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在作*工作报告时说,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中文名:粤港澳大湾区
所属地区:华南地区
代表城市: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等
定位:世界级城市群
1、写入*工作报告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在作*工作报告时说,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落实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继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壮大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2、成立过程
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2010年粤港澳三地*联合制定《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以落实上述跨界地区合作。广东省2016年*工作报告,也包括“开展珠三角城市升级行动,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等内容。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2017年2月27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赴广州南沙调研检查广东自贸区建设情况,强调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把自贸区打造成为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南沙要围绕门户枢纽定位,全力推进“一城市三中心”建设,使南沙成为高水平的国际化城市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成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支撑和引领全省新一轮对外开放。广东与香港将在南沙自贸区建立“粤港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将紧紧围绕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及健康服务、航运物流服务、资讯科技等八大产业。
2017年2月23日,**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在广州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胡春华说,近年来,广东与香港全面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多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香港国际化水平高、现代服务业发达,广东制造业体系完备、经济活力强,两地合作空间广阔。希望粤港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把自贸区打造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同时携手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合作水平。梁振英表示,香港特区*愿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密切双方联系,深化投资贸易、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教育人文、自贸区建设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粤港合作。
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2017年3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海南博鳌和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巿委书记任学锋会面,主要讨论两方面,一个是香港和广州如何可以一起做好*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里面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巿群的规划工作;第二方面,就是香港和广州如何可以一起“走出去”,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五个互联互通。
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其中广东被列入省级行政区之中,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该次广东改革试验区提出的粤港澳合作,明确加入“创新”两字,表明“创新”将是这次广东改革试验区最核心的命题。近年来,广东一直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东已启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筹建广东国家大科学中心,组建新的广东省科学院,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此作出深度阐述。首提“发挥广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和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形成珠三角各市创新驱动发展各有特色、一体联动格局”;提出“实施高新区升级行动计划,促进高新区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被重点提及,广州将立足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民营科技园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文化、科教中心,集聚了79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数以百万计。2016年以来,广州地区新入选*“千人计划”专家46人,占全省47.9%;新入选“万人计划”专家52人,占全省74.3%。2015年底,在穗院士人数42人,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8家,*企业技术中心2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549家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7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2015年10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网站公布了2014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广州16家*孵化器参评,有7家被评为优秀(A类),成为全国*孵化器优秀数量最多的城市。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在北京签署。该校区将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强强合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量子通信、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力支撑广东、广州创新驱动发展。
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823家,增量全国第二,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均列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2016年4月,思科中国创新中心总部正式落子广州,投资总额200亿元的思科智慧城项目,将成为思科美国以外最大的物联网研发平台和智能制造运营平台。通用电气在广州设立生物产业园项目,将领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国与瑞士合作的广州低碳城市项目将打造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富士康在广州投资610亿元建设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重点发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超高清8K电视、智能家居、智能办公、面板自动化研发等。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设立研究院,建设具有国际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微软在广州设立孵化平台,重点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百度在华南地区布局的首个创新中心落子广州,谷歌也将与酷窝联手在广州培育更多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目前在广州投资的外资企业达2.7万家;28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近800个项目,其中120家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广州。
3、经济数据
2015年各城市GDP:广州1.81万亿、香港1.79万亿、深圳1.75万亿、佛山8003亿、东莞6275亿、惠州3140亿、中山3010亿、江门2240亿、珠海2024亿、肇庆1970亿。
