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鲁商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20:49:36
...

“鲁商”即山东籍从事商业营销活动的商人的通称。是山东的商人精英群体,有人称山东商帮,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鲁商在中国历史上兴起较早,和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五大著名商帮。

1、简介

“鲁商”即山东籍从事商业营销活动的商人的通称。是山东的商人精英群体,有人称山东商帮,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


鲁商

从营销的地域上来看,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山东省辖区内的本省商人和在省外的山东籍商人。因而,“鲁商”这一名称兼具三方面的内涵。它既是一个从业群体的称谓,又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更是一个与他省商人相比较而独具商业特色的名称。

鲁商是山东经济、社会宝贵的人文资源,伴随着“鲁商”概念迅速叫响全国,鲁商已成为国人解读山东经济、山东速度、山东精神的一种范本,成为山东的一张崭新名片,鲁商崛起的意义已超越其经济领域,成为山东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大事件。

鲁商特色,从*来看,在最北段的山东商帮,很厚实,很有国有企业特色。

鲁商创造的独特鲁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2、起源

目前学术界在论及“鲁商”时,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观点:鲁商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此种说法大体上勾勒了山东商人的成长脉络,概括了山东商人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但是,此种说法又忽略了一个最为基本的历史常识,即将“鲁”当成了“山东”。而事实上,尽管两者都是一个行政单位名称,但从出现的时间上来看,前者要远远早于后者,并且后者在区域范围上更是远远大于前者。既然认定“鲁商”是山东籍的商人群体,自然也就不能将历史上的“鲁”当做“山东”的代名词。追溯“鲁商”的历史起源则可以发现,它并非源自鲁国,而是起步于山东境内的另一个国家一一齐国。因而,齐国才是“鲁商”的发源地,齐国商人才是“鲁商”的真正始祖。“鲁商”起自齐国而非鲁国,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最深层次的原因上说,是由两国的不同文化类型所导演。鲁文化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是典型的儒家文化;齐文化则属于中国传统工商文明的产物,文化成分复杂多样。正因为文化类型上的差异,更准确地说是儒家文化所占比重的不同,酿就了鲁、齐两国文化上的差别。


早期鲁商代表——宏济堂创始人乐镜宇

细细探究则可以发现,以地域为标志划分商人群体,既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性,又显示了中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匮乏。受国家起源的深刻影响,宗法制度在中国社会异常完备,弥久益新。首重血缘性的家族关系,次重地缘性的乡土关系,成为中国人群体意识的认同标准。以地域关系划分商帮,即是对既成事实的集体认同。清代学者徐珂曾对商帮有过基本的界定。他说:“客商之携货远行者,咸以同乡或同业之关系,结成团体,俗称商帮,有京帮、津帮、陕帮、山东帮、山西帮、宁帮、绍帮、广帮、川帮等称。现代学者更是精当地解释了商帮。张研认为,“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经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在异地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了最后的阶段”。

商帮的盛行还直接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在一个健全、统一、成熟的经济市场中,规范商人行为的不是习惯性规则,而是国家法律;保护商人利益的不是契约,而是国家颁布的行业法规:商业伦理取代了乡谊、交情。商人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护,商人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规范。传统的中国商人却难有此保障。数千年来,中国的统治者们素来对商业缺乏足够的重视,视商业为末业,商人位居“四民”之末,即使到了明、清中后期,此种状况也鲜有改变。在此大背景下崛起的各地商帮,为求自保,为求生存发展,在无奈之中,只有借助于血缘、乡谊,结团成伙,外御风险,内求安全。

从起源上看,鲁商与全国各地的其他商帮一样,大都发韧于西周时期,但真正成为中国商界中的重要一员则是在明清时期。可以说,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航与京杭大运河区域商业经济的繁荣,成就了鲁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业绩,辅佐鲁商登上了中国“十大商帮”乃至“五大商帮”的宝座。

3、历史沿革

中国古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形象地点评了环境、人、文化三者之间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追溯“鲁商”的历史起源可以发现,鲁商真正起步于山东境内的齐国,而不是鲁国。这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齐地虽然很早就得以开发,但限于地处丘陵,沙质土壤,农业难以发展起来,因此就有了齐地“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渔盐”,及鲁地“颇有桑麻之业”之说。从深层次的原因上说,是由两国不同的文化类型所导演的,山东地区以泰山为界,可分为齐、鲁两个文化单元。鲁文化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是典型的儒家文化,重农轻商;齐文化则属于中国传统工商文明的产物,文化成分复杂多样,齐国存在着多种经济类型:农耕、渔业、制盐业、手工业、商业,并且这种经济类型自太公建国之初就已经确定。正因为文化类型上的差异,酿就了鲁、齐两国文化上的差别。


