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老屋,三层加阁楼的外廊式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067平方米,是典型的公署式建筑,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连片院落结构。用材为中国式的青砖,却配以西洋式的廊柱、门套和窗套。小小的一栋建筑,却是当年中西文化糅合的缩影。
中文名称: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竣工时间:1861年(现址)
开:放时间:9:00-15:30,周一闭馆
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542号
创建时间:2008年
票价:免费
1、博物馆简介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浙海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当时旧中国的四个海关之一。在“五口通商”后,宁波于1861年设立了税务司制的浙海洋关,浙海关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海关,直至1949年解放。
浙海关旧址是宁波外滩近代建筑群中较早的精彩实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座砖砌三层加阁楼的外廊式建筑,外部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简洁明快风格,建筑总面积为1067.8平方米。
浙海关是我国最早的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是中国早期海关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5年成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成立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老屋,三层加阁楼的外廊式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067平方米,是典型的公署式建筑,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连片院落结构。用材为中国式的青砖,却配以西洋式的廊柱、门套和窗套。小小的一栋建筑,却是当年中西文化糅合的缩影。
走进大门,浙海关的历史变迁一下子展现在眼前。一楼由情景厅、模型厅、放映厅等组成。展陈内容为“千年国权说海关”(中国海关的发展史)、“雄镇海道的浙海关”(浙海关的发展史)、“浙海关时期的宁波港”(近代宁波港的兴衰变化)、“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浙海关旧址建筑的特点)和“宁波海关”(现代宁波海关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五大部分。二楼的展陈内容为部分场景复原,有当时用来办理报关业务的综合办公室——大公事房、外籍职员的书房、税务司办公室和卧室。
2、历史变迁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浙海关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之一
“浙海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鸦片战争后,浙海关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海关,直至1949年宁波解放。它是中国早期海关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徐萍告诉记者。
宁波,以其据东海航运之要冲,一直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在正式海关设立前,已有五代时的博易物和宋代的市舶司。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第二年在沿海的漳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四处设立海关,分别称为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江海关。这是中国海关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海关”命名的机构,从而也结束了延续近一千年的“市舶司”历史。
“各国的海关都隶属于财政部,惟独清代中国的海关隶属于‘中外缇福’管理,这个衙门在1900年后改称为外务部。为了区别日后税务司时期的海关,宁波就把这一时期的浙海关称为‘浙海大关’。”徐萍向记者介绍。
直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根据《南京条约》,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正式对外开埠通商。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5月,原浙海关所在地改为浙海关监督驻地,俗称里关;又在江北岸外滩设置浙海关税务司,建立浙海新关,专管出入宁波港的涉外关务,民众犹称“洋关”;而浙海大关则改称浙海常关,专征国内贸易税费。税务司是海关实际上的“掌门人”,这个职位在1932年前一直由外国人担任,这也是“洋关”称谓的由来之一。
1941年4月日军侵占宁波并“接收”浙海关。1948年9月,民国财政部关务署行文,浙海关划归江海关管辖,更名为江海关宁波分关,浙海关的历史至此结束。
3、馆藏珍品
“宝顺号”模型
1854年,慈溪人费纶志、盛植绾等集资7万两,向英国商人购买了这艘蒸汽机动轮船,定名为“宝顺号”,并配备武装,为商船护航。这是中国最早的一艘蒸汽机动轮船,也是宁波告别帆船港,进入机船港的标志。
当时,这艘船在“先斩后奏”的情况下驶进了北洋,保护、解救了不少商船,给北洋上横行的海盗来了个沉重的打击,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之后,因一次搁浅导致杭州城被太平军攻破,宝顺号就忽然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直到25年之后,它才重新出现。但那也是它留给历史的最后一瞥。已然老朽的它,没有了当年辉煌,它被装满了石块等候在海防口,随时准备为了抵御法国舰队的入侵而沉入航道。
于是,这艘来自海洋的船又一次地回归海洋,永远地沉睡在了那烟波浩淼之下。
六分仪
六分仪是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通常用它来测量某一刻天体与海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六分仪的原理是牛顿首先提出的。使用时,观测者手持六分仪,转动指标镜,使在视场里同时出现的天体与海平线重合。为早期西方航海家惯用的光学仪器,在那个时期,十分常见。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情景模拟
1884年浙海关税务司的一天
虽然,我们无法亲历那段历史,可当我们看到真实的情景模拟时,我们仿佛穿越时光,来到了1884年的浙海关。时任浙海关税务司的葛显礼正坐在壁炉旁的圈手椅上,手握烟斗,认真听着宁绍台道的笔帖式传达宁绍道台口谕,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站在窗口的洋人官员在用望远镜向镇海方向探视,坐在办公桌前的是浙海关的一个中国籍文案李圭。别看他的地位并不显赫,装束也很寻常,可他却在1876年,随团赴美参加“美国建国百年”世界博览会,可以说是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人,回国后,还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
壁炉正上方悬挂着维多利亚女王画像,旁边是茶缸,办公桌上散乱地堆放着一些海关的文件,墙上还贴着航海图。
窗外不断地有商船驶过,一派繁荣景象,而另一边却是五方杂处的洋场:领事馆、教堂、洋行、夜总会,林立其间。这就是1884年浙海关寻常的一天。如今时过境迁,剩下的只有模拟的场景而已。
4、博物馆改造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改造提升后开馆试运行2013年6月13日
浙海关,又称浙海洋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海关旧址博物馆位于宁波老外滩(中马路542号),是一个为观众提供集海关、海事发展史实资料的公共文化场所,也是宁波市首家“海关专题博物馆”。
半年前,浙海关旧址博物馆着手对陈列进行改造。为了更加真实和全面地还原历史情境,此次改造通过档案查阅、网络传输、有价征集等途径,找到了一批历史照片。其中有18幅照片是首次在宁波面世,如李鸿章拜见英国女王、上海海关报关厅、洋员住宅、浙海关附近码头搬运工、侵华日军宁波东门口岗哨、浙海关俱乐部弹球组等。
在基本陈列中,有七八十年前的书籍、报纸、期刊、课本、地图以及进口放大镜、温度计、打火机、文具盒、计算尺、手电筒、化妆品等。这其中,1945年5月《国际航海路章》、太古轮船公司提单和1932年4月6日的《新闻报》(刊登着招商局船期公告)尤为引人注目。
为了确保改造的顺利进行,作为长期合作共建单位的宁波海关积极履行双方签署的合作共建备忘录,大力支持浙海关旧址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博物馆的改造予以了积极协助,不仅翔实提供了海关近五年来相应的业务、人事机构以及最新的中国海关关志等数据以及文件资料,并且还积极为博物馆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提供线索等。
据悉,试运行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将对陈列展览中的图片、文字,以及场景展示、文物资料等进行最后的校对,并听取海关、地方文物专家和广大参观者的意见、建议,完成正式开馆前的修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