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
高安市是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毗邻南昌市,辖2个街道、18个镇、2个乡,面积2439.33平方公里,市*驻瑞州街道。
中文名称:高安市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江西省宜春市
下辖地区:辖2个街道、18个镇、2个乡
地理位置:位于江西省中部
邮政区码:330800
电话区号:0795
面积:2439.33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驻地:市*驻地位于瑞州街道
1、地理区位
高安市
高安境内地形北高南低,中间舒缓平坦,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概称"四山一水三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
赣江支流锦江流经城区,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俗称“南街”和“北街”。南街为主要商业区。北街为日军当年烧城后重建,是高安的文化、政治中心所在。
2、历史沿革
高安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高安境内便有人类居住与活动,距今4000多年。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在高安开展下陈遗址调查,首次考证了这一史实;1982年文物普查时,又相继在相城一带发现了矿山、反泉、消水洞、漳浒、山背、严家山等处遗址,其年代略晚于下陈遗址,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即西周至春秋时期。
据已有的文字记载,高安原是古三苗活动之地。春秋时属吴国管辖范围,越灭吴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属楚。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高安属九江郡。汉高祖初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遂属淮南国豫章郡。
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建成县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建成县为多聚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旧名;中平年间(184~189年),从建成县划出一部分设置上蔡县(今上高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建成县属孙吴。黄武年间(222~228年),又从建成县、上蔡县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宜丰、阳乐(今万载县)两县。
晋及南朝时期,建成县仍属豫章郡。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废望蔡(即上蔡),并康乐(即阳乐),宜丰复入建成,是时改豫章郡为洪州,遂属洪州;大业初年(605年),废州复置郡,建成县仍属豫章郡。
唐朝改郡为州。武德五年(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据《太平寰宇记》载:"地形似高而安,故名"。同时在高安设置靖州,恢复望蔡、宜丰、阳乐三县,增设华阳县,连同高安,五县悉统于州。武德七年(624年),先改名米州,继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年)废靖州,将望蔡、宜丰、阳乐,华阳四县并入高安县,隶属洪州。
五代十国时期,高安先属吴政权、后属南唐政权所辖。保大十年(925年)复置筠州,领高安、上高、万载、清江四县,高安是筠州治所。
北宋大平兴国六年(981年),从高安、上高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新昌县(今宜丰县)。绍兴十三年(1143年),筠州改名高安郡,五年后复名筠州。宝庆元年(1225年),因"筠"字与理宗赵昀名同音,且恰逢州治后山的碧落堂发现一株十四茎灵芝草,视为祥瑞之兆,乃改筠州为瑞州,高安仍是县名,为瑞州治所。
元朝改州为路,高安归瑞州路治。
明清两朝改路为府,高安归瑞州府治。
民国3年(1914年)全省划为四道,高安隶属庐陵道。民国15年(1926年)废道,高安直属省管。民国21年(1932年),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24年(1935年)全省缩为八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全省扩为十一个行政区,高安仍属第二行政区。民国31年(1942年)全省调整为九个行政区,高安改属第一行政区。
1949年7月10日,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县人民*,隶属于江西省人民*南昌分区督查专员公署管辖。1959年1月南昌专员公署改名为宜春专员公署,高安县隶属宜春专员公署管辖。此后,宜春专员公署于1968年2月改为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7月改为宜春地区行政公署,高安县仍隶属于其管辖。
1993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高安撤县设市。高安市为县级省辖市,由宜春地区(2000年5月改为宜春市)代管。
3、行政区划
高安市下辖辖2个街道、18个镇、2个乡。
街道:瑞州街道、筠阳街道。
镇:蓝坊镇、荷岭镇、黄沙岗镇、新街镇、八景镇、独城镇、太阳镇、建山镇、田南镇、相城镇、灰埠镇、石脑镇、龙潭镇、杨圩镇、村前镇、伍桥镇、华林山镇、祥符镇、大城镇。
乡:上湖乡、汪家圩乡。
4、自然资源
高安市
土地资源
高安市土地总面积243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8.8公顷,占28.8%;山地92691.5公顷,占38%;水域25434.3公顷,占10.4%;城镇、村庄、道路等其它用地55638.1公顷,占22.8%。土壤质地肥沃,主要以红壤土和水稻土为主。其中:红壤土占土壤面积的50.3%,水稻土占土壤面积的43.1%。市域土地结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土层疏松的沟谷平原对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非常有利,而丘陵岗地平缓,开发潜力较大,适宜于发展旱地作物和经济林木。
水资源
高安市水系发达,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比较丰富。地表径流归属于锦河、肖江、潦河、袁河四流域,其中锦河是最大河流,境内流程近70公里,流经12个乡镇(街办)。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38亿立方米,大部分地区形成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境内锦河以北为弱风化裂隙水和孔隙裂隙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锦河以南为裂隙溶洞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在4亿立方米以上,水质良好。经过多年开发,全市建有蓄水工程1538座(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48座,小二型水库257座,山塘水库1225座),总库容5.87亿立方米;引水工程343座(其中中型工程1座,万亩工程2座,小型陂闸工程340座);提水工程装机4362台,49966千瓦;全市水电蕴藏量2.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资源为1.35万千瓦,已建小水电站24座,装机容量4098千瓦。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主要有煤、石灰石、高岭土、石英石、瓷石、耐火粘土、铜、铝、锌、铁、金等。其中煤炭储量2.6亿吨,位居全省前列;石灰石仅出露范围内的储量就达13.4亿吨,且品位较高,在全国都享有知名度。其它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具有分布广、品质优的特点,开发价值较高。
林业资源