鲁商

先秦秦汉时期,齐鲁的商品经济在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齐鲁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有关,又同工商管理政策相联。

至西汉司马迁时,齐鲁已出现经营百亩千亩桑麻的业主和以经营渔盐的业主越业越多,这就是最早的齐鲁商帮。

秦汉以后,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出现,齐、鲁两种不同源的文化因地缘上的原因,在行政化的干预之下,最终凝成了崭新意义上的鲁文化。此时的鲁文化既非传统意义上的齐文化,也非传统意义上的鲁文化,更非齐文化与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齐、鲁文化相互冲突、融合、会通之后的再创造。它兼具齐、鲁文化的某些共性,又独具齐、鲁文化所没有的某些文化特性,与传统意义上的齐、鲁文化存在着一种既是又不是的特殊关系。与此同理,在完成了文化转型、再造之后的山东籍商人既保持了齐、鲁商人的某些特性,又增添了某些鲜明的商业内质。

两汉以后,儒家思想被奉为正典,重农抑商成为历朝历代的基本国策,山东商人也与全国各地的商人一样,走过了一条曲折泥泞之路,商业活动鲜有作为。此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15、16世纪,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到顶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母体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中国商人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活动舞台,商人的营销空间突破了省区的限制,进行着跨省区的商业运作。由于经营范围的不同,商业特性的差异,业内之人为了相互之间的区分,开始以地域为参照,划分了全国各地的商人群体。山东籍商人因其悠久的历史,辉煌的业绩,鲜明的特性,被划入了包括即徽州商帮、山西商帮、山东商帮、陕西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之列。更有后世之人将“鲁商”与“徽商”、“晋商”、“浙商”、“闽商”,并称为中国五大商帮。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鲁商”才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山东籍商人群体的通称。

2009年8月28日,来自中国工商学会、中国商业史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聚首“百年商埠”山东周村,围绕“鲁商发源地与周村”开坛论道,探讨与徽商、晋商、浙商、闽商并称为中国五大商帮的鲁商的起源与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周村商埠文化的兴起发展脉络,周村商帮、老字号与鲁商兴起发展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体系、史料依据、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探究鲁商文化的发源及发展轨迹,并实地探访了鲁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周村古商城,参观了商埠文化展览馆及部分代表鲁商发展轨迹的商埠旧址。专家学者认为,周村自古商业发达,商周时期已具城市雏形。其前身为齐国於陵城邑,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商代就是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有“丝绸之乡”美称。汉唐以来,更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明朝中后期,周村迅速崛起。与会专家一致认定,周村是鲁商的发源地。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当时齐国与鲁国地处交通要道,为商贾必经之地,这为商业的发展具备了重要条件。齐国建国之初,人民贫穷,国家不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弥补农业“少五”的不足,国家当局允许人民经商,从而使得商品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为商鲁的形成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同齐国相比,鲁国相对保守一些。由于封土面积较小,随着人口的繁衍增殖,至西汉时,人们为了生存,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外,只得以经营工商业作为出路。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邹、鲁“好贾趋利,甚于周人”的经商习俗。

先秦时期,齐国统治者多实行较为宽松的经商政策和发展商业的宽松环境,这样就为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鲁商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等记载,吕尚被封为齐侯,在治国时利用山东半岛自然资源的优势,不仅对男人,而且还劝妇女参与经商。经商的行业主要是鱼、盐、漆、布、帛等。

齐国就非常注重招商引资和货币的形成。齐桓公时,为鼓励贸易,招徕外商,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即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会盟,约定诸侯国之间的贸易,都要为商贾提供食宿方便。齐国为外来商人提供宾旅和货栈交易的场所。对外商货车一乘的提供本人伙食,三乘的兼供给饲料,五乘的并供给厮养人。这样“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管仲为使外来商人到临淄经商,大搞旅邸设施,甚至在临淄设“女闾三百”,以招徕商人。到战国时,临淄已成为一个工商业集中的大都市。城中居民达7万户,经营商业、贩运业的有6千户之多。

管仲全面整顿士、农、工、商的户籍,加强了对工商业的控制和管理。还实行"官山海"的政策,对山海之利(主要是盐铁)实行国家控制,以照顾各方利益。如民营盐铁生产由国家征收实物税,并统一收购销售,实行专卖,寓税于价,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如此就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使“甲兵大足”,从而为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晏婴为齐相时,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工商不变,即工商业坚守其业,搞好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管理政策,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直至战国,齐国重视发展工商业的传统,使其工商业仍旧十分发达。

春秋战国时,齐国还发明铸造铸造了刀币,而且被许多国家所用,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国际性货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齐献公时(公元前859年),临淄被立为齐国国都,历时636年。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西汉时临淄人口达50万人。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不少的数字。

4、经商之道

鲁商的经商之道,最早形成于战国秦汉时期。齐鲁商人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经营谋略、业务作风等较为完善的经营之道。


鲁商

这些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不仅为当世和后世的人们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提供了参考与指导,而且还为中国古代商业经营管理理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构成我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陶朱公范蠡在这方面则表现得更为出色。他不仅预见到市场上商“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变化趋势,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而且还预见到"居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定陶,为经商的好去处。故到此经营,取得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的经济效益。

商人为取得经营的成功,还需对经营的商品和在经营中形成的各种关系采取一定的计谋策略,予以妥善处理。要关注商品的质量,贮藏好货物,“务完物”,使商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外,还要针对不同商品的自然属性,加以适当管护,如对易“腐败而食之物勿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商业经营活动内部关系,要以“能择人”的方式予以解决。良好的业务作风是商业经营活动的保障。其中,吃苦耐劳的精神、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商人走向成功铺平了道路。而善于处理主仆关系,会充分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上下精诚一致获得经营的成功。刁间就喜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奴虏,并大大提高他们的待遇,以致出现了宁做刁氏奴,不为国家*民的怪现象。由此,刁间积聚起“数千万”的商业资本。

5、鲁商大会

鲁商是山东国民经济的支柱,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中国经济舞台上,作为实力派的山东企业家,逐步形成了“德为本,义为先,义致利”为主要商业思想的鲁商商帮。


鲁商大会

2008鲁商大会由四大主题板块组成:一是鲁商论坛;二是山东经贸投资合作洽谈会暨商品交易会;三是鲁商文化节;四是鲁商盛典,大会将通过四大板块,致力于搭建*与企业家的对话交流、招商引资、投资交易、文化展示、打造鲁商名牌等活动平台,展示鲁商成就,共谋发展之道。

大会宗旨

为山东企业搭建商务沟通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山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大会内容

鲁商大会由四大板块组成:

一、“鲁交会”,包含: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和投资博览。突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环保等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推介我省名优新特产品;集中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和中小企业投资项目。

二、“鲁商论坛”,包含:鲁商发展论坛、山东投融资论坛、山东女企业家论坛、山东青年创业论坛,以弘扬鲁商精神促进山东发展为宗旨,以论坛形式就鲁商历史、鲁商发展、企业家责任、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达成共识、团结互助、合作共赢。

三、“鲁商文化节”,包含:举办2008齐鲁大型书画展、齐鲁民俗文化展、鲁商大会文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文化合作渠道,加快文化强省战略实施。

四、“鲁商盛典”,包含:鲁商风云榜推介发布活动、鲁商企业品牌发展促进工程、鲁商大道整合鲁商品牌的集体力量,记录齐鲁大地的盛况。

6、鲁商使命

鲁商使命


鲁商

履信尚义兴商润民

企业使命是对企业存在意义的高度概括,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最高目标和根本目的。它昭示着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也体现了企业的理想与追求,激励着企业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职业操守,同心协力推动鲁商走向成功。

使命释义

履信尚义:诚信经营、多方共赢,崇尚道义、致力和谐

诚信经营,在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作中,相互信任和尊重,实现共同的目标。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公众的利益,贡献税收,保护环境。平衡国家和社会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促进多方和谐发展。

兴商润民:立足零售、发展商业,挚诚服务、润泽百姓

以零售业为主业,集酒店,地产,医药,教育,传媒等多元化业态发展的集团公司。挚诚地服务于每一位顾客,每到一处,都要致力于为当地增加经济收入,解决就业,促进经济的繁荣,服务百姓,造福一方。

7、社会影响

奠定基础


鲁商

与商业发展相适应的商业文化和经济学思想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必会在思想领域有所反映,促使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先秦秦汉时期,齐鲁商品经济的较高发展水平,为经济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深远影响

战国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就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无论是儒家贱利贵义的义利思想、足食足兵的富国思想、轻薄税敛的赋税思想、黜奢崇俭的奢俭思想,还是空前绝后,洋洋洒洒十万言的经济学巨著--《管子》,都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构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国经济思想以至中国古代经济本身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内涵丰富的齐鲁商业文化,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上一篇:陕商

下一篇:流动人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