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始于明末清初,盛于民国。手工纸,木刻版,手工水印,一张年画20多道工序,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现仅存”高腊梅作坊”传承。2006年6月,滩头年画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海仙、高腊梅夫妇和李咸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月给予1000元的补助。
中文名:滩头年画
产地: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
种类:神像、吉祥如意、故事
性质:手工木版水印年画
特点:色彩火红鲜艳,造型粗犷夸张
荣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简介
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滩头年画的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从题材内容和品种来看,可分为神像(门神、财神和灶神)、吉祥如意、故事(戏文、仕女娃娃)三大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产地在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隆回滩头镇。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为鲜见。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此画大英博物馆亦有收藏。2003年,滩头年画在北京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
隆回民间美术以滩头年画为主。隆回滩头年画形成于唐朝李世民时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最后一代传人高腊梅创作了29个年画版本,其中有一版本《老鼠娶亲》,因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盛赞其“可爱极了”,被世人广泛认识。
1994年,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览”中,滩头年画荣获银奖。后因滩头年画销售不景气,尚存的老艺人不多,年轻人又不愿学,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2002年,县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呼吁抢救滩头年画,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滩头年画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第一批项目。
滩头年画是湖南唯一传统木板手工印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滩头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年画之乡”。
湖南高腊梅作坊制作的滩头年画代表了滩头年画制作的最高水平,其作品1994年在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中获金奖,2006年6月,滩头年画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溯源
自唐末发明木版印刷以后,民间年画运应而生,经宋、元两代的发展,至明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明末出现套印彩色年画,至清雍正、乾隆年间,以其不同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形成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为中心的两大流派,并逐步发展繁盛起来,达到极盛时期。据《邵阳地方志》记载:“元初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流行在江南一带的赵元帅像,就是邵阳滩头印的。”可见邵阳滩头年画的产生比其它地方要早。
传说明末有一长沙秀才王东元(外号:王猴子)夫妇为逃战乱来到滩头镇,利用这里纸品和印刷技术开办了年画作坊。生产出《秦叔宝.尉迟恭》《和气致祥》《老鼠娶亲》(俗称:老鼠嫁女)《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10种年画,由贩纸商销往全国各地。清朝乾隆年间达到兴旺时期,滩头和顺昌(年画作坊)老板胡奇甫又绘制《桃园三结义》《白蛇传》《西湖借伞》《花园增珠》《西厢记》等十几种戏文故事类新品年画。民国初期,滩头年画达到全盛时期。
