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这一种船舶结构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全身上下蕴藏着美的因素,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而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常为13个、也有一些是8个。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漳湾福船承其衣钵,特征鲜明,一脉尚存。如今,它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2008年6月7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工艺历史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岐后开沃始祖帝美公,原生活在闽南一带,世代造船,明洪武年间,社会动乱,他以身怀绝技,避乱宁德,并在漳湾岐后村开基立业,传授技艺。从此,制造福船的工艺便扎根于此。
漳湾造船的用料,需选择既轻便、坚固,又耐水的木材。一艘漳湾福船的制造,从备料、立龙骨到上画油漆,全都是手工操作。漳湾福船船型多样,尤以一种当地称作“三桅透”(三桅三帆)的最具代表性。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要经过安竖龙骨、配搭肋骨、钉纵向构件舷板、搭房、做舵等工序,最后油灰工塞缝、修灰、油漆上画,才完成全船。制造这样一艘木帆船,需用技工400工日,杉、樟等各种用材80立方米,市场造价为15万元。
漳湾镇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居民长于舟楫,擅于航海。历史上,在长期的造船过程中,当地传统民间形成了一套带有浓厚传统色彩的奇异风俗。在造船的重要环节,如起工、安龙骨、安梁、立桅、画眼、下水等均有祭祀仪式,每艘船上均奉祀有妈祖神像或其香袋神位等,不一而足。如今,许多造船民俗仍在漳湾镇传承沿袭。
2、显著特征
漳湾福船普遍传承了古福船的水密隔舱建造工艺,不但造工考究,且具备抗沉性、操纵性、快速性、稳定性等多种性能,其特征鲜明突出。
1、科学的结构。漳湾福船之所以安全可靠,其主要原因是与水密隔舱结构的采用分不开的。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舱区。它的优点:①被分隔成若干舱的船舶在航行中万一破损一两处,由于船舶已被分隔成若干个舱,一两个破水进水的船舱不致于导致全船进水而沉没。只要对破损进水的舱进行修复与堵漏就可使船只继续航行。②船舶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货物,在有水密隔舱的船舶上,货物可以分舱储放,便于装卸与管理。而且在海损事故发生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③由于船舶被隔窗板层层隔断,厚实的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订合,而且隔舱板实际上起着肋骨的作用,从而取代了肋骨,简化了造船的工艺,并使船体结构更加坚固,船的整体抗沉能力也因而得到提高。
2、优美的造型。漳湾福船破浪前进时船体头尾尖高的高贵形式,船体那优美的曲线,弧面到平面柔和的过渡,它的龙骨紧紧箍住,它无风行使时,边橹的高起高落,它的桅墙和索具匀称而且编织成透空的图案,还有那强大的风帆,都是一个有机组合体,这正是承传福船美感的“奇迹”,其形式完全适合于功能。漳湾福船的造型的每一根曲线,以及它与整体与使用的关系所蕴藏着的美的因素,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即它的功能美,是无所不在的。
3、丰富的民俗。漳湾岐后村数百年来,村民大都依靠造船为生,现全村仍有造船个体户40人。他们在传承先辈所积累的造船工艺的同时,也承载了大多的奇风异俗。其目的在于作业时求得人船安全,并能在神灵的庇佑下,获得好运气,取得最大的效益。比如他们的树神(佛翁)信仰、妈祖崇拜,造船过程中的种种祈祀仪式以及船体油漆图画的图腾寓意等等,在剔除那些荒诞的封建迷信色彩外,大量保留下了行业民风民俗的经验规律,富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3、传承意义
1、历史价值。中国自唐代木船制造就已采用水密隔舱技术,并从18世纪起逐渐被各国所吸收采用。至明末清初,由于实行海禁,海船制造业衰弱,但它的技艺却一直在传统民间传承。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铁壳船不断增多,给木船业带来很大冲击,即使像泉州那样的全国造船中心,也以制造铁壳船(轮船)为主,少见海船制造与使用的踪影了。水密隔舱这一濒临消亡的传统民间技艺,能在福建宁德漳湾一脉尚存,还可造载重量60吨位以上的三桅木帆船,实属罕见,堪称“活化石”。发掘、抢救、保护原生态漳湾海船,对于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保留与发展深具历史研究价值。
2、文化价值。一是漳湾福船从船型到浑然流畅的曲线设计等,都充分保留与体现了“古福船”的特点,其形式对功能美学与产品设计艺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借鉴意义。二是他们保留下丰富的地域行业特色的造船与航海的奇风民俗,可谓一份难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3、科学价值。水密隔舱和舵,是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是“福船”两大特色,而漳湾福船均完整具备。这里现今虽然也造机帆船,但这种船舶也是木帆船改造而来的船体,水密隔舱未变,舵的装位固定也未变,即“内核”未变,只是以机械为驱动力,有风张帆,无风开机,机帆并用,是一种动力和风力并用的水密隔舱木船,仍然十分科学,在传统民间实用流行。漳湾福船,在科学技术上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
4、濒危状况
漳湾福船制造技艺存在着困境:
1、人才匮乏。由于漳湾福船的家族传承特点,以及传男不传女的原始方式,使得掌握水密隔舱技艺的人极少,特别是手艺精湛的老艺人的断代现象相当严重。传承者的老龄化十分突出,现今青年人都不愿意继承父辈衣钵,导致漳湾30岁以下年轻人能掌握造船技术的寥寥无几。
2、造船空间萎缩。由于海水侵蚀和镇区公路建设等影响,不断缩小的造船场地,无法满足制造大吨位木船的要求;同时,受海潮影响,造船场所每个月都有几天被淹没在水中,而不能正常生产。
3、经营模式落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单兵作战的经营模式,影响了整合技术、资源等优势,生产成本高,附加值少,抵抗市场风浪能力差,抢救工作十分迫切。
5、制造技艺
是泉州先进造船技术的代表,该技艺与船舵的使用和龙骨装置对世界造船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称为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对世界造船业的三大贡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捆绑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远洋船,安全性是广大航海家关注的最重要课题。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帆船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水密隔舱结构,增强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据清嘉庆年间蔡永蒹所撰《西山杂志·王尧造舟》载:唐天宝年间泉州所造海船的情况,其中“十五格”即为十五个隔舱。这是目前所见关于泉州地区海船中采用隔舱的最早记载。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远洋货船残体,其舱位保存完好,已具有极为完善的水密隔舱结构。1982年试掘的泉州法石宋代古船中,同样发现有水密隔舱结构。以上两艘古船的发掘无可辩驳地证明:最迟于宋代,泉州所造海船已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结构。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隔舱板分隔的彼此独立且互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舱福船制造技艺是中国于唐代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水密隔舱技术宋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部分内河船也有采用,早在13世纪末就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500年后的1795年,英国海军总工程师塞缪尔·本瑟姆将军受英国皇家海军的委托,第一次采用中国人首创的水密隔舱技术建造新型军舰。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航海史的重大贡献。
6、技艺文化
在日前正式公布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泉港区福船“水密隔舱”制造技艺成功入选,为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项。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自明洪武年间传入泉港区峰尾镇以来,随黄氏造船业务的对外拓展,不仅在泉港区峰尾、肖厝、沙格等地广泛传承,而且还流传到福州、长乐、厦门、湄洲湾以及浙江温州等沿海地区。(庄子瑜)
7、传承发展
古船模源于黄氏造船世家
泉港古船模制作文化主要源于峰尾镇。历史上,峰尾镇是一个集海洋捕捞,码头航运和海上贸易为一体的陆岛港口,是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
明洪武年间,随黄氏迁入泉港区峰尾镇以来,造船技术世代相传。据《圭峰黄姓族谱》载,明代峰尾黄姓全族习造船工艺者甚众,执斧者有99人之多。明清两朝先后参加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以及郑成功、施琅征台战船的制造。
“古代的船只以渔船和商船为主,古船模遵循船只原来的规格大小,按比例缩小,精雕细刻而成”,古船模技艺传承人刘宗顺介绍道。
依据黄氏传统造船工艺,古船模选料做工十分精细,船具配置古色古香,具有独特、突出的地方文化特色。“黑舶五青案”和“郑和宝船”及“郑成功战船”等船模船型,是峰尾古船模制作的代表作。
技艺因兴趣而发展传承
74岁的刘宗顺,因为感兴趣,约于1992年开始制作古船模,已有20多年。“从里到外,功夫是否精细,来判断作品的好坏”,他说,船模制作过程多,当时五六个人一起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部分,最后综合起来。因为技术不到位,刚开始很难做。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熟悉。
泉港大福古船模公司的老板刘祖博也介绍道,原先是小作坊制作古船模,后来觉得能够带动经济,便成立了公司,以工作室形式制作古船模。
福船是手工艺人们做的船模之一。它以底部结构呈尖形、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和七星伴月“保寿孔”、水密隔舱装置、铁钉钉合和桐油灰塞缝以及“十二生肖”暗示标记等独特技艺,而别于鸟船、沙船、广船三种船型。
刘宗顺介绍,在发展时期,古船模由小及大,有的长达两米多。当时就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90年代时,最小的船模价值七八元钱。在现场展示的小福船,几百块也可买到。古船模的价值由船模的大小、材质、工艺等因素决定,价格变化不是很大。
“让年轻人知道,我们老一代人是这样做木船的”,刘宗顺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木制船逐渐被取代,制作古船模也是为了传承一种技艺。因为工序多,需要耐心,很少人做。有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年轻人,在专门学习,会将它传承下来。他们也希望船造文化走进大学课堂。
