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晋江市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5:51:08
...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东瀕*海峡,西和南安市接壤,南与金门隔海相望,北同鲤城区、丰泽区毗邻,东北与石狮相连,辖6个街道、13个镇,共389个行政村,面积649平方公里,市*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中文名称:晋江市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福建省泉州市

下辖地区:辖6个街道、13个镇,共389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位于福建东南沿海

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晋江站

邮政区码:362200

电话区号:0595

面积:649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安平桥、草庵寺等

*驻地:市*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1、晋江市概况


晋江市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和*岛三角区域的中间位置,与*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陆域6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现辖6个街道、13个镇,共389个行政村(社区)。户籍人口106万,外来人口110万左右。1992年撤县设市,2001年被省委、省*列为中等城市。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常年居于全国百强县(市)第5-7位(2010年第7位),综合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17年位居八闽县级之首。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县级市第一。2011年GDP1095.68亿元,财政总收入136.06亿元。

全市企业累计拥有123件“国字号”产品品牌、401件(项)省级产品品牌。其中,“中国名牌产品”97项、“中国驰名商标”24枚、“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项、有25万多家品牌专营店遍布全国各地。24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17家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拥有*企业技术中心5个。

国字号产业区域品牌14项,在2009年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上,荣获“品牌城市特别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先后荣获“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世界茄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伞都”、“中国陶瓷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织造名镇”、“中国包装印刷基地”等称誉。

全市上市企业达37家,募集股市资金约205亿元人民币,市值约1800亿元人民币。上市企业数排在全国各县(市、区)首位,形成证券市场的“晋江板块”。

“十户人家九户侨”,是晋江最大的人文特色。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200多万人,素有“海内外300万晋江人”之称。

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拥有“安平桥”、“草庵”、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龙山寺等1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施琅、朱熹、曾公亮、欧阳詹、俞大猷、张瑞图等著名历史人物,为晋江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

2、历史沿革

1840年,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年!

从这一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窥觎已久的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侮辱。

国土沦丧,外强蹂躏,一幕幕悲剧,书写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屈辱的一页。然而石虽可毁,坚不可销;丹虽可磨,赤不可灭。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坚不可摧的,东方雄狮在逐日醒来。坚强不屈的晋江儿女掀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辉历史。

1911年11月7日,安海革命党人发动群众暴动,宣布安海光复,打响了辛亥革命在福建的第一枪。

海外晋江侨胞筑路办厂,创新学建医院,开始走上“实业报国”之路。

1927年1月,晋江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泉州特别支部在晋江县城泉州成立,*晋江地方组织诞生,在*领导下,晋江工农运动迅速兴起。

1927年4月,泉州*右派发动“四·一○”反革命事变,晋江的革命活动一度转入低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泉州特支和晋南县委先后领导成立工农群众组织和建立武装队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抗”(抗租、税、粮、捐、饷)运动。

1934年4月,晋江成立第一支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与*的反共剿共进行针锋相对斗争。

“九·一八”事件后,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晋江县中*组织高举抗日救亡旗帜,领导晋江人民开展抗日反顽斗争。

1937年8月,晋江县抗敌后援会在泉州成立。

1938年5月,拥有2000余人的抗日群众武装组织——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成立。

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晋江县共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建立人民武装,开辟白区战场。

1949年5月成立泉州团队晋江大队,主动出击,摧毁*基层政权,8月31日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晋江县城泉州,9月1日解放青阳、安海,2日解放东石、石狮,3日解放永宁、金井,4日解放围头、深沪,晋江全境解放。9月9日,成立*晋江县委、县人民*,开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3、行政区划

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青阳街道、梅岭街道、西园街道、罗山街道、新塘街道、灵源街道、安海镇、磁灶镇、陈埭镇、东石镇、深沪镇、金井镇、池店镇、内坑镇、龙湖镇、永和镇、英林镇、紫帽镇、西滨镇。共有389个行政村。

4、地理环境


晋江市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4°30’44”~24°54’21”,东经118°24’56”~118°41’10”。东瀕*海峡,西和南安市接壤,南与金门隔海相望,北同鲤城区、丰泽区毗邻,东北与石狮相连,境内陆地面积649平方公里;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22公里,海域面积6345平方公里。

5、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8年度晋江市土地变更调查成果,2008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2164.7公颂,其中农用地30963.15公顷(耕地19036.9公顷,园地2324.79公顷,林地3797.6公顷,牧草地0.63公顷,其它农用地5803.17公顷)建设用地31019.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7959.3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376.5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83.71公顷);未利用地10181.86公顷。