从滩头年画的《老鼠娶亲》画上刻有“楚南滩镇新刻老鼠娶亲全本”字样,称楚南不称湖南,为明代所产无疑。清嘉庆年间,滩头一带盛产五色纸,滩头纸被列为贡品,同时行销省内外,滩头木版年画由此遐迩驰名。同治年间举行国丧,曾明文禁令滩头印发“欢乐”题材的年画,可见最迟在同治年间滩头年画已相当发达。
3、繁荣
民国初年是滩头年画的全盛期,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坊有二十多家,其中以“忠良美”、“生盛昌”、“和顺昌”、“正大昌”等较为著名。这些作坊除印刷年画外,还生产各种土纸与各种花纸。
每年中秋过后,各家作坊即开始生产年画。大型作坊雇工十余人,小型作坊是全家老少投入制作。临近年关,滩头镇各家店铺的大批年画由画商批量销售往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北、江西、陕西等省,同时还远销泰国、越南、香港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年销售量高达七百多万张,居全国年画产地第三位。
滩头镇为何有如此发达的年画生产呢?主要有原因如下几点:
(一)地处湘西南雪峰山余脉,这样一个既非交通要道,非文化重镇的小山村,但历史上是生产土纸的重要基地,而且质量较高,乾隆年间已被列为贡物,同时本地峡山口生产一种全国少有的岩浆泥巴,经过锤炼制成一种略带胶性的岩浆泥水,刷在纸上,制成印刷年画用的粉白纸(它也是制造香粉纸的原料),而且当地的泉水又宜于上色,这些都是年画生产的优越物质条件。
(二)滩头镇属宝庆府管辖,宝庆曾是湖南四大木版印刷基地之一,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刻版、印刷工匠,这是发展年画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
(三)湖南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艺术渊源悠久,湘西素有贴门神之习俗,据《宝庆府志》记载:“节序正月一日为元旦,画神荼、郁垒(即门神),以御凶神”,此历史之根源。
(四)由于滩头经济的活跃,为纸张生产和销售打通了渠道,宽广的销路也促进了年画的民展。
4、分类
门神画像类
秦叔宝
滩头年画中的门神,始以神荼,郁垒画像作为门神。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相传唐太宗患病,闻门外有鬼魅呼号,以告君臣,秦叔宝请与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乃命画工图两人形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袭门神以镇邪。”又传唐玄宗子病时命画工吴道子绘钟馗像,以打鬼和驱除邪恶。故滩头年画也就是随之增加了秦叔宝、尉迟敬德和钟馗的画像。门神有托货、广货和水货之分。托货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以神荼、郁垒和秦叔宝、尉迟敬德画像为主,广货销于广东、广西一带,因该地尊关羽“关公”、“关帝”,故广货的门神一般改为关羽画像为主,水货又称苗货,主要销往湖南的湘西地区和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门神以苗族英雄神像为多见。据研究中国民间年画的王树村教授考证,以苗族英雄神像为门神,全国为滩头年画独有。以画幅大小分,托货有托全、托半、托二、托四,广货有全甲、二甲,水货有水二、水四。
滩头年画神像类中的财神,以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帅)的画像为多见,宝庆民间多信奉道教,而赵玄坛则被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将赵公元帅的画像贴在门上,以求神庇佑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财源茂盛。
滩头年画神像类中的灶神,亦称“灶君”、“灶王。”《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现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传说旧俗夏历腊月二十三夜或二十四日,用纸马饴糖等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迎灶时,各家各户都要将灶神画像供奉于灶头或灶首,认为灶神能掌管一家祸福。
吉祥如意类
滩头年画吉祥如意类中,有“和气致祥”、“子孙万代”、“年年发财”、“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样本,多是表现吉祥喜庆、寓意祝福等题材,反映人们追求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戏文故事类
