力支持。

长期任国民**赈济委员会特任委员,救灾赈荒,每急公好义,慷慨解囊。鄂、陕水旱灾害频繁,不仅捐献财物,还在汉口、南京设立两所孤儿院,将灾区大批孤儿接来抚养教育。在家乡南昌县更尽绵薄之力,捐资修建万舍桥,设置义渡,施粮济贫,给贫病者免费送药施诊;出资20万银元,加修赣江西河堤;出资10万银元创办南昌县私立文植小学,吸收农家子弟免费入学。

近代以来,江右商帮延续古代辉煌在武汉的经济舞台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演绎着精彩的商业传奇,推动了武汉近代工商业的迅猛发展。武汉最杰出的江右商是黄文植,黄文植担任江西旅汉同乡会会长12年之久,三次当选汉口总商会主席,并应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的聘请,兼任了该校的董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文植劝募救国公债达1000万元之巨。黄文植凭借他精明的头脑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成为了二三十年代名满武汉商界的风云人物。在黄文植身上体现了江右商人的突出特点,讲究诚信,为人质朴、做事认真,乐善好施,在武穴、汉口以及家乡做过大量好事。黄文植为武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有以黄文植为代表的江右商人群体,拉开了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序幕,使武汉成为近现代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

汤子敬:近代中国西南首富

汤子敬(1860-1943)字培,号厚珍,江西抚州临川人七里岗乡酉塘村人,近代中国金融家、近代重庆工商巨子、近代西南首富。汤子敬出生时江西临川是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重要战略要地,原本富庶的临川汤家,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汤子敬出生于战乱之中。其父让汤子敬随叔父汤韵高去外地谋生,汤子敬怀揣600钱盘缠及一个鸡蛋,挟着一把雨伞和一双布鞋,告别父母及故乡离家远行。14岁到重庆,在谢亿泰布店做学徒,先后任谢亿泰布店管帐、办内事、跑街,汤子敬抓紧机会锻炼自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使自己学到真正的商业本领,成为谢艺诚的重要助手。30岁时娶谢艺诚之女为妻。

1896,汤子敬先后在重庆开设了“同生福钱庄”和“聚福商号”。因其商号有钱庄为后盾,买卖越做越大。

1909,汤子敬在重庆已拥有源长钱庄、正大昌钱庄、德大家钱庄、正大永钱庄,聚福厚布店、德大合布店、裕生厚布店,大昌祥盐号,聚福长山货号,协太原朱丹粉作坊及永美厚银行,世誉其为“汤十号”。

1917,汤子敬采取以新的经营方式,一举创利40余万银元,汤子敬逐渐成为重庆工商界的泰斗。汤子敬的资本积累使汤子敬的财富占重庆总额的三分之一,因而汤子敬大量投资购买房地产,其房产遍及重庆大街小巷,故号“汤半城”。

1925,汤子敬雄心勃勃走出重庆向长江下游发展,携带100万银元的至下江,在汉口、沙市、上海等城市,先后创办了七家永美厚银行分行。

1928年汤子敬出巨资协助四川军界刘湘将重庆镇改建为重庆市,汤子敬的这一贡献,在重庆市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1936年汤子敬与四川袍哥老大范绍增联合创办了“四川商业银行”,由汤子敬出任银行总经理。汤子敬与刘航深共创“川康殖业银行”。川康殖业银行在汤子敬的有效管理中日益兴旺,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周扶九—勤奋拼搏、勇于开拓成中国首富

周扶九(1831--1920)名鹃鹏,字泽鹏,号凌云,江西吉安庐陵县(吉安县)高塘乡人,近代中国扬州最大盐商、近代中国金融家、上海滩地皮大王、上海滩黄金巨子、近代中国实业家,其资产达5000万两白银,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国首富,周扶九的商业版图终生不断扩大。

周扶九16岁前往同乡在湖南湘潭开的周永孚笔墨店当学徒,后在扬州开办裕通和盐号,后又兼开钱号遍及江南、江淮各城市。先后开有湘潭裕通源钱号、常德裕孚钱号(后改裕通恒)与裕通和盐号、吉安裕长厚、裕道两家钱号与天益当铺、新开汉口裕厚德、裕茂隆钱号、长沙裕恒益钱号、南昌裕厚昌钱号、裕康盐号、裕厚隆纱号、赣州裕盛隆钱号(后为德康钱号)、七海裕大钱号、捷安轮船公司、德丰米厂、九江裕丰厚钱号等等。