刘宗顺透露,9月份,大福古船模将前往韩国参展。
作为深沪镇传承至今一项最古老的手工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2月,文化部将该项目列入2010年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于同年8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报材料;2010年11月1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通过审议并被公布为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沪镇拥有该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但是,随着远洋捕捞业的快速发展,大型木料价高且难得,造成木船制造市场萎缩,传统造船师傅的生计难以为继,铁壳船代替木帆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事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造船师介绍,现代造船工业日渐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船舶设计者要持证设计,这也成为传统造船师傅难以跨越的门槛,导致传统造船师傅纷纷改行。此外,学习传统造船技艺需要较长的周期,而从事传统造船业的辛苦和收入不成正比的现状,使得年轻人对学习和从事传统造船业望而却步。可以说,这项技艺正面临断层和后继无人的窘境。
针对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应用空间锐减、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急剧衰减的现状,作为该项目重要存续地之一的晋江深沪镇,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来传承这项技艺,如委托传承人制造船模,提高传承人经济收入;与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联合举办培训班,培养传统造船技艺爱好者;支持传承人参加相关项目的研讨会,拓宽传承人发展思路;划拨专项经费购置传承设备,扶持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印制《水密隔舱》纪念邮册,打造个性化宣传名片。
据悉,今后晋江仍将积极探索各种手段,提高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民众中的认知度,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发动全民发扬传承这一古老文化。
8、市场价值
当下,全球船舶修造业仍在低谷中,而统计数字表明,福建船舶制造业复苏迹象明显。
“福船”作为中国四大船系之一,以其“水密隔舱”的先进技术,成为中国最具远洋能力的商船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今,“福船”抓住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机遇,发力驶向世界。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整个市场逐步回暖,有更多的船东下单了。”福建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对福安船舶修造业的未来颇有信心,“中国造船业在世界的印象中越来越好,与日韩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而福建、江苏、浙江的民间造船业因此受益,在海外拿单有优势”。
地处闽东的福安,不仅是“全国民间船舶修造基地”,也是“福建四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现有船舶修、造、拆企业37家和船舶产业关联企业663家,船舶修造行业完成工业产值约占福建同业的三分之一。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的“寒冬”已经令福安民间资本对船舶修造业的投资更为谨慎。据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初步测算,福安民间资本投入在造船业的达50多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有100多亿元人民币的商品船还没卖出。
林瑞金认为,要让民间资本活跃起来,船市走出低迷是关键。
扩张国际市场,成为“福船”人的关注所在。福建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简称“福宁船舶重工”)为马来西亚船东承建SK503、SK505的65米操锚供应船同时上船台。该公司总经理方可荣透露,2014年公司要交付9艘出口海洋工程辅助船。
记者在福建省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内看到,一艘为新加坡船东承建的加油船正在加紧建造。该公司副总经理缪见文说,公司正与东南造船厂展开合作,利用其品牌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各国都在发展海洋经济,这为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又一次提供了机遇。”方可荣道出了拓展海外市场的“绝招”所在:几十年造船的沉淀很重要,信誉、质量与服务都是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本钱。
在福安,现有5家船企承接批量出口订单。林瑞金预计,随着船舶交付出口和现有商品船销售,2014年福安船舶出口有望达1.5亿美元。
上一篇:地沟油
下一篇:武汉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