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陈潭秋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23:31:44
...

陈潭秋(1896-1943),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一大,成立了中国*。回武汉后先后任*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43年9月27日在*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中文名:陈潭秋

别名:名澄,字云先,号潭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黄冈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43年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武昌高等师范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1、人物介绍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当选为*委员。当时代表们并不知道,早在1年零9个月前,陈潭秋已告别了全党同志,在*被*杀害。


陈潭秋

陈潭秋,1896年生,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陈潭秋先后任*安源地委委员、武昌地委书记、湖北区委组织部长、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等职,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1933年初夏,陈潭秋到*苏区工作,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和**粮食委员(即粮食部长)。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江西*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驻*代表和八路军驻*办事处负责人。他同*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同意在*工作的*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2、生平事迹

陈潭秋,1896年1月生,湖北黄冈人,早年在湖北武昌省立一中学习,1916年进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与董必武筹办武汉中学,任英文教员。在他们的努力下,这所学校团结了一批进步教员,培养了一批革命青年。

1920年秋,陈潭秋与董必武等发起建立武汉的中国*早期组织,是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同年参与组织*青年团,在武汉的大中学校建立读书会,组织师生阅读《新青年》《*宣言》等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陈潭秋出席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后任*武汉地方委员会委员,武汉区执委委员长、组织委员。1923年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任*安源地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参加了*湖北省党部的筹建工作,任*湖北省执委会组织部长,为开展工农群众运动,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陈潭秋先后担任*湖北区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

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陈潭秋努力恢复重建党的组织,坚持秘密斗争,先后担任*江西省委书记、山东临时省委负责人、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以及党的五届、六届*候补委员等职,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1933年初,陈潭秋到*苏区工作。同年6月,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和**粮食部部长。在*军的严密*和军事“围剿”的极其困难条件下,为保证*苏区和红军的粮食供应,作出重要贡献。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潭秋留*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苏区**委员兼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入莫斯科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并参加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5月,他化名徐杰,回国任**驻*代表和八路军驻*办事处负责人。他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员一起,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族人民,同*军阀盛世才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发展*的经济、文化建设,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2年,盛世才公开投靠蒋介石,实行白色恐怖。陈潭秋向党*建议将在*工作的*调回延安,以保存革命力量。同时,组织在*的*员整风学习,进行革命气节教育,要求*员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随时可能被捕,要坚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意志。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他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逼迫他声明“脱党”。他始终坚贞不屈,痛斥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正气凛然地宣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一起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47岁。由于消息隔绝,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他仍被选为*委员。新中国成立后,陈潭秋的遗骨被安葬在**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郊烈士陵园。

3、人物评价


董必武与陈潭秋

参加*“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这样的军队统帅,却只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武汉的代表陈潭秋。这位中英文俱佳的才子,当初在绿茵场上身形矫健的记者,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最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从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1945年召开*“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噩耗,仍选他为*委员,其功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2009年9月10日,在*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陈潭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4、家庭情况

热血少女

王韵雪1917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兄妹3人,小时候家里生活还算小康,有200多亩地,父亲自己开私塾,教她学习。1931年父亲病故后,母亲把她和妹妹送到新式学堂读书。

数学家华罗庚是她的表哥,当年在清华大学当职员,在华罗庚的动员下,她哥哥也去清华大学读书,还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回乡之后又发动她和妹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王韵雪和妹妹串联同学下乡搞宣传,唱救亡歌曲、演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等等,把金坛的抗日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1937年,*县*为此要逮捕韵雪姐妹,二人听到风声便赶往南京哥哥的同学陈瑛家暂避。后又通过进步人士曹孟君女士介绍到宋美龄办的后方伤病员医院,两人做些义务为伤病员写信读报、换药等工作。

一个月后,姐妹俩去南京夫子庙,偶然在书摊上看到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上面登着“延安社会科学院招生”的广告,并称咨询地址在南京傅厚冈88号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在曹孟君女士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二人几经周折,于1937年11月经西安到达延安。

经过政治考试,王韵雪被分配到陕北公学第六队,学习统一战线、游击战等革命理论。

1937年12月,王韵雪光荣地加入中国*。

相识相爱

1938年,经过3个月的理论学习,王韵雪等20多人被党选派到*加入新兵营,学习俄文,准备做俄文翻译。王韵雪任班长。

1939年6月,从莫斯科回国的陈潭秋被任命为**驻*代表和八路军驻*办事处负责人,化名徐杰。秋天,陈潭秋主持新兵营的野营训练,至此,陈、王二人相识。

这年秋天,*命令新兵营战士回延安奔赴抗日前线,只留下一小部分人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王韵雪便被留下来做*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秘书兼译电员。