周扶九发家后不仅继续做盐票生意,同时将积累起来的资本在长沙、常德等地开设钱庄。不到20年时间,武汉、长沙、常德、扬州、镇江、徐州、南昌、九江、赣州、吉安、上海、南京、芜湖、湘潭等地都有他的钱庄,据说汉口有一条街都是他的财产,称为“汉口一条街”。后来他坐镇上海,各地的钱庄、盐号均委派自己的亲信当庄乏味(经理)。他在委任各地的经理时有三个积极条件,一是办事稳重,诚实可靠;二是在他的店铺服务时间较久,至少5年以上;三是和他有这样或那样的渊源关系。所以他的庄号经理中,江西吉安县人占大多数。

周扶九举家迁往上海时已年过花甲,但他仍然在生意场上拼搏,地产、黄金生意之外,他还与张骞合资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南通纱厂,1917年,周扶九和刘梯青邀请张謇弟兄建立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周扶九首先带头将垣产荡地作介入股,包括添资的现金,入股金额共达53万余银元,占公司定额股金200万银元的四分之一以上。大丰公司的兴办,带动了其他各盐垦公司相继成立,形成了整个淮南的办垦高潮。周扶九与张勋合作创办了江西首家“九江华丰纱厂”,后改为“久兴纱厂”。到了暮年,他还雄心勃勃,与中华民国初的江西省省长陶家瑶合股投资兴建南昌至九江的南浔铁路,在汉口水电公司进行投资。周扶九在上海后,已是富可敌国,资产达5000万两白银,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国首富,周扶九的商业版图终生不断扩大。

朱仙舫:中华近代纺织工业开拓者

朱仙舫(1887—1968),江西抚州临川人。早年创办纺织技术养成所,编著中国第一部纺织科技书《理论实用纺织学》,开办江西第一家九江久兴纱厂,主管上海申新二、五、七厂,接办汉口第一纱厂、重庆纺织厂,创办沪东、沪西业余纺织学校,发起组织中国纺织学会并当选理事长,*成立后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

王兹华(1925-2008),江西省抚州临川县秋溪乡人。*启顺华钢铁公司创办人,被*实业界称为“世界拆船大王”,*十大富豪之一。

谢德清—尽显江右商讲究“贾德”

谢德清(1765-1841)字拜赓,江西抚州市崇仁县十三都段溪村(今崇仁河上乡谢家村)人。16岁始习书算,尔后从事商业。谢德清以贩运苎麻为主,销往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在经商中,作风正派,诚信无欺。不到20年,拥资逾数十万两白银,谢德清在家乡崇仁做了大量好事至今在崇仁学子和崇仁人中传为美谈。

谢德清乐善好施,对受灾县民,从外地购谷赈救。1815年谢德清于崇仁县城独力营建义仓,并捐谷10600担,以备贷放。1819年又捐银2000两白银,倡建育婴堂,以养弃婴及孤儿。

谢德清读书不多,却乐于资助贫困学子。崇仁县学对新学生要加收束惰之费,贫苦学生难以负担,谢德清捐银4000两白银,生息取利,以作学费,从此不需学生缴费。谢德清约志同道合人士结为“芹香社”,合资帮助解决贫穷学生的费用。

崇仁县城有黄洲桥,跨南北两城。黄洲桥北宋嘉年间(1056—1063)为浮桥,南宋淳八年(1248年年开始修建木桥,历15年竣工,旋毁于火;咸淳六年(1270年)修建石桥,并在桥面上建屋40余楹,桥两端设门启闭。此后600多年黄洲桥屡坏屡修,1831五月,大水冲毁该桥,限于财力,知县筹资架设浮桥,后又改设渡船,行人多有不便,交通事故难免。谢德清慨然说:“此事我不做,更待何人?”,谢德清看到此景,决心捐资重建此桥,该桥全部采用石砌。谢德清以72岁高龄主持修建,于1836七月初七日动工兴建,历时四年,耗银6万多两白银,一座新石拱桥建成。知县王楷建议该桥改名为“谢公桥”,谢德清逊谢力言不可,仍名“黄洲桥”。