水资源

晋江市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折合年水量7.448亿立方米,旱年降水量500多毫米。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41.1毫米,折合年水量9.353亿立方米,比2007年降雨量偏多10.1%,属偏丰水年份。全市境内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为4.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36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737亿立方米,按常住人口158.7万人计算,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全省的7%、泉州市的19%,属于绝对贫水区,只能依靠外引晋江客水来弥补工业、农灌和生活用水需要。

2008年,晋江市水资源量为3.237亿立方米,通过外引客水,全年总供水量6.75亿立方米。总需水量6.7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140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5936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0.5939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0.3433亿立方米,公共设施用水0.07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全市境内已发现矿产12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10种。优势矿产主要是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石材、玻璃用砂和铸型用砂四种。其中深沪镇有一探明石英砂矿区(1986~1988年勘探),位于深沪湾海积一级阶地,为一大型优质玻璃砂、型砂矿床、石英砂总储量7534万吨(其中:玻璃砂储量1671万吨、型砂5863万吨),分布面积6.51平方公里,目前尚未公开利用。另外,晋江市花岗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永和、东石、英林、龙湖、金井等镇。已开发利用的主要为饰面用花岗岩和建筑用石材。石材荒料的主要品种有巴厝白(G3503)、清透白(G3515)、陈山白(G3532)、内厝白(G3533)、东石白(G3540)等5个品种,其中巴厝白、内厝白花岗石1998年被评为“中国名特石材品种”。

水产资源

全市有滩涂面积0.7万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16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0.2万公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海洋捕捞的主要渔获种类有1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带鱼、鲨鱼、海鳗、鲳、鲷、毛虾、梭子蟹、鱿鱼、乌贼、海蜇等。浅海滩涂和陆上工厂化养殖的主要贝藻类有牡蛎、缢蛏、花蛤、巴非蛤、鲍鱼、紫菜、海带、江蓠等。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链鱼、鲤鱼、鲫鱼、罗非鱼、胡子鲶、鲈鱼等20多种。海珍品有大黄鱼、石斑鱼、栉江珧、西施舌、鲍鱼、海参、日本对虾、青蟹等十多种。

6、旅游名胜

晋江市以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历史沿革、丰富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成了以山、海、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古文化、古建筑及民俗风情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是福建省富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胜地之一。晋江市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求知休闲健身类、购物类等6大类35种,其中有安平桥和草庵石刻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寺1个汉族地区全国佛教寺院,龙山寺木雕千手观音、陈埭丁氏宗祠、磁灶窑址、俞大猷墓、南天寺古佛和摩崖石刻、西资岩石佛、衙口施氏大宗祠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经济情况

2013年,在上级党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监督下,晋江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五城同创”总体部署,全力稳增长、抓城建、保民生,不断实践发展“晋江经验”,较好地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实际排名上升两位。

突出稳中求进,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5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总收入182.75亿元,增长13.5%,其中本级收入97.01亿元,增长19.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增长22%。面对市场低迷、产业调整压力,我们大力帮扶企业,梳理完善新一轮经济发展政策,兑现帮扶资金7.95亿元,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规模以上企业库存率4.2%左右,处在合理区间;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有力保障用地、用林、用工。新增上市公司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00家,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策划推进“深化项目落实年”655个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密切跟踪51个重大招商项目,引进超50亿元项目1个、超30亿元项目3个,9个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开工。新增企业营销中心27家,回归税源5亿元。大力推进改革试点,确立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主题,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陈埭镇行政管理*改革和金井、磁灶、东石等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138”工程。落实金改“20条”,新增企业贷款92.3亿元,新设立准金融机构15家,近20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准金融领域,金融创新先导示范效应逐步释放。

突出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三次产业比例为1.3:67.3:31.4。以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实施“5541”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11.6%。制鞋、纺织服装业加快调整升级,逐步摆脱同质化发展困境;食品饮料、纸制品业产值增长20%以上。五个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5家企业成为省级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2家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三产跃升势头强劲,投资增长35%,比工业投资高28个百分点;税收增长55%,占新增财税70%。超亿元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增加到34家。陆地港、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营销规模扩大,国际鞋纺城、现代物流园、普洛斯物流园等项目进度加快。第15届鞋博会达成交易额再创新高。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113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7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5610件、3732件,分别增长82%、110%。成功举办“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新增*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3家。“三创园”、洪山文创园成功引进69家创意研发、检验检测机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中纺院、中国皮革研究院等6家“国字号”机构入驻晋江。新认定优秀人才295名,博士后人才达到69名,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成立电子商务协会,设立鞋都电商中心、文创园电商专区,70%以上规模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线上交易额超380亿元。以外向拉动加快产业转型。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口径)11.29亿美元,增长5.1%。自营出口62.5亿美元,增长46.1%。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进出口额增长114.4%。新兴市场拓展力度加大,东盟、非洲、拉美等市场出口额大幅增长。以载体拓展加快产业转型。经济开发区127个基础配套项目完成投资6.06亿元,24个工业项目投产,食品、光电信息、海洋生物科技、时尚服饰等新拓园加快推进,规划面积拓展到203平方公里。陈埭、安海、内坑、英林等13个品牌工业园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填海工程进入施工设计阶段。