1941年建党20周年,*八路军办事处20来人开座谈会纪念党的生日,陈潭秋讲起了*“一大”,代表们先在上海开会,听说有人来包围,又移到嘉兴一条船上,才把会开完。王韵雪说:我大致记住讲了这些,但当时讲“一大”时,他从来没讲到自己,当时大家也都不知道他就是陈潭秋。

因为工作关系,王韵雪跟陈潭秋接触的机会很多,给*发电报的时候,才知道这位“徐先生”真名是陈潭秋。年方20多岁的她望着面前这位和蔼英俊的*不禁肃然起敬。共同的革命志向使两颗心融在了一起。

1942年2月,陈潭秋与王韵雪结婚。

生死考验

1942年五六月间,蒋介石、盛世才勾结公开化。为此陈潭秋致电*,请求撤出我党在*的全体同志。

8月8日,*指示除留高登榜等4人外,其余136人包括陈潭秋在内分三批撤回延安。

当时便有人提出,让陈潭秋第一批撤离,可陈潭秋坚决地说:“不行,我先走就等于是战场上的逃兵。”也有人问要是撤不出去呢?陈潭秋说:“盛世才要逮捕人时,我去!”

9月17日盛世才派他的卫戍队以“请客”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5人软禁起来。

第二天,盛世才又把王韵雪等家属抓去一块软禁起来。

软禁期间,形势越来越恶化。在这紧急关头,陈潭秋又单独和王韵雪谈话,第一次说起他前妻徐全直在南京雨花台被反动派杀害牺牲的经过以及他们的3个孩子。他对王韵雪说,你出去后,不能找苏联领事馆,要回延安把这儿的情况向党汇报。

1943年2月7日,陈潭秋被投入*,受尽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9月27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盛世才秘密杀害。

陈潭秋遇害之时,他与王韵雪的儿子才只有两个多月。陈潭秋给他起个小名,叫“纤纤”。

1944年冬,其余家属及20几个孩子也被投入*,此时王韵雪才知道陈潭秋已经牺牲了。

直到1946年6月,在重庆的*及邓颖超得知*张治中要出任西北行营主任兼*省主席,便亲赴家中,要求将在*被关押的100多人释放出来。王韵雪等人才重获*。1946年,王韵雪带着年幼的纤纤奔赴延安。奔赴延安的途中,我党*航空队队员赖世禄对王韵雪母子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与王韵雪同年的他特别喜欢纤纤。王韵雪对记者说起她当初与方槐(赖世禄)结婚的原因时说,他对纤纤的感情感动了她。

1946年9月,经党组织批准,王韵雪与方槐组成了新家,后来生下两子两女,依然姓陈的纤纤一直管方槐叫爸爸。王韵雪和方槐还时常照顾陈潭秋前妻生下的3个子女。1983年,王韵雪和方槐先后离休。

5、成长背景


陈潭秋

带有“叛逆”的湖北文化特色造就了敢于*狠斗的“九头鸟”

陈潭秋烈士出生的湖北黄冈,地邻武汉,为新旧文化相交之地,近代革命史上涌现不少突出人物。与陈潭秋一同走出家乡、投身党的队伍并且颇具名声的,便有“黄冈三林”中的林毓英(即张浩)、林育南及后来入黄埔军校的林毓容(即*)。

陈潭秋学习成长的地方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位于华夏大陆*却从不被定为国都,一向为商业和交通枢纽。三镇顺江堤建起的闾巷,没有中国传统都市的方整格局,于是乎“街道不分南北,长幼不分尊卑”,这种带有叛逆色彩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了一方在近代敢于*狠斗的“九头鸟”。西方列强的炮舰商轮沿长江深入,京汉、粤汉铁路又在武汉交会,更使内陆的武汉成为海洋文明与内地时尚的交融碰撞点。正是在这种人文环境下,从武昌起义开始,中国近代的革命风云一直在楚天激荡,在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豪烈士,陈潭秋又是其中之佼佼者。

出身书生但没有迂腐之气,家境优裕却无纨绔作风,能夺标绿茵场,愿与穷工人交朋友,敢持枪上火线,这些构成了陈潭秋的完整形象。今人缅怀这位兼有记者、党务*、战士几重身份的开天辟地者,也不能不由衷地表示敬佩。

