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称多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5:58:50
...

称多县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的一个县。东面与四川省接壤,北部有巴颜喀拉山。下辖5镇、2乡,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藏族占约98%,县*驻称文镇。

中文名称:称多县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辖4个镇、3个乡

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南部

邮政区码:815100

电话区号:0976

面积:1.53万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通天河渡口白塔,八思巴讲经台

*驻地:县*驻称文镇

1、地理区位


称多县

称多县位于举世间名的青藏高原的中东部,青海省南部,玉树州的东部,即北纬32·53·30—34·47·10之间,东经96·02·36—97·21·24之间,纬差1·53·40,经差1·18·48。东北距青海省会西宁7百16公里,南距玉树藏族自治州*所在地结合镇1224公里,巴颜喀拉山脉横北部,通天河从西南部流河,成为称多县与玉树县的自然分界线。黄河的南源卡日曲的支流之一拉浪情曲,以及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雅砻江上游扎曲,都源于称多县北部群山中,故称多县堪称江河源头地区之一。

2、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

魏晋南北朝,属苏毗国。

唐,为吐蕃辖地。

元属“朵甘”地域,隶吐蕃等路宣慰使司。

明,属朵甘思宣慰使司。

明清,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后归钦差总理青海蒙古蕃子事务大臣衙门管理。

民国初隶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旋改隶蒙蕃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

民国六年(1917年),属玉树理事,后归玉树县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玉树县析置称多县。

1951年,成立称多县*,隶玉树藏族自治州。

3、行政区划

称多县辖4个镇、3个乡:称文镇、歇武镇、扎朵镇、清水河镇、拉布乡、尕朵乡、珍秦乡。2006年8月,称多县撤销珍秦乡,设立珍秦镇。

4、地理地貌

称多县整个地形多山,间有滩地,通天河从西南边切成深谷,众多小河流也在多处切成不谷,从全区看,由西北方向向东南方逐渐倾斜,形成中间低,周围高、起伏不平的山间盆地。

北部山脉以巴颜喀拉山为主,起伏不大,人在高山颠,犹疑在丘原,看山不甚高,行路步步喘,逢冬遇雪,茫茫一片,原驰腊象,冰封地天。

稍南,间有滩地,开阔平坦,草茂花繁,其中有一种,潍草地,水坑如星宿,草结似石器橙,星星点点,块块片片,放放不便,行路甚邓艰。

全区西南部多河谷,沟壑纵横,山峰陡峭,层迭嶂,千姿态百态,天空有雄鹰翱翔,山颠有石羊中立跳跃,灌木丛生,条田成画,小块农业区即在河谷地带。

山多、水多、滩多、沟多是称多县地形的显著特点,可谓翻不完的山望不到边的滩,过不完的水,走不到头的沟川。

昆仑山脉进入称多北部地我时,向东延伸,即横贯称多北部地区的名山巴颜喀山,藏语称查拉,系昆仑山脉支流之一。巴颜喀山主峰高5266.1米,是查龙穷水源出之地,巴颜喀山口高.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矿藏有砂金、锑、锰、铜,尤其砂金储量多而闻名。初步探明的矿点13处,有金、银、锑等十几种,矿产和矿点储量大、品位高、开发潜力大。其中砂金资源本县已有开采,建有黄金矿山企业一个,机械化采金船三条,全县年产成品金在100千克以上。矿产资源蕴藏量大,种类多。

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马鹿、白唇鹿、黑颈鹤、雪鸡、岩羊等珍贵保护动物。有雪莲、冬虫夏草、党参等野生药用植物。有优良牧草6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200余种,著名的有冬虫夏草、川贝母、大黄等;野生动物80余种,其中以白唇鹿、马麝、猞猁等著名。

6、地方产业

称多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兼有小块种植业的农牧结合县。畜牧业是称多的支柱产业,全县草原辽阔,有可利用草场1584.1万亩,牧草60余种,草质营养丰富,为优良天然牧场,适宜家畜的饲养放牧。全县现有耕地4.2万亩,均属河谷地开垦而成。主要种植有青稞、小麦、洋芋,另有少量的油菜和蔬菜种植。正常年景全县粮油总产量在400万公斤左右。全县林地总面积104万亩。工业以采金、畜产品加工为主。农牧结合,以牧业为主,畜种有藏系绵羊、牦牛、山羊、马、驴等。农作物以种植青稞为主。青(海)康(西康)公路纵贯境中。

