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
峡江县隶属于吉安市,别称玉峡,因此地为赣江要冲,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故名峡江。辖6镇5乡84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地处江西省中部,面积1287.43平方公里,县人民*驻水边镇。
中文名称:峡江县
别名:玉峡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西省吉安市
下辖地区:辖6镇5乡84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
地理位置:位于江西省中部
邮政区码:331409
电话区号:0796
面积:1287.43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驻地:县人民*驻水边镇百花路1号
现任领导:县长涂建忠
1、县情概况
峡江县
峡江县森林覆盖率65.5%。县城和农村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工业区和交通区大气质量在国家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之间。大气主要为煤烟型污染。赣江峡江段水质良好,为Ⅱ类水,有关污染指标指数为:高锰酸盐2.24毫升/升,氨氮0.101毫克/升,挥发酚0.001毫升/升。
峡江邮政通讯快捷便利,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广播电视覆盖面达100%,全县各乡镇(场)所在地已全部实现广电光缆联网,联网村委占全县村委总数的35%,入户率达60%。新、老县城各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电力能源充裕;新县城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2万吨。全县有小学85所,普通中学15所,职业中专1所。医院、卫生院15所。
峡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省、市"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上,坚持走"公司+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了粮、烟、林、果、鱼、无公害蔬菜等农业商品基地,是全国优质米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县渔种场被列为江西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及斑点叉尾鮰鱼出口创汇县,以"鱼米之乡"著称。工业上,大力加快民营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建材、造纸、林化、药业、服装等10多个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产品有优质大米、方便米粉、青池蒿菜、鮰鱼制品、板鸭、水泥、胶合板、药用香料油、白板纸、服装等。传统米粉为地方特产,明代曾为贡品。
峡江县工业园区位于新县城城南,距京九线峡江火车站仅3公里。园区内有105国道和玉笥路、玉华路等五条城市纵向主干道与新县城连为一体,另有梅福路、彩云路、月华路等几条横向主干道与道教胜地玉笥山相通。按照"高标准配套、大生态格局、园林式厂区"的建设要求,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电、通排水排污、通邮电通讯、通有线电视、平整土地。工业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为客商提供具体、周到、高效的服务。
2、历史沿革
古时为新淦县、石阳县属地。
三国吴国宝鼎二年267年,置巴邱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石阳县、巴邱县被废除,并入庐陵、新淦县。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置峡江县至今。
3、行政区划
峡江现辖6镇4乡1场,县治原设赣江西岸的巴邱镇,1997年7月1日迁至赣江以东20公里的水边镇。
镇:水边镇、巴邱镇、仁和镇、砚溪镇、罗田镇、马埠镇
乡:戈坪乡、福民乡、桐林乡、金江乡、金坪民族乡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面积1287.43平方公里,约合193.12万亩。其中宜农面积38.62万亩,宜林面积129.56万亩;宜牧面积9.35万亩。
植物资源。全县森林面积超过了一百万亩,森林覆盖率60%以上。1997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光荣称号。县内高等植物有220科1400种以上。
水资源。全县水域面积9.26万亩,其中:河流5.27万亩,水渠1.02万亩,水库池塘3万亩。县内水能资源丰富,赣江干支流总水能蕴藏量7550多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1866万千瓦时。
5、区位优势
峡江县
6、地方名人
胡冠南
廖子清
曾樱
练子宁
何昌言
金幼孜
7、地方特产
“青池”牌山茶油
益生·酿茶
鮰鱼
“青池”牌蒿菜
赣花山茶油
井山红杨梅酒
玉珠杨梅酒
8、经济情况
2013年,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0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75万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61万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38万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27233元,人均比上年增加2925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3:50.5:27.2调整为21.7:50.1:28.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17.4%,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47.1%,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35.5%,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