境内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植物种类共有2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有80科237属452种;地带性植被的基本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等。境内林业用地面积84894.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4.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31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
5、地方名人
陈邦瞻
幸南容
李建华
熊尚林
杨实人
单人骅
北宋史学家---刘恕
帝师朱轼
音韵学家周德清
诗僧圆至
贾石
6、经济情况
“十一五”时期,面对进位争先、赶超发展的竞争态势,面对频繁而又突如其来的各种自然灾害,面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出矛盾和新问题,市委、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与时俱进,奋发开拓,夺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目标均超额完成,其余规划目标大部分圆满完成。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由50.16亿元增加到112.45亿元,年均增长17.5%,为历次五年规划实施的最高增幅,财政总收入由3.68亿元提高到11.16亿元,其中地方收入由2.44亿元提高到7亿元,剔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减免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4.8%和23.5%,均实现五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1亿元,年均增长36%。三大经济综合指标齐头并进,大幅攀升,标志着市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市域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26.3:40.3:33.4调整为21.4:49:29.6,形成了二、三、一的合理排序。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业崛起带动高安崛起,采取优势资源转化、园区基地集聚、支柱产业带动、核心企业做强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出一条加速工业化的有效途径,为市域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新型服务业迅速兴起。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创业环境更加宽松,民营经济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城乡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率由31.6%提高到43.97%。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围绕完善*市场经济*,各项改革有序展开,有效增强了全市的发展动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乡镇配套改革、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机构改革、企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成效,医疗卫生*改革全面启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平稳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额成功做大,南昌银行成功入驻。围绕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全市上下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互动,着力打造开放平台,强化推进机制,大力招商引资,使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出崭新局面,为支柱产业成长壮大和园区基地迅速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实际利用*资金5138万美元,年均增长20.8%,外贸出口3200万美元,年均增长28.9%。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以交通、电力、水利、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城区320国道北移、高安大道改造、八景火车站扩股、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等重大交通项目,全市所有的建制村实现了通水泥路或油路,11座渡改桥工程基本完工。输变电工程建设力度空前加大,农村电网改造继续推进,全市电力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供电条件和质量大为改善。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一)、(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锦河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锦北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等一大批国家投资项目扎实推进,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杭南长铁路客运专线、西气、川气管线工程的建设,提升了高安的交通优势和能源保障水平。城市扩容提质有效推进,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1.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36.16万人,比五年前分别增长35.6%和93.7%。与此同时,以创业年、效能年活动为抓手,投资软环境和政务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再创佳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五年内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0个,技术创新和推广转化工作步伐加快。“两基”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农村中小学校危房得到大力改造,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播电视覆盖网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市区主要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扩改投入大幅增加,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改革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有序开展,人口保持较低速度增长。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人口8223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2‰。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五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54元,比“十五”期末增长了83.6%,年均增长了12.9%。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住房、旅游、保健,信息产品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均比“十五”期末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城市低保基本上达到了全覆盖,农村医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