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外国语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12 20:50:44
...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94年正式更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拥有完备的本科、研究生、专科(高职)、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等各级各类的教学体系。

中文名: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文名: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

简称:上外

创办时间:1949年12月18日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语言

属性: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知名校友:姜椿芳、周锡生等

主管部门:*教育部

硕士点:40个

博士点:14个

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校歌:上外之歌

主要院系:英语学院、俄语系、高级翻译学院等

虹口校区: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

松江校区: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

1、历史沿革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49年—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倡导,经**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为基础,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由此于1949年12月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上海市委任命多年从事俄语新闻和文学翻译出版工作、在文化界颇有知名度的时代出版社社长姜椿芳同志为第一任校长,最初校舍位于宝山路(原暨南大学二院)。

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0年—1952年)

陈毅市长多次亲临指导,要求学校领导把眼光放远一些,除俄语外,还要培养其他语种专业人才。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为配合国家外交外贸工作需要,学校于1950年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校址迁至东体育会路(原暨南大学一院)。1951年4月,学校又建立东方语言文学系,增设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尼语专业。1952年3月,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学员150余人并入学校。至1952年8月,学校已初具规模,设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5个语种。

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1952年—1956年)

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高等院校实行统一招生并开始院系调整。根据教育部指示,学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只设俄语专业。同年9月,学校遂改名为“上海俄文专修学校”,又于11月再度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学制固定为3年。当年学校首次聘请苏联专家毕里金斯卡娅来校工作,指导编撰《俄语读本》和会话教材。

上海外国语学院(1956年—1994年)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当年,学校俄语专业仍招收新生,英语、法语、德语专业积极准备办学工作,定于1957年招生。但随之而来的“反右”斗争扩大化,使英、法、德语专业当年的招生计划未能实现,学校发展相对萎缩,学校不得不于1957年至1960年陆续调出相当数量的外语教师到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等院校的学生转来学习(1957年),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并入学校(1958年)。学校于1958年开办夜校部,设英语、德语、法语、俄语4个语种,第一批学员2200人入学。同年又接受上海市委财贸部和上海市外贸局的委托,开设外贸外语系,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其间,外贸外语系最终于1978年转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1963年9月12日,经*批准,上海外国语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由*总理签署,原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俄语翻译家王季愚同志被调任为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这是学校自1949年建校以来第一位由国务院任命的校长。这一时期,学校还新增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并与上海市教育局共建了附属外国语学校(即上外附中)、附属外国语小学(即上外附小)等教学部门。1966年6月开始了所谓的“停课闹革命”,全校党政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教学科研限于停顿,一大批校各级党政管理*和教师遭受各种迫害和打击。

1970年,学校开办试点班,共招收学员32名(设有英语、德语两个语种)。随后,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学校于1972年5月正式恢复招生,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收了536名工农兵学员,编入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9个专业学习,学制3年。从1973年起,又增设了阿尔巴尼亚语专业。由此,上外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教学秩序的重建和教学工作的恢复。学校首先恢复了系的建制,重建了教研室和教学组,开放图书馆,等等。上外尽可能地为当时的工农兵学员三年专业学习提供较为扎实的系统教学与精心培养,包括开设6门;其间还组织工农兵学员走出校门“开门办学”,将学到的外语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中。与此同时,上外还承接和完成了一些外语人才的培训教学任务。在此期间,还举办了黑龙江俄语函授班、云南西双版纳英语短训班和有1400多人参加的各类外语短训班等。1976年10月,一举粉碎了“*”,上外的教学工作开始逐渐走出低谷,得到重新发展。

1979年,学校的学制恢复为四年,并开始招收学位研究生,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于同年恢复出国培训部,并成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各类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外语考试中心等。同年又与徐汇区区*共同创办分校(后为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