突出成果民享,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完善7个民生体系,民生支出43.64亿元,占本级支出66.34%。全力为群众办实事。19件为民实事全部完成。实施“春风计划·四帮四扶”,帮助201户困难家庭解决了眼前最急迫的就业、就学、就医、居住等困难,实现脱贫解困。落实免费就业培训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0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60人。启动石结构及危房改造五年计划。深化公交改革,公交服务明显提升。全力保障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兑现公办高中和中职学校免学费6400万元,3.32万名学生受益。首批156名外省学子在我市参加异地高考。高考本一批上线率再创新高。全市15所公办高中全部实现省达标。118个学校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养正中学迁建完成二期主体建设,开办8所公办小学、幼儿园。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与高端医疗资源对接取得新成效。加快整合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市医院迁建全面提速,4个镇级卫生单位完成迁(扩)建,新增病床位200张。荣获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社会福利中心部分主体工程封顶,新建3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5个村级老年活动中心。优化人口计生服务,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新增*文物保护单位4处。五店市传统街区基本完成保留建筑修缮,戏剧中心、文化中心相继建成,世纪大道文化走廊初具规模。沙排、自行车、CBA等全国性赛事有效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全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创建安全发展城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9.7%。全市162个村(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完善市镇村三级治安巡防联动体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深化居住证制度,外来人口市民待遇增加到28项。慈善总会支出善款1.9亿元,爱心救助覆盖面越来越广。国防双拥、民族宗教、侨台外事、档案方志、防震减灾、统计审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突出城建提速,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183个“城市建设管理年”项目完成投资264.1亿元,拆迁房屋351万平方米,征地3.36万亩。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编制海岸带保护利用、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心市区控规覆盖率达65%,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按照“一主两辅”布局,加快组团片区建设,城市面貌越来越美、功能越来越完善。中心市区滨江、城北、池店南、梅岭、青阳、磁灶等组团(片区)45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48.7亿元。世茂、百信、宝龙等现代小区相继建成。立足完善城市功能,启动“五大片区”战略性征迁,紫帽、梅庭片区基本完成改造征迁。“五个系列”资源整合全面推进,“一山一水”生态慢行系统完成29.1公里示范段建设,和平路、福兴路等道路功能和立面景观大幅提升,中心市区集聚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晋西辅城区安海、内坑、东石等组团53个项目完成投资28.2亿元,安平桥生态公园基本建成,安海海东鸿塔片区、东石金世片区、内坑旧街改造加快推进。晋南辅城区金井、英林、龙湖、深沪等组团(镇域)59个项目完成投资8.8亿元,福州大学晋江校区落户金井,英林英伍路立面整治、龙湖衙口景区、深沪狮峰商住区建设进度加快,两个辅城区建设格局全面拉开。46个安置房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21个项目陆续投入使用,2.2万人幸福回迁。53个交通市政道路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打通4条城市主干道、9条市政道路,新增公路里程36公里。建成3座110千伏输变电站,输变电容量增加到343万千伏安。开展全省城市综合管理试点,理顺户外广告、绿化管护等工作机制,严厉制止“两违”,渣土车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城市建设管理更加精细高效。

突出生态文明,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扎实推进清水净海、植树造林、环卫保洁、治污减排“四大行动”,95个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投资9.8亿元,清淤河道沟渠47公里。启动虺湖清退还湖工作。新增造林1万亩,新(扩)建20个公园,改造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2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16%。统筹投入1亿元,建立环卫考评机制,完善镇村保洁设施,基本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推进52个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项目建设,铺设管网92公里,晋南、远东二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巩固建筑饰面石材业退出成果,66家皮革企业完成重组,建陶业完成替代使用天然气,染整业整合提升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年度减排任务。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评验收。获评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省级生态市、省级森林城市。

突出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亿元,增长2.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1%、12.5%。新增全国种粮大户2名、流转耕地5000亩。胡萝卜种植基地成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晋江紫菜荣获“全省十大渔业品牌”。实施“领头雁”示范培育工程,出台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政策,促成32个村结对帮带,对接项目43个。市财政投入1226万元补助196个薄弱村,所有村(社区)村财全部超过20万元。完成5座水库、5.3公里海堤除险加固,引水第二通道加快推进。成功培育10个市级示范村,磁灶大埔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上一篇:石狮市

下一篇: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