6、人物故事

出身贫苦的林祥谦没想到———大学毕业的陈潭秋主动与他交朋友

“二七”大罢工的烈士林祥谦的事迹天下传扬,而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正是陈潭秋。1922年以后,陈潭秋以记者身份经常深入工厂和京汉铁路,调查疾苦,并办工人识字班。当时刚刚由包惠僧介绍入党的工人项德龙(后改名项英)向他汇报,说江岸机器厂有一个青年工人林祥谦在同伴中好打抱不平,威信很高。于是,陈潭秋便约他见面。

出身贫苦的林祥谦当时在社会上一直被人看不起,想不到一个大学毕业的记者能来见自己,还主动提出交朋友,心中很感动。陈潭秋便经常与他促膝谈心,从工人为什么受压迫谈起,直讲到只有实行共产主义才是最后解放之路。林祥谦有了阶级觉悟后,要求加入党组织,并和项德龙等出面组织建立工人俱乐部,并担任了江岸分工会的委员长。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军阀吴佩孚派兵镇压,林祥谦被捕后拒绝下复工命令而遭杀害。在军队包围江岸工人俱乐部,外面枪声大作时,陈潭秋让其他同志转移,自己率几个工人坚持到深夜才撤离。“二七”斗争虽然失败,史册上却留下了他们的姓名。

据有些老同志回忆一见到这位右耳缺损的*便肃然起敬

1935年以后,陈潭秋无论走到上海、莫斯科、*,与他见面的人都会发现其右耳缺损了一块。在血与火的年代里,人称“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据有些老同志回忆,他们与陈潭秋第一次见面,看到他头部的伤残便马上肃然起敬,知道这是一位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老战士。

陈潭秋作战负伤,是在1935年2月从闽西突围的途中。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瑞金,面对*军日益紧缩合围圈,一再主张尽快分散以进行游击战争。**书记项英经过一段迟疑后终于同意,陈潭秋便与谭震林带一个加强营翻越武夷山西进。路上连遭敌正规军和民团的截击,在上杭附近被包围。此时营长牺牲,陈潭秋便挥枪指挥战斗,被一颗子弹打中右耳,滚下悬崖时又摔伤了头部。经二十天且战且走,才到达闽西的永定境内,带伤与谭震林、邓子恢一起组织游击战争。

一天拂晓,他们的驻地被敌“清剿”队包围。面对危境,陈潭秋主动要求带领一个警卫班掩护,让其他*率大部队冲出去。突围开始后,他先举枪连续开火,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待大部队脱险后,陈潭秋才率身边的战士突围,结果这一个班在山边全部牺牲,他自己躲进一个山洞幸免被敌搜出。随后他在当地群众掩护下找到闽西党负责人,并转往上海治伤。

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陈潭秋保持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在*被捕后,重庆派来的*特务和*军阀盛世才的打手连续数十天对他进行拷打,使用压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他却始终不屈。盛世才为献媚于蒋介石,在夜间将他用棍棒打昏然后勒死,再拍下照片交前来联络的宋美龄带回重庆。解放后,烈士的遗体被找到并葬于乌鲁木齐南郊陵园,时时受人凭吊。

为矿工写的歌

党内老一代中有许多人爱写旧体诗词,陈潭秋却好白话文,喜欢写通俗的新诗。文如其人,他的新诗中也洋溢着活泼欢快的气息,1924年在安源煤矿所写的《五一纪念歌》,就曾在当地矿工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五一节,真壮烈,世界工人大团结!

发起芝加哥,响应全世界。

西欧东亚与美洲,年年溅满劳工血!

不达成功誓不休,

望大家,齐努力,切莫辜负五一节!

7、后世纪念


烈士铜像

陈潭秋故居位于湖北黄冈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建于清清光绪二十二年(1866),一进二重,面阔五间,面积约280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

1928年春房屋被*反动派全部烧毁。为了更好地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1980年6月修建故居纪念馆(现简称故居公园)。同年7月7日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陈潭秋故居居室为原黄冈县*仿原貌复建。20多年来,该馆经不断的扩建,已初具规模。现有青砖瓦房“明5暗10两幢,青砖楼一幢两层,另有接待室3间。故居前,陈潭秋全身铜像一座,水塘一口6亩,周围坪地80亩,连接106国道的故居大道(水泥路面)一条。

还有一处在武汉,靠着户部巷,具体地址在武昌都府堤20号。1983年,对故居大修,建成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在二楼复原了陈潭秋夫妇卧室,布置了“陈潭秋革命活动陈列”。此处也是*“五大”的会址(1927.4.27-1927.5.9召开),*和杨开慧在武汉居住地方和开展农*动讲习所的原址也在附件,著名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写出的。以上三处都是免费参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曾特地去瞻仰,感慨良多,希望武汉各大中小学校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不可一日懈怠!

上一篇:余维祥

下一篇:周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