自1982年起,学校着手准备由单科的外国语学院向多科性应用学科外国语大学方向发展的诸种努力。1983年起,陆续增设了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对外汉语、外事管理、新闻传播与技术等新专业。1983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英语、俄语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学校英文译名由ShanghaiForeignLanguageInstitute改为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1993年,在国家教委、上海市委市*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在中国高校率先实行了新生入学收费和奖学金、贷学金相结合的制度。

上海外国语大学(1994年开始)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时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2000年新建了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新校区,本科生及研究生一年级也随之陆续迁入。2007年1月,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正式确立


2、学术研究

院系设置

院系名称

机构名称

院系名称

机构名称

英语学院

美国研究中心

俄语系

俄语中心

英国研究中心

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基地

加拿大研究中心

词典编纂中心

新西兰研究中心

法语系

魁北克研究中心

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西方语系

葡萄牙语中心

翻译批评研究中心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东方管理研究中心

英语教学测试研究中心

公共关系研究院

比较文化研究中心

电子政务国际化研究中心

德语系

德语文学研究中心

管理咨询中心

德语文学研究中心

高级翻译学院

翻译学研究所

东方语学院

阿拉伯学研究中心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波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研究推广中心

韩国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教学部

比较现代化研究中心

泰语文化中心

法学院

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

以色列研究中心

港澳台法律研究所

伊朗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立项一览表

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类别

经费

廖昌胤

当代英美悖论诗学的反思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2万元

傅玉

英汉省略结构的形式化对比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王雪梅

我国外语学科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阮项

“希伯来语-汉语”双向词典增补和修订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相德宝

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全国哲社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0万元

韦宗友

新兴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

9万元

于新娟

国际贸易中传统市场因应对策之研究:以1910-1930年代长江三角洲棉业市场为例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

8万元

程心

伊迪斯·华顿小说研究:女性主义和反女性主义视角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7万元

吴赟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1949-1966)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7万元

徐海铭

中国国际会议口译译员的口译能力和口译策略发展规律跟踪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

7万元

吴芙芸

汉语关系从句的心理加工过程和神经生物基础

教育部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3万元

周源源

社会型网络--校园SNS网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辅导员专项

1万元

马丽蓉

新中国对中东国家的人文外交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万元

孙德刚

冷战后西方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万元

束定芳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战略定位思考——华东六省一市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2万元

许宏

“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的俄语语用学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

9万元

严怡宁

全球传媒语境中的中国民族问题

上海市哲社办

上海市哲社项目青年项目

3.5万元

刘中民

中国热点外交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一般项目

4.8万元

韩耀军

基于语义网格的多语言信息资源检索与调度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一般项目

5万元

宋炳辉

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以东欧文学为中心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一般项目

4.8万元

吴芙芸

处理汉语句子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一般项目

5万元

张雪梅

中国大学生英语产出中词汇丰富性发展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一般项目

4.8万元

王联合

中国海外利益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专题研究课题

4万元

韦宗友

新兴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上海市哲社项目

上海市哲社项目中青班专项课题

4万元

汤蓓

国际组织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理经验为例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孙德刚

准联盟外交与大国准联盟战略比较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朱杰进

G20建章立制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

5万元

王雪梅

英语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

3万元

忻华

中美贸易与“中国模式”的形成机制:从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外围”结构的理论视角出发

上海市教委

阳光计划

3万元

汤蓓

国际组织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卫生组织的治理经验为例

上海市教委

晨光计划

2万元

吴友富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国际环境比较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

15万元

张祖忻

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郭可

上海世博会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陈福康

宋季明季爱国诗文再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

10万元

郑新民

外语学科系统评估与评价体系——以建立我国英语硕、博士点综合资料数据库和英语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为起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

12万元

3、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

截至2014年4月,学校编辑出版《外国语》、《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比较文学》、《国际关系》、《阿拉伯世界研究》、《中东与*研究》(英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东方翻译》、《外语测试与教学》、《外语战略动态》等11种学术期刊或集刊。