滩头年画的故事类中,有许多人们熟知的《桃园结义》、《西湖借伞》、《珍珠塔》、《四美图》、《西厢记》、《老鼠嫁女》等历史故事、戏剧情节和神话传说。其中《老鼠嫁女》,我们看到尖腮细腿的鼠类,鸣锣开道,新郎着绿衣黄马,新娘着红装坐花轿,抱鸡、提鱼、吹喇叭的队伍好不热闹,只有大黄猫是痴呆像。“有女者不必去攀高贵,专找有权势的”这一民间是非观念表现得何等充分,何等鲜明!
5、特点
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以其火红、鲜艳的色彩,粗犷、夸张的造型,反映着农民的单纯、朴实、健康与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现象,对我国美术创作与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造型立意上,滩头年画夸张,粗犷,似与不似之间,求神而不求“形”(不追求现实中的形体比例),给人有全方位的自然感觉。如滩头年画门神中的“秦叔宝”,“蔚迟恭”只有四个头高,滩头年画通过以简练的手法对人物“神”的刻画:威武的大刀眉,滚圆的眼球,雄师般的鼻子,飘逸的美鬓,宽阔的肩,刚劲有力的四肢及其手中所持的鞭锏配以胃甲,皂靴将人物威武形象表现地淋漓尽致,使人们非但不觉得人物矮小,反而有高大魁梧,强壮健雄之感,迎合了人们乞求平安的心理。而戏文类中的《西湖借伞》《花园增珠》中的仕女造型却苗条,相对柔和、简练,比例高挑,线条较为流畅,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尽显女性之风情万种。《老鼠娶亲》用拟人的手法进行表现,画中老鼠或抬轿或扛牌或鸣金司乐或送鸡送鱼,形象各异,线条简练。画中的猫相对形象高大,形态鬼怪、阴险,同画中的老鼠形成了强烈对比,突出的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心态即“神”,以讽刺的手段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平。《和气致祥》的老太婆形象:慈祥、和蔼、忠诚、憨厚可鞠,作者通过将人物头部与身体躯干两个圆形组合成一个大圆形来表现,巧妙地突出了一团和气的主题,符合人们传统的审美观,简练而富有个性。正如滩头年画的老艺人口诀:武将者,头戴登龙清缨火兰盔,身披鱼鳞钾,穿牡丹双龙戏珠袍,腰横七宝鳞俏带,足登银虎皮靴,腰挎青龙剑,美鬓前胸飘,坐骑一匹枣红驹;美人则瓜子脸、鼻如胆、樱桃嘴、蚱蚂眼、勿手,笑不露齿;贵家妇宫样妆,耕织女应时样,娃娃样要肥胖,庄稼汉衣裳越薄越显壮;人各有才,人各有宜,型简而不乏其味,识得此意,画无不奇。
滩头年画在构图上“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集中、对称、均衡而富有变化。从门神类的作品就不难看出这一特点,以主要人物来突出构图中心,次要人物均衡地缩小在下部,集中概括,
满而不乱,人物突出,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脚、手、道具安排巧妙,统一而富有变化,对称而不呆板。《和气致祥》“圆”形来构图,人物头部与身体躯干两个圆形组合成一个大圆形,衣服上的纹理和如意也是“圆”的造型,但通过如意手板和衣纹的细节刻画,疏密变化得当,更好的突出了主题,体现了完美的构图形式。
滩头年画的用线刚劲挺拔,运动感强,强调装饰意味,如人物眉毛,胡须、衣带的飘动,纹理等线条的节奏,粗细各有不同,使形象个性特点得以更好张扬。
滩头年画的印刷用纸和颜料的采用与制作十分特别。滩头年画的印刷用纸是由当地的手工作坊以毛竹为原料制造的“玉版纸”,纸质厚、韧性强,色显奶黄色。印刷前需将纸蒸煮(增加纸的韧性和柔性)在纸上胶粉。这种胶粉是一种色白而细的天然矿物质,当地人称“白胶泥”,经打碎,漂白加胶刷在蒸煮玉版纸上,这样纸就特别受色,并能使色彩润泽、鲜艳、厚重。滩头年画在颜料的采用、调配也非常独特。滩头年画使用的颜色除黄丹(学名桔红)烟子(学名煤黑)外,采用的都是品色系列的颜料:品桃(玫瑰红)、品兰(群青)、品黄(淡黄)、品绿(翠绿)。并且所有的颜料都是作坊自己手工加工,色彩纯度高。在调色上滩头年画的用水也很讲究,是用当地的地下水加入篙子水(即民间做豆腐时过滤出来的水)、白胶泥等秘方使色彩纯度高、鲜艳、渗透性适当,可保存的时间长。