7、社会事业

有民族中学3所,民族小学43所。县设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各乡有卫生所。

群众性文艺活动开展广泛而经常,被称为藏区著名的歌舞之乡。

8、旅游景观


称多县旅游

自然景观甚多,其中角吾神山巍峨壮观,海拨5395米,为藏区三大“神山”之一。

9、经济情况

“十五”时期,在州委、州*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带领全县人民,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发扬“称多精神”,紧紧围绕“八大工程,四个保障”,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国民经济稳中有增,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小城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371万元(2000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68%,基本完成计划目标。由于受禁采沙金资源等政策影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下降。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9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分别年均增长7.63%和9.28%,完成计划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亿元。全县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年均增长41.98%,是“九五”期间的5倍,超过原定计划2.4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大幅度增加,交通、能源、人畜饮水和市政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纵三横一环”的县际内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到200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0公里。完成了县城和农牧区电网改造,进行了小水电技术改造,装机3×2000kw的拉贡电站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建成了5座太阳能光伏电站,解决了农牧区13个村783户3706人11953头只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接通了5个乡镇的移动电话和7个乡镇的固定或卫星电话。

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小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十五”期间,相继实施了县城、扎朵和歇武、清水河等4个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重点建设了内外交通系统、供应系统、环保系统、防灾系统、生态系统和市场体系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系统两个体系”。完成了全县行政单位和部分事业单位的住房和办公用房;建成了县城、歇武、清水河给排水系统;改扩建了4个小城镇的学校、卫生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牧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扶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农牧业是县的主导产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加强,生产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十五”期间,相继实施了青南温饱工程、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牛羊复壮与改良项目、家庭小型蔬菜暖棚、推广农用生产机具等一批重点项目,农牧业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28.63%、37.53%和30.98%;粮油总产量达到458.9万公斤,种植指数达到88.4%,5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3052.62万元,平均增长6.6%。扶贫攻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扶贫攻坚工作方面,调整了工作思路,加大了资金投入,争取了帮扶项目,实施了8个村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和亚洲团结协会扶贫项目,脱贫人,使全县贫困人口由2.6万人降至20251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降至14819人、低收入贫困人口降至5432人。

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发展。“十五”期间,随着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的加大,县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实施三江源生态治理工程与设施畜牧业、小城镇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着力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五年间认真实施了投资4872万元清水河镇退牧还草工程,共落实禁牧面积258.93万亩,减畜6.63万头只,完成了420户以草定畜定户的定居房屋建设与355户的草地围栏建设,共安置生态移民户387户、1548人。投资4875万元的扎朵镇退牧还草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对1314亩的砂金开采区进行了围栏种草,完成了320万亩的天保工程灭鼠任务,围栏封育种草42314亩,整修河道166公里,土地复坑296亩,表土回填1319亩。完成退耕还林9000万亩,荒山种草32048亩,并及时兑现了补助款粮。结合长防林二期工程,以县城为中心,义务植树35万余株,人工成片造林1200亩,55万亩天然林管护任务分解到人,管护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了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白色污染工作力度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了县城的卫生质量,城镇人居环境日趋完善,人与自然开始步入和谐发展阶段。

科教兴县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藏区教育基础设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二期义务教育、远程教育和“两基”攻坚等一批重点项目,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5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88.5%,5年提高了35.7个百分点,均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建成了藏医院门诊楼、药浴住院部和藏药加工车间、县医院住院部、传染病科和门诊楼改造、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和群众体育等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开始起步。2005年全县总人口达到4.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1‰,5年平均增长22.89%,达到预期目标。

“十五”计划实施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化水平低,仍然处于粗放阶段;资源约束压力加大,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进程缓慢,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贫困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机制障碍仍然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和改善。

2013年,称多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685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64188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1735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实现45312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为50.5:13.7:35.8,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下降0.4个百分点、增长0.5个百分点。

上一篇:杂多县

下一篇: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