其中,《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先后两度被评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2006年、2010年),也是国内唯一一份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收录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语言类期刊。而《国际观察》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的排名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12年位列政治学类第4位。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约90万册,中外文报刊2000余种。英、俄、德、法、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的原版图书资料较为丰富,另外还收藏有葡、意、希腊、印尼、荷兰、瑞典、乌克兰、希伯来等语种的图书。其中虹口逸夫图书馆的英语语言文学资料中心(简称英文资料中心)由教育部重点资助建设,在英语语言文学方面藏书丰富。

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主办或承办了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文体学国际研讨会、音系学国际研讨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第三届对比语义学和语用学国际研讨会、第十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俄语教育三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俄语大赛、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公关关系论坛、首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日耳曼学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外交的新领域、新议程、新机遇”学术研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青少年与媒介消费国际研讨会等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

4、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4月,学校设有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筹)、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等教学单位。

教学直属部门

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教育部出国人员培训部、教育部出国人员上海集训部

校办产业企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后勤实业发展中心、健身中心、上外迎宾馆、上外宾馆、上外旅游公司、上外印刷厂、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上海上外翻译总公司、上外教育培训中心)

其它组织机构

校红十字会、医疗保健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外附中)

5、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重点学科(2个):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

校级重点学科(7个):日语语言文学、政治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专业型硕士(3个):翻译硕士(英汉、法汉、俄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


教学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的全球最高评级,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

*特色专业建设点

第一批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非通用语种群(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

非通用语种群(朝鲜语、波斯语、泰语、印尼语、希伯来语、越南语)

第二批

法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第三批

英语语言文学

第四批

俄语语言文学

第六批

德语语言文学

新闻学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已先后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90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保持了密切的交流往来。2010-2014年,每年有约4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和相关学位课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学校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合作开设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社会服务

2012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编辑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268种,其中重印书890种,重印率高达70.1%。《中国高被引指数分析》公布的2010年语言文字领域高被引频次最多十本图书中,就有五种出自学校的出版社。此外,学校师生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各类高端国际会议、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等重大涉外活动中,弘扬志愿精神,发挥学科特长,提供专业的多语言服务。

6、文化传统

校训

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校训中的“格高志远”出自《礼记·缁衣》中的“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和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中的“气高志远,似若无敌”。而“学贯中外”则源于“学贯中西”,这里用的“学贯中外”,而非“学贯中西”,因为“中外”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比“中西”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校训英文翻译历时近一年时间,先后邀请了国内外三十名专家经过前后五轮翻译、投票、讨论和审定。除英文外的所有其它语种翻译均由校内相关语言学科专家、教授、学科负责人根据中文校训内涵、参照英文翻译译成,并经外国专家审定

汉语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英语

Integrity,VisionandAcademicExcellence

俄语

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ьиЦелеустремлённость,КругозориЭрудиция