新时代赣商代表

张果喜,江西鹰潭市余江县人,*第一位亿万富豪。


黄绍武

黄绍武,江西九江永修县人,中国最大的手机分销商神州通集团董事长,2014年神州通集团年营业额656亿元,较2013年增长30%。

鲍洪星,江西赣州市龙南县人,中国饲料大王,双胞胎集团董事长,2014年双胞胎集团年销售额达400亿元。

林印孙,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正邦集团董事长,中国超大型农牧企业,2015年正邦集团年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较2014年增长20%。

段永平,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人,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步步高总部位于广东东莞市长安镇,旗下品牌有步步高、oppo、vivo。2015年oppo、vivo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近9000万台,较2014年增长50%,2015年步步高系电子产品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OPPO蓝光已经覆盖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市场,OPPO在全球已经有接近14万家销售网点。

李平,江西赣州市石城县人,广州天高集团总裁,2012年天高集团销售额达60亿元,天高集团全球控股价值1000亿元矿山。

顾伟,江西人,兆驰股份董事长。兆驰股份2015年销售额近80亿,2016年1月风行互联网电视上市首月销量超20万台,未来三年销售目标1200万台互联网电视,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电视公司。

涂国身,江西吉安人,中国安防(深圳)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额近40亿元。

张国良,江西九江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苏江西商会会长。

张国良在江苏连云港打造工业航母,张国良旗下企业有鹰游纺机、神鹰碳纤维、飞雁毛毯、迎雁新材料、神鹰碳纤维自行车、鹰游碳塑材料等十六家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中国首条年产百万辆碳纤维自行车生产线,江苏规模最大的长毛绒和毛毯生产基地。

彭小峰,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江西赛维LDK董事长。江西赛维LDK总部位于江西新余市,2010年江西赛维LDK销售额219亿元,是全球最大硅片企业、全球五大多晶硅企业之一,彭小峰历经13年由创业之初的2万元起步到2010年江西赛维LDK219亿元销售额。

漆洪波,江西宜春市宜丰县人,新地集团董事长。新地集团总部位于山东青岛市,经过20年磨砺,新地集团目前在青岛、南京、苏州、沈阳、南昌、上海等地均建有城市地标建筑。

杨洪,江西吉安人,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于一体,为汽车整车企业开发生产车载视听娱乐系统、智能导航及多媒体系统、车身控制集成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产品的中国汽车电子龙头企业,2011年销售额近40亿元,到2015年公司将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产销量过1000万台套。


李平

饶陆华,江西丰城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电力精密测试设备、电力综合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科陆电子掌握着本行业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是中国高端电能表产业的开拓者、国产标准仪器设备的*,2013年实现销售额14亿元。

黄立,祖籍江西,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红外是大型红外热像系统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是中国光谷高速发展的高科技国际化光电企业,企业效益成长性在武汉高科技企业中排名第一。

2014年黄立以100亿元的个人资产,这是黄立第二次成为湖北首富。

孙清焕,江西高安人,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木林森是中国最大的LED封装企业,2015年营收目标超100亿元,孙清焕以155亿元列2015年中山市首富。

邹炳德,江西抚州市崇仁县人,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邹炳德以115亿元财富宁波市富豪榜第五位。

杨文龙,江西丰城人,仁和集团董事长。仁和集团总部位于江西樟树,通过十年的拼搏仁和集团从一个销售额仅仅百万的小制药公司逐步发展为2011年年销额近40亿的医药集团,仁和集团到2015年销售额力争达到100亿元。

王文京,江西上饶人,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亚太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集团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小型企业管理软件提供商,也是中国领先的企业云服务、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咨询及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训提供商,中国及亚太地区超过150万家企业与机构使用用友软件。


王文京

何金明,江西上饶人,人人乐商业集团董事长。人人乐总部位于深圳市,2011年人人乐营业总额120亿,何金明用15年由一个中型超市起步到2011年的全国122家连锁超市。

徐良喜,江西丰城人,欧亚达集团董事长。欧亚达集团创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武汉,欧亚达集团产业包括:欧亚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欧亚达家居连锁商场、欧亚达家具制造公司、欧亚达房地产开发公司等。2013年欧亚达集团营业总额达252亿元,欧亚达集团将用5-8年的时间在全国建100家欧亚达城市生活广场。

上一篇:浙商

下一篇: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