滩头年画在用色上更具有特色:艳丽、鲜明、对比强烈,能给人以兴奋、欢快而热烈的视觉张力,装饰性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色理念。隆回乃“三辣之乡”(盛产辣椒,生姜、大蒜),滩头年画的色彩同样具有“三辣”之味。大块面积的橘红,淡黄,玫瑰红与群青,翠绿,煤黑等同类色、近似色搭配,大小面积有机*。色彩艳丽,斑斓,视觉穿透力强,但又协和柔美,形成了强烈的冷暖对比。同时他独特的艺术工具和材料、工序(滩头年画印刷时的色彩顺序也是十分特别的:首先印黄色再套印绿色、兰色、桔红色、玫瑰红色、煤黑,最后开脸绘制眼珠子、眉毛、胡须等20多道工序.)每种色彩相互交融,产生出一种呼之欲出的浮雕效果,使滩头年画形成了:“艳而不俗,厚而不浮”色彩效果。滩头年画不仅在造型上对称,在色彩上也十分讲究对称,同一对门神,一个人物红脸、紫袍,绿胸围,另一个则必定是白脸,绿袍,紫胸围,相互对称,互相呼应协调而统一。《老鼠嫁女》中14只老鼠,以灰色为主调,以其中三只画成了黄色,使主调中富有变化,重要的以绿色突出了“新郎”“新娘”以对比手法,用红色来表现“花轿”点缀,使整个画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视觉冲击力强。《西湖借伞》中荷花,荷叶的用色是没遵循自然规律的,面对这些形象,人们仍觉得所画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画家适应了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这一科学规律、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正如当地民间艺人所说:滩头年画在色彩上是“石青石绿为上品,石黄藤黄用亦佳,金色千年留宝色,章丹万载有光华”“白间黑分明极,红间绿花团锦簇,粉笼黄胜金光,青间紫一堆屎”“浓不堆坨,淡不浅薄”“艳而不俗,厚而不浮”滩头年画的色彩审美虽然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并不封闭,而是在不断的消融地吸收其他审美观来丰富和发展自我。近年的新版画《恭贺新禧》就运用了留白和褐色来表现,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强调艺术民族性的今天。民间美术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滩头年画在中国美术上有着它浓浓的一笔,特别是其特有的造型与用色对我国的美术创作和民间美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影响。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我们坚信,越是民族性的艺术,越具有世界性。
渊源悠久的楚文化传统,独特的湘中民俗民风和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滩头木版年画的特殊面貌和丰富内涵。与沿江水陆交通便利的“桃花坞”“杨柳青”等地木版年画相比,滩头年画很少受到西洋画、文人画的影响,保留着淳朴、稚拙、幽默的美感特色,更具有一种强烈的原始生命力。它不假修饰,宛如朴素大方的山野村姑,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并以浓烈的湖南“辣味”而独放异彩。在这种作品面前,人们感到了艺术的圣洁与崇高,出自劳动者之手的艺术品,闪烁着平易而睿智的光亮,以宽厚博大的品格,传递着我们民族幽默自信的情感气息。
滩头年画在构图上饱满简洁,大多对称呼应,大与小,疏与密,虚与实,动与静的处理十分得体,画面统一而不零乱,集中而不堆砌,使人感觉十分舒适。其造型古拙、幽默、变形大胆洗炼,神态优美生动。与表现内容谐调相应。如《老鼠嫁女》画面右角上蹲着一只猫,这只猫接受老鼠送鸡送鱼的贿赂,眯缝着眼,任老鼠吹吹打打招摇而过。运用拟人手法,加以夸大变形,显得栩栩如生,拙中显精,雅俗共赏。同时也抨击了社会的官场弊端,使之赋予深刻的社会意义,更显得格外幽默有趣,耐人寻味。《门神》则刻意夸张人物扬起的剑眉,那黑白分明又大又圆的不合比例的身材,都是为强调有“神”,突出其“意”,可谓“得意而忘形”。以单刀直入雕刻的线条方圆结合,稚拙刚健强烈的力度和节律感。它的色彩风格表现更为独特,毫无拘束地大胆使用高纯度原色,形成补色对比,以自制槐黄、藤黄、靛青、叶绿、黄丹等为主,色彩配置不受真实对像的限制,用大小冷暖不同的的色块,巧妙相间,最后压上墨线,有的还洒上鑫片,并用笔描绘出美须、嘴唇、面脸等处,称之为“开脸”,整个画面在变化中求统一,形成鲜明、强烈、热辣的基调,使人联想到湖南的辣椒味。用岩浆泥水制成的粉白纸渗而不滞,透而不糊,渗迹圆润,是我国印刷年画中独一无二的纸张。当地的泉水又特别起色,使用这种纸和水来印刷年画,颜料印上去更显得艳丽夺目,厚重明快,还有浮雕感,充分体现了年画气喜洋洋的民间气氛,更加强了它的乡土意味。这种在造型、色彩上的不受真实对像的限制所表现出的随意性,完全是农民群众的审美思想的体现。
滩头年画特有的创作规律和艺术风貌,至今仍闪烁着迷人的魅力和光彩,显示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那情感对像,情感内容以及情感形式体现的传统“基础本体”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潜在性和可能性,那些出自劳动者之手的艺术品历经千百年竟生生不息,其中的力量和奥妙不正是那种如黄土般朴厚,如蓝天般清澈;那种平易而壑智,出自民间,却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原因所在吧!