法语

Intégritémorale,aspirationsublimeetconnaissancestransculturelles

阿拉伯语

علوالأخلاق،سموالآمال،الحفاظعلىالأصالة،الإفادةمنالعالم

西班牙语

Moralidadíntegra,aspiraciónsublimeyerudiciónenlochinoyloextranjero

德语

Integrität,VisionundakademischeExzellenz

日语

品格高くして志远大に、中外の学に通ず

葡萄牙语

Moralidadeíntegra,AspiraçãoElevadaeErudiçãotantodaChinacomodoMundo

希腊语

Ηθικήακεραιότητα,ευγενήςφιλοδοξίακαιπολυμάθειαγιατηνΚίνακαιτιςξένεςχώρες

泰语

เชิดชูคุณธรรมและมีวิสัยทัศน์อุดมความรู้ก้าวไกลสู่สากล

意大利语

Eccellente,Prestigiosa,LungimiranteeMulticulturale

朝鲜语

격고지원학관중외

波斯语

منشوالاوهمتبالا,آمیزشدانشچینیبادانشهایسایرملتها

印度尼西亚语

Berbudiluhur,bercita-citamulia,menuntutilmudariseluruhdunia

荷兰语

Integriteit,visieenacademischeuitstekendheid

瑞典语

Integritet,visionochakademiskutmärkthet

越南语

ChíHướngCaoĐẹp,ThôngHiểuThếGiới

乌克兰语

Моральністьіцілеспрямованість,кругозіріерудиція

希伯来语

אצילותמוסרונשגבותשאיפה,השכלהמתחברתביןסיןלחוץ

土耳其语

Dürüstlük,ÖngörüveAkademiküstünlük

校歌

《上外之歌》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歌。

1989年3月27日,由校务委员会确定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歌。该校歌由原英语系博士研究生庄开仁作词,原经济贸易系1985级本科生王志晖谱曲,经群众试唱和上海音乐学院陆在易等专家审定。2009年,时值建校六十周年,歌词参照新校训进行了重新修订。

歌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崛起在华东

与新中国同龄/同龄/前途无穷

把中外沟通/让东西交融

五洲四海/架一道/万丈彩虹

啊/上外/啦/上外

啊/上外/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光荣传统铭记心中

学习万邦语言/时代的呼声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奋斗终生

把宏图建成/让中华飞腾

继往开来/创一番/伟业丰功

啊/上外/啦/上外

啊/上外/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光荣传统铭记心中

校徽

以展开的书本及茁壮的橄榄枝为主体构型,书本象征对学问与真理的求索,橄榄枝象征对和平与友谊的向往。两者衬托并环绕着代表学校的三个文字元素,依次为中文校名简称(上外)、英文校名缩写(SISU)、建校时间(1949年)。

校名字体

采用《鲁迅日记》(二函廿四卷)的手稿集字,自195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后一直沿用至今。

校旗

长方形旗帜,*分别印有校徽、中文校名与英文校名全称

规格为6000px×4000px。

校色

上外蓝,象征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

标准色为CMYK(100,52,2,12),色号为Pantone2945PC。

辅助色为CMYK(84,21,0,0),色号为Pantone2925PC

校园环境

上海外国语大学现有虹口与松江两座校区,总占地面积约为七十四点七公顷。

虹口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鲁迅公园,校园玲珑精致,闹中取静,信步其间,亦有幽寂婉美之感。建校后,于1950年2月迁至此处至今,原为国立暨南大学一院,其旧址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兴办于上海西体育会路的持志大学(后易名“持志学院”)。虹口校区现为学校研究生高年级、留学生、培训生等的培养基地。除教学楼外,还设有逸夫图书馆、逸夫会堂、会议中心、健身中心、迎宾馆(留学生教育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科研楼、印刷厂等。

松江校区坐落于松江大学城内,占地总面积达867亩(约57.8公顷),于2000年至2003年陆续建成。松江校区位于松江大学城内,建成已逾十年,草木亦渐扶疏。松江校区现为学校本科生、研究生低年级的培养基地。依据不同语种国家的建筑样式特色设计建造的教学楼,充分体现了上外特色,如*风格的东方语学院、维多利亚风格的英语学院、东瀛风格的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等。其建筑汇集东西各国风采特质,相映成趣,或*,或拜占庭,或英伦格调,或东瀛风情,与学校多语特色恰为契合。此外,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学术讲座,亦使松江校区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7、知名校友

政治外交界

*:前*国家主席*夫人

李钟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

王国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

李进军:**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顾锦屏:**马列著作编译局特邀顾问、原常务副局长

赵章云:曾任*驻联合国外交官,联合国难民署项目执行官

张亚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

刘贵今:中国*非洲事务特别代表、曾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

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曾任商务部副部长

郭晓勇:中国外文局党委书记、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国强:*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总领事

张建敏:曾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为国家*担任英语翻译

蒋妙瑞:中国驻美公使级文化参赞、教育部原国际合作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凌桂如: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

刘振元:上海市前副市长

张伊兴:上海市人民*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邵慧翔:上海市人民*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傅继红:上海市人民*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汪小澍: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外交部西欧司参赞

朱裕华:意大利上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

教育学术界

姜椿芳:俄语翻译家、《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时代出版社社长、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