2015年各城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香港93%、澳门92.6%、广州66.77%、深圳58.8%、东莞53.4%、珠海48%、江门44.1%、中山43.5%、惠州40.2%、佛山37.8%、肇庆36.1%。
2015年各城市人才储备(在校大学生数量):广州104.32万人、研究生7.95万人;珠海13.3万人;东莞11.46万人;深圳9.01万人;肇庆6.61万人;佛山4.94万人;江门4.77万人;中山4万人;惠州34658人。
2015年各港口货物吞吐量:广州港51992万吨、香港港25660万吨、深圳港21706万吨、珠海港11208万吨。
2015年各机场旅客吞吐量:香港国际机场6850万人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5520万人次、深圳宝安机场3972万人次、澳门国际机场580万人次、珠海机场470万人次。
2015年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广州46734.60元、深圳44633.30元、东莞38651元、佛山38501元、珠海36157.9元、中山35712元、惠州25220元、江门22364元、肇庆18991.4元。
2015年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广州7932.96亿、深圳5017.84亿、香港4752亿(港元)、佛山2687.22亿、东莞2154.7亿、中山1079.74亿、惠州1070.72亿、江门1032.31亿、珠海913.20亿、肇庆632.36亿。
4、构思设想
2017年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发言时系统论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何宁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何宁卡援引数据指出,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为1.36万亿美元,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6500万标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1.75亿人次;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港澳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在90%左右,内地9市制造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粤港澳三地在经贸、技术、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正进入全面、深层次合作阶段。
何宁卡建议,重点从六个方面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二是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三是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化,打造CEPA升级版;
四是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五是共建金融核心圈,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六是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共建健康湾区,推进社会协同治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5、机制设立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统筹协调三地是一大挑战。相比长三角(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带)、京津冀,粤港澳政治、经济方面存在差异;地域间制度多样性、互补性给合作带来共同利益,亦可能产生矛盾。
如何规避摩擦?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认为,和早期仅将香港制造业移至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带)不同,大湾区建设中的粤港澳合作势必升级,具更高端价值的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一方面需要内地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则需政策主导、协调。
“内地总体上越来越开放,但一些港人却说‘大门开了,小门没开’。港澳与广东在具体政策、法规、标准上存在差异,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问题。”陈广汉以人才引进为例说,大量高端人才进入珠三角即面对一系列就业、就学、医疗、养老问题,*及地方可适时出台政策,相关部门也需进行疏导、指引,社会多方应帮助人才落地。
他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将三地合作从经济领域延展至社会、民生领域,多部门、多地区面对更复杂、更多样情况,需要创新思路。
为此,张燕生提出建议,其一,构建全球性的高端人才、高端资源要素、高端市场的平台;其二,*需设立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全局擘画该区域长远发展。他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资金的融通、贸易的畅通首先需要各地*政策上的沟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比该地区以往合作要更加复杂。
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提议,建立粤港澳科技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国家部委规划也在为广州、深圳的“湾区角色”注入“全球色彩”。商务部近日公布《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以广州、深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为重要抓手,发挥中国(广东)*贸易试验区平台优势,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化,提升广东对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努力把泛珠三角建设成为引领华南、携手港澳、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和综合服务枢纽。
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并不是在同一个政治经济*下运行的。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莫道明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更趋于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
莫道明说,首先是政治制度的不同,内地实行的是*制度,而香港作为*贸易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和内地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是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不同。“要探索出一种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最为重要的特征,也是最为重要的优势。”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告诉记者,在“一国两制”之下,制度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是粤港澳区域合作的优势,也可成为推动合作的动力。
在广东和港澳加强经济合作与融合的过程中,既要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动摇”“不变形”“不走样”,又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林江说。林江认为,从全球金融的视角看,香港要充当好“纽伦港”的角色,即成为紧随纽约、伦敦之后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此目标应该紧密联系珠三角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在*最重要的上市融资中心、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以及中国最重要的资产管理中心。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充分发挥香港、广州、深圳三个中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对珠三角地区的引领和外溢作用,尽快形成一批能够媲美百度、阿里、腾讯的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和新企业,以区域融合推动产业的特色化、多元化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6、深度合作
2016年3月28日,经粤港双方*同意,广东省人民*印发了《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重点工作》。在第七项“重点合作区域”这块,第86条对广州市*提出如下要求:落实《中国(广东)*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关于粤港合作的项目和措施,加快推动南沙新区片区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公共服务、电信服务和商贸合作等领域对香港的进一步开放,支持香港业界参与该片区的开发建设,落实区内教育、医疗及税收等配套措施。
