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迥巴藏戏

科普小知识2022-09-11 15:04:40
...

日吾齐迥巴藏戏是后藏三大著名藏戏流派之一。相传它是在600年前,由藏戏始祖汤东杰布在日吾齐所创的第一个蓝面具戏班,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乡村牧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1、历史

藏戏祖师唐东杰布的家乡就在这里,日吾齐寺是他的主寺。迥巴藏戏独有的就是在开场戏“甲鲁温巴”中穿插进“波多夏”(小丑)。传说在修建日吾齐寺经塔时,白天盖起来,晚上被鬼毁为平地,三个弟子跑到寺内报告,寺主汤东让他们三人中一个躺在地上,压上石条,另两个人用铁锤砸,石条碎了,就是把鬼镇住了。三个弟子第二天按此去做,经塔砌筑的部分再不被毁了。以后的迥巴藏戏在演出中,都要由“温巴”(猎人)轮流演被砸的“波多夏”角色。据说他们也有一定的气功,犹如杂技,压在石条下被砸也不会受伤,有的用刀尖戳肚子也戳不进去。演“波多夏”时,汤东的像挂在面前,演的人一定要想着汤东,这样仰天躺着,天空有一只大鹰在盘旋,这就是汤东在保佑他。

2、发展

迥巴藏戏参加雪顿节汇演却是很晚的。据说开始每年只去日喀则给班禅演出,到十三世达赖时,因达赖的一个“果加”(亲信侍从)喜欢迥巴而去介绍来的,演了《顿月顿珠》,受到了好评。

迥巴藏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藏戏中穿插当地的六弦弹唱舞蹈和酒歌比较多。特别是六弦弹唱在“堆”地区十分流行。它在日喀则“堆”地区,即拉孜、定日、昂仁到阿里一带,流行传播较广,比如拉孜县,就有拉孜区、彭措林和雪格等好多地方,都有一个或几个迥巴派藏戏团体。

迥巴藏戏的表演、唱腔艺术,在藏族群众中享有特别高的名望。

迥巴藏戏曾因历史的原因,中断演出20余年。1980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迥巴藏戏枯木逢春,获得了新生,建立了民改以来的第一个迥巴藏戏队。他们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作用,积极培养新人,并在成立当年参加了1980年*藏戏汇演,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3、现状

为培养新人,继承发扬古老的迥巴藏戏,现已选拔12名年龄在12—16岁的青少年加入藏戏队,同时利用农闲季节经常到周围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县、乡演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扬。

日吾齐迥巴藏戏是后藏三大著名藏戏流派之一。相传它是在600年前,由藏戏始祖汤东杰布在日吾齐所创的第一个蓝面具戏班,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乡村牧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4、文化遗产

2006年迥巴藏戏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宿州市坠子剧团

下一篇:水星领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