王季愚:俄语翻译家、人民教育家、高尔基《在人间》首译者、上海外国语学院第一任院长

方重:字芦浪,文学家、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乔叟研究专家、比较文学学者

漆竹生:法语翻译家、法学家、勒内·达维德的译介者

陆佩弦:文学家、古诗词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弥尔顿研究专家

徐仲年:原名家鹤,字颂年,笔名丹歌,文学家、法语翻译家,译有《茶花女》、《三剑客》等

凌达扬: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英语系教授、《青岛时报》主编

杨寿林:法学家、曾任远东军事法庭中方大法官梅汝璈秘书

颜棣生:颜永京之孙,翻译家,译有《吕梁英雄传》等

许天福:语音学家、主编《现代英语语音学》等

董任坚:教育家、时任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筹备委员会召集人

侯维瑞:英美文学专家、著有《现代英国小说史》(国内系统研究英国文学的最早专著之一)

秦小孟:英美文学专家

李观仪:英语教学法专家、主编《新编英语教程》(八十年代后最有影响的英语教材之一)

王德春:语言学家、中国修辞学会会长

戚雨村:语言学家

章振邦:英语语言研究专家、语法学家

聂振雄:英语翻译家,译有《严峻的考验》、《戴西·米勒》等

夏平:翻译家、六十年代中国驻联合国六名同声传译之一,精通欧洲六国语言

吴定柏:美国文学学者、著名科幻小说翻译家

朱威烈:阿拉伯语学者、约旦皇家研究院通讯院士,埃及阿拉伯语科学院通讯院士

朱圣鹏:希腊语学者、著有《简明汉希词典》,并主编我国第一部《希汉词典》

黄锦炎:西班牙语学者、翻译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首译者

鲍世修: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翻译家

荣如德:著名翻译家,译有《道连·格雷的画像》、《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肖章: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编导,作品包括电影《好兵帅克》、《英俊少年》等

汪榕培:著名英语教育家、翻译家、大连外国语学院前院长

戴际安:俄语翻译家、原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译有《蒲宁文集》等

郭振宗:俄语翻译家、原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译有《普希金文集》等

张风波:国际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专家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问题研究专家

陈准民: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现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教育组组长

曹中建: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党委书记

传媒出版界

周锡生:新华网原总裁、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中国搜索总裁

周树春: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

马胜荣:前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

何崇元:《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黄庆:《中国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杨德炎:商务印书馆原总经理

莫邦富:旅日华人作家、经济评论家,东京都会电视台(MXTV)节目审议会委员

盛亦来:*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主任

江和平:*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主任兼体育频道总监、高级编辑

冯存礼:*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教育专题部主任

夏吉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副台长

马为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顾源:Channel(中国)总经理

杜平: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欧盟和北约首席记者

工商企业界

杨超: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周中枢: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裁

仇振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

王晓波:昂立英语创始人之一,*与跨国企业交流口译与同声传译

魏蔚:俏江南总裁、原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田仁灿:海富通基金有限公司总裁

张骏:信诺传播顾问集团副总经理

仓之毅:罗客就业中心创始人

8、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

姜椿芳(1949.12-1951.5)、涂峰(1953.1-1958.3)、张培成(1958.3-1960.1)、

陈准堤(1960.1-1967.1)、韩宗琦(1972.9-1984.2)、张显崇(1984.3-1986.12)、

朱丽云(1986.12-1995.5)、戴炜栋(1995.5-2004.7)、吴友富(2004.7-)

校长

姜椿芳(1949.12-1952.3)、涂峰(1952.3-1957.3)、张培成(1958.4-1964.10)、

王季愚(1964.10-1981.5)、胡孟浩(1982.9-1990.3)、戴炜栋(1990.3-2006.1)、

曹德明(2006.1-)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姜锋

校长:李岩松

党委副书记:李岩松王静钱玲

副校长:冯庆华张峰杨力周承

总会计师:林学雷