2016年9月15日,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在南沙最优质的地块中划出一个专门区域,打造成“粤港深度合作示范区”,这个地方只引进香港企业,并争取尽快实质性启动示范区的建设。因为这个区域只引进香港企业,所以后来大家也称南沙此区域为“香港园”。其实不止“香港园”,自贸区很多开放领域都有专门为港企“留位”。为加强与香港的合作,自贸区建立了合作机制,省市区*加强了和特区*、非*组织、商协会及企业界互动交流。特别是在加强产业合作方面,已推动了一批合作教育医疗项目和港资总部落户在自贸区。
2016年确定建立“香港园”后,目前,双方已就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筹建工作、粤港双方园区选址、交通衔接、在港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到南沙自贸试验区注册等问题达成共识。作为粤港深度合作区,规划上对其交通的硬件配套可谓“豪华”。地块未来将连通南沙港铁路、深茂通道、广中珠澳城际轨道、中南莞城际轨道、地铁18号线等多条国铁、轨道交通、高快速路。此前规划还提及该区块内将设有领事馆功能区。据悉,合作区产业发展将紧紧围绕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及健康服务、航运物流服务、资讯科技等八大产业,将合作区打造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现代化示范区。
从广东自贸区挂牌开始,在南沙建设“粤港深度合作区”就一直在日程表上向前滚动。本次粤港合作区的正式启动,为三年来的前期筹备画上句号。粤港深度合作区的破茧过程,其实也见证了粤港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有观察者提出,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特区的建立开启了“前店后厂”的粤港合作1.0时代;2003年CEPA签订后,又进入了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粤港合作2.0时代;2015年4月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则正式启动了以高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化为主导的粤港澳合作3.0阶段。自贸区挂牌三年,南沙自贸区开启的“香港通”服务针对香港投资者出台一系列新政,努力打造最适合港人港企的投资环境。给两地经济带来强大动能和勃勃生机,也推动粤港合作进入新一轮黄金时代。
7、旅游产业
广东省*在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广东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门户。到2020年,接待过夜游客总量超过5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00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对广东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3%。
该方案称,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丰富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发挥广东在国家推动粤港澳对接广西、福建、海南等内地沿海省份战略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支持香港建设多元旅游平台、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推动广东与港澳联合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加快推动粤港澳游艇*行。
而今年的*工作报告也提出,将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促进和谐。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并对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始终充满信心。粤港澳自贸区有望站上风口。
8、战略意义
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副院长、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指出,从地区上看,港澳因素以及粤港澳的合作对于广东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意义。过去的发展经验表明,它是撬动广东开放和改革的一个杠杆,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今天,它可以成为推进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支点,促进广东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的确,粤港澳合作不是新概念,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应该说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过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这为粤港澳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了新使命。
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总结一下湾区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比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亟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从国际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入调整期,这对于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的中国来说,冲击极大,需要重新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国内来看,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型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正是在国际国内的双重需求和挑战下,粤港澳大湾区备受瞩目和期待。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深澳合作取得的新进展,会有效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深化两地的同胞福祉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9、发展规划
2017年7月10日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已初步成型,日前正式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维保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揭牌时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已于2017年6月底上报国家发改委。该规划由广东发改委会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国家高端智库绘制,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时表示,大湾区的目标定位是更具活力的世界级经济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胡春华说,要加强务实合作,认真组织与香港、澳门的工作对接会,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发展规划和合作需求,围绕经贸、科教、金融、旅游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推进更多合作项目,找准合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指出,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建设稳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网络容量。
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是首要工作,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分析师表示,“一中心”是指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三网”是指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万亿级基建投资在路上。
其中,打造辐射国内外综合交通体系,将成为大湾区的重点。广东“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仅中山一地未来六年将投入1400亿元布局交通版图。
佛山方面,将投资4775亿元,建设154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珠海方面,2017年全市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29个,总投资约3741亿元。惠州方面,“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设323个市级*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2275亿元,主要集中在市政设施与综合交通设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