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英
袁昌英(1894-1973),女,作家、教育家,湖南省醴陵人。1916、1926年两度出国,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先后任上海中国公学、武汉大学教授;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戏剧有《孔雀东南飞》、《活诗人》等,散文有《巴黎的一夜》、《琳梦湖上》等,代表作《游新都后的感想》等被选入高中课本;出版《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等著作;生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加入民盟;次年划为右派,后又被判反革命,交街道监督劳动,75岁时被遣送回醴陵乡下,三年后去世;1979年获平反昭雪。
1、人物生平
袁昌英,字兰子、兰紫,笔名杨袁昌英、昌英、袁美等,湖南醴陵人。
1894年10月11日(农历甲午年九月十三日)出生;
1902-1905年,在醴陵乡下私塾读书;
1905-1909年,在江西萍乡正本女校读书;
1911-1912年,在长沙遵道女校读书,兼任培德小学教员;
1912-1914年,随父亲袁家普到北京、云南,居家延师学英文;
1914-1916年,就读于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
1916年留学英国,初进伦敦BlackHeathHighSchool,次年升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
192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返回中国,与长其十岁的杨端六结婚。
1922年,由王世杰、周鲠生介绍,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英国小说及散文。
1924年,转至上海澄衷中学教英文。192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深造。两年后,经刘秉麟介绍,在胡适主校的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讲授莎士比亚及散文。
1929年,开始执教于武汉大学,主讲希腊悲剧、希腊及罗马神话、戏剧入门、法文、现代欧美戏剧、法国戏剧、中英翻译等课程。
1945年,在顾如的引荐下,被聘为三青团一届*评*。1948年,被武汉大学推选为“国大”代表。
1949年后,曾三次参加武汉市文代会;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并加入中国*同盟。
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
1962年,右派帽子被摘除;
1970年,被当作“五类分子”遣送原籍;
1973年4月28日,离开人世。
1979年被平反昭雪;
1984年,*武汉大学委员会对其右派问题重新复查后,去掉原改正结论中所留的“尾巴”。
2、主要作品
著有话剧剧本《孔雀东南飞》、《饮马长城窟》,文集《袁昌英作品选》、《袁昌英文选》、《袁昌英散文选集》,散文集《山居散墨》、《行年四十》,专著《法兰西文学》、《西洋音乐史》,译著《玛婷,痛苦的灵魂》等。
3、人物评价
她在话剧创作方面有很好的功底和很高的创作水准,同时精通外文,博览中外群书,并可以化为己用,是一个知名的剧作家。
《孔雀东南飞》则是代表,这部“借旧题创新作”的剧本,突出伉俪爱与亲子情之间的矛盾,给焦母以同情。她的剧本的新意,给沉闷的剧坛带来了新气息,受到了世人的关注。阿英、苏雪林对这只爱丁堡飞出的“孔雀”都给予热情而中肯的评论。
她的散文创作,最大特色是融合中西文化,进行了抒情哲理化的探索。
她的散文《游新都后的感想》,与朱自清、俞平伯的两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文坛誉为鼎足而三,其艺术技巧已达到与朱、俞并列的地步。
袁昌英还是一个热忱的爱国学人,抗日战争开始,她把多年积蓄的很大一笔钱捐给国家支持抗日。
袁昌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翻译家,生前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课余时间她写剧本、小说,散文,均有所成就。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袁昌英散文选集》,全集选的文章共有十三篇。文章虽然选的不多,但通读后,是能够了解袁昌英散文的写作特点。
她的散文大多以议论见长。如《关于莎乐美》、《论女子留学的必要》、《在法律上平等》等文章。这些散文没有地道的抒情风味,由于说理透彻,写作运用巧妙,加之语言活泼,读这类文章并不感到枯燥,有一种淋漓快畅的感受。《论女子留学的必要》一文中开头先说自己日思梦想出国留学为引题,于是她便从人类两性到社会文明需要的角度一一说开去,竭力举出事例来说明国家应该多送女子留学应给与男子并驾齐驱的好处。
袁昌英的观点虽然是以一个女性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但她这种真诚的感情,是在抨击当时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的同时,分明深深系着对祖国前途的担忧与女同胞命运的深沉思索,这种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是饱含深情的,是情透纸背的。文中对男女两性共存发展写得很精彩:“女子性情本是柔的,如果没有强健的感化力去激励她们,她们将成为一班畏蒽无用的人了。男子的性情意志本是刚强的,如果没有柔和的感化力去缓和他们的本性,他们就易流于蛮横不守法,或流于烦闷、抑郁、无生气。”这样的感悟,既有坚定,又有情怀,让我的心也跟着颤动。其实人类社会的文明是男女两性共同支撑这个世界的。两性共存,缺一不可。倘若偏离一性,一个完整的文明和谐的社会能够前进发展吗?袁昌英这类散文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并存,确实令人深思叫绝。其实,袁昌英的议论说理有其独特一面,其广博的知识和心理的分析,字里行间时时充满了睿智。
如《行年四十》将人的心理素质和阅历以及四十前忙于建家立业忙于彼命,分析得十分透彻。“四十是生命向上的最后挣扎,说得露骨一点,在四十以前,人与一般生物的悬殊是比较有限的,他的一大部分生活力都被那创造新生命的意识霸占了去,做它的工作,所以他的行动大半不能自主。”那么四十以后呢?她说:“经过生命力最后大挣扎的战争得到了平衡,于是他的心境就如一泓秋水,明净澄澈,不波不兴,幽闲自在的接受天地宇宙间一切事物,而加以淡化的反映。一生有意义的生活才真正开始”。一问一答,有趣有理,贴切的感知使我真正领悟了人在四十刚刚是生命之花盛开的时节,同时又感受到时间是无比的珍贵,匆匆而过的时光给我留下难以挽回的感慨。阅读袁昌英的散文,我了解到袁昌英学识非常广博,知识面很宽,深情的文字里其旁征博引不掉“书袋”,信手写景具形象之美。
无论是以议论为主的《漫谈友谊》,还是游记体《游新洪都后的感想》都有写景抒情的精彩片段。“记得一个晚秋的午后,一轮偌大的金球斜挂在碧天如玉的迤西。我和一个女友坐在一片疏林下谈天,眼见着金球的一侧,屹然蜿蜒着一条金辉灿烂的万里长城,另一边则是峨山金顶美幻化的侧景,峥然嵘然而巍巍然;同时一股股有温渥又清新的金晖,如万里探照灯般,射过头上的枝叶,直透入我们愉快的心情。”(《漫谈友谊》)既写景,又抒情,把人与人的友谊之情渲染的温情温馨,与天地合二为一。《巴黎的一夜》、《再游新都的感想》、《成都.灌县.青城山纪游》等游记见闻延续了袁昌英朴素纯美的文字风格,文中所见所闻所感,那行云流水般的笔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此类文章读来不嫌冗长,让人在饱览山川秀色之余,心灵得到了沉淀和净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