6、传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滩头年画的抢救和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高腊梅作坊
1987年4月滩头年画研究会应邀参加山东维坊全国民间木版年画展览,使滩头年画受到了参观展览的中外专家、学者的格外青睐,他们争相购藏。近年来,滩头年画研究会尽力挖掘和整理了一批优秀传统作品;发动和组织民间老艺人,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逐步恢复了它们的生产;写出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同时着意在传统木版年画上觅寻新路,即不仅在发掘,主要在发展,意在寻找沟通传统文化艺术语言的新蹊径。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当地的画家向民间美术学习,用“母亲艺术”的乳汁作滋养在心灵中融化,使自身的艺术素质有了根基,去创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涵和审美思想的渊流中,一头又深入到农村现实生活中,把握母亲艺术的脉络,与时代跳动的脉搏融会贯通,表现新时代人们的新风俗与精神面貌。
高腊梅夫妇
滩头年画一直恪守着“传内不传外”的祖训,以高奶奶倔犟的个性,也许真的会失传。只是民间艺术的失传已很频仍,疾呼久了就会心生麻木。
滩头年画作坊现仅存两三家,技艺较高的艺人也仅两三人。高腊梅作坊的钟海仙、高腊梅夫妇是目前技艺最高的滩头年画掌门人,特别是“配色”和“开脸”技艺炉火纯青。2006年初,钟海仙获首批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6年6月,滩头年画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海仙、高腊梅夫妇和李咸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月给予1000元的补助。2007年,县里又动员高腊梅在隆回县工作的儿子钟石棉、钟建桐回家拜师学艺,让他们带薪学习、制作年画。
2008年,技艺高超的钟海仙去世。为传承滩头年画,钟石棉去年提前退休,回家帮助母亲制作年画。李咸陆现在也有了传人。
2014年12月25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高腊梅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
7、大事记
清朝嘉庆年间,滩头一代盛产“五色纸”,被列入贡品送往宫廷。堪称滩头年画的前身,故滩头年画俗称“花纸”。
清朝道光年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桃园三结义》、《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种戏文故事新品种。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生产作坊108家,工人2000余人,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当时著名的作坊有正大昌、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顺昌、松荣祥,钟良美、宝悦来、天顺昌、义生和等。
解放后,有段时间滩头年画被作为封建迷信品而禁止生产出售,致使年画生产近乎停顿。
1958年,滩头年画重新获得批准生产,当年销量达20多万张。
1963年,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到滩头学习考察,利用传统技术加上现代内容,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等新画稿刻印出版。
*中,滩头年画列为“四旧”,大量印板被付之一炬,有些版本就此失传。
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滩头年画才得已恢复生产。
1982年,滩头的年画作坊又增加到十二家,产销量达140多万张。
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以隆回县文化馆为主对滩头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并恢复刻印了失传的“托全”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和《花园赠珠》等印版。
1988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1994年,滩头年画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银奖。
2003年9月,滩头年画在全国传统工艺品大展中荣获金奖。
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的新闻发布会上,滩头年画被列入该工程的首批项目。
2006年6月,滩头年画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海仙、高腊梅夫妇和李咸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月给予1000元的补助。
8、保存方法
滩头年画是纸质作品,因此和字画的保存方式一样。
对存藏环境来说,要求书画柜或书画箱要密封性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民间常用阳江漆皮箱,由杉木制成,内外都蒙上纸,再涂上黑色的木漆,避光防潮。密封性能较好。
现在有条件的地方,都用保险柜一类密闭性能较好的器物。但无论用哪种箱柜,都要把字画悬空放置,即用木条一类东西担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间放置干燥剂(变色硅胶或二氯化钙)、防虫剂(卫生球、樟脑丸,对二氯化苯)、防霉剂,再把字画放置在木条上。为了安全,这些试剂都应当用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包起来。若要移动和运输字画,万不能直接移动和搬运箱柜,而应打开箱柜。取出药品,再把字画放入并将字画固定放置,以使字画不在箱内东碰西撞。到了新的地方,再重新放入保护药品,密封保护。
根据大量的实验证明,字画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4℃--18℃,最合适的相对湿度为50%--60%,这样的条件,不利于微生物、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控制湿度,主要用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